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李庆安在数百名亲兵的护卫下,来到了天雷谷,这是一座巨大的山谷,仿佛一座大山被劈成两半,其实这里原来是大宛河的河谷,大宛河改道后,这里便渐渐干涸,形成了一处峡谷,长约十几里,最宽处五里,最窄处不过十几丈,两边高山峭壁,长满了浓密的植被,山谷内很干燥,合适存储火药。
山谷已经成为禁地,能进入这座山谷的人,不超过两百,千泉山运来的硫磺、拔汗那国运来的硝石,便在这里配置成大唐最犀利的武器:火药。
李庆安率二十名亲卫进入了山谷,山谷的军官首领也曾是李庆安的亲兵,名叫郑国良,当年在龙驹岛,他就是负责制作大炮仗,现在他整个火药生产的负责人,被封为郎将,从怛罗斯战役后便一直生活在这里,已经过去了近四年。
“末将参见大将军!”郑国良单膝跪下,给李庆安行了一礼。
李庆安连忙扶起他笑道:“不必这样拘礼了,起来吧!”
“禀报大将军,两个月前接到大将军的命令,卑职正率领弟兄们加快进度制造火器,请大将军视察。”
李庆安点点头,一边走一边问他道:“听说震天雷造出来了,可靠吗?”
震天雷就是铁壳火药包,是原始火药武器中威力最大的一种,宋朝时发明,威力最大时能震塌整面城墙,人石俱成齑粉,这是李庆安一直想造出之物,他也只是有一个概念,一切都要靠工匠来反复摸索试验,几个月前,郑国良写信来汇报,震天雷已经造出来了。
但李庆安关心的是稳定姓,这种烈姓武器如果不稳定,在自己军中爆炸,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很多时候,他宁可不用火药,也要保证稳定。
郑国良笑道:“大将军放心,我们已经试验了上百次,很稳定了,现在已造出五十几个,我带大将军去看看。”
他领着李庆安走进了山谷,山谷内有几栋白色的建筑物,那里便是工匠们的宿舍以及原料仓库,而配药工坊则在山洞中,山谷两边分布着大大小小二十几个洞穴,都是花岗岩,干燥而结实,成为他们天然的各种作坊和火药存储地。
李庆安随他走进了一座巨大的山洞,高有十几丈,深达数里,山洞入口处摆了长长的一排桌子,十几名工匠正在制作火药箭,郑国良拾起一支火药箭对李庆安介绍道:“这种箭的本身是由床弩发射的大箭,箭身上绑上一支火药筒,火药燃烧后会增大冲击力,使大箭发射得更远,我们做过试验,射程可达两里。”
李庆安对这种火药箭非常有兴趣,他拾起一支稍小的箭,回头道:“拿我弓来!”
亲兵立刻将他的黑龙弓递给他,李庆安收集了十几把良弓,而这把弓是他的战弓,随他作战,也是七石硬弓,由安西第一弓匠耗时两年才做成,通体漆黑乌亮,使用得极为顺手。
李庆安大步走到洞外,将火药箭搭在弓上,慢慢地拉弓如满月,对准了山谷尽头,那边便是试验场,暂时没有人,箭杆很长,足以保证满弓后火药筒还在弓外,这时,一名工匠小心地用火折子点燃了引线,引线燃烧得非常均匀,待烧到一半时,箭脱弦而出,划出一道弧线,直射空旷的远方,约射出一百五百步后,箭突然加速了,冒起了浓浓白烟,箭消失不见了,片刻,一名士兵拿着箭跑回来喊道:“大将军,射出了四百五十步。”
这一箭竟射出四百五十步,令李庆安不由惊叹不已,郑国良有些得意地笑道:“火药箭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加速,一种是用十字固定住一只小型火药包,包内装有淬过毒的细铁钉子,用来对付对方的战马,很有奇效,光是这种火药箭我们就研制了近一年。”
“为什么?”李庆安有些不理解。
“其实不在火药箭本身,主要是火药,大将军有没有发现,这种火药和从前龙驹岛的火药有什么不同?”
李庆安想了想道:“好像燃烧得非常匀速,似乎能用引线控制时间。”
“大将军说得一点没错,我们用一年的时间研究如果研磨火药颗粒,最后用蛋清和硫磺来凝固火药,再细细研磨,火药颗粒的大小就非常均匀,弄好的颗粒还要用石墨来打磨,这样就比较耐潮,颗粒大小均匀就能控制燃速,我们还考虑制作一种引线盘,让火药慢慢燃烧,一刻钟后再爆炸,这样敌军更防不胜防了。”
“不错!很不错!”
李庆安赞叹两声,又问道:“震天雷呢?”
“大将军请来跟我来。”
郑国良带着李庆安走进了大洞深处,这里光线已经比较黯淡了,但再黯淡也绝不能点火把,这时候李庆安才发现,两边还有不少洞穴,里面似乎放得有东西。
“这洞穴既阴凉又干燥,非常适合储存火药。”
他从一个洞穴里拖出一只木箱,约一尺见方,他撬开了盖子,里面隐约是一个黑黝黝的家伙,扁圆型,很像用铜做的热水煲。
“大将军请看,这就是震天雷!必须用大型投石机发射。”
李庆安拾起这个重约二十几斤,扁圆形的铁家伙,拍了拍它的肚子,好奇地笑问道:“它的威力如何?”
“我们用巨石砌了一座三丈高的戍堡,当震天雷在里面爆炸,爆炸声传出十里外,将整座戍堡都炸平了。”
(未完待续)
------------
第三百九十九章 夜袭那城
阿拔斯王朝虽然没有像李庆安想象的那样发生严重饥荒,但他们确确实实开始面临一次严冬的考验,信德和旁遮普两个大粮仓丢失,使大马士革的粮价一度大幅飙升,再加上唐朝和罗马人直接进行贸易,使阿拉伯的贸易利益大减,种种不利的阴云笼罩在年轻的阿拔斯帝国上空,人心惶惶,各种物价连续上涨,阿拔斯王朝的统治阶层终于意识到,唐朝才是他们最强悍的敌人,至少已经毁掉了阿拉伯人数十年的东扩努力,唐朝人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劲敌罗马人。
意识到这个严重的后果,哈里发曼苏尔最终做出决定,和罗马人和解,承认塞浦路斯岛归属君士坦丁堡,同时派维齐尔哈立德为特使,出使君士坦丁堡。
大马士革王宫,曼苏尔焦虑地在他的地图宫殿里来回踱步,他隐隐听见王宫外民众们不满地叫骂声,这是几千名生活在底层的大马士革民众在抱怨粮价飞涨,在借礼拜的机会将胸中的不满爆发出来,曼苏尔已经下令从埃及中调粮,但这只是临时措施,埃及也在发生动荡,若太过于掠夺那里的财富,恐怕会更加激化矛盾,从而造成那里的大暴乱。
其实曼苏尔担忧的并不完全是粮食问题,而是他的领土、他的权威,[***]堕落的倭马亚王朝尚能开拓东方领土,从东方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而他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却非凡没有再东扩,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丢掉了前朝的成果,阿拉伯人会怎么看他?
三年前失去河中,阿拔斯从来没有想过彻底放弃,他在等待着收复的机会,阿拔斯不幸去世,收复河中的重任又落到了他曼苏尔的身上,曼苏尔从来都不承认河中已失去,他和大唐的谈判不过是缓兵之计,他们要对付西西班牙的倭马余孽,可现在不仅河中没有收回,他们连信德和旁遮普也失去了。
曼苏尔望着地图上阿姆河以东的辽阔土地,他的拳头不由捏紧了。
“哈里发陛下,齐雅德将军到了。”
“啊!快请他进来。”
曼苏尔一阵惊喜,齐雅德的到来,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某种不快已经消失,曼苏尔曾经一度想除掉齐雅德,因为他并没有如自己想象的那样,成为自己的心腹,呼罗珊依旧和大马士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齐雅德不过是取代了穆斯林,成为了新的呼罗珊之主,这就让曼苏尔对他感到不满,这种不满在唐军大肆进攻吐火罗时达到了顶点,齐雅德竟然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吐火罗丢失,那一刻,曼苏尔的不满变成了滔天怒火。
但现在形势的变化使曼苏尔又有求于齐雅德,他在上个月赏给了齐雅德一百个美貌的女奴,齐雅德心领神会,他立刻给曼苏尔写了一封信,解释他为什么不支援信德和吐火罗的原因,唐军加大了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屯四万大军在阿姆河边,只要他们分兵前往吐火罗,唐军就会大举进攻呼罗珊,而大马士革的军队又被罗马人牵制住,无法东援,为了呼罗珊不丢,齐雅德只能按兵不动。
他的解释得到了曼苏尔的谅解,这样,齐雅德便如期来觐见他了。
齐雅德快步走进了地图宫殿,他毕恭毕敬地向曼苏尔深深行一礼,道:“尊敬的哈里发陛下,您的臣子齐亚德.本.萨里赫.胡扎义向你致敬!”
“齐雅德将军一路辛苦,请坐下!”
曼苏尔请齐雅德坐下,又亲手给他倒了一杯大唐的热茶,笑眯眯问道:“怎么样,我送你的侍女,你喜欢吗?”
“多谢陛下,我很喜欢,只是我不再该怎么报答您的恩赐!”
“我不需要你的其他报答,只要你能恪守自己的诺言,那就是对我最大的感恩。”
“陛下指的是.....河中?”
齐雅德想起他就任呼罗珊总督一职时,曾经答应过曼苏尔,他将在三年内夺回河中,现在他还有一年半的时间。
曼苏尔点了点头,“现在该是你实现诺言的时候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9066
109067
109068
109069
109070
109071
109072
109073
109074
109075
109076
109077
109078
109079
109080
109081
109082
109083
109084
109085
109086
109087
109088
109089
109090
109091
109092
109093
109094
109095
109096
109097
109098
109099
109100
109101
109102
109103
109104
109105
109106
109107
109108
109109
109110
109111
109112
109113
109114
109115
109116
109117
109118
109119
109120
109121
109122
109123
109124
109125
109126
109127
109128
109129
109130
109131
109132
109133
109134
109135
109136
109137
109138
109139
109140
109141
109142
109143
109144
109145
109146
109147
109148
109149
109150
109151
109152
109153
109154
109155
109156
109157
109158
109159
109160
109161
109162
109163
109164
10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