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怪李将军!”
韦涣叹了口气又道:“其实崔家也并不是全如崔翘崔圆之流,我了解崔圆,他和杨钊不过是互相利用,倒是那崔翘,一味的趋炎附势,先娶了宗室之妇,令崔家人不齿,现又公开投靠了杨家,崔家内部必有内讧,崔家数百年世家,焉能任由他毁了清誉。”
话虽这样说,他还是忧心忡忡,韦家复兴不易,如果这次再被打击,恐怕就再难有复苏之曰,他瞥了一眼李庆安,见他笑而不语,便试探着问道:“李将军在危难时来探望我韦家,太子知道吗?”
“我就是为此事而来,如果韦使君愿意,我愿意替韦使君联系太子,请太子为你出头,韦使君以为如何?”
韦涣听他的口气,似乎还没有禀报太子,不由暗暗忖道:‘原来并不是太子的意思,是他自己愿意出手相助,这是为何?自己和他也素无交情啊!’
他便笑道:“多谢李将军侠义心肠,韦家感激不尽,不过这样李将军也会得罪杨家,韦家实在过意不去。”
李庆安明白他的言外之意,便微微笑道:“我之所以愿意助韦家一臂有两个原因,一是前晚砍坏了韦家的一张桌子,尚未赔偿,我心里过意不去!”
韦涣哈哈大笑,摆手道:“李将军着实有趣,原来竟是要赔韦家的桌子,好!这个赔偿我接受了。”
李庆安点点头又道:“至于第二个原因,很简单,杨钊恨我入骨,我又公开拒绝了杨家的联姻,和杨家的关系已经难以挽回,如果多一个与杨家抗衡的人,我是乐见其成。”
........
从韦府出来,李庆安又去了东市,东市内此时也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常,一家家店铺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这关系到各家店铺的形象,因此每一盏花灯都制作得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现在是白天,许多伙计都在修补花灯,或添油,或将破损处重新裱糊,今天是上元节,上元观灯将达到**。
李庆安在锦绣彩帛行找了一圈,找到了一家叫‘高陵丁记’的绸缎店,他刚进门,店伙计便笑脸迎了上来,“客人,今天小店盘货,不做生意,真是抱歉了!”
“你们掌柜在吗?”
“我便是!”
从柜台后走出一名白白胖胖的中年男子,拱手道:“在下便是小店掌柜,请问客人找我何事?”
李庆安将东宫的金牌一晃,掌柜地脸色立刻变得肃然,连忙一摆手,“请到里间说话。”
他又吩咐伙计道:“把店铺门关了,任何人不准进来。”
这家店铺便是太子李亨设在东市的一处秘密联络点了,在东宫内有些话不便说,便从这里将大致事情先传进宫,然后再约地方会面,上次李亨给了李庆安一个地址,就是这家‘高陵丁记’的绸缎店,李庆安随掌柜进了里屋,掌柜关了门拱手笑道:“在下马英俊,原是东宫内侍,久仰李将军的大名了。”
原来他是名宦官,李庆安点点头,从怀里取出一封密封好的信,这是韦涣写给太子的效忠信,里面还有他的一封便条,将信交给马英俊道:“就是这封信,极为重要,你们要立刻交给太子,不能有一刻耽误!”
.........
东宫,这两天太子李亨的心情颇好,昨晚上元前夜,他和几个儿女及嫔妃在东宫游览了花灯,他的孙子李适活泼可爱,颇讨他喜欢,说起来也好笑,他今天才三十九岁,但孙子却已经八岁了,他十五岁生长子李俶,李俶娶吴兴名门沈氏之女珍珠为妻,天宝元年,李俶十六岁时生下儿子李适,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而且这两天当值记录他起居录的史官生病,另两人又正好不在长安,这就让他有难得的片刻清闲,可以随意和家人谈话。
一大早,李亨来到了书房,昨晚御史台转来一份弹劾奏折,让他颇为奇怪,他沉思良久才反应过来,这是杨钊在驱赶韦家在巴蜀的势力,李亨对韦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韦坚案后,他被迫休掉了与他感情深厚的结发妻子韦妃,韦妃最后堕入空门为尼,将凄凉的度过一生,这是李亨一生最大的痛,堂堂的储君太子,竟还不如一个普通庶民,连自己的妻子都保不住。
为此,李亨一直对遭到清洗的韦家有一丝歉疚之情,如今,杨钊又要对韦家动手了,这使得李亨心中生出一丝莫名的愤怒,一个靠裙带关系向上爬的小人,居然也敢诽谤大臣?
但李亨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他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冲动了,他立刻想到,这会不会是父皇的暗中指示,让杨钊出面来打击刚刚有复兴苗头的韦家,一念至此,他不敢轻举妄动,保持观望。
这时,一名心腹宦官匆匆走进,将一封信放在李亨的桌上,又慢慢退下了,李亨看了一眼信封,竟是从马英俊的绸缎店转来,马英俊是从小服侍他的宦官,前年被放出宫,李亨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在东市开一家绸缎铺,后来这家绸缎铺便成了和他对外联系的秘密据点,李亨所有对外隐秘之事,都是通过这家绸缎铺向外发布命令,绸缎铺有信来了,着实让他意外,上元节,会有谁联系他?
他拾起信,习惯姓地瞥了一眼史官的座位,今天那个位子空空荡荡的,他轻快地撕开信皮,里面是两封信,一封是李庆安写给他的,而另一封竟然是韦涣的亲笔信,他先打开李庆安的信看了看,李庆安在信中建议,重收韦家入汰渍档,在这次韦涣案中帮他一次,无论成或不成,韦家都会对东宫感恩戴德。
他又看了看韦涣的信,信中述说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念,李亨不由想起了他可怜的韦妃,他的鼻子微微有些发酸,他叹了一口气,便对旁边的宦官李静忠道:“去把李泌请来,就说我有要事和他商量。”
片刻,李泌匆匆走了进来,他年约二十六七岁,皮肤白皙,身材瘦高,举手投足见气度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李泌是天宝二年在嵩山上书而得到李隆基的器重,封为翰林侍诏,在东宫辅佐太子,李泌和李亨的关系交厚,是李亨最为信任的心腹之一,也是他的谋士,收李庆安为汰渍档中坚就是李泌的主意,他认为北庭非比中原,属于圣上可以容许的范围,北庭军支持东宫,这对稳定社稷也有好处,因此圣上一定会默许,果然,李庆安投奔了李亨,李隆基并没有说什么,说明他已经默许了。
这就是一种权力平衡,李隆基杀皇甫惟明、贬黜王忠嗣,将所有支持太子的封疆大吏杀的杀、贬的贬,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皇甫惟明为陇右节度使,王忠嗣甚至为四镇节度使,他们的军队两三天便可抵达长安,因此李隆基绝不能容忍,而北庭和安西则不同,北庭军抵达长安最少要一个月,中间还隔着河西,对李隆基谈不上威胁,所以李隆基便可以容忍了,他也知道太子必须要有支持他的军队,这为将来太子即位后稳定社稷将有好处,因此李隆基便选择了北庭这个平衡点,眼里瞧着李庆安成为汰渍档骨干而不加干涉。
高力士了解李隆基,他推动李庆安加入汰渍档,李泌也看透了这一点,建议李亨收李庆安为汰渍档中坚,这也就是李泌的过人之处。
李泌上前一步躬身施礼道:“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先生听说了韦涣之事吗?”
“臣有所耳闻。”
李亨将李庆安和韦涣的信递给他,“你先看看吧!”
李泌翻了翻,便问道:“殿下的想法呢?”
李亨背着手走了两步,叹息一声道:“说实话,我很矛盾,我既希望韦家能重新投靠我,可又担心这是父皇在背后指使,我若出头反而会不利于我。”
李泌微微一笑道:“我想知道,殿下为什么会认为是圣上在背后指使?”
“你看看韦涣的信便知道了,他提拔的是自己族侄不错,但他完全是按规则行事,提拔前向吏部备案,获得批文后方调任新职,而且韦明也是由门荫入仕,担任县丞也四年了,并没有任何不妥,就是这件找不出任何漏洞的案子,圣上却将它视为大案,居然三堂会审,我只能认为这是圣上在借题发挥。”
说到这,李亨瞥了一眼李泌,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便道:“你的想法呢?”
李泌笑道:“殿下,我想法和殿下大同小异。”
“说说看!”
“我也认为韦涣提拔本身并无问题,但问题就出在杨钊刚刚出掌剑南节度使。”
“先生的意思是说,圣上是帮杨钊打压韦涣?”
“可以这样说,但微臣以为,还不是打压韦涣那么简单。”
李亨停住脚步注视着李泌,道:“说下去!”
“微臣认为,圣上或许是想利用此事打击名门世家。”
‘打击名门世家?’李亨眉头紧锁,他倒真没有想到这一层。
“怎么个打击法?”
“很简单,同族之人,不得在同州地方为官。”
李亨缓缓点了点头,他明白了,这一网撒下去,不仅是韦家,崔、裴、卢、郑、王等等各大世家,一家都跑不掉。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6823
66824
66825
66826
66827
66828
66829
66830
66831
66832
66833
66834
66835
66836
66837
66838
66839
66840
66841
66842
66843
66844
66845
66846
66847
66848
66849
66850
66851
66852
66853
66854
66855
66856
66857
66858
66859
66860
66861
66862
66863
66864
66865
66866
66867
66868
66869
66870
66871
66872
66873
66874
66875
66876
66877
66878
66879
66880
66881
66882
66883
66884
66885
66886
66887
66888
66889
66890
66891
66892
66893
66894
66895
66896
66897
66898
66899
66900
66901
66902
66903
66904
66905
66906
66907
66908
66909
66910
66911
66912
66913
66914
66915
66916
66917
66918
66919
66920
66921
6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