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中,李庆安站在一张小型沙盘前久久凝视不语,沙盘是岭西地图,用泥塑成,平时拆为八块装在箱子里,用时再拼在一起。

    尽管北庭和碎叶离他已经很远了,但是他的根还在那里,他的亲人、他的部众、他未完成的事业都在北庭,那里是他梦萦魂牵的故乡。

    离开襄阳时,他得到了李林甫写给他的一封信,高仙芝已经准备进攻吐火罗了,且得到朝廷的批准,李林甫在信中问他这场战役的结果会怎样?

    这两天,李庆安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按历史记载,高仙芝应该是在朅师国胜利后的归途中遇到宁远国使者,宁远国告密石国曾经勾结大食,欲夺取碎叶,引起高仙芝震怒,高仙芝便转道石国,大肆屠杀掠夺石国都城后,再返回长安述职。

    然后安西军进攻碎叶,企图恢复碎叶军镇,却引发了大食军东进,最终怛罗斯之战爆发。

    但历史已经被改变了,碎叶已经被他夺下,所以高仙芝为了和他竞功,选择了扫荡吐火罗,吐火罗也是后世的阿富汗北部一带,西北方向便是河中诸国,而吐火罗的正西方便是乌浒河,也就是后世的阿姆河,跨过乌浒河便是黑衣大食的老巢呼罗珊,李回春带给他的情报是,阿拔斯在那里驻扎有重兵,问题是,现在已是天宝九年,公元七百五十年,大食的内战结束了吗?

    这一点李庆安不是很清楚,可如果大食内战一旦结束,高仙芝横扫吐火罗,必然会引发大食人的反击,这一点不会因为他李庆安的穿越而改变,这是东西两大帝国为争夺中亚的必然碰撞,那么这场吐火罗战役的后果会怎么样?

    李庆安用小木棍轻轻敲打着沙盘,如果他是高仙芝,他就会先将北庭重军调至碎叶,防止大食北犯碎叶,北庭安西两路军马,一路守碎叶,一路打吐火罗,他有这个条件的,他兼任北庭节度使。

    关键是高仙芝对这场战役的意识有多高,他会不会像杨国忠那样,只考虑吐蕃而不考虑大食?他有没有派人去大食刺探情报?他有没有做好两线作战的准备?

    这些都让李庆安十分忧虑,历史上高仙芝败在大食人手上,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对大食的认识不足造成,而历史会不会重演这一幕?李庆安内心十分矛盾,他既希望唐军能够打赢这一仗,可又希望高仙芝再一次败在大食人手下。

    就在李庆安陷入沉思之中时,突然,‘刺客!’远方隐隐传来了一声叫喊,在寂静的黑夜中格外清晰,李庆安猛地一惊,他一扭头,却听见了一声破空声,他身子本能地向左微微一侧,这是他在无数场战役中千锤百炼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在生死存亡的一刻爆发了,‘嗖!’一条黑影瞬间从他脸庞擦过,这是一支力道强劲的箭,直钉在墙上。

    如果我们把镜头放慢,就在李庆安听到破空的一刹那,他的右脚本能地一点地,身子借力向左偏,而窗纸就在这一刻破了,一支蓝汪汪的毒箭穿透窗纸,直向他的头射来,他脸恰好向左偏了两寸,毒箭便擦着他的脸射过,发生这一切,时间只用了半秒。

    李庆安在地上一滚,又躲过了另外一支箭,这时屋外传来了他亲卫们的怒吼声,紧接着是刀剑相击,刺客似乎来了不止一个。

    李庆安一把抓过床头上的弓箭,他迅速奔至外屋,将箭壶背在后背,抽出一支箭搭弓上弦,躲在一个黑暗的角落,从他这个角度,透过一个破烂的窗户,可惜清晰地看见院子的情形。

    李庆安住的这个院子是宝林寺最大的僧院,院中可以容纳五百余人,院中有两拨人在拼斗,都是黑衣人,唯一的区别就是对方手臂上缠有白布,而且蒙面,刺客约四十余人,个个武艺高强,他的亲兵们虽然数倍于对方,但依然占不了半点便宜,单打独斗他们远不是刺客的对手,但他们有丰富的战场经验和默契的配合,仿佛一堵铜墙铁壁,挡住刺客向里屋冲击。

    李庆安勃然大怒,他眯眼张弓便是一箭,长箭闪电般向一个最凶悍之人射去,已经有两个弟兄倒在他的剑下。

    这是一个身材瘦小的男子,他的剑法凌厉,仿佛猴子一般灵活,他一个跟斗,平空跃起,准备翻过李庆安亲卫组成的人墙,就在这时,一支强劲无比的铁箭呼啸而来,一箭从他头顶射入,直插入脖腔。

    男子惨叫一声,从空中坠下而死,就在这时,李庆安的第二支箭又到了,一箭射入一个女刺客的眉心,将她钉死在地上;第三箭,一名刚从墙上跳下刺客被钉死在墙上,铁箭射进了他的嘴中;第四箭,将一名高个刺客穿心而过;第五箭,墙头上传来了凄厉的惨叫声。

    李庆安的铁箭一箭接着一箭,箭箭狠辣无比,箭箭夺人姓命,他的箭速之快,无人能躲过,只片刻时间,已经有二十八名刺客死在他箭下,其余刺客吓得魂飞魄散,转身要逃,怎奈李庆安的三百亲卫已经前后左右将他们团团包围,一阵乱箭射过,最后的十几名刺客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一刻钟后,一场突来的刺杀结束了,亲卫们在忙碌地清理尸体和四处搜查,亲卫校尉江小年正向李庆安汇报最后的战况。

    “禀报使君,刺客一共被杀了四十五人,还有两人未死。”

    “我们弟兄死伤多少?”

    “死了两人,陈标和娄八郎,重伤三人,轻伤十四人。”

    李庆安点了点头,叹息道:“按老规矩,火化后骨灰送回家,好好抚恤家人。”

    这时,另一名亲卫跑过来道:“禀报使君,那两人招了,他们一共来了五十人,有五人没有进来,他们都是从洛阳庆王别府而来。”

    “庆王?”

    李庆安不由冷笑了一声,不用说他也能猜到是庆王派来的,他们要除掉自己这个幸存的汰渍档人,防止李亨复辟。

    “那这两个人原来是做什么?”

    “他们原来都是江洋大盗,被关在长安狱中,后来被庆王用重金买出来,一直养在洛阳。”

    这时带人去搜寻的亲兵营副尉赵延嗣回来了,他躬身禀报道:“使君,我们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

    “什么奇怪的事?”

    “我们已经查过所有的人,最早那一声有刺客的叫声都不是我们的人,也不是寺里的僧人,更匪夷所思的是,我们在树林里发现了五具尸体,应该就是没有进来的五名刺客,在其中一名刺客的身上,我们发现了这个。”

    赵延嗣将一张叠好的纸条递给了李庆安,李庆安展开了纸条,只见上面写了两个字:‘庆王’。

    李庆安慢慢将纸条揉成一团,这张有点画蛇添足的纸条让他心中忽然生出了疑心,“这些刺客真是庆王派来的吗?”

    林欲静而风不止,看来这次河南道之行,不会那么简单。

    “使君,那两个活口怎么办?杀掉吗?”

    “不!把他们伤治好,送到长安高力士府中去,还有这五十名刺客的人头一起送去。”

    李庆安冷哼了一声,究竟是谁花重金把他们从狱中买出,一查便知。

    ...........开封县占地面积极大,城墙周长六十余里,人口二十余万,其中三诚仁口都是靠漕运生活,但几个月的干旱使汴河水降到了最低,已经无法行船,漕运已经停止了四个月,这给汴州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冲击。

    开封县中除了县衙、州衙和转运支使衙门,还有就是河南道采访府官衙,采访府官衙的人数并不多,二十几名衙役,一名判官,四名采访支使。

    这天上午,李庆安抵达了开封县,但迎接他的,不是河南道的文武官员,而是汴河沿岸两万余漕运苦力的大规模静坐抗议。

    开封县的主干道叫做白水大街,此刻大街上密密麻麻坐满了漕运苦力,人人头扎白巾,**着上身,皮肤黝黑油亮,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愤怒和倔强,他们并不完全是汴州的漕运苦力,还有来自宋州、亳州,甚至有的还是来自徐州。

    在城门口,李庆安遇到了前来迎接他的观察使衙门判官刘嗣松,这是一个颇为精明能干的黑瘦男子,约三十余岁,在这里已经做了六年,非常了解当地的情况。

    “使君,不知是谁走露了你来上任的风声,这些漕运苦力前几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不,堵在城中向你施压呢!”

    “向我施压?”李庆安心中不由有些奇怪,便笑道:“向我施什么压,我又不是龙王爷。”

    判官刘嗣松苦笑一声道:“河南道干旱,京城的漕运改走长江,再走汉江北上,苦力们很担心漕运就此改道,他们的生活就将无以着落,所以他们就联合起来向使君施压,不准朝廷将漕运改道。”

    “原来如此!”

    李庆安向四周看了看,除了刘嗣松带来的几个衙役外,再没有任何官员,他便问道:“那太守和县令呢,怎么不见?”

    “李使君,我在这里!”

    只见远处奔来了十几名官员,个个满头大汗,为首是名五十余岁的中年男子,正是汴州太守吴清。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7160 107161 107162 107163 107164 107165 107166 107167 107168 107169 107170 107171 107172 107173 107174 107175 107176 107177 107178 107179 107180 107181 107182 107183 107184 107185 107186 107187 107188 107189 107190 107191 107192 107193 107194 107195 107196 107197 107198 107199 107200 107201 107202 107203 107204 107205 107206 107207 107208 107209 107210 107211 107212 107213 107214 107215 107216 107217 107218 107219 107220 107221 107222 107223 107224 107225 107226 107227 107228 107229 107230 107231 107232 107233 107234 107235 107236 107237 107238 107239 107240 107241 107242 107243 107244 107245 107246 107247 107248 107249 107250 107251 107252 107253 107254 107255 107256 107257 107258 10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