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方面,反应也快,在**退出上海后,随即占领上海全市,同时派兵追击,在第一道国防工事前,开始了试探性的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随着日军的部署到位,日军开始动用二十万军队猛攻吴福线和乍浦线,吴福线在太湖的右边乍浦线在太湖的左边,日军动用了一切力量和使用了一切武器,包括毒气弹,依然没有完全攻破这两道国防线,国防线的五到防线梯次配备,在日军没有使用装甲集群之前,光靠徒步的士兵去突破,只能是死伤累累。

    战后具参战老兵回忆,1935年,于德元加入了西北军杨虎城将军特务团(即警卫团)。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后,杨虎城将军抽调十七路军精悍力量组成赴淞沪增援团,于德元奉命出征。

    1800名热血男儿每人配1把4公斤重的大刀、1挺机关枪和6颗手榴弹,向上海进发。抵达上海后,他们被编入88师,死守吴福线的一段阵地。敌人装备精良,日军坦克就在对面逞凶,但战士们高喊着“决不能让日本人把阵地攻下来”,宁死也不愿做亡国奴!

    机枪扫射,炮弹横飞,战士们浴血奋战。很快,战壕里的水就变成了红色,不断有人在受伤、牺牲。每当有战友在身边牺牲,于德元就会大喊一声:他奶奶的!

    有一次,于德元正在掩体旁射击,只觉得额头一热,两眼顿时什么也看不到了,一颗子弹擦着他的额头飞过去了,鲜血糊住了他的眼睛,但他根本顾不上包扎,继续战斗。随后的几次战斗中,于德元的左腿、脖子先后被子弹打中,但只要还能动,他就一定坚持打下去。

    很快,子弹打完了,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我们不能再退了,哪怕只剩一人一枪一弹,也要坚持到底,与阵地共存亡!”于德元抽出大刀就冲了上去。在西安时,于德元就是大刀班的兵,对日本人的刀法有过研究。拨、挡、刺,上来就把一个日本兵的头砍了下来。还没等他喘息过来,又一个日本兵上来了。大刀翻飞,血肉四溅,于德元不知道战斗是何时结束的,只觉得眼前的日本兵渐渐少了,一停下来,他只觉手脚酸软,这时,他已经砍倒了13个日本兵。

    经过一个多月的拼杀,到1937年10月返回陕西时,1800人的队伍就剩下了600余人,随后又到山西打鬼子

    川军少将的回忆: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时,杜重石任川军二十军驻上海办事处少将处长。奉蒋中正命令,在军长杨森带领下,二十军士兵穿着自己打的草鞋,戴着竹斗笠,有的还带着油纸伞,9

    月1日从贵州安顺徒步出发,沿湘黔公路行军,到湖南辰溪乘船到长沙,换乘火车经粤汉路到武昌徐家棚车站,连夜渡江到汉口,再由汉口到浦口换京沪线火车,于11月12日抵达上海前线的南翔火车站集结。

    11月15日,部队投入守卫国防线战斗,二十军一三四师首日就遭到日军进攻,恶战开始。

    “敌人火力很猛,我在战壕里用刺刀把一顶军帽撑出去,转眼间帽子上就被打了十几个洞。”杜重石回忆说,“我们的队伍每天一个师一个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上前线一天就减员一半,有的支持了两天就减员三分之二。战场就像个大炉,人一填进去就被熔化了。”

    11月16日,八○二团团长林相侯壮烈殉国。林相侯部与日寇白川大将指挥的第九师团和禁卫师团激战,日军凭借武器优势,发起猛烈攻击,林相侯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屡挫日军。16日傍晚,日军发起又一轮攻势,士兵潮水般涌来,阵地眼看不保,林相侯冲出战壕,吼声震天,拼杀间,头部中弹倒下。林相侯是川军在淞沪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第一位团长,他以这种姿势牺牲:怒目圆睁,手指前方……

    二十军以血肉之躯保住一寸阵地不失,还夺回了中央军二十三师丢掉的陈家行阵地。11月18日,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班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一天中3小时内,向文彬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晋升少将……

    12月5日,杨森奉命将阵地交广西部队接防。至此,二十军结束了20昼夜上海抗战,奉命到纪王庙整顿残部,一个军的残余部队,只能勉强编为一旅。

    地面部队在血火拼杀,而空军也同样是在拼命保护国防线上的领空,日军的木更津航空队和96舰载机在空军的多次伏击下,结果是损失惨重,然而空军的一百多架战斗机也快消耗完了,本来空军有三百多架战斗机,但又有一百多架无法起飞,只能成为配件提供者,不然战争打道现在,空军早就没有飞机配件了。

    幸运的是,因为苏联与日本的仇恨,派出了苏联航空志愿队,共有一百多架战斗机,四十多架轰炸机,才勉强保住了国防线上的一半的制空权,由此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空中英豪。

    10月29日下午2时30分,日军数十架战机分多层编队,从上海起飞,偷偷向南京袭来。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严阵以待,出动数十架战机升空拦截。

    满天的枪、炮声,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引来地面越来越多的目光。从现存的照片看,当时很多南京市民走出家门,涌上街头,密切关注着天上的战斗。有人表情严肃紧张,有人露出笑容,显然,天上的一切扣住了人们的心弦。中国勇士们果然不负众望,在自家门前越战越勇,拼死杀敌。

    怀民的战机,是第4大队副大队长董明德的僚机。他们在空中纵横驰骋,连续击伤敌机。一番鏖战,怀民痛快地击落1架敌机后,招来几只红了眼的恶狼的围攻。5架敌机死死咬住他,将他包围起来,集中火力猛射。怀民飞机的油箱中弹起火,操纵不灵,飞机冒着烟向下栽去。这时,敌人的子弹也射中了他的胸部。

    在此紧急关头,怀民本可按照操作规程,跳伞求生。然而,令地面无数人惊愕、动容的是,怀民拉平飞机,倒扣着向上翻转180度,奋力冲向一架高速而至的敌机。敌机飞行员做梦也没想到,中国的飞行员会杀身成仁。顷刻间,两架飞机在空中相撞爆炸,黑烟红火,弥漫空中。怀民被弹出座舱,随即坠入江底,飞机残骸也落入江中。

    天上的这一幕,如此意外,如此悲壮,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

    怀民的壮举,迅速击垮敌军意志。在越战越勇的中苏空军联手打击下,日本空军终于招架不住,轰炸机率先掉头逃窜。一串串枪弹在一阵阵怒吼中泻向天空,飞向敌机。复仇的火光在天空燃烧,飘落的机片在空中横飞。一团团火球闪耀着坠落下来,南京上空成了日本空军巨大的火葬场。

    此战耗时仅半个小时,却一举击落日机21架,其中战斗机11架,轰炸机10架。而中国空军损失战斗机12架,伤亡5人。“4・29”空战,是抗战以来最辉煌的空战胜利。

    次日,各大报刊纷纷报道这次震惊世界的大空战,无数国人欢欣鼓舞,也为怀民的壮举而无限惋惜。

    怀民虽死,精神犹在,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

    无数的中华儿女,都在用鲜血守护着他的祖国,一寸河山一寸血。任何胆敢侵略中华的人,都将被这些英雄的儿女送进地狱。由于中**队依托坚固的国防工事,让武器精良的日军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突破国防工事的三道防线,而每道国防工事线是五道防线,**伤亡近八万人,而日军伤亡近六万人,这一个月的战果是上一个月的一点五倍。

    而中**队的补充却十分便利,江浙两省的地方保安团都被抽调到南京,然后快速地补充到一线部队,而日军却要从本土运来,日军只好再一次增兵,直接运来十万补充兵,和大量的武器弹药,同时还有一个战车联队,三百多辆坦克和一个重炮旅团,装备有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重炮一百多门,其他大炮三百多门。

    当日军再一次得到增援后,随即展开更加猛烈的进攻,并且在其坦克的掩护下,对着国防工事猛攻,由于**缺乏反坦克炮,只能用敢死队去炸日军的坦克,还有日军的重炮对着国防工事的狂轰滥炸,破坏的十分严重。

    日军增兵后的第一次攻击,就让**伤亡惨重,同时失去一道防线,当晚,蒋中正见第一和第二道国防线已经不能在坚守的情况下,下令放弃吴福线和乍浦线,乍浦线撤退到杭州和湖州一线设防,吴福线的守军撤退到锡登线做最后的抵抗和消耗。

    杭州到上海的这段距离内,可以说是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想要从杭州这边攻打到南京,十分困难,而从无锡这边进攻就不同了,一马平川也没有什么河流,非常利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所以日军的进攻重点在锡登线了,杭州方向,日军只留了一些警戒部队。
------------

第十九章 小日本爷爷来了

    现在整个锡登线的**突然面对近三十万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压力骤然增加,此时在锡登线上的**,部队的士气高昂,减员也少,没有像历史上,减员达到百分之六十。

    日军国内因为日军占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而全民陷入了竭斯底里的疯狂,纷纷举行祝捷大会,同时上书天皇,要求日军打下中国的首都,日本参谋本部的压力也是十分的大,无奈的情况下,参谋本部下令前线日军立即攻克锡登线,兵临中国首都南京,为天皇地下贺寿。

    日军随即展开三十万大军,全面攻击锡登线,并且日军在坦克和重炮的掩护下,**守卫锡登线变更更加困难,要不是张俊把工事修得坚固,怕是第一轮的攻击都挺不过,面对新的情况。

    张俊把自己的所有反坦克炮都支援了上去,用来对付日军的坦克,现在在工事里用反坦克炮来消灭日军的坦克,相对于在反击的时候用坦克去消灭坦克,前者当然更发算,日军的坦克每减少一辆,张俊的反击成功就增加一分,虽说日军的坦克就是纸扎的,但是他的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对张俊的三号和四号坦克还是很有威胁的,特别是三号坦克顶不住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

    而张俊所拥有的一百五二辆坦克中,有一百二十辆是三号坦克,这种坦克的前装甲才37――47毫米,整车重十五吨,日本的坦克虽然不足十吨,但是他的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却是对三号坦克有致命威胁的,张俊还有三十二辆四号中型坦克,重二十五吨,这些坦克就是日本坦克的克星了,前装甲有八十毫米,小日本的坦克炮对它毫无办法。

    当锡登线上得到张俊和蒋中正调集的大量反坦克炮后,日军的坦克在损失惨重后,光是坦克就损失了一百多辆,不在到坚固的工事前找死,只好用大炮和人数与**硬憾,这才让锡登线转危为安,双方在锡登线展开惨烈的阵地战和拉锯战。**的战壕内血如小溪,而外面的日军也把阵前前进一千米内的土地全部染成了红色。

    日军鬼子的武士道实在是太顽强了,在如此大的伤亡下,依然在猛攻,一五零重炮也在不断摧毁着国防线的工事,每三天日军就会占领一道防线,到中**队丢失三道防线以后,就在当天晚上全部撤退到锡登线上的两个支点里――无锡市和江阴市,锡登线的防守**就坚持了十五天,比预期少了一半,给侵华日军多留了一口元气,但是双方的伤亡却是巨大的,都达到了七八万左右。

    **二十多万人被围困在这两个点里面,日本国内高层为战术安排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日军天皇开展御前会议,来决定战术安排。

    参加御前会议的有日本首相近卫文磨,日本海相米内光政,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参谋本部石原莞尔。

    “陛下,我认为咱们应该一鼓作气攻下支那的首都,帝国在这场战争中已经消耗太多的物质,如果战争在这样持续地消耗下去,那将严重影响到帝国的战略。”

    这是海相说的,然后是陆军的人继续说:

    “陛下,帝国士兵在经过艰苦卓越的征战后,现在已经占领支那的最大城市――上海,但支那政府军突然弃守国防线,龟缩到无锡和江阴两座城市,并被皇军团团包围,人数不下二十五万人,难道我们不需要把这两座城市攻下来,就能向支那的首都进军吗?”

    “我不同意陆军次官的话,皇军是战无不胜的,帝国的资源和国际环境不允许我们和支那打消耗战,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一部分军队包围这两座城市,也不需要和支那的残兵败将打巷战,然后皇军主力直逼支那首都,逼迫其政府投降和谈,这才是上策。”

    “我同意,帝国的确不能在支那的战事上拖的太久,我们必须尽快解决支那战事,我们英勇的皇军也不应该消耗在与支那人的巷战中,我们完全可以用一部分军队长期围困这两座城市,然后直取支那首都,等支那政府投降后,这两座城市也就不攻自破了。”

    首先近卫文磨同意了这种观点,裕仁天皇本来也不是什么战术家,下面的大臣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既然众位爱卿都认为这样安排战术合理,那就这样执行吧,给松井石根发报,近期拿下支那首都,逼迫支那政府投降。”

    日军高层的命令很快传达到松井石根的手上,作为中国上海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也不愿意和**打巷战,巷战的残酷性作为军人哪能不知道,为了保险起见,松井石根分出了十万日军围困无锡和江阴这两个地方,上海留守部队五千人,补充兵一到,满编的二十万军队就一起直冲支那首都南京,松井石根的意思就是一股而下。

    战争正的如张俊预料的一样发展,日军从锡登线出发后到南京的这一路上,路况良好,一马平川也没有**的部队阻挡,推进的十分顺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400 20401 20402 20403 20404 20405 20406 20407 20408 20409 20410 20411 20412 20413 20414 20415 20416 20417 20418 20419 20420 20421 20422 20423 20424 20425 20426 20427 20428 20429 20430 20431 20432 20433 20434 20435 20436 20437 20438 20439 20440 20441 20442 20443 20444 20445 20446 20447 20448 20449 20450 20451 20452 20453 20454 20455 20456 20457 20458 20459 20460 20461 20462 20463 20464 20465 20466 20467 20468 20469 20470 20471 20472 20473 20474 20475 20476 20477 20478 20479 20480 20481 20482 20483 20484 20485 20486 20487 20488 20489 20490 20491 20492 20493 20494 20495 20496 20497 20498 2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