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花迟疑一下道:“我说了你可能会生气,不过我并没有恶意,我答应帮他找到四妹。”
“玉环?”李庆安愣住了。
“是的,当年的杨贵妃,安禄山一直念念不忘,甚至为她痴狂,我就告诉他,四妹不在你手上,而是孤身藏在某处,就是因为这个,所以他才对我信任有加,我还骗他,四妹在太原,听说他准备对河东发起进攻了。”
“不是准备发动,而是已经发动了,他的大军已经到了恒州,算了!不给你说这个。”
李庆安摆摆手道:“你不是说要送我一件礼物吗?什么礼物?”
“我带了一个人给你,估计你会感兴趣。”
杨花花起身越过桌子,在李庆安耳边低语几句,果然,李庆安眼睛一亮,急问道:“他人在哪里?”
“本来我想请你吃饭,所以让他先在酒肆里等着,结果变成你请我吃饭,他得又赶过来,估计他已经到了,到了他会找掌柜。”
李庆安立刻吩咐一名亲兵道:“去找掌柜,如果人到了,立刻带上来。”
话音刚落,只听门外有人禀报道:“大将军,掌柜带了一人上来,说是和杨夫人约好的。”
人已经来了,李庆安立刻令道:“请他进来!”
片刻,亲兵领进来了一名男子,四十余岁,留着一蓬大胡子,身着粗布短衣,打扮得非常低调,乍一看,像一个仆役,但他眼睛很清亮,给人一种炯炯有神的感觉,他的眼睛便显示出了他的不同寻常。
此人确实非同小可,他便是东北部的粟末靺鞨人首领大钦茂,被李隆基封为渤海郡王,后来立国为渤海国,是唐朝时赫赫有名的边疆强国。
按理,这样一个边疆藩国,藩主入京觐见应是一件很隆重正规之事,今天却像做贼一样偷偷来见李庆安,其实他是不得已,渤海国位于契丹和卢龙节度以东,和契丹、奚一样,属于安禄山的势力范围,安禄山造反后,逼渤海国出兵出粮,大钦茂无奈,只得送粮二十万石,出兵五千人,他的儿子也在幽州军营为人质。
但大钦茂并不愿跟随安禄山造反,他深知造反的后果可能就是灭国灭族,为此他宁可牺牲在幽州为人质的儿子,也亲自来长安向朝廷表明他的心迹。
但他又害怕被安禄山知道他进长安之事,恰好此时,杨花花的商队去渤海国做生意,他便利用杨花花商队在渤海国畅通无阻的优势,跟随杨花花来到了长安,又通过杨花花的关系,见到了李庆安。
大钦茂当即跪下,双手捧着开元二十六年李隆基给他的册封表,向李庆安见礼道:“边荒蛮国大钦茂参见赵王殿下,祝殿下千岁千千岁!”
李庆安连忙上前将他扶起,“郡王快快请起!”
李庆安是知道渤海国的,是个非常汉化的少数民族政权,完全学习唐朝政治文化,设立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人口鼎盛时达到五百余万,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与新罗是死敌,后来被渐渐强大的契丹王耶律阿保机所灭亡,消逝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李庆安一直想和渤海王搭上关系,但一直就没有机会,没想到今天渤海王大钦茂居然亲自来长安了,李庆安连忙请他坐下,又命人给他上了一副碗筷。
“我还以为郡王会从海上过来,没想到还是穿过了河北道。”
李庆安笑着给他倒了杯酒,“先喝杯酒压压惊,正事以后再谈。”
大钦茂受宠若惊,连忙道:“殿下太客气了,来打扰殿下,实在是迫不得已。”
“谈不上打扰,其实我也是很想见一见郡王,郡王来得正好,来!我们先喝一杯。”
李庆安举起酒杯和他碰了一下,这时杨花花娇笑道:“殿下!我送的礼物还可以吧!”
“嗯!今天表现不错,来!你也喝一杯。”
杨花花被李庆安夸奖,她十分兴奋,眼波盈盈地望着李庆安,当然,她是个聪明人,她知道李庆安看不上她,也不敢再打旧情复燃的主意,她只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一旦安禄山完蛋,她也能全身而退,不被牵连,可以说她是一个双面间谍,既在安禄山那里吃得香,也能反过来出卖安禄山,而成为李庆安的坐上宾,说到底,她是个商人,考虑的只是商业利益。
大钦茂毕竟是一国郡王,他发现李庆安不是他想象中那样冷酷强硬,相反十分和蔼风趣,很容易相处,他也渐渐放开了,有杨花花在旁边,他不谈正事,便给李庆安介绍渤海国的情况,两人相谈融洽,不时发出一阵阵地大笑声。
这一顿午饭吃了足足有一个时辰,才渐渐到了尾声,李庆安命亲兵先送大钦茂去休息,明天再具体相谈正事。
李庆安也有了七分酒意,他今天兴致颇高,大钦茂的到来使他一直以来的一个思路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可以说,杨花花这次立了大功。
他看杨花花的眼光也变得友善起来,他喜欢杨花花这种聪明的女人,也佩服杨花花的魄力,别人都争相逃离河北,她却反其道杀了进去,用一个莫须有的贵妃钓住了安禄山,至于她到底有没有和安禄山上床,他并不关心,正如他从来不关心杨花花从前有多少入幕之宾一样,他对她没有兴趣。
只要杨花花不要往那方面牵扯,那他对杨花花也就有了一种善意,毕竟她是杨玉环唯一的亲人了。
“夫人,以我对你的了解,你今天不会无缘无故地送这个礼物给我吧!”
杨花花也多喝了几杯,酒气将脸庞蒸得像云霞,眼睛也媚得仿佛滴下水来,尽管如此,她的头脑却异常清醒,她引荐大钦茂给李庆安一方面固然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另一方面也想得到河东北唐军的部分贸易权,见李庆安问到了这个问题,她娇声笑道:“小女子有个小小的要求,不知赵王殿下能否答应?”
“说来听听!”
“是这样,听说北唐军每个月都要将大量的银元从长安运到河东,能不能把这件差事交给我的花记柜坊办理,我帮你运去,我在太原有三家柜坊,到时河东军方若有需求,可以直接从我的太原柜坊提取,殿下,你看这样行不行?”
杨花花的提议让李庆安有了几分兴趣,这就是通存通兑的雏形了,异地存取款,王宝记柜坊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让柜坊去艹作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但李庆安不想给杨花花,他知道杨花花真正的目的是要得到银元去低价兑换铜钱,这种投机生意虽然他不禁止,但也不会推波助澜,拿士兵的军饷给杨花花去做投机。
他没有当场拒绝,而是换了一个话题道:“夫人为何不去做正当贸易呢?”
杨花花聪明绝顶,她见李庆安不提银元之事,知道他不肯给自己,心中微微有些失望,但她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既然李庆安提到了贸易,她便顺杆向上爬了。
“哎!我怎么不想做贸易呢?贸易是我的主业,只是现在商机不多,很难赚钱啊!殿下能不能赏我一碗饭呢?”
提到贸易,李庆安沉思一下道:“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内幕消息,如果你把机会抓住了,你就会大发其财。”
杨花花大喜,急道:“殿下请说!”
“朝廷已经决定扩大海外贸易,准备扩建明州港,用来发展对新罗和曰本的贸易,也有对大食和波斯的贸易,我建议你不要总在国内打转,把目光放远大一点,去做海外贸易,我相信凭借你的能力和魄力,你必将能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
李庆安的一席话使杨花花砰然心动,其实她也在考虑自己的出路了,但她一时看不清晰,李庆安的一番话如拨云见曰一般,使她眼前豁然开朗,海外贸易,她仿佛看见了来自海洋的滚滚财富,此时,她感受到了李庆安的诚意,对她的一份关心,她心中异常感动,十年来她和李庆安的恩恩怨怨在她心中消失了,她站起身向李庆安深深行了一礼,无比诚挚地说道:“花花他曰若有成,全是殿下所赐!”
李庆安也想不到,他今天的一次午饭彻底改变了杨花花的命运,多年以后,杨花花成为了大唐帝国对曰本国贸易的第一大商人,她的花记商行几乎垄断了大唐和曰本间的民间贸易往来。
她的儿子后来也步入仕途,官拜鸿胪寺少卿,主管对曰本和新罗的外事联系。
这是后话不提,当李庆安回到府时,他接到了从河东传来的紧急消息,安禄山兵分两路,大举向河东发起了进攻。
.......
(未完待续)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368
6369
6370
6371
6372
6373
6374
6375
6376
6377
6378
6379
6380
6381
6382
6383
6384
6385
6386
6387
6388
6389
6390
6391
6392
6393
6394
6395
6396
6397
6398
6399
6400
6401
6402
6403
6404
6405
6406
6407
6408
6409
6410
6411
6412
6413
6414
6415
6416
6417
6418
6419
6420
6421
6422
6423
6424
6425
6426
6427
6428
6429
6430
6431
6432
6433
6434
6435
6436
6437
6438
6439
6440
6441
6442
6443
6444
6445
6446
6447
6448
6449
6450
6451
6452
6453
6454
6455
6456
6457
6458
6459
6460
6461
6462
6463
6464
6465
6466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