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明白!”

    李隆基笑着走上前,看了一圈,却没有看见李庆安,不由一楞,回头问哥舒翰道:“李庆安呢?”

    哥舒翰淡淡道:“李将军和微臣一同进关中,但到金城县时他说有事要做,便率本部离队走了,去了哪里,微臣不是很清楚。”

    他一语既出,所有的文武大臣顿时面面相觑,眼中皆露出了震惊之色,这个李庆安竟然敢不随军入城?

    “李庆安大胆!”

    杨钊一声怒喝道:“皇帝陛下亲率满朝文武来欢迎陇右军凯旋,这是何等荣耀,他竟敢胆敢不参加入城式,是在藐视圣上吗?”

    “陛下!“

    李嗣业急忙大声禀报:“李庆安确有要事!”

    李隆基回头瞪了一眼杨钊,慢慢走到李嗣业面前,柔声问道:“他有什么要事?”

    李嗣业眼睛有些红了,他颤抖着声音道:“因为如此盛大的凯旋,使他无法面对战死的将士。”

    良久,李隆基叹了口气,点了点头道:“朕也带过兵,能理解他的心情。”

    他回头对众人大声道:“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是有功将士,朕要好好地赏赐你们。”

    他登上了龙辇,对哥舒翰笑道:“哥舒将军,你为朕立下了不世之功,朕特准你与朕共乘一车,以示荣耀!”

    在万众瞩目中,哥舒翰登了上龙辇,朱雀门前顿时掌声如雷,欢呼声响彻大街。

    ............

    在京兆府金城县以东约三十里处有一个小镇,叫西渭桥,由于这里是长安去陇右的必经之路,因此镇子很大,住着上千户人家,俨如一个小县,此刻镇子里十分热闹,陇右凯旋军刚刚经过这里,几乎全镇人都出来欢迎了。

    队伍已离去,但热情还没有消散,大街上依然有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说话,在路边站着一名年轻的妇人,她牵着一个瘦小的男孩,远远地还在向陇右军方向眺望。

    几名妇人从她身边走过,见她脖子伸得老长,便开玩笑道:“林三娘子,还在等你家林三回家吗?”

    “没有呢!”妇人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这些陇右军个个身材魁梧,我家林三长得又瘦又矮,怎么可能被选上。”

    “娘,爹爹什么时候回来”小男孩仰头问道。

    妇人笑了笑,“估计你爹爹回安西了,已经打完仗了,他一定在安西等我们呢,快回家吧!太公该急了。”

    妇人带着小男孩快步向镇西走去,在镇子西面的一片民房里,租住着数十户人家,这数十户人家都是从江都而来,他们便是江都团练营的一部分家属,从江都偕老携幼而来,准备等陇右战役结束后去安西定居。

    妇人带着孩子来到一户屋舍前,门口还挂着红色的灯笼,贴着辟邪的门符,显示着新年刚过,她老远便看见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门口拄拐张望,她连忙上前怨道:“爹,你出来做什么,外面冷啊!快回屋去。”

    “太公,娘说爹爹去安西了,咱们什么时候走?”

    老人慈爱地摸了摸孙子的头,笑道:“等过两天租了马车,咱们就出发。”

    “阳儿,你扶太公进屋去,娘去做饭。”

    一家人进了院子,将门关上,这时,远处来一队骑马军人,约两百人左右,几辆马车夹杂在马队中,马车上放满了土瓷罐子,每个罐子上贴着一张小纸条。

    他们慢慢走近了,中间还有四名身着戎装的女兵,每个人都一样的又黑又瘦,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几名里正陪同着他们。

    “李将军,这里就是江都人租住的地方了,一共五十二户。”

    这些军人便是李庆安和他的手下了,他们一共幸存了二百八十四人,除了伤势较重的八十人在鄯州养伤外,其余两百零三人都跟李庆安进京了,战后,他们一共收集到了八百四十名将士的尸首,其余尸首都无法找到了,李庆安进京便是要把他们的骨灰亲手交给亲人。

    五百名江都军最后幸存了四十二人,一起跟李庆安进京了,二百名军队的到来引起了江都租户的注意,许多人都跑了出去,远远地围观着,忽然一名老妇人大喊:“十一郎,是你吗?”

    一名士兵从马上滚下,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奔到老妇人面前跪下,大哭道:“娘!是孩儿,孩儿没有死!”

    老妇人一把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起来,这时,江都家属才知道,是他们的亲人回来了,消息立刻传开,无数人向这边奔来,他们不敢靠近,纷纷伸长脖子在士兵群中焦急地寻找自己的亲人,一个都没有找到,众人议论纷纷,江都营有五百人,这里面似乎只有几十人,其余人或许都回安西了吧!

    众士兵下了马,里正指了指前面关闭着的院门道:“李将军,这里是林三家。”

    李庆安接过一只陶罐,咬了一下嘴唇,上前敲了敲门,门开了,门内站着一名年轻的妇人,她见外面站着大群军人,顿时愣住了。

    “你们....找谁?”

    “我们是安西军,从陇右而来,你是林三的娘子吗?”

    “我是!”年轻的妇人有些不安起来,她向后看了看,颤抖着声音问道:“我家林三怎么没来,他...他是受伤了吗?”

    这时,院内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三娘,是谁来了?”

    “爹,好像是三郎他们军队的人。”

    一名少年扶着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门口,老人看了看李庆安,又瞧了一眼门口的士兵,他忽然害怕后退一步,问道:“这位军爷,我儿何在?”

    李庆安缓缓地跪了下来,后面所有的士兵都一起跟着他跪下,李庆安将林三骨灰罐高高举过头顶,泪水流满了他脸庞。

    “阿翁,我把你的儿子送回来了!”

    .........。

    (未完待续)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接见

    李庆安本来就有伤在身,一连三天的奔忙虽然疲惫不堪,但对面凄声哭泣的将士家属才是让他心力憔悴,饶是他铁打的汉,也再也顶不住身体的煎熬,终于病倒了,剩下的一些善后事情,他不得不交给了校尉何颖川。

    这天傍晚,安西军一行进入了长安城,明德门内外挤满了进出城的民众,热闹非常,踏青归来的少男少女,在城内买货准备回家的乡人,再加上城门正在修缮,使进出城都变得颇为不畅。

    “这是我们的军牒!”带队的校尉将一纸文书递给了守门的军校。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0396 30397 30398 30399 30400 30401 30402 30403 30404 30405 30406 30407 30408 30409 30410 30411 30412 30413 30414 30415 30416 30417 30418 30419 30420 30421 30422 30423 30424 30425 30426 30427 30428 30429 30430 30431 30432 30433 30434 30435 30436 30437 30438 30439 30440 30441 30442 30443 30444 30445 30446 30447 30448 30449 30450 30451 30452 30453 30454 30455 30456 30457 30458 30459 30460 30461 30462 30463 30464 30465 30466 30467 30468 30469 30470 30471 30472 30473 30474 30475 30476 30477 30478 30479 30480 30481 30482 30483 30484 30485 30486 30487 30488 30489 30490 30491 30492 30493 30494 3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