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晚上6点半,39团报告,该团无法按时抵达,反击推迟到8点。然而到7点45,该团再次报告无法前进。于是坦克连只好独自进攻。坦克很轻松的就横扫了面前的德国人,不过,没有步兵支援,坦克无法固守阵地,只能在天黑之前后退――这就是法**队对德军桥头堡所作的全部努力。如果不是弗兰德的亲临前线,如果法军再多一点进取精神,历史都可能改写,至少,如果德军的桥头堡可以被消灭,虽然德军随后必然会再次强度,但无疑会给法国赢得时间。此时德军的桥头堡只有很小面积,没有重武器和反坦克炮。一个连的坦克已经可以横扫一切。
整个夜间,德军坦克手们焦急的等待着工兵架桥。这时,德军强度梅斯河的消息开始慢慢到达了甘末林的总部。首先是豪克斯地区,随后是法国第9集团军的反攻迟迟没有消息。一直到下午4点,从第2集团军处传来了雪片似的关于色当(古德里安)的消息。法国指挥系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乔治将军简短的告诉甘末林:色当地区的战线略受压力!!!
13日早上7点15古德里安发布了关于渡河的最后命令。在下午3点, 党卫军第6装甲军将在色当左右从巴尔河到八泽耶之间渡河。第2装甲师如能赶到,将作为右翼,在当洽利渡河;第21装甲师居中,在色当稍北的托尔西渡河;第22装甲师在左,在托尔西下游渡河,抢占对岸高地。主攻由第21装甲师担任,该师渡河后要迅速控制托尔西到贝尔维尤的公路和周围高地,连根拔起法军在色当地区的阵地。第1装甲师加强有“大德意志”步兵团,第22装甲师和第23装甲师的重炮营(150mm)和一个突击工兵营。所有的火力将被集中于一段2英里长的突破地段。执行渡河的是巴尔克中校的第1步兵团的3个营和“大德意志”步兵团的4个营。为了鼓励他的部队,古德里安告诉德军士兵天上将有几乎全部德国空军掩护他们,同时,莱因哈特将军的装甲军(16和18师)在贝尔维尤地区将同时渡河,身后,第14摩托化军随时准备扩大战果。
清晨,在连续不断的隆隆声中,一队队挽着袖子,挺拔健康,充满自信的德国士兵在晨雾的掩护下,接近河岸。各种车辆终于摆脱了交通堵塞,停满靠近河岸任何一个适合掩护的地方。天空中传来了德国飞机的嗡嗡声。这时,法军开始炮击了。很快第21装甲师就报告敌军的火力使任何运动成为不可能,要想渡河,空军必须摧毁敌炮群。德军的炮兵,步兵和渡河工兵带着他们的装备,尽可能隐蔽在离河岸近的地方,准备冲击。对面的河岸远远高于这一面,他们显然意识到,如果这种炮击持续下去,人员和装备将会遭到严重损失。
对岸的法军也清晰看到德军,200辆以上的坦克,无数的车辆,人员和装备, 绝佳的目标。然而,就在此时,法军炮兵得到第10军军长的命令,每门炮的弹药消耗限制在30发。法军限制弹药用量的主要原因不是缺少炮弹,(几天后,将有大量炮弹落入德军手中)。法国第10军军长格兰德萨得限制弹药的原因是,根据1914-1918年的经验,在6天以内,德军不可能渡河。因此,在决定性的阶段到来之前,他不想浪费过多炮弹。尽管亲眼目睹对岸德军的集结和准备,即将遭到直接猛攻的第55师师长也持同样看法。
他们的看法的理由是德军无法用这么快速度准备强度所需的大量火炮和弹药。他们是对的,德军只有师属火炮跟随前进,每门炮的弹药也只有50发,不过,正如法国人无法想到的和古德里安在他的著作《注意――坦克》所预见的,整个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将绰绰有余的弥补火炮力量的不足。
色当战役,德国空军为了支援古德里安集中了2个航空军,1500架飞机。(德国空军在西线共有5个航空军) 从早上7点开始,首先是一波又一波的道尼尔17轰炸机,轰炸的目标主要是法军的通讯系统。法国第10军军长格兰德萨得很快就发现,由于通信的延误,炮兵火力的效果大减。正在行进中的第71师受到严重影响,师电话交换台被破坏。(格兰德萨得安慰71师,今天德军不会渡河!) 第55师向第2集团军司令亨特齐格报怨敌机的空袭严重影响士气,要求空军支援,得到的回答是:他们必须接受火的洗礼。
盟军空军对地面部队缺乏支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直到13日上午09:40,法国空军才收到第1集团军群的请求,把空军的主力用于第2集团军方向。但在命令中,并没有说明形势的紧迫性,只是模糊的说,德军可能在今后2-3天内渡河。直到中午,第2集团军才向空军报告河对岸有敌人坦克群,但受1914-1918的传统影响,要求空军不要攻击,以免影响炮兵观测。
皇家空军方面,由于前两天对德军佯攻方向的攻击,前线轰炸机的数量从135架下降到72架.空军总部向前线司令巴拉特将军表示担心,照这个速度损失下去,等到将来的“关键”时刻,可能就没有足够的力量了。(还有什么时候比13日更关键)结果是英国13日并没有出动轰炸机。战斗机方面,由于法国空军的分区防御方法,法军在这一地区只能使用有限的战斗机,用于色当方向的只有250架次,几乎是九牛一毛。
……
------------
第两百七十三章 装甲切割(5)
到中午时分,轰炸的强度突然增强,天空中不断出现上百架的机群。紧接着,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出现了。它们通常以3个机群行动,每一群大约40架。第17群在5000尺的高度,每次以18-3架的小组攻击某一目标。第18群在1718000尺高度,攻击第17群漏掉的目标。第3群独立活动,攻击独立或者运动目标。轰炸的主要对象是法军的炮兵阵地和正在前进的法国步兵。法军装备和士气受到严重损失。
对岸的德军在望远镜中无比鼓舞的观察这一切:3架,6架,9架,更多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出现了,它们垂直的冲向目标,炸弹接连不断的落下,巨大的烟尘掩盖了河对岸,气浪甚至对德都造成伤害。这时敌人的炮击停止了,德军收到前进的命令。在空中优势的鼓舞下,步兵和工兵快速前进到河边,准备渡河。高射炮手也迅速把180mm,37mm高炮推到河边。在这个距离上,即使这些火炮也能摧毁法军工事(加强工事的防护钢板一个冬天都没运来)。88mm炮也被推到岸边,由于它们的高初速所带来的穿透力,它们可以摧毁最重型火炮都不能摧毁的目标。
下午3点,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轰炸向纵深延伸,法国战役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尽管双方都做了详细计划,军队都进行了复杂的调动,但此时,法国,希特勒的千年帝国乃至欧洲的命运只寄托在那几个强渡的尖兵身上,他们的成败将影响到班,排,连,团。进而整个战役.
古德里安的左翼装甲师的强渡很不顺利,该师的右翼第86步兵团到达河岸的时间太晚,以至没能利用德国空军的掩护,被法军火力压制。该师的左翼第69步兵团也几乎被法军炮火压制在河岸上,几乎动弹不得。(德国空军的进攻虽然声势浩大,但似乎在这里还留下很多法国炮兵阵地完整无缺)只有几个橡皮艇到达对岸,德国人的印象是只要法国人进行一个小反击,就可以把对岸的几组德国人赶下河。不过,法军没有进行反击,反而,在德军88炮的配合下,过河的德国人还夺取了几个火力点,并占牢脚跟。但是,由于法军的火力封锁,第69团无法继续增援对岸。到晚上,第69团的主力仍然停留在原地。
实际上德军能渡过河去完全在于其下级军官的主动性。在河西岸的指挥不过是一个上士拉巴斯。他在渡河时只能找到两个没损坏的橡皮艇,每个只能乘3人,他设法塞进4个,还带上很多空心装药的爆破装置。为此扔掉了任何多余的重量,包括工兵锹。---“没法防守了,不成功,便成仁。”
刚刚过河,拉巴斯一伙人就首先攻击了一个特别有威胁的碉堡,他们首先使用空心装药的爆破装置炸毁了碉堡的后墙,随后扔进几个手榴弹,碉堡中的法国人投降了。河东岸传来了其它德军的阵阵喝彩。在胜利的鼓舞下,这伙德军又夺下了另外两个碉堡,在法军防线上撕开了大约300米的口子。这时,纵深的法军火力使他们不能继续前进,而且他们的弹药也几乎耗尽。拉巴斯自己回到河边,等待援军。新的橡皮艇不断的被法军的火力击碎,而拉巴斯的连长就在河边亲自指挥新的艇下水。
这边,法国人突然发动了一次攻击,正在危急时刻,86团的增援部队赶到,击退了法军。到晚上,拉巴斯原先的1717个人中6人战死,3人负伤。他们和后来的86团一起,占领了拉巴斯附近的高地,达到了他们的指定目标。拉巴斯当天立即被授予十字勋章,提升中尉。
从拉巴斯的作战中可以看出,法军碉堡之间根本就没有掩护部队。而根据法军的条例,碉堡之间是应该有掩护部队防护碉堡的侧后的。法国方面对于这个问题在记录中没有提及,不过,我们大概可以猜测,法**队极差的纪律和士气可能再次起了作用,这些掩护部队可能在德国空军的攻击下,不战而退。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德军的推进速度太快,很多法军还没有到达河岸。不过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在第177和第178装甲师的攻击面前,法军的纪律和士气将起到什么作用。
由于德国集中了大部份空军和炮兵支援第17装甲师,所以该师的渡河较为轻松。在左翼的是党卫军精锐的“大德意志”步兵团,这个团的人员是由整个德国陆军挑选而来,从18月起已经和古德里安的装甲军一起训练。从4月起,该师还特别进行了在食物不足的条件下强行军,渡河和夜战的特殊训练。中午时分,“大德意志”步兵团的突击部队开始接近河岸,法军不顾“斯图卡”仍在轰炸,立即开始向德军射击。德军的突击工兵冒着法军的炮弹把橡皮艇运向河岸,但在最后时刻却被对岸的直射火力压制。渡河的先头部队第7连的连长在河岸上阵亡。88炮又一次显示了威力,他们摧毁了一个又一个对岸的火力点。在高射炮的直射火力掩护下,第7连首先渡河成功,紧接着,第6连也跟了上去,一切如同演习一样精确。
“斯图卡”对德军渡河后的攻击也进行了密切支援,炸弹几乎要落到德军自己头上。在接近色当到当洽利的高速公路上时,第6连抓获第17批法军俘虏。与此同时,第7连受到猛烈射击,火力是来自一个很大的有6个射孔的碉堡,德国人在接近碉堡后,用手榴弹迫使守军投降。6连随后也占领了另外一个碉堡。随后,他们惊喜和第17装甲师的右翼,巴尔克的第17步兵团汇合。到下午5点,第6连占领了1847高地,70年前,在离这不远的地方,**奇指挥了色当战役。
巴尔克的第17步兵团当天的任务是跟在“大德意志”步兵团后,占领色当周围的高地和通向南方的公路。到现在为止,主要的战斗都由“大德意志”步兵团完成,巴尔克前进的比较轻松。在离前线不远观察的古德里安对渡河时分满意:法国的炮兵显然被“斯图卡”压制,而沿河岸的工事则被高射炮的直射摧毁,虽然敌人地形有利,我方伤亡很轻。巴尔克此时的印象是法军炮兵已经溃逃。法军炮火的停止对德军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几分钟前,人们都躲在战壕中,现在,没有人还想到隐蔽,大家都只想着前进。到下午5点30分,巴尔克的第17步兵团已经到达了公路,深深的楔入了法军的主防线,并扫清了河岸。到晚上7点半,第17装甲师在西岸已经有6个营,并控制一块相当大的登陆场。
不过现在古德里安在河对岸没有任何反坦克炮和坦克,他不得不彻夜担心法军是否会发动一次猛烈反击。架桥被摆在最优先的位置。下午4点半,一个特别的架桥连选择一块合适的地点开始工作,70吗外河对岸仍有法军的零星火力射来,炮弹也时常在周围爆炸。天上,德国空军的战斗机尽最大努力防止敌机攻击。工兵个个赤膊上阵,用创记录的38分钟就架好一个轻型摆渡,午夜之前,176吨的浮桥架设完毕。
考虑到第18装甲师在开进途中受到很多延误,古德里安给第18装甲师命令是相当艰巨的。古德里安命令该师在强渡之后,控制当洽利附近高地,然后转向西面,“卷起”法军的防线。实际上,这个师的任务是打开并剪断法国第18和第9军团之间的联系。不过,古德里安也意识到这个师由于种种延误,对它能否完成任务,颇有怀疑。
不过,古德里安的党卫军部下们没有让他失望,坦克炮和高射炮的直射再次发挥威力。尽管在西沉的落日中几乎无法观察法军隐蔽的很好的火力点,德国的战斗工兵顶着猛烈的炮火强渡成功。由于左翼第17装甲师的成功,法军的抵抗在德国渡河后减弱的很快。整夜德国人都忙着向西岸运送增援力量。一个步兵军官有闲暇观察了法国在河岸边的工事,领他吃惊的是很多火力点的工事都没有完成。他非常感叹:这些法国人,他们有180年时间,连地基都没挖,神马工事180年都没有修好,那纯属浪漫的法国人压根就没有想去修……
法国方面的记录:主要承受古德里安猛攻的是法国第55步兵师,一个**级预备役师。尽管这个师占有良好的地形和强大的炮兵支援,但他的极度缺乏训练的预备役士兵根本不是德国第一流的战士的对手,特别再加上“整个德国空军”的支援。尽管很多地堡进行了顽强抵抗,但部署在地堡之间的步兵掩护部队大多在德国空军的攻击之下不战而逃。
第55步兵师收到报告:在威得利以南有大约40个敌军过了河,正在炮击,与我方左翼的步兵团失去联系(这个联系将永远不能建立了)。当时在场的亨特齐格和法国第170军军长都没有担心:只要所有阵地都坚守下去,并且立即反击,就没有问题。然而随后的一个小时内,事态的发展急转之下。在授蒙的一个炮兵连报告附近发现德国坦克,2小时后,在布尔逊的第170军属**炮兵群的指挥向军炮兵司令彭斯莱报告,他的指挥部周围爆发激烈战斗,如不撤退,5分钟内就会被围,要求撤退。他的请求得到批准。
……(未完待续。)
------------
第两百七十四章 敦刻尔克(1)
随后彭斯莱也报告说他的司令部附近发现德国坦克,不仅撤退了他的司令部,也下令炮兵群撤退。而这时古德里安在西岸还没有一辆坦克,彭斯莱的司令部离最近的德国人还有8公里以上。两个炮兵指挥官显然对色当地区的崩溃负主要责任。
在德国渡河之后3个小时,第55师的官兵终于承受不住了:路上是成群结队的逃兵,没有武器,有些人一路狂喊,德国坦克已经到了布尔逊。炮兵也混杂在其中。这些人几乎都处在歇斯底里的状态,各级指挥人员不论真假,都不知从什么地方收到了撤退命令。
法军在色当的崩溃无疑是从炮兵开始的,历史上炮兵在法国始终享有很高的地位。只要炮兵能够坚守,步兵就不会撤退。1916年德国在凡尔登的突破也是从一个b级师开始的,但当时法国炮兵没有撤退,突破口随后由步兵的坚决反击堵住。获许德国空军的攻击起了作用,但相比之下,波兰的炮兵也几乎都是牺牲在阵地上的,而法国显然在一战后涣散的人心导致了法国的武装部队士气低落。
成鲜明对比的是,直到这时,在德国桥头堡后方,仍有顽强的法军在抵抗。在色当,1940年6月14日,德国坦克取得了空前绝后的胜利后,其他方面的德军不用渡河,就吓垮了法军。或者更确切的说,是顽强的德国步兵和空前的空中攻击,再加上从6月10日以来德军令人眩目的速度取得了这个胜利。
溃散的第55步兵师就象野火一样把德军攻击的冲击波传到后方。第2集团军想方设法控制溃兵,可是远在50公里以外的村庄都见到大批的溃兵,包括第55师的各单位和配属的军炮兵,他们把德军的攻击规模夸大了百倍。
在混乱之中,第55师师长也请求把指挥部后撤,第10军军长让他自行判断,随后第55师师长和他的指挥部就消失了。当夜,很多这个师的军官来到指挥部请示命令,结果只见到一个空空如也的房子,于是他们也找到理由后撤了。溃散的部队带来的影响是如此严重,以至于师预备队第213步兵团团长对他作为预备队理所应当的任务--反击毫无信心。
正在开进的另一个b级师,第71师也深受影响。还在行进中,该师就收到了军部转来的德国坦克已经到了布尔逊的消息,71师的师长立即就把他刚刚设立的师指向后移动大约6公里,同时移动的还有师炮兵指挥部。结果,一整夜,炮兵无人指挥,很多人也加入溃散的行列。到早上,师属的4个75mm炮群中有3个,6个重炮群中有4个被抛弃。而这些重炮群正是对德军渡河射击的火力。这种情况下,第71师如果明天遭到德军攻击,下场是什么,不言而喻。
法军反攻,压根就没有的事情,因为法军根本没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弗兰德正面的法军因为缺乏进攻精神而丧失了反击的最好机会,法国的溃兵自己在传播恐惧,他们全都被吓破了胆。
法国第10步兵军军长格兰德萨德将军手中的预备队有以下几个部分:第4和第7坦克营,第205和213步兵团。他们身后,是奉乔治将军命令正在赶来的法国第3装甲师和第3摩托化步兵师。格兰德萨德将军把现有的部队,两个坦克营和两个步兵团全部交给第55师师长控制,后者随即命令这些部队以钳形向德军反击,每路各一个坦克营和步兵团,时间定于14日早上0400。如果真是按计划行动,是大有可能把还没有坦克和反坦克炮掩护的德国步兵“扔进河里”去的,至少也可以为第3装甲师和第3摩托化师的到来争取时间。
结果没有一支部队能按时执行。第213团团长首先劝说55师师长,由于他的部队士气低落,夜间行动,部队怕受溃兵影响。第7坦克营根本就没有按时收到命令。(55师师指移动的结果)第205团在夜间行军时,真的遇到了溃散的部队,在“善意”的警告下――前面是凶猛的根本没有办法机会的德国坦克集群,你们就不要去送死了。加上不知从哪又收到了反击取消的命令,这个团停止不前了。看来213团团长的担心还是有理由的,指定伴随205团的第4坦克营也收到德国坦克过河的假消息,也决定违背命令停下来。
原定的反击,直到早上7点才开始行动,而这时德国的坦克和反坦克炮已经过了河。夜间,巴尔克中校敏感的意识到对面法军抵抗的减弱,尽管德国人已经疲惫不堪,他拼命驱使德国步兵前进。到早上,德国人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又前进了8公里,几乎把桥头堡的深度加大了一倍。古德里安这时就在西岸,焦急的看着架桥的进度。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敌人暂时已经放弃了抵抗。清晨,一座座浮桥架设完毕,德国坦克迅速进入桥头堡,此时的桥头堡已经有8x11公里那么大。
古德里安非常高兴,回到指挥部后忍不住给西线总指挥张俊发电,告诉他进展情况。
德军的攻势在弗兰德的右翼和古德里安的左翼都进展顺利,但中间的莱因哈特的装甲军却碰到很大困难。这个军首先是开进途中就不顺利,随后,刚抵达河边,又被德国空军误击。(德国空军本来分给他们的支援就少,现在又用错地方)。该军的对手不是象色当一样是b级师,而是第102要塞师,是正规部队。而且这里梅斯河两岸十分陡峭,很不利于进攻。结果,虽然有少量德军过了河,却被牢牢压制在河边。莱因哈特的装甲军在今后两天,将都不会有进展,直到德军在其它地方的攻势影响到这里。
在北方,荷兰的局势已经到了“最后的几小时”的程度。法国第1集团军经过后退之后,多少站稳了脚跟,不过德国国防军第9装甲师也得以放手向鹿特丹猛攻。为了迅速腾出兵力,德国a集团军群总指挥当日的命令是“用一切手段迅速粉碎鹿特丹的抵抗”。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战线上依然平静,不过法国第1集团军前锋普力奥斯的骑兵军终于和国防军的两个装甲师大打出手。德国坦克在俯冲轰炸机的掩护下猛攻法国的两个轻机械化师.德国人显然对法国的装甲十分吃惊,德国四号坦克在1000米外居然不能击毁法国的步兵支援坦克。不过德国人还是发现法国坦克战术的弱点。首先,法国坦克的射速很慢(单人炮塔),所以德国坦克手总是尽量缩短距离。其次,由于通讯和战术,法国坦克之间配合很差。德国人得以利用集中兵力和机动去克服法军。到晚上,实际上德国人控制了战场,双方的损失都很大。不过,法国人的损失将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到13日夜间,法国东北战区司令乔治将军终于意识到德国人在色当地区的攻势是主要方向,而非比利时。关于色当地区的坏消息雪片似的飞来。14日凌晨3点,多米尼克将军被从床上叫醒。当他赶到乔治的总部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参谋都在紧张的忙碌,但整个总部的气氛异常沉重,“就象死了人一样”。所有的人都十分安静。参谋长罗顿垂头丧气的坐在椅子里,而乔治脸色苍白,他很简短的告诉多米尼克:
“色当地区的战线遭到猛攻,出现一些失败……”随后就无声而泣。多米尼克试图鼓励乔治:战争中总会有这样的事,让我们看看地图,想想怎么办。
在伦敦,英国陆军总司令在日记中总结到:到目前为止,德国除了把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前移之外,似乎没干什么其它的事!
德军的装甲洪流,已经无法阻挡,所有的英法都陷入了慌乱,而张俊也是抓住机会,让自己的ab两个集团军群对着英吉利海峡狂冲,英法联军眼看是受不住了,连忙收缩兵力,因为英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军,并且以前在希腊就有过组织部队从海上撤退的先例。
现在英国打算故技重施,他们在英吉利海峡的最大港口,敦刻尔克周围布置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型防御圈,而的敦刻尔克也是冲积平原,土地松软,根本就不适合大规模的装甲行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811
7812
7813
7814
7815
7816
7817
7818
7819
7820
7821
7822
7823
7824
7825
7826
7827
7828
7829
7830
7831
7832
7833
7834
7835
7836
7837
7838
7839
7840
7841
7842
7843
7844
7845
7846
7847
7848
7849
7850
7851
7852
7853
7854
7855
7856
7857
7858
7859
7860
7861
7862
7863
7864
7865
7866
7867
7868
7869
7870
7871
7872
7873
7874
7875
7876
7877
7878
7879
7880
7881
7882
7883
7884
7885
7886
7887
7888
7889
7890
7891
7892
7893
7894
7895
7896
7897
7898
7899
7900
7901
7902
7903
7904
7905
7906
7907
7908
7909
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