似乎受到雨势影响,抵达农庄的法军骑兵直到黄昏也没有离开,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在农庄过夜,而农庄里的德国人显然也没有向他们透露有关特遣队的秘密。入夜之后,常规的光学观察已经无法从树林里监视隔着一片开阔地的农庄了,沃尔里希顺势带队后撤,但午夜还没到,身后竟传来了纷乱的马蹄声。仓促之间,沃尔里希和他的小队根本来不及设伏,红外夜视仪的技术优势在林间又不足以抵消骑兵的速度,他们只好匆匆用手雷和地雷布下几处陷阱,然后往和维森菲尔德他们截然不同的方向撤退。几分钟后,法军骑兵触响陷阱,雨夜中的爆炸声足以给先行撤退的特遣队员们发出警示。这时候,沃尔里希没有令士兵开枪吸引法军骑兵,而是在自己这一路撤退途中继续布设陷阱,而那些不明目标撤离方向的法军骑兵果然分队搜索,向南这一路没多久又触发陷阱,这令他们判定对手是径直往瑞士边境的方向逃逸,遂倾力向南追击。yiji

    冒险牵制法军骑兵的沃尔里希小队向南只行进了几公里,随即利用雨夜的掩护转向西面,虽然此举顺利避开了法军骑兵的追击,但沃尔里希很清楚,驻扎在符腾堡的法军部队很快就会围聚而来,边境线上的守备部队也必然全面戒备,天亮之后的形势将对己方极其不利,如今唯一的生机恐怕就是找到那条穿越德瑞边境的秘密隧道进进入瑞士,在接应人员的帮助下赶在盟国通过外交协商促使瑞士政斧采取围捕行动前潜入瑞士腹地。

    此时此刻,身处挪威海域的阿尔伯特.施佩尔暂且不知道其余几路撤离人员的境况,之前听说巴本、沙赫特获权组建德国临时政斧,邓尼茨、雷德尔等人受到豁免释放,他那平静表情背后是否藏有懊恼也只有自己知道,而这一次,当汉德马克透露说特隆姆瑟郡已经成为帝国在海外的秘密占领地时,他那惊讶的神情就像是听说人类很快将摆脱地球束缚进入太空那般充满了不可思议。

    “明早我们就该抵达特隆姆瑟港了,而您一路上的好奇问题也将悉数解开。”

    汉德马克言下之意是让这位天才建筑师和生产组织者“好好享受这最后一晚身处迷雾中欲知不知的奇妙感觉”,

    2月末的欧陆气温正逐步回升,这北欧海域却仍是寒风刺骨、流冰漂浮,望着白茫茫的海岸线,施佩尔的眼神中透着一种难以捉摸的恍惚。也许,自己已经错过了那段最为精彩和传奇的情节,接下来的一切不过是在前人勾勒好的线条里涂上颜色。

    最后一个夜晚就在这些思索中静静度过,天刚蒙蒙亮,货船驶过海峡进入特隆姆瑟海域,望着那座古朴中又带着神秘气息的港口,施佩尔又问汉德马克:“盟国和苏联之间爆发战争是一种必然,还是因为它的作用?”

    饱尝纽伦堡行动的冒险与艰辛,再次看到特隆姆瑟港的身影时,汉德马克由衷地松了一口气,他回应施佩尔说:“这我无从回答,恐怕得由您自己去寻找答案了。”

    同样是追寻答案的旅程,有人一步步走向谜底,有人却误入歧途面临生死考验。当同一个早晨到来之时,在一千多公里外的德国本土,符腾堡南部的山林中,赫尔曼.戈林、威廉.凯特尔以及约德尔、卡尔滕布鲁纳、绍克尔、弗兰克六人正极其狼狈地靠坐在湿漉漉的树根旁,身边的特遣队员们也一个个疲惫不堪,远处零落的枪声刺激着他们大脑最深处的神经。连夜驰行非但没能摆脱困境,反而偏离原定路线钻进了这样一片迷宫式的树林,前路被一大块难以攀爬的悬崖所阻,左右皆是危险的沼泽,后面是苦追一夜的法军骑兵,何去何从成了生死一线的抉择。

    难得自己下来走了一段路,帝国元帅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暂时无暇责骂护送自己的特遣队员,凯特尔他们莫不流露出失望的神情,当目光扫过戈林时,瞬间又流露出愤恨憎恶的内容——若不是这神经质的家伙一会儿这一会儿那的提要求,这时候大伙没准已经在瑞士境内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投降吧!最多是抓回去审判,邓尼茨和雷德尔都能得到赦免,我们顶多是不合作的被关上几年。”凯特尔终于道出了其他人敢想不敢说的话,元首的应声虫并不从一开始就只会选择顺从,而是他这样的军人根本不具备与权力抗衡的头脑和胆识。

    此言一出,周围的特遣队员纷纷露出惊讶的神情,而对着地图满脸焦躁的维森菲尔德也猛然抬起头。

    这些不久前离开监狱的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回到监狱的现实,可历经“雅利安方舟计划”与秘密基地同在的特遣队员们可没有这样的选项。和以往历次行动一样,在决定参加纽伦堡行动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只允许胜利而不容失败,每个人都配备三种以上的自裁工具——手枪、匕首和毒药,以绝对避免落入敌人手中而泄露了有关基地的秘密。那里有他们的家人,有他们的兄弟,更有他们敬爱的领袖和未竟的复兴期望。

    “既然一再犯下错误,投降也是对我们最好的惩罚。”约德尔貌似问心无愧地说。

    “长官们!”维森菲尔德起身并以冷漠的目光扫过众人,“如果你们并不知道元首和北欧基地的秘密,重新被盟军俘获也是可以接受的,可你们既然已经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我们只能遵从行动‘三原则’,决不让你们落入盟军之手。”

    听到这句话,戈林浑然一颤,他仰起脸看那漫天阴郁乌云,圣洁的阳光被完全遮蔽,这仿佛也是他生命的最终写照。

    (未完待续)
------------

第46章 死亡阴影

    1947年3月4曰,美国东海岸,诺福克军港。

    黄昏,残阳,血红的光芒映红了天际,此般景象总是让新丁赞叹、老兵感怀。浩瀚的海洋充满挑战和希望,亦是无数英灵魂归之所。

    临近收工时点,4号码头上仍是热火朝天的忙碌场面。美国海军雇佣的装卸工人们正往紧靠码头停泊的重巡洋舰上吊装各式各样的货物,整筐的蔬菜鲜果,整袋的面粉土豆,整箱的糖果美酒,当然了,还有让这些战争机器发挥杀伤力的枪炮弹药。

    “小心点,这些可都是危险品!”

    一群穿着白色海军制服的美[***]官站在码头上看着工人们将硕大的筒状物一个一个往军舰上吊,这些外面套着帆布的大家伙共有两个,触感上属于坚硬沉重的金属物件,罩布上看不到任何的文字标识,它们每个都有一人多高,横向宽到成年人展开双臂也无法将它们环抱,而它们顶部的挂钩设计使得吊车能够很稳当地把它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吊起来。只是从它们离开地面到安全着舰的过程中,这些军官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像是唯恐这附近藏着某个出色的魔术师,人们一个不注意货物就会被掉包似的。此外,一些工人也注意到今天码头四周的戒备格外森严,岗哨增加了一倍不止,路口还出现了少见的装甲车,而且大半天下来港口上空居然一架飞机都没有出现过。

    “最后一件!”

    工头拔高音调发出的呐喊使得赶着下班的工人们精神为之一振,看着最后一个金属圆筒安安稳稳地吊上码头旁这艘体型庞大而修长的军舰,在场的海军军官们也终于如释重负。

    码头上的装卸工人们开始散去,军舰前后甲板却还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由于不像是货船那样有专门的货舱,水兵们需要将这些补给品分门别类地搬到特定位置去——食品库、冷冻舱、卫生舱、弹药库以及其他空余舱室。罩着帆布的大型筒状物则被直接安置在舰面主烟囱与副舰桥之间原本用来搁置交通艇和救生艇的位置,它们一个一边分纳两侧,每个都用手腕粗细的钢缆加以固定,看样子即便是让军舰倾覆的飓风也无法把它们分离出去。

    装甲指挥塔上部的敞开式舰桥上,两名年龄相仿的海军高级军官默默注视着舰上的忙碌景象,他们中个头稍矮、圆脸浓眉的佩戴着美国海军少将的领肩章,个子更高、宽脸塌鼻的穿戴海军上校配饰。

    转头看着散去的工人们,海军少将缓缓说道:“但愿这将是一段风平浪静的航程!”

    上校的目光也追着工人们的背影望去,他们中时不时有人回头张望,但也说不清是好奇或者窥视,也许兼而有之。

    “以既定航线和航速,下个星期一就抵达法国了,这么短的时间,就算敌人获悉消息有所图谋也来不及部署。”上校这话是一半分析、一半宽慰,如果敌人早就部署好了兵力只等一个合适的契机,那么几个小时就足以完成最致命的部署。

    表情沉重的海军少将勉强接受了同伴的推论,进而肯定的问道:“8点之前能准备好吧!”

    上校看了看手表,答:“命令是7点半之前准备妥当,现在6点40分,主货已经到位,8点起航肯定没有问题。”

    海军少将遂将目光转向舰艏前方,相邻的码头旁,四艘看起来很新的驱逐舰首尾相连地停泊着,再往西一个码头,还停泊着一艘外观非常漂亮的轻巡洋舰,它们的桅杆上也都飘浮着美利坚的星条旗。

    就这样一语不发的又站了将近二十分钟,等到工人们完全散了,码头上已经看不到普通工勤人员,海军少将方才发话道:“发旗语信号:8点起航,以既定的护航队形出港。”

    海军上校毫不迟疑地将命令传达下去,然后问这位情绪不太高的舰队指挥官:“赶在起航前把晚饭解决掉怎么样?”

    “没什么胃口。”海军少将回答说,“我今天就吃点清淡的。”

    “主菜就来您喜欢的芦笋烧鹅肝,离开陆地可就吃不到新鲜的鹅肝了。”海军上校一边走一边说,他们无从注意到有人正隔着数公里用光学设备窥测这艘重巡洋舰上发出的旗语信号,用不了多久,他们舰队出航的时间信息就会传递到潜伏在美国东部海域的潜艇上,它们并非美[***]方担心的苏联袭击者,而是更为擅长海上袭击的大德意志帝国势力。

    水兵们还在外面忙碌的时候,重巡洋舰的餐厅厨房里早就香气四溢了,等到两位主官及白宫特使、舰队参谋长、旗舰大副、随行工程师到位,一道道新鲜香嫩的菜肴旋即端上餐桌,这些身穿洁白海军制服的美[***]官们一边进餐一边聊天。从货物全部上舰开始,官兵们不得离舰,外部人员也禁止登舰,相对封闭的环境也让他们彻底打开了话匣子。

    “曼特博士,这些大家伙的威力相当于多少吨tnt……我听说是以万吨计的?”大副相当好奇地问。

    随行的核武器工程师曼特博士并非常人想象的戴眼镜老头儿,而是一位四十多岁、体型健壮的中年人,此次和他一同等舰的还包括一支应急技术小分队,用以在航行过程中确保特殊货物的安全并排除可能发生的意外险情。

    “呃,它们的起爆技术经过了进一步改进,所以同样的材料威力比早期砸在曰本人头上的要大很多,估计能够达到5万吨。”

    “五万吨一枚?噢,我的上帝啊,那它们要是同时爆炸,足以将诺福克连同纽约城都从地图上抹去吧!”舰队参谋长汉特宁的惊讶语句脱口而出,说完之后才意识到这是不合时宜的。

    这时候,既不算外交官又不是政斧驻军代表的白宫特使说话了:“别担心,它们就像是炮弹一样,安装引信并加以正确触发才会爆炸,平时就算你拿个锤子猛击猛敲也无妨的,我说的对吧,曼特博士?”

    “非常对。”曼特博士回答说,“它们甚至比储存的炮弹还要安全,因为敌人的炮弹也不能将它们激发,何况我听说目前在大西洋上遇上苏联舰艇的可能姓是近乎于零。”

    “是的,近乎于零。”身份特殊的白宫特使笑着接下了自己刚刚踢出去的皮球,“强大的盟国海军把苏联人那支可怜的小海军死死封在了他们的港口,而且他们不像是德国人那样善于发挥潜艇的作用。”

    “凡事还小心为上!”舰长安格洛上校说这话的意图可不像是维护下属,而是针对这位白宫特使刚刚所说的“近乎于零”——非海军人员就海军的专业问题轻易表态既不礼貌又有失权威,这样很容易对其他人造成不必要的误导。

    “上校说的是!”白宫特使连忙应和,为了岔开话题,他又将皮球踢给博士:“因为风浪产生的剧烈摇晃也没关系吧!”

    “轰炸曰本的‘胖子’和‘小男孩’就是通过海运从本土送到西太平洋基地的,那段航程距离更远,当年曰本潜艇还十分活跃……别担心,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问题的。”曼特博士胸有成竹地答复说。

    “莱格霍尔先生!”舰队指挥官杰特利卡将军点到白宫特使的大名说,“据我所知,之前陆军曾用b-29从本土向欧洲运送这些可怕的潘多拉盒子,为什么这次要找海军,路上花费的时间和担当的风险不是更多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352 13353 13354 13355 13356 13357 13358 13359 13360 13361 13362 13363 13364 13365 13366 13367 13368 13369 13370 13371 13372 13373 13374 13375 13376 13377 13378 13379 13380 13381 13382 13383 13384 13385 13386 13387 13388 13389 13390 13391 13392 13393 13394 13395 13396 13397 13398 13399 13400 13401 13402 13403 13404 13405 13406 13407 13408 13409 13410 13411 13412 13413 13414 13415 13416 13417 13418 13419 13420 13421 13422 13423 13424 13425 13426 13427 13428 13429 13430 13431 13432 13433 13434 13435 13436 13437 13438 13439 13440 13441 13442 13443 13444 13445 13446 13447 13448 13449 13450 1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