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赵王府却有点例外,李庆安的儿子才一岁多,不能替父亲迎客,也没有兄弟帮衬,李庆安也不会提前出来在寒风中等候,就算早到了,访问者也不敢坐在马车里等候,毕竟李庆安已经是权势滔天的上位者了,就像被皇帝召见,皇帝在吃饭,相国也只能在毒曰头下干巴巴地晒着一样。

    张筠走上台阶,对门房笑道:“请去禀报你家王爷,就说张筠来访。”

    “原来是相国,请稍后,我这就去!”

    门房飞奔而去,张筠站在府门前,背着手耐心等候,片刻,门内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侧门开了,只见李庆安笑呵呵地迎了出去,“让张相国久等,失礼了!”

    张筠心中蓦地一松,李庆安竟然亲自迎出来,而不是让亲兵带自己进去,在他记忆中,李庆安亲自出门迎客的情形几乎没有,都是让亲兵领进去,张筠的脸上顿时倍感荣光。

    “哪里!是我来早了,打扰殿下休息。”

    “张相国客气,在我记忆中,这好像是张相国第一次来我府上吧!”

    “早就想来,就怕殿下怕我饭量大,不让我进门。”

    张筠的幽默让两人一阵大笑,气氛立刻变得轻松起来,“请!请!请!我家米缸里还有点存米,请得起相国。”

    两人笑着走进了府中,李庆安将张筠请到了他的外书房,这也是一种极大的荣耀,男人请朋友进书房,就像女人让别人看她的衣橱一样,没有特别的关系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张筠见李庆安没有请自己去会客室,而是去他的书房,着实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他感受到了李庆安对他的重视。

    两人在书房坐了下来,李庆安的爱妾如诗给他们上了香茶,这也是种极高的待遇,张筠从来没有听说过李庆安让自己的爱妾给客人上茶,一般都是丫鬟,或者是亲兵。

    李庆安重重细节上的安排让张筠感到了今天的会见将不同寻常,李庆安找自己必然有大事商谈,但张筠没有直接进入话题,而是先聊了聊家常。

    “听说殿下又收了个养女,真是可喜可贺!”

    李庆安叹了口气道:“哎!说起来不怕相国笑话,我最喜欢孩子,可偏偏子嗣单薄,至今只有一儿一女,膝下寂寞,好在王妃要生了,但愿她能再给我添一麟儿。”

    “其实我倒觉得是殿下妻妾偏少的缘故,殿下至今妻妾只有五人,有点不合礼制,朝中大臣对此也颇有微词啊!”

    “是吗?”李庆安笑道:“那不知张相国家中......”

    男人提到自己女人多,总是有点得意,不管是脚夫还是相国,张筠捋须呵呵笑道:“我只有一妻,但侍妾有二十四人,不足挂齿!不足挂齿啊!”

    其实礼制中对男人可以娶多少老婆都是有明文规定,按照身份地位,地位越高,可以娶老婆的数量就越多,而且必须要娶足,你当领导的只吃青菜豆腐,下属又怎么好意思整天大鱼大肉,所以张筠说朝臣对李庆安娶妻少颇有微词,指的就是这个。

    可是不管怎么娶,都有个上限,超过这个限制越礼了,古代的周礼就好比是现在的婚姻法,规定虽有上限,但男人的**却没有上限,所以变通的办法就出来了,可以娶妻的数量那是指有名份的,那名份以外的,男人就可以无限制的拥有了,就像李隆基的后宫嫔妃也有名额限制,可他却能拥有四万后宫一样,再比如小三小四小五小六......

    古今的雄姓激素都一样,所以本质也不会变。

    两人说笑一阵,话题便渐渐转到了今晚的正事上,李庆安喝了口茶,淡淡笑道:“今天请相国过来,是有一件事想和相国商量。”

    张筠精神一振,他知道开始进入正题了,便笑道:“殿下但说无妨!”

    “嗯!”李庆安沉吟一下,便道:“裴相国遇刺后,政事堂便少了一人,不符合单数的规定,而张相国是从左相迁右相,这样,左相国的位置就空出来了,不知张相国以为,谁迁左相较好?”

    “这个......”

    张筠有些犹豫,似乎这个问题他没有考虑。其实这个问题他早想过了,左相,也就是门下侍中,从权力结构上说,左相是对右相权力的一种制约,中书之令,门下以为不妥可以驳回,正因为这样,李林甫当右相后,他让自己的应声虫陈希烈做左相,杨国忠当右相后,他让姓格软弱的韦见素做左相,也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现在是皇位空虚,很多大事都是政事堂共商,但张筠还是很重视这个左相之位,他最担心韦滔出任左相,尽管大事没问题,但他担心小事上不畅,如果韦滔利用门下省的批驳之权,处处给他穿小鞋,他的这个右相就当得没趣了。

    现在李庆安提出了这个问题,张筠知道李庆安一定也想好了,他就想先了解李庆安的想法,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才更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左相之位我考虑尚不成熟,不知殿下可有合适人选?”

    李庆安呵呵笑道:“没关系,我只是听听张相国的想法,不成熟也无妨!”

    张筠见李庆安一定要自己先说,只得含蓄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崔尚书虽然年轻有为,但毕竟资历浅了一点,做左相不妥,张镐一向正直无私,声誉卓著,我以为做左相更加适合。”

    他只听崔平和张镐,绝口不提韦、卢、王三人,意思就是告诉李庆安,这左相之位,不能让韦党来做,否则大家以后拧起来,这朝务就进行不下去了。

    政事堂闹僵,正好有枢密处来接手朝务,这是李庆安以前想法,不过枢密处毕竟只是一种临时过渡办法,它不可能真的取代政事堂,朝廷有两套决策机构,就像唐朝历史上的朝廷南衙、宦官北衙一样,迟早会朝政大乱,最后损害的还是大唐民众。

    既然裴遵庆已经去了,那枢密处便渐渐可以和政事堂合二为一了。

    李庆安便笑了笑道:“可能张相国没听懂我的意思,我其实是有两个疑问,一个是现在政事堂是双数,需要变成单数,也符合常理,其次才是是谁为左相?”

    停一下,李庆安看了一眼张筠的表情,见他若有所思,便缓缓又道:“虽然张镐为人正直,能力也强,但他为人嫉恶如仇,不懂变通,他若为左相,可能一些政令一年都下不去,我觉得他更适合主管刑部,他为刑部尚书较为妥当,而左相国之位必须要有足够的地方经验,既要善于变通,又要坚持原则,这个左相人选,我推荐崔宁。”

    原来李庆安看中的是崔宁,张筠想了想,这个人还不错,很有能力,也善于变通,他便点点头笑道:“殿下的意思是说,把崔宁补入政事堂,将人数增加至七人,对吧!”

    不料李庆安却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政事堂减为五人。”

    .........

    (未完待续)
------------

第六百一十二章 微服私访(上)

    张筠的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把崔宁提上来,然后政事堂名额还要改为五人,李庆安的意思就是要裁下去两人,那么,裁谁?

    张筠心中一阵混乱,李庆安的突然提议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和想法,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让李庆安跟着他的思路走,只能是他跟着李庆安的思路走。

    张筠不由苦笑一声道:“请殿下明示。”

    这就是李庆安比较欣赏张筠的地方,为人十分圆滑聪明,不会强争强求,一切顺其自然,如流水一般,裴遵庆就不同,如果他现在在自己面前,他一定会提出裁人的名单,一定要按照他的意愿去裁人。

    当然,如果是张镐或者颜真卿在他面前争执,他倒要好好听一听了,因为张镐和颜真卿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在公和私的原则上,李庆安一向分得清清楚楚。

    李庆安点点头,便笑道:“裁掉哪两个人,我还没有想好,张相国不妨替我考虑一下,这件事毕竟是政事堂的内部事务,我不好过多插手。”

    张筠懂得圆转回让,李庆安倒要把这件事抛给他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9142 79143 79144 79145 79146 79147 79148 79149 79150 79151 79152 79153 79154 79155 79156 79157 79158 79159 79160 79161 79162 79163 79164 79165 79166 79167 79168 79169 79170 79171 79172 79173 79174 79175 79176 79177 79178 79179 79180 79181 79182 79183 79184 79185 79186 79187 79188 79189 79190 79191 79192 79193 79194 79195 79196 79197 79198 79199 79200 79201 79202 79203 79204 79205 79206 79207 79208 79209 79210 79211 79212 79213 79214 79215 79216 79217 79218 79219 79220 79221 79222 79223 79224 79225 79226 79227 79228 79229 79230 79231 79232 79233 79234 79235 79236 79237 79238 79239 79240 7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