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老头儿大怒,站起来厉声喝道:“我乃朝廷堂堂三品大员,你这连圣人书都不识的阉人是什么东西,也配在朝房说话?”

    刘瑾被人当面骂作阉人,正触了他心中禁忌,一时面皮红得发紫,他也顾不得厉害,上前便是一掌,正打在杨老头儿的脸上,杨芳一声怪叫,猱身而上伸出五指就挠了刘瑾一把,刘瑾脸上顿时五道指印,一个老书生、一个老太监吼叫着扭打在了一起。

    王鏊等好友见这阉人竟敢在朝房内殴打朝廷命官,立即涌过来打做一团,也有那和杨芳不相熟的,不过同是文官,不免同仇敌忾,假意相劝,只是双手抓着刘瑾膀子不放,杨芳得隙,刘瑾顿时又挨了两记老拳。

    杨凌坐在暗处早被他们的争吵惊醒了,彼此的争执他也瞧在眼里,虽说史上的刘瑾是个坏得不能再坏的大恶人,可今儿这事他原也没说什么过份的话,信阳可能确实发了大水,不过虚报荒年、买好地方,为自已谋求升官资本的事儿也不是没有,说的不对不理会他就是了,何必发这么大的火呢。

    为这么点事儿,这么多好斗的老头子就打起了群架,还真是够无聊,杨凌又好气又好笑地冲过去,把刘瑾硬从人堆里扯了出来。

    几位大人瞧见闯出救人的是个武官,不禁怒道:“你是什么人,这阉竖用心险恶,信口雌黄,诽谤朝廷大臣,你竟敢插手救他?”

    杨凌听了有点儿恼火,他皱眉道:“诸位大人,区区一点小事用不着这么扣帽子吧?今天这事儿不过是因他无心的一句话,大家各退一步也就事了,何必咄咄逼人呢?”

    刘瑾被拉扯得披头散发,这时瞧清救他的人是杨凌,顿时如见亲人地扯开嗓子道:“杨大人,你瞧瞧,你瞧瞧,这象什么话?我说什么啦,他们这也太欺负人啦”。

    这边正吵着,一个小太监站到门口唤道:“哪位是杨凌杨大人,皇上召见!”说完了一瞧朝房内这架势,那小太监也愣住了。

    杨芳等人久闻杨凌之名,却不认得他本人,此时一听这人就是杨凌,不由得愣在那儿,杨凌趁机把脸上挂着五条血凛子的刘瑾拉出了朝房,好一通安慰,刘瑾才哭唧唧地告辞找朱厚照告状去了。

    杨凌跟在小太监后边进了乾清门,直趋后宫,刚刚拐过一个曲廊的月亮门,一个提着宫裙的少女急匆匆从藤架子后边抢了出来,两下子猝不及妨,那少女竟一头冲进了他的怀里。

    杨凌赶忙的扶住了她,那少女哎呀一声,俏脸通红地从杨凌怀中跳开,揉着发酸的鼻子,眼睛一对上眼前这个男人的目光,那姿容秀美的少女忽然愣住了。

    她瞪大了眼睛瞧着杨凌,忽然满面惊喜地冲过来,一把上前他的胳膊,兴奋地叫道:“原来是杨将军,快,快,快随我去救人,皇兄正在追杀国舅爷呢”。

    ************************************

    ps:以下推荐三本书:

    1:书号121751《败家女胖娘娘》

    2:书号106058《天地英豪》

    3:请看下边快速连接:)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好色无罪之吟剑

    ;
------------

第86章 弘治大行

    杨凌认出那少女是永福公主,一听太子正在追杀国舅,他也顾不上向公主施礼了,急忙问道:“太子在哪里?请殿下快带我去”。

    永福公主领着杨凌急忙绕过藤萝架子跑了出去,那传旨的小太监见杨凌跑了,不由傻了眼:怎么这位大人有抗旨的癖好啊,可是公主殿下带着他离开,一时他也不知该怎么办了,只好也跟了上来。

    杨凌穿过一个长廊,就见十多个太监宫女正站在那儿满面惊惶,朱厚照俊脸涨红,手中持着一柄利剑站在一处假山前,假山对面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正从山石的缝隙问看着朱厚照动作,朱厚照一追他便绕‘山’而走,显得极为可笑。

    永福公主急道:“杨将军,快制止皇兄,寿宁侯从父皇殿中一出来,皇兄便夺了侍卫宝剑一路追到这儿来了”。

    杨凌听了急忙上前唤道:“太子殿下,不可冲动”。

    朱厚照霍地一转身,喝道:“谁敢多嘴,孤便一齐杀......”,他一眼瞧见杨凌,不觉一怔,神色顿时缓和下来,喜道:“杨侍读,来得正好,快帮我擒住这乱臣贼子!”

    寿宁侯站在对面,听说是杨侍读,也不由大喜,这是皇后娘娘救过的人,怎么也该还我这个人情吧,他急忙大呼道:“微臣冤枉,杨侍读救我,我是寿宁侯张鹤龄”。

    朱厚照呸了一声,骂道:“你这贼子,任谁也救不了你,乖乖让我一剑斩了便罢,否则本太子抄了你满门!”

    杨凌扯了扯朱厚照,疑惑地道:“太子,堂堂一个侯爷被你提着剑追得到处逃命,传扬出去朝臣们恐怕不会甘要,寿宁侯到底做了甚么?”

    朱厚照恨恨地道:“杨侍读,方才我挂念父皇安危,跑回来看他,这个全无心肝的畜生,胆大包大的歼贼!我父皇正在床上昏睡,他与张延龄却站在殿角嘻笑低言,这也罢了,谈笑中他竟然拿起帝冠戴在自已头上,这样大逆不道,你说该不该杀?”

    杨凌也吓了一跳,虽说只是一顶帽子,可在那皇权至上的年代,那帽子就是一个象征,就凭这一条,若给这寿宁侯安个谋逆的大罪,也不为过。

    杨凌瞧了寿宁侯一眼,见他脸色苍白,双手还在突突发抖,便对太子道:“殿下,若论罪责,他是该杀,可是也该明正典刑由朝廷来执法才是,你若是在宫中就这么诛杀了一位侯爷,不知情的人必然传出谣言,况且陛下一向厚道侯爷,若是因此影响了陛下的病情,殿下如何自处,目下还是皇上的病体为重呀”。

    朱厚照听他提及皇帝,忽地醒道:“是了,他见了我立即逃了出来,我去追他时已惊醒了父皇了。快快,回去看看父皇,免得父皇担忧!”

    朱厚照说风是风,说雨是雨,撇下吓得半死的寿宁侯,一手提着宝剑,一手扯着杨凌,急匆匆奔向乾清宫。

    寿宁侯不知太子和杨凌低语些什么,见杨凌三言两语便将太子劝走,自已这个亲舅舅反不如外人在太子面前得势,想了想一甩袖子,直奔坤宁宫去了。

    *********************************

    如今太子监国,不必通报就可晋见,杨凌被他拉着,急匆匆的闯进了东暖阁。弘治帝倚在靠枕上正望着门口,杨凌不敢多看,急忙跪倒在地,高声道:“臣杨凌叩见皇上”。

    弘治帝方才醒来,恰见寿宁侯和太子急急离开,这时见杨凌晋见,也不急着与太子说话了,他打量杨凌几眼,微笑道:“平身,杨卿从军时曰尚短,却已颇具英武之气了,朕心甚慰”。

    杨凌躬身道:“谢陛下夸奖,臣奉旨练兵,不敢懈怠,只是时至今曰尚未有所建树,有负圣望,臣实在惭愧。”

    弘治呵呵笑道:“杨卿不必过谦,你的练兵之法颇具成效,短短时曰,有这般成效,朕已很是满意了,你来了就好,苗逵,与杨卿去交接宫禁吧”。

    杨凌有些意外,他本以为弘治必定还要考较他一番,所以路上还做过一番准备,想不到弘治帝问也没问,就着他换防去了。杨凌见苗逵在门口应了,便也施礼退出,与苗逵交接宫禁去了。

    站在弘治榻旁的朱厚照奇怪地道:“父皇,你说对臣下要待之以厚,又说杨侍读可做我股肱之臣,为何三言两语就把他打发了出去?”

    弘治拍了拍榻,要儿子坐下,对他说道:“皇儿,赏罚须有度,过则赏不知恩、惩不知惧,杨凌迁升迅速,已是百官侧目,若恩宠过甚,可不是好事。”

    他握住儿子的手,呵呵笑道:“他是东宫旧臣,如今侍卫大内,皇儿登基之后,又有拥立之功,难道朕还要再送他个托孤之臣不成?呵呵,你的臣子,这份恩德,就由你来给予吧”。

    朱厚照听了父皇这话,不由惶然道:“父皇,何出此言,你的身子......”。

    弘治见他伤心,忙打断道:“皇儿,方才朕醒来,见你急急追着国舅去了,有什么事么?”

    朱厚照一听,脸上又气得通红,他恨恨地将事情又叙说了一遍,弘治听了不禁哑然失笑,他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些许小事,皇儿何必在意?寿宁侯如此轻浮,能是成得大事的人么?儿之大患,唉......不在朝廷之中啊”

    *********************************

    张皇后听了张延龄跑来报讯儿,正领了宫女慌慌张张地要抢出去救人,就见张鹤龄失魂落魄地赶进宫来,这才放下心来,她板着俏脸坐回锦墩上,对宫女们道:“统统退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3605 73606 73607 73608 73609 73610 73611 73612 73613 73614 73615 73616 73617 73618 73619 73620 73621 73622 73623 73624 73625 73626 73627 73628 73629 73630 73631 73632 73633 73634 73635 73636 73637 73638 73639 73640 73641 73642 73643 73644 73645 73646 73647 73648 73649 73650 73651 73652 73653 73654 73655 73656 73657 73658 73659 73660 73661 73662 73663 73664 73665 73666 73667 73668 73669 73670 73671 73672 73673 73674 73675 73676 73677 73678 73679 73680 73681 73682 73683 73684 73685 73686 73687 73688 73689 73690 73691 73692 73693 73694 73695 73696 73697 73698 73699 73700 73701 73702 73703 7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