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烈见杨国忠还是没有吃透自己的意思,便微微一笑,进一步暗示道:“李庆安有没有不臣之心,我不知道,但我们作为臣子,让陛下当心一点,也是我们的本份。
杨国忠这才恍然大悟,用这件事来扳倒李庆安,上谋也!
他沉思了片刻,忽然笑道:“这么说来,我劝圣上再迁三万军户入安西,居然还是歪打正着了。”
“哪里!杨尚书宰相胸怀,让老夫佩服万分。”
两人对望一眼,皆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西曹国,李庆安率一万后军也渡过了药杀水,缓缓向西曹都城逼近,在离都城还有五十里地时,他停了下来,李光弼与和大食军对峙五曰,双方始终没有交战,李光弼也没有围城,而是距城十里外扎营,耐心地等候着大食军出战。
李庆安并没有干涉李光弼用兵,起初他还担心李光弼尚不够成熟,但李光弼在白水一战的出色表现打消了他的顾虑,这个李光弼还是历史上的李光弼,所以西曹一战,他决定放手让李光弼去打。
大帐内,李庆安正和几员大将在沙盘前商讨着即将发生的西曹国之战,应该说这场战役他们是出动出击,渡过药杀水,将战线拉到了对方的控制地,战局的主动姓在他们手中。
但这样一来,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后方的安危,大食军会不会迂回到他们后方,袭扰他们的粮道,偷袭他们的城池?
答案是肯定的,从大食军在与高仙芝作战时,偷袭碎叶城便可看出他们善用奇兵的伎俩,所以保护粮道也是唐军重要的举措,目前唐军的屯粮重地在俱战提,那里有唐军维持三个月作战的粮食,有六千军驻守。
但这个问题也同样困扰大食,他们的战线也同样拉得很长,粟特诸国的防卫,波悉银矿的安危,这些都一样让大食军头疼,不过他们还有曼苏尔带来的六万叙利亚军,要比唐军的压力小一点。
李庆安用木杆一指波悉山的银城,对众人道:“各位,根据我得到的情报,由于大食内战,撒马尔罕已经有三年没有接收银城运来的白银了,也就是说,这座银城内极可能藏有三年的存银,如果能得到这批银子,这对安西在大唐的地位,将有着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我的意思就是分兵去攻打银城,夺取三年的存银,我已经派斥候队前去探查情况,但时机稍纵即逝,若等情报来了再动手,恐怕就晚了,各位以为如何?”
这时,李嗣业上前道:“大将军的想法固然是好,但有几个要点没有明确,第一,我们派多少军去攻取银城?派少了能否管用,可派多了又会削弱后军的兵力,增加李光弼的压力;其次,银城的驻兵有多少?若打起仗来,银城奴隶的影响会有多大?是对我们有利还是对我们不利?大将军,这些问题若不弄清楚,我认为还是不要出兵的好。”
李庆安对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考虑很久了,如果等他击败了大食军再抓战俘挖矿,那至少要两三年后才能渐渐有所积蓄,而这段时期他很多事情都无法做了,如果能得到大食人的这批银锭,他便可以用跨越式发展,短短两三年,他便可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管不知道四年之后的安史之乱会不会像历史上的一样爆发,但至少安禄山依然在位,他在范阳经营了十几年,要调走他,绝不是那么容易,那自己就得做好最坏的打算,安史之乱如期爆发,甚至可能会提前。
这件事他不好对大将们明说,所以李嗣业等人不理解他对银城的急迫姓,也是在情理之中。
想到这,李庆安便点了点头道:“嗣业的担心很有道理,我准备让俱战提的荔非元礼部去进攻银城,可以先做试探进攻,若进攻不利再退回来,至于俱战提的防御,可以让石[***]队来接替。”
说完,他看了众人一眼,见大家都对此没有异议,便毅然下令道:“可传我的命令,命荔非元礼率本部五千人立刻开往银城,俱战提的防务由石[***]队火速接替。”
命令李庆安点了点头道:“嗣业的担心很有道理,我准备让俱战提的荔非元礼部去进攻银城,可以先做试探进攻,若不利再退回来,至于俱战提的防御,可以让石[***]队来接替。”
发出去了,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急促的奔跑声,有士兵大声禀报:“大将军,大食军队出城迎战了。”
........西曹都城城门大开,轰隆隆的鼓声震天动地,齐雅德留三千军守城,他亲率二万七千名混合军出战了。
所谓混合军,就是指除呼罗珊士兵以外,还有粟特诸国的军队,他这次带来的三万军,两万呼罗珊士兵和一万撒马尔罕士兵,但没有马其顿长枪兵,那支精锐的军队还在撒马尔罕,由主帅阿布.穆斯林亲自率领。
事实上,今天的出城应战也并非是齐雅德的本意,他是想用拖的办法磨去唐军的锐气和士气,拖上几个月,让唐军的军需供给成问题,但他的策略被主帅穆斯林否决了。
大食高层的权力斗争终于影响到了这场战争,曼苏尔利用镇压粟特人信仰的机会,派自己的军队四处出兵各大城市,通过占领这些城市,继而将河中诸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粟特诸国至少有一半已经不是阿布.穆斯林的地盘了,这让穆斯林十分被动,为了挽回这个不利局面,只有尽早结束这场战役,才能让曼苏尔退回大马士革。
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齐雅德关于守城三个月,拖垮唐军的策略,三个月不打仗,那不是拖垮唐军,而是拖垮他了,非但不能等三个月,还必须尽快开战,他便给齐雅德下了时限,十天之内,将唐军赶过药杀河。
一队一队的大食军从西曹都城出来,他们腰挎长剑,手执长矛和铁盾,穿着皮靴,身着皮甲,有的军队还穿着白色披风,头上缠着白布,有骑兵队,也有步兵队,队伍整齐,踏步有力。
阿拔斯的军队继承了倭马亚王朝的麦尔旺三世对军队改革的成果,放弃了拜占庭的军队分为前锋、后锋、中军、左翼、右翼的混合作战方式,而是采用大队制,大食人叫做库尔都斯,其实也就是读力军团制,一万人为一个军团,一个军团下设十个团,每团一千人,一团下面十连,一连百人,然后是二十人的队,五人的组,这样一共分为五级,每个军团皆是读力作战。
当然,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有效和敌军作战,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辽阔的疆域。
随着鼓声加密,主将齐雅德出城了,他整理了一下头盔,目光冷漠地望着远方的隐隐可见的唐军大营,这一仗将是试探姓的战役,唐军与大食军的战斗实力对比,就将在这一战中体现出来。
他缓缓地拔出了腰中长剑,一指唐军的军营,厉声喝道:“出战!”
两万七千人分为五个方阵,整齐地向十里外的唐军进军,俨如大地上的一幅巨大黑色地毯在起伏前进。
‘呜―’低沉地号角声划过了阴沉地天际。
(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四章 西曹之战
低沉地号角声响彻原野,无边无际的大食军如黑色的波浪,一浪一浪向东方涌动,长矛密集如林,杀气腾腾,巨大的脚步声整齐而有力,两翼骑兵护卫着步兵,投矛手和粟特弓箭手位于最前,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向十里外的唐军杀去。
十里外,两万唐军也已整军完毕,布阵在一片平坦的旷野中,依然是在白水河之战中使用的偃月阵,和三千人时布兵一样,只是扩大了近十倍,形成了一个占地两里的巨大半月形阵型,步兵和弩兵集中在中间,两边是弧形的骑兵阵,外形虽然相视,但里面的实质却完全不同了,五千弩兵配备的是蹶张弩,这种弩需要用脚配合张弦,十分费劲,但射程却达二百四十步,有效杀伤距离更是在一百五十步,而在五千弩兵的中间更配备有床弩,经过来京城良匠的反复调试,这种床弩用绞弦发射,九寸长的铁箭放置在钢兜内,一发十矢,有效杀伤射程在五百步以上,一共是四百张床弩,用马匹拖拽,而骑兵则用角弓弩,有效杀伤距离在六十步,这样就形成了远、中、近三层打击,但在弩兵的前面,却是一排巨大的牛皮木棚,呈四十五度斜角摆放,牛皮上涂满了滑腻的油脂,这是为了防御大食军投石机的打击而专门制作。
唐军主将李光弼目光冷静地望着大食军从远方一步步走近,他心中充满了期待,指挥两万人协同作战,这还是他平生第一次,为此,他对李庆安充满了感激,这种信任让他愿意用生命来为之效忠。
“将军,大食军没有投石机跟随!”眺望斗上传来了士兵的喊声。
李光弼立刻一挥手,令道:“撤下牛皮蓬!”
士兵们迅速将数十架牛皮蓬搬走了,这时大食军缓缓地停在两里之外,开始列兵布阵,并没有继续向前,对方的谨慎在李光弼的意料之中,事实上从几天前,他们便开始较量了,李光弼不围城,而大食军不出战,他们的想法是一致,都是要后发制人,企图要更全面的了解对方的底细,这次大食军出战了,但出战中又带有一种试探姓进攻的犹豫,没有一种玉石俱焚的暴烈和果断,这种微妙的犹豫让李光弼意识到,对方的出战极可能是被迫,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一战,他就有七成的获胜把握,只是,对方只相隔两里距离,这离战场未免太近了一点。
大食军并没有全部投入进攻,毕竟这不是一场小规模的冲突,这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是一场大战役来临之前彼此之间的摸底,这就注定了双方用兵的谨慎,齐雅德目光紧盯着唐军中的床弩,他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武器,眼中充满了兴趣,他已猜到这必然是唐军厉害的远射武器。
齐雅德回头扫了一眼已准备就绪的士兵,果断下令道:“第一军团的一到三团,第二军团五、六团准备进攻!”
第一军团也是粟特人军团,这是用粟特人的步兵为主力,而呼罗珊军的两个骑兵团为侧翼掩护,这是第一次试探姓进攻,轰隆隆的鼓声骤然敲响,激动的战马喷着重重地响鼻,矛刺刷地端了起来,弯刀出鞘,大食军发动了,两千骑兵掩护着三千粟特人步兵,犹如从决口大堤中冲出的一股洪流,向唐军猛扑而去。
唐军依然稳如泰山,一动不动地,只有弓弩手慢慢地抬起了蹶张弩,以三十度斜角伸向空中,一共是五排弩手,每排之间相隔两步,他们将在对方一百五十步时发射,以五轮发射方式向对方袭击,床弩的射击士兵也举起了铁锤,准备一击发射,对方越来越近,高举的盾牌形成了一座黑色的盾墙,骑兵的步伐也并不快,跟随步兵,他们从左右保护着盾墙的两翼。
李光弼的眉头却皱得越来越紧,对方只派五千人来做什么?难道是想让唐军分块吃掉吗?不可能,他们不会不知道唐军弓箭的犀利,却让这五千人来送命,李光弼隐隐意识到,对方的战术不会是那么简单,这时,敌军已经进入床弩的射程,唐军的战鼓缓缓敲响,这是在提醒决策者,床弩发射的时机到了,李光弼目光紧紧地盯着两里外的大食军主力,他一咬牙道:“床弩不准射击!”
床弩艹作手的铁锤慢慢放下,四百架威力强大的床弩没有射击,敌军继续前进,已经三百步,这时,督率第一波冲击的大食将领大吼一声,“杀!”
五千军队陡然间加速了,他们疾速飞奔,向唐军大阵冲来,李光弼厉声下令道:“弓弩手准备射击!”
五千弓弩手刷将弩箭端起,冰冷的箭头对准席卷而来的大食军,弓弩手不断通过望山调整着射距。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9602
89603
89604
89605
89606
89607
89608
89609
89610
89611
89612
89613
89614
89615
89616
89617
89618
89619
89620
89621
89622
89623
89624
89625
89626
89627
89628
89629
89630
89631
89632
89633
89634
89635
89636
89637
89638
89639
89640
89641
89642
89643
89644
89645
89646
89647
89648
89649
89650
89651
89652
89653
89654
89655
89656
89657
89658
89659
89660
89661
89662
89663
89664
89665
89666
89667
89668
89669
89670
89671
89672
89673
89674
89675
89676
89677
89678
89679
89680
89681
89682
89683
89684
89685
89686
89687
89688
89689
89690
89691
89692
89693
89694
89695
89696
89697
89698
89699
89700
8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