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们回纥骑兵天下无敌,我们每一个勇士都自幼生长在马背上,这是那些拿锄头种地的汉人农民能比吗?”

    大帐的回纥将领们纷纷应和葛乞罗的观点,仆固怀恩这种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勇气的话让所有人都不喜。

    “真是无知者无畏!”

    仆固怀恩摇了摇头道:“你们都应该知道大食军吧!当年横扫河中的那支劲旅,他们最后还不是败在李庆安手上?连河中都丢了,还有安西陌刀军,你们应该不会陌生吧!现在已经有六千人,如果你们连陌刀军也不知道,那葛逻禄、同罗、沙陀这三部你们该熟悉吧!他们也一样是在马背上长大,和你们喝一样的奶,吃一样的肉,他们加起来有四万余人,还有黠尕斯也和他们暗中勾结,甚至唐军都不用出兵,就是这四部也能和我们一较高低,你们说,若向安西开战,不是第三个结果会是什么?”

    众将领都沉默了,尽管他们心中还是怒气难平,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仆固怀恩说得有道理,他们确实不是安西军的对手,大帐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忿忿不平,心中的一股怒火难以熄灭,他们在冬天实在被杀得太狠了,这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

    这时,葛勒可汗见时机已到,他便站起身道:“好吧!我来说几句。”

    仆固怀恩坐了下来,他的任务完成了,他和葛勒可汗已经达成了共识,安西他们惹不起,但为了平息众怒,他们必须得有所表示,仆固怀恩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哥舒翰秘密写一封信给他,希望他能说服葛勒可汗适当给大唐施压,哥舒翰将予重谢,仆固怀恩和哥舒翰的私交非常好,从个人交情上来说,仆固怀恩愿意帮哥舒翰这个忙,更何况哥舒翰是陇右、河西两大节度使,仆固怀恩也得考虑给自己留条后路,因此他极力说服了葛勒可汗,偏巧这时候大食派来使者,仆固怀恩便指出,不如坐山观虎斗,让安西军和大食去争斗,最好斗个两败俱伤,回纥最后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正是这个策略说服了葛勒可汗,他最终采纳了仆固怀恩的建议,对朔方出兵,葛勒可汗也知道,朔方的兵力并不多,一次石堡城大战,一次阿布思叛乱使朔方元气大伤,唐朝虽然会补足兵力,但不会这么快,现在朔方最多只有三万军,而陇右的军队主要驻扎在河湟,可以说关陇空虚,如果对关陇施压,说不定能收到奇效,葛勒可汗又想起他去年派使者去长安所遭受的羞辱,这口恶气他也咽不下去。

    大帐中的众将领见可汗发话了,皆不再说话,静静地等可汗最后做出决定,葛勒可汗缓缓道:“我知道这个冬天大家都遭受了损失,这个损失我们得将它讨回来,不是问安西讨,而是问大唐皇帝要,狗咬伤了我们,我们当然要去问主人讨要治伤费,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听可汗把安西比喻成狗,都笑了起来,纷纷道:“说得对啊!狗跑得快,咱们追不上,我们就找主人去。”

    阿q般的精神胜利使他们刚刚沮丧的心情又好了起来,葛勒可汗冷哼一声道:“去年冬天,安西军对我们百般欺凌,我派使者去长安讨要说法,可我们使者却遭到了唐廷的羞辱,这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靠乞怜是讨不来什么说法,要想得到说法,只要靠刀!靠我们的铁骑去讨要,听我的命令,各部立刻整军,十天后向贺兰山进发!”

    回纥各部的战争机器开动了,他们是全民皆兵,男人们穿上了皮甲,拿起刀枪,各个部落、各支队伍的骑兵从四面八方向回纥牙帐汇聚,十天后,葛勒可汗聚集了八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大唐,一时间,大唐边境烽火连天,警报飞传去了朔方节度使府。

    .........唐王朝并不像历史的其他王朝依靠长城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唐朝没有重修长城,主要靠阴山中的西、中、东三座受降城来防御北胡来犯,事实上,在唐初时,李世民更是亲率大军北击突厥,大唐王朝建国一百多年来,从来都不是被动的防御北胡,而是依靠自身强大的骑兵去主动征讨,但到了中唐,国力衰弱,四面受敌,再加上土地兼并曰趋严重,导致兵制败坏,唐王朝再无建国时之威。

    按照节度使的划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主要是靠东面的范阳节度府和中部的朔方节度府,以及西面的北庭节度府,而这次回纥南侵,走的是中路,由朔方节度正面迎敌。

    目前朔方节度使是安思顺,本来有七万大军,但石堡城之战借走了三万军队,再也没有归还,再加上去年阿布思率部西逃,使得朔方元气大伤,尽管一直在募兵,但兵力始终严重不足,目前只有三万六千人,可就是这点兵,从去年开始还被李隆基的帝王之术所分裂,他封自己的儿子汴王李璥为单于都护府大都护兼朔方节度副使,坐镇九原,将九原以及横塞军、燕然军和西受降城等地的军队共计一万五千人,统统归李璥统帅,李璥本人也坐镇九原,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再全夺安思顺的军队。

    当回纥大军越过阴山后,边境的各个城堡立刻点燃了烽火,由于回纥军军势浩大,横塞军、西受降城和燕然城纷纷被回纥军攻破,守军仓惶败退,三月中旬,回纥大军在西受降城以南渡过了黄河,占据河套,大肆劫掠,继续向九原城挺进,但这个时候,回纥却放慢了进攻的步伐,他们腹地空虚,葛勒可汗不敢过于深入,他要防止李庆安趁机东进,也害怕安禄山从范阳出兵。

    事实上,葛勒可汗真正目的是想狠狠勒索唐朝一笔钱财,以弥补他去年冬天的损失,真正攻打大唐,他还没有那个胆量和实力。

    九原也就是今天的包头,是塞北第一大城,城内有军民十余万人,城高墙厚,坚固异常,坐镇九原的汴王李璥是武贤仪之子,也是李隆基最小的儿子,今年只有十八岁,他自幼居住深宫,在脂粉堆中长大,好文厌武,虽然不是纨绔子弟,但也是个文弱书生,得知回纥大军渡过了黄河的消息,李璥吓得惊慌失措,便准备弃城而逃。

    九原城内已经乱作一团,大街小巷都是惊慌失措的民众,他们携妻带子,挑着能带走的财物,有钱人赶着马车,哭声、喊叫,大街上混乱不堪,这时,各种小道消息漫天飞,说回纥葛勒可汗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要血洗关中陇右,又有消息说汴王已经抛弃他们逃出,民众们便更加混乱,连士兵也人心惶惶,无心守城了。

    位于九原城北的汴王府已是大门紧闭,而后门却开了一条缝,李璥化妆成平民,在几十侍卫的护卫下,溜出后门,准备从南门逃走,就在这时,远处十几名骑兵飞驰而来,拦住了李璥的退路,为首是一名年近六旬的老将,他便是九原太守使郭子仪,他同时也是朔方节度右兵马使,九原兵马原本是由他统帅,李璥到来后被夺了军权,眼前形势危急,郭子仪也顾不得有犯上之嫌,赶来拦住了李璥的逃跑。

    他上前一步,向李璥深施一礼,急道:“殿下万万不可走,殿下一走,朔方必失。”

    此时李璥已被吓得六神无主,他带着哭腔央求道:“老将军,回纥三十万大军杀来,我们只有一万五千人,怎么抵挡得住,我若留下,必死无疑,老将让我走吧!”

    郭子仪摇了摇头,沉声道:“殿下不要听信那些谣言,我已经特地向西受降城的岳将军确认过,回纥军最多只有七八万,而且我敢断言,他们不敢真的南侵大唐,殿下请放宽心。”

    李璥惊慌的心稍稍定了下来,他忙问道:“老将军怎么知道回纥人不是真的南侵大唐?”

    郭子仪微微笑道:“很简单,回纥若全力攻唐,他的后方必然空虚,难道他们不怕李庆安从西面抄了他们的老巢吗?我只看回纥军已经放慢了进攻步伐,便知道他们其实是无心攻唐,请殿下大可不必惊慌。”

    李璥听他分析有理,也长长地松了口气,郭子仪趁热打铁劝道:“我们九原城有军民十五万人,粮食充足,城池坚固,只要军民一心,完全可以守住,而且回纥人只擅长野战,绝不擅长攻城战,守住九原易如反掌。”

    李璥终于被劝服,他脱去了外袍,有些惭愧地道:“是我失态了,多谢老将军劝我,否则我真无法向父皇交代,守城我不擅长,一切都交给老将军了。”

    郭子仪笑道:“殿下过谦了,守城还有由殿下做主,我只是协助殿下,给殿下出出主意,替殿下跑跑腿,仅此而已。”

    李璥暗暗感激,他欣然道:“那请老将军指教,我现在该怎么办?”

    “现在需要稳定军心,稳定住民心,请殿下前往城楼。”

    ........唐军不开城门,大街上一片混乱,上万人拥挤在南门处,哀求叫骂声一片,这时,城楼上鼓声隆隆敲响,鼓声如雷,震住了城下的惊乱,只见大队人马簇拥着一身银盔银甲的汴王李璥出现在城头,城下的民众们见汴王并没有逃走,许多人心中燃起了希望,他们慢慢平静下来,仰头望着这位年轻的王爷以及他身后的老将军郭子仪。

    李璥高声道:“回纥军只有不到五万人,他们没有攻城武器,何以攻打九原?我城中有军民十余万人,粮食充足,士兵勇猛,可拒守城池一年,我是大唐亲王尚且不惧,你们又有什么好怕!”

    他声音高亢,传得很远,不少拥堵在门口的年轻力壮男子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李璥见众人肯听他的话,他信心大增,又喊道:“回纥人攻不下城,便会绕城而走,你们赤足逃命,能跑得过回纥的铁骑吗?出城只能是送死,留下抵抗者活,弃城逃命者死,你们跟随着我,坚守城池!”

    “坚守城池!”

    士兵们一齐挥舞着刀枪高声呐喊,气势如虹,城下的民众也渐渐受了感染,一齐举臂跟着高喊起来:“坚守城池!”

    “坚守城池!”

    九原城外城门轰然关上,十余万军民在郭子仪的部署下,开始了守城之战。

    (未完待续)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豫之忧

    回纥寇边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长安,一时间使长安朝野舆论大哗,并引起了滔天的怒火,一个几年前才被大唐扶持起来的荒蛮小部落,竟这么快便翻脸噬人了,大臣纷纷上书李隆基,要求严惩忘恩负义者,但回纥寇边也同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忧心,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关中兵寡,中原无兵,这是铁的事实,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大家总盼望着在兵制混乱的脓包消褪之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平静,却没想到捅破这个脓疱的,不是某个节度使,而是草原回纥人,为此,李隆基专门在紫宸殿召开了紧急朝会,商议防御回纥。

    说起来也令人感慨,这次朝会竟然是李隆基今年来的第一次公开露面,除了一些重大事件和他所感兴趣的事情,其他的朝务琐事他一律不闻不问,全部甩给了皇长孙李豫和右相杨国忠,他自己则沉溺于温柔乡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和杨贵妃的冷战并没有好转的迹象,杨贵妃依然在太真观不出,而李隆基则除了宠爱武贤仪外,又迷恋上了两个年轻的新美人,河东卢飞燕和江南叶思思,并加封二美人为婕妤,两人皆是国色,极善媚术,竟将风流了几十年的李隆基迷得神魂颠倒,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忘记了长生殿的誓言,除了偶然看见旧物还能记起杨贵妃外,他早已将昔曰旧人抛却脑后,沉溺于毫无节制的新欢肉欲之中。

    当然,李隆基也并不是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有些事情他还是时刻在关注,比如李庆安之事和其他边疆大吏的军权剥夺,由于李庆安离他太远,使他鞭长莫及,再加上李庆安出兵河西一事上表现得十分强硬,使他多少心有些忌惮,但除了李庆安外,其他的节度使削权的安排,他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寿王李瑁坐镇荆襄的原意是督办钱粮,但很快,李瑁便收集了荆襄各军府的余兵,合兵三万余人,直辖于荆州大都督府,由李瑁统帅,在剑南那边,颍王李璬也成功夺取了高仙芝的部分兵力,成都府以北皆为李璬控制;陇右哥舒翰那边,西凉王李璿也进展顺利,他出任陇右节度府和鄯州都督,趁哥舒翰征吐蕃损兵折将的机会,夺取了河湟三万重军。

    各地都有喜讯传开,这时李隆基的目光便落在了朔方和范阳之上,虽然他比较信任安禄山,但为了李氏江山,安禄山他也只有忍痛割爱了,按照李隆基的计划,应该是由担任河东节度使的荣王李琬去兼任范阳节度使,但李琬在控制军权方面出了一点小小的波折,无法前往范阳,这就使使李隆基的计划出现了一点点挫折,就在李隆基暂时放过安氏兄弟,准备集中精力先夺哥舒翰的陇右军权时,却传来了回纥南侵的消息。

    刚听到回纥南侵的消息,李隆基先是被惊得目瞪口呆,但很快他便从惊慌中回过味来,回纥南侵并没有什么可怕,相反,这却给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同时夺取安思顺和哥舒翰两人的权力。

    李隆基迅速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同时,他不露声色地召开了应对回纥南侵的紧急朝会。

    紫宸殿上,数十名重臣以官职分位而坐,这算是一次临时姓的小型朝会,除了政事堂的几名相国外,各省台的主要头头脑脑们都参加了会议,紫宸殿中大臣们议论纷纷,语气中大多流露出对回纥人忘恩负义的痛恨,但许多大臣也忧心忡忡,关陇空虚,回纥人会不会一路打进长安,严重损害他们的利益?

    “张尚书,我以为回纥人骑射厉害,如果他们不理会攻城,以劫掠为补养,他们很可能就会一路杀进长安,我们不得不防啊!”

    陈希烈最为忧心忡忡,他家妻妾子孙颇多,家资巨大,他很担心自己会来不及撤出长安,张筠笑了笑安慰他道:“陈阁老不用担心,就算他们像你说的那样一路杀来,他们也进不了关中,再说,我们有朔方、陇右、河西三大节度府的兵力,关中还有近八万禁卫军,难道我们的军队就是吃素的吗?说实话,我一点都不担心。”

    “张尚书说得对,我们确实不用担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866 48867 48868 48869 48870 48871 48872 48873 48874 48875 48876 48877 48878 48879 48880 48881 48882 48883 48884 48885 48886 48887 48888 48889 48890 48891 48892 48893 48894 48895 48896 48897 48898 48899 48900 48901 48902 48903 48904 48905 48906 48907 48908 48909 48910 48911 48912 48913 48914 48915 48916 48917 48918 48919 48920 48921 48922 48923 48924 48925 48926 48927 48928 48929 48930 48931 48932 48933 48934 48935 48936 48937 48938 48939 48940 48941 48942 48943 48944 48945 48946 48947 48948 48949 48950 48951 48952 48953 48954 48955 48956 48957 48958 48959 48960 48961 48962 48963 48964 48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