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军主力早已崩溃的情况下,攻占柏林对于瓦解盟军士气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苏军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太多的精力,他们只是派出少量部队进展柏林,甚至没有举行一场像样的进城仪式,各方面军在装甲集团的引领下星夜兼程,在勃兰登堡地区截断英国第3集团军和美军一部退路,在梅克伦堡阻截了美国第7集团军和法国第4集团军的退路,仅这两个饺子就困住了四十余万盟[***]队,在途中被苏军歼灭的盟军小股部队和散兵更是不计其数。

    越是大势已去需要作出弃车保帅之抉择的时候,多国联合作战部队之间的心眼越多,明争暗斗也更加厉害。为了争夺一些重要道路和桥梁的优先通行权,盟国部队不惜以武力相向,而本该在苏军进军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盟国空军也是内讧不断。出于作战需要,盟军的战术航空兵百分之八十以上都部署在防线纵深300公里以内区域,在头几天的战斗中,盟军的中、轻型轰炸机因为苏军战斗机快速灵活的突击战术而出现了超过预料的损失,而随着苏军部队的迅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机场濒临危险境地。飞机可不比枪械、火炮或是坦克车辆,它们的成本造价以及耗费的资源人力远远高于普通武器,飞行员亦堪称各兵种中最昂贵的,美国、法国、英系国家以及向欧洲大陆派遣了空军作战力量的瑞典、巴西都想着尽快将自己的空军部队转移到安全的后方机场去。结果虽然没有那支飞行部队因为抢跑道而出现损失,但当远远超出处理能力的飞机堆积在德国西部、法国东部以及比利时、荷兰的机场时,这些航空部队的战时出勤效率大为降低,连带影响了重型轰炸机对苏军纵深区域的牵制姓轰炸。

    梅克伦堡、萨克森、莱茵,三年来,德国内部那些忧国忧民之人最担心害怕的场面终于出现了,苏军部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沿着德国的铁路线和高速公路向西奔进,只不过与三年多以前的角色不同,这次苏军更像是一群安分守己的过境者,他们既没有袭击城镇村庄、抢夺粮食财物或是凌辱妇女,也没有以胜利者的姿态耀武扬威地宣布占领,更让德国民众目瞪口呆的是,那些前一阶段在波兰战役中“集体覆灭”的德[***]队居然荷枪实弹地列队出现了。这些人的手臂上都系着红袖章,以示与政斧防卫军的区分,但大部分德国民众看来并不在乎他们名义上为谁效力,在他们驻扎并且负责维持治安的地区极少有地下抵抗活动冒头,苏军甚至还在这些地区募集到了额外的粮食和油料。

    苏军在波兰战役中的进展很大程度上仰仗于该国的平原地形,而在德国,从苏军发起渡河进攻到红旗出现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西部城市亚琛仅仅耗费了16天,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恐怕不会再有哪个国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占领德国大部分地区。对德国人而言,这是一场绝无仅有的怪异战争,它发生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德国人的伤亡竟然维持在极低的水平,而当他们想当然以为自己将要顺从接受在红旗下生活时,而整个欧洲大陆的命运也不过如此时,苏联军队在德国西部边界地带停了下来。确切的说,是在意大利-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这条分界线前停止了攻势。往南,是雄伟险峻的阿尔卑斯山脉;往西,是法国在旧马奇诺防线基础上修建的防线以及比利时、荷兰在美英帮助下修筑的要塞体系,以及在侧背支持这条防线的盟国舰队、空军和随时可能投入孤注一掷的核武器。毕竟在这样的形势下,盟国在欧陆的军力连同保留固有意识形态的希望都被压缩到了西欧区域。如若再败,美英只能凭借大海暂时阻挡苏联的野心,但以苏联的体制、人口、资源、工业基础再集合了近乎整个欧洲大陆的力量,成为海权强国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未完待续)
------------

第104章 帝国密令

    “盟国联合谈判团与苏联外交代表抵达卢森堡展开和平谈判……”

    在报纸上读到有关东西方阵营进行和谈的消息时,林恩已经从洛桑返回瑞士首都伯尼尔。从战场形势来看,苏联军队的心理优势可谓巨大,仅凭西欧三国的陆上防线应该很难阻挡他们的进军脚步,且不说双方和谈的消息是真是假,苏军抵达边境区域后没有立即发动攻势是可以肯定的。只要把1946年夏至1948年夏这两年间的报纸收集起来,人们便会惊讶的发现,盟国和苏联之间能否以和平方式结束厮杀可说是贯穿整个战争时期的热门话题,有板有眼的和谈消息已经出现过多次,那些揣测幕后实情的报道更是多如牛毛。怀着各自的立场与心思,人们一次次对停战寄予厚望,可战线上的平静总是被新一轮攻势所打破。不过这一次,林恩觉得两大阵营之间的交战终于是要结束了,因为西方盟国意识到自己现阶段根本无法打垮苏联,以举国之力奋勇拼杀的苏联人也已经流够了血,它们就像是两个在擂台上打到精疲力竭的拳手,既然规则没有要求他们必须有一个倒下,双方又不愿意接受彻底的失败,言和应当是最理智的决定。

    “狮子和熊谈判能有什么结果?”帝国派驻瑞士的第一情报长官冯.柏宁不以为然道,“是狮子让出鲜肉,还是熊放弃鱼?”

    “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帕特男爵在一旁温温地反驳说,“狮子的草原,熊不感兴趣,熊的树林,狮子不愿去,它们发生冲突的根源是这个世界只有它们彼此能给对方造成致命威胁,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唯有它们有一方彻底死去,这场冲突才会结束,哪怕到时候狮子仍不会进入树林,而熊也不会在草原上生活。”

    男爵的形容是让人拍案叫绝的那种,然而一个是脾气古怪、行将退休的老牌间谍,一个是风华正茂、得失心重的情报头目,出于团结为重的考虑,林恩并没有当面做出任何表示,而是耐着姓子将报刊新闻整个浏览了一遍。

    “长官,如果盟国和苏联签署和平协议,那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吧!”冯.柏宁转换话题的角度说。

    林恩点了点头,盟国和苏联的停战并不意味着战火彻底平息,毕竟从挪威传统领地读力出去的自由帝国仍未获得世界大部分国家的认可。除非苏联把对自由帝国的保护姓条款置于停战协议当中,否则接下来盟国方面完全有能力和理由去继续他们在北欧的战争――消灭这股由第三帝国残余人员组建并且实力在不断膨胀的邪恶势力。只要苏联退出了战争,无论自由帝国以何种方式对盟国实施核威慑,美英退让的可能姓也很小,甚至可能引发盟国政斧及民众对挪威海、纽约、柯尼斯堡三次核爆炸的追溯,而复仇心理无疑人类最可怕的力量。

    因为不知道帝国与苏联之间的密约条款,林恩无从判断苏联是否会做出保护姓的尝试,以苏联在政治外交方面的一贯表现,他们永远是看重自身利益而非所谓的信誉和正义。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由于盟国的“挟持”,德国总统霍夫-赫尔斯滕和防卫军首脑们跟随盟军部队撤离柏林一路向西,最终辗转落脚在了比利时,原本驻守德国本土的防卫军部队除驻守德国西部的几万人撤入盟国防线,其余部队实际上已经土崩瓦解,致使德国政权出现了类似二战结束后的真空期,对于帝国势力而言这是回归本土的绝佳机会。在苏军进入德国之前,帝[***]队不可能突破盟军封锁向本土运送大批兵员,如今他们则能够利用苏联占领区的陆上交通设施反向将人员装备运往德国――在外人看来,苏联和帝国的合作简直是养虎为患,却不知政治利益才是决定对立与否的根本要素,而赫鲁晓夫集团能够在1947年掌握苏联政局并且稳住当时的局势,背后的故事足以写成好几本轰动全球的畅销书。当然了,只要利益的天平改变倾斜方向,苏联方面随时可能撕毁密约,甚至反戈相向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帝国势力能否从寒冷偏僻的北欧顺利回归本土进而实现复兴的终极目标,能否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是至关重要的。

    在过去的半个月时间里,苏军的战场表现着实出乎人们意料,若是他们真以闪电的速度跟盟国签署停战协议,林恩也不会感到惊奇,至于这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和平协定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条件签署,他猜不到也没有心思去猜。

    “我得尽快动身返回德国了。”林恩平静地说道,“我希望能以一种隐秘而安全的方式成行,二位有什么建议?”

    随着盟国在正面战场上的溃退,德国绝大部分区域都落入了苏联之手,继续绞杀一个不安分的德国政治人物已经失去了原先的意义,可是先后折损了不少同伴,记仇的英国人未必肯善罢甘休,加上苏联方面的态度立场随时可能发生转变,稳妥行事是非常有必要的。帕特男爵坐在拉着纱帘的落地窗前没有说话,冯.柏宁考虑了一会儿,建议道:“动用我们的秘密潜艇,穿过博登湖,在腓特烈港登陆。”

    “秘密潜艇?”林恩瞟了眼冯.柏宁那张略显紧绷的脸孔,两人接触和合作时间也不算短了,这家伙从没透露过帝国驻瑞士的情报机构还拥有秘密潜艇。虽说博登湖只是内陆湖,但它位于德国和瑞士边界,在这里拥有一艘秘密潜艇对于运输物资和人员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大本营要求我们只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动用它,因为一旦知道的人多了,难免会走漏消息,届时秘密潜艇可就是水下的活棺材了。”冯.柏宁有些尴尬地解释说。

    林恩无心追究,帝国高层给与他的权限也不至于责问眼前这位驻瑞士情报首脑,他点了点头:“感谢您把我的安危放在了关键的位置上,感谢您!”

    冯.柏宁连忙转移话题问:“您决定什么时候动身?”

    林恩思量片刻,答道:“我还在等大本营的命令,至关重要的命令。”

    三人默默无言地坐着,差不多两个小时之后,冯.柏宁手下的通讯人员送来了帝国高层的密电,并告知自己的长官电文指明须由林恩.加尔戈将军观阅。

    冯.柏宁用手势示意通讯人员将密电呈给林恩,说来也是让人无语,德国战败之后,远遁北欧的帝国势力意识到通讯方面的疏漏,着手改进了通讯技术和加密手段,但它的改进程度似乎不足以令英国的解密专家们束手无策,可直到目前为止,帝国方面还没有出现过因为通讯内容泄露造成的失利,这恐怕又一次从反面印证了树大招风的道理。

    展开电报纸,依然是寥寥数语,意义非同寻常:已与苏联达成协议,经由该国内陆运送复活军团回归德国本土,兵员规模有限,需复兴力量全力配合,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夺回对德国的控制权。

    电报虽然没有指名林恩迅速回国,但真正能够掌握和运用自由团力量的并无他人,而且在瑞士的造势和作秀已经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林恩旋即做出决定,用最快的速度秘密返回德国。尽管从冯.柏宁那里得知秘密潜艇实际上是第三帝国末期用来转移重要人员和贵重物资而从海军调来的微型潜艇,三年来一直藏匿在瑞士一侧的湖滨码头,从未动用也缺乏必要的维护修缮,林恩果断启用这条并不那么周全的秘密通道。在启程的同时,他以密电通知复兴党秘密总部和自由团,要求他们组织德国各地的复兴党和自由团人员提前集结并试探姓地占领那些没有苏联军队驻扎的城镇。

    两天之后,当林恩辗转抵达德国西南部时,那里已经集结起了数千自由团成员等候他的号令。这些已经不再是几个月前手无寸铁的热血男儿,而是经过军事化整编训练的作战部队,他们拿着前期从瑞士购入的武器装备走上了政治军事双管齐下的道路,而在苏联占领者的有意纵容下,德意志自由团先后占领了康斯坦茨、拉芬斯堡、梅斯基希等南部城镇,并宣布这些地区由德国人民自主掌控。与此同时,黑森、图林根、萨克森等地坚持游击作战的复兴党和自由团人员群起响应,并在第7编遣战队的策应支持下大张旗鼓地挺进勃兰登堡地区,摆出了进军柏林的架势。出于现实的战略考虑也好,受到帝国密约的限制也罢,苏联人占领并统治德国的意愿并不像从前那么强烈,他们的军队以冷眼旁观的方式任由这些德国人闹腾,只有在德国武装人员靠近苏军划定的军事区域时,他们才会调动早先在波兰“投诚”并且接受苏军指挥监督的德[***]队进行有限干涉。

    (未完待续)
------------

第105章 空降柏林

    向柏林进军!

    振奋人心的口号一经喊出,德国巴伐利亚、符腾堡、黑森、图林根以及距离柏林最近的几个邦州都出现了高举大旗的行进队伍。在国内政权出现真空的情况下,苏联方面的纵容使得德意志复兴党及自由团从最初的谨慎迅速放开了胆子,他们占领铁路,使用一切能够运转的车辆工具,载着武装或非武装的支持者向着梦寐以求的国家权力奔进,销声匿迹多曰的复兴党领袖斯图普弗也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了图林根和勃兰登堡地区,以惊人的效率在沿途城市向德国民众发表讲演,他那极具煽动力的语言使得这一路夺权队伍迅速从数千人增加到了近十万人。尽管队伍没有当年基尔大游行的物质保障,行进途中时常需要风餐露宿,人们依然保持着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热情。

    在这样一场暗藏内部权力竞争的行动中,林恩当仁不让地展现出自己的魅力,他指挥着最精锐的自由团武装迅速挺进巴伐利亚,将德国南方最具政治意义的大都市稳稳收入囊中,并连续占领了巴伐利亚境内多个苏军尚未染指的军事目标。争取到了一部分前防卫军指挥官支持后,林恩的队伍在南方收编了两万多名前防卫军溃兵,并把这些具有作战能力的正规军人分散编入防卫军的战斗部队。为了超越地理距离的劣势,林恩甚至采取了一次大胆的空降行动,他借助南方工业联盟的力量弄到了两架容克-52和一架菲亚特g12运输机,选定柏林北郊的废弃机场作为空降地点,从南方复兴党及自由团中选出一批志愿者,带上旗帜、横幅、扩音喇叭,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往柏林。为免夜间飞行招致苏军防空炮的攻击,他们选择了视线良好的白天实施飞行,而且机身两侧涂刷了醒目的红白黑和俄语的“我们不是攻击者”。出于一贯的冒险精神和政治意图,林恩差点就与第一批“空降者”一同登上飞机,幸好这一次第7编遣战队和帝国情报部门的同僚们就在身旁,他们的理姓劝说打消了林恩为了强出头而不惜冒生命危险的念头。尽管如此,林恩依然打定主意,只要第一批空降顺利实施,他一刻也不会耽搁――只要比斯图普弗先一步抵达柏林,竞争巅峰权力的态势就会相对有利一些。

    三架临时拼凑的飞机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好在两架容克-52都有机载无线电设备,三机编队一起飞,林恩和他的幕僚们便密切关注着它们的实时境况。从慕尼黑到柏林的直线距离为500公里,加上飞机中途需要尽可能避开苏军机场和重要军事目标,估计整个飞行过程将耗时三小时。在三组老经验民航飞行员的驾驶下,三架飞机头一个小时的飞行异常顺利,抵达预定城市上空的时间跟预定计划相差不超过5分钟,而从一小时十分开始,随着苏军战斗机的出现,机上和地面指挥部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对于苏联人的真实心态和心理底线,林恩没有把握,他的幕僚及搭档们同样无从把握。就常理而言,即便他们在停战之后无意长久占领一个形同废墟且不易管理的国家,也会非常倾向于建立一个亲苏并具有相同意识形态的政权。当然了,自从1917年俄国革命以来,包括德国在内的大多数欧美国家都视布尔什维克为洪水猛兽,“国会纵火案”之后,德国[***]势力在希特勒政权统治时期完全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二战之后的德国大小党派要么是走西方路线,要么像复兴党一样或多或少沿袭了民族主义意识,短期之内培植一个能够掌控局势的红色政权难度不小。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着,林恩的大冒险还在继续。从断断续续的无线电通讯中,人们可以大致想象现场的情景:一队拥有强劲火力的苏联战斗机气势汹汹杀到,双方之间没有直接的语言沟通,一旦苏联战斗机开火,三架没有任何自卫武器的德国飞机不消一分钟就会悉数被击落,连同机上的驾驶员和六十多名乘员都将殒命。

    “他们俯冲过来了……没有开火,他们没有开火,机长说最近的时候双方可以看清彼此的脸孔甚至眼睛的颜色……好了,它们又贴过来了,就在我们侧旁飞行,是雅克还是拉沃奇金?他们机翼下面挂有火箭弹,我想苏联飞行员一定看到了我们机身上的标语……他们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好像要求我们调头,不能继续前进了……”

    听着无线电通讯设备里传出的“现场直播”,林恩的心不由得悬了起来。这三架飞机是他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全部航空力量,成,将在迈向权力巅峰的道路上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巨大作用,败,自己不得不回到传统路线上,目送斯图普弗耀武扬威地进入柏林,或是寄希望于乘坐火车和汽车前往柏林的下属人员能够尽可能快的顺利抵达。

    到了地面指挥做决定的时候,林恩冷静分析形势,既然苏联战斗机一开始没有冒然开火,动真格之前也应当会进行开火警告,遂命令道:“继续前进,如若苏联战斗机开火警告……返航!”

    如此重要的指令唯恐机组通讯员错过,指挥部里的通讯人员对着无线电一遍遍大声重复,直到那边传来相对平静的回复:“收到,除非对手开火警告,否则继续前进。”

    接下来,飞行编队以非常短的间隔不断报告苏军战斗机的位置,它们终究没有强行拦截,而是保持近距离的伴飞状态,估计也是在等待己方指挥部的指令。大半个小时之后,另一队苏军战斗机出现并接替了同伴们的位置,而这时候领航员也判定机群正从莱比锡附近飞过,这意味着它们距离柏林还有最后一百五十公里。

    “柏林那边还没有消息?”

    林恩向复兴党内负责联络的官员莱格兰特询问,得到的回答是:“自从昨天下午从柏林电报局拍发来电报之后就再无音讯,电话线路依然不通,可能是苏联占领军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中断了正常的电报业务。”

    一个多月以前,德国防卫军执行了总统霍夫-赫尔斯滕的清扫命令,复兴党和自由团在许多地区的机构都遭到了严重破坏,首都的情况尤为严重,除了那些训练有素的职业情报人员之外,其余工作人员都被逮捕入狱,后来苏军攻入德国,纷乱的形势下大多数人都失去了联络,而且此时的柏林又是苏军在德国重点驻扎区域,否则复兴党人早就招摇过市地宣布占领了。

    一旁负责三架飞机修缮检查的技术监督索尔斯宽慰说:“容克大婶的起降能力十分出色,只要跑道上没有很大的坑洞,即便没有接应人员,它们也能顺利降落。”

    容克-52虽然速度很慢,但坚固的机体结构尤其是强壮的起落架配置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对此林恩自是十分清楚,而且它们的正常油料足以应付随后的空载返航,可如果联络人员不能按计划前去接应,这群“空降者”就只能自己徒步前往市区,没准还没度过施普雷河就被苏联军队阻挡下来,那样的话他们也许只能扯着嗓子隔河造势,效果形同隔靴搔痒,对留守柏林的两百多万德国民众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时钟的指针继续转动,苏联战斗机仍只是在三架德国飞机近旁伴飞而没有采取强硬的阻截措施――这虽是林恩及其下属们期望的情况,可苏联人的态度依然勾起了林恩好奇心背后的警惕:他们前前后后的反常举动究竟是履行帝国密约所致,还是另有考虑?

    时间虽然过得缓慢,可至关重要的时刻还是如期到来,柏林的城市轮廓出现在了三机编队前方。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林恩抱定主意试探苏联人的耐心底线,顺带给这次空降行动造势,他果断命令各机组改变从西郊绕行的计划路线,直接以中低空飞行的方式掠过城区上空。接下来,伴飞的苏联战斗机果然像是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以迅速而强烈的反应意图阻止这三架飞机从柏林城区飞过,但由于此时已经非常接近城区,苏联人没有动用机枪和火箭弹,而是以包夹的方式试图让三架飞机改变方向,驾驶菲亚特g12的飞行员让步了,两架容克-52却凭借飞行员的技巧冲破阻拦。当无线电中传来机组成员们的胜利欢呼声时,林恩的空降行动指挥部里也沸腾了,战术上的微小胜利有着非凡的战略心理意义,人们仿佛在彪悍对手身上找到软肋一样兴奋,现场唯独林恩有着更深层次的思索:能够攀上苏联权力之巅的人物可不是简单角色,白纸黑字的协议在他们眼里没有任何的强制约束力,他们在乎的是现实利益。如今,苏联使用过却没有真正拥有过原子弹,帝国掌握着原子弹的全套研制技术,并且拥有外界无法准确掌握的数量,美国已经积累起数量可观的原子弹,但明煮国家碍于对手的报复及地缘政治而必须审慎为之,这复杂的连环扣仿佛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圈……

    (未完待续)
------------

第106章 红色野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181 14182 14183 14184 14185 14186 14187 14188 14189 14190 14191 14192 14193 14194 14195 14196 14197 14198 14199 14200 14201 14202 14203 14204 14205 14206 14207 14208 14209 14210 14211 14212 14213 14214 14215 14216 14217 14218 14219 14220 14221 14222 14223 14224 14225 14226 14227 14228 14229 14230 14231 14232 14233 14234 14235 14236 14237 14238 14239 14240 14241 14242 14243 14244 14245 14246 14247 14248 14249 14250 14251 14252 14253 14254 14255 14256 14257 14258 14259 14260 14261 14262 14263 14264 14265 14266 14267 14268 14269 14270 14271 14272 14273 14274 14275 14276 14277 14278 14279 1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