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二章 意大利海军墓地
张俊也意思到隆美尔所处的绝境,连忙丢下德国装备部的立场琐碎小事,奔赴意大利西西里岛,此时西西里岛到是有两三个党卫军师级部队,但张俊不打算玩突尼斯方向在添加兵力了,张俊有这个自信,虽然隆美尔手中就十万党卫军,同时要防守突尼斯城和突尼斯港口,别的张俊不敢说,隆美尔指挥的这十万党卫军坚守这两处一个月是可以的,在再现在的隆美尔的物资也不匮乏了,这还要感谢那些去英美战俘营里面享福的意大利军队。
隆美尔是小了负担,可是英美的负担却是重了,白白多了二十多万吃闲饭的“包袱”,按巴顿将军的话说:
“这些意大利人,简直是蠢猪一样的人,养着他们只是浪费粮食,老子真想把他们全部赶到地中海去喂鲨鱼。”
……
德国党卫军从各处调动到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也就两千公里,而美**队要登陆北非,就是不远万里了,英国比德国党卫军的调动又要稍微快点,但是如果党卫军全部登陆北非,哪么就算英国的全部军队调往北非,也不是张俊的对手。
英联邦元首――温莎,紧急召开了御前会议,温莎元首提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战役计划,就是突袭意大利的海军基地――塔兰托,等着张俊睡了快一年的的温莎,深深地知道德国党卫军军强大的战斗力,他们的总指挥官又是一个战略家,而张俊的手下,比如隆美尔又是战术大师级别人物,为了极力地阻止党卫军大规模登陆北非,就必须打掉意大利的海军,让他们没有舰队和运输船来给张俊提供渡海和护航的船队。
温莎的战略,又一次直接捏住了张俊的睾丸,你张俊的陆军在里海又能怎么样,只能在西西里岛上看风景,根本就没有船和舰队把你们这些军队送到北非去,难道真的是“最毒妇人心”,错了,温莎织是为了大英帝国,作为英联邦元首的温莎,必须克制自己的个人情感,其实每天晚上温莎都会梦到张俊,然后在呼喊声中被惊醒。
丘吉尔作为首相,又兼任着英国的海军大臣,颇有点战略眼光的丘吉尔也对温莎的战略构想说折服,连忙下令海军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这次突袭塔兰托战役,就要把意大利海军全都送到海底,让塔兰托成为意大利海军的墓地。
战役背景法国战败投降,痛失盟友的英国海军,还有党卫军党卫军即将大规模到达意大利西西里岛,准备登陆北非,英国海军不得不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上同时迎战意大利海军,显得分身乏术。意大利海军主力常驻亚平宁半岛南部的塔兰托港,掌握着地中海中部的制海权。塔兰托面对着浩瀚的东地中海,与西西里岛共扼地中海的咽喉。凭借优越的地利条件,意大利海军进退自如,还随时袭击英军在地中海上的运输船队,使在埃及作战的英军后勤补给陷入困境。
基于上面两个原因,英联邦元首温莎,制定了一个为了争夺地中海制海权战役计划,英国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爵士具体实施。意大利海军司令伊尼戈?坎普奥尼则采取坚守防御、伺机出击的战略,平时将舰队主力驻泊在塔兰托港内,一旦发现战机,就立即出击,打完就走,决不纠缠。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坎宁安上将曾打算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法,派了几艘驱逐舰和商船出海,企图诱出意大利海军主力舰只,再一网打尽。但老谋深算的坎普奥尼始终大门紧闭,高挂“免战牌”。一连几天,坎宁安找不到任何战机,可是党卫军党卫军的大部队也即将达到西西里岛。
温莎元首在一次给出具体方略,温莎命令英国海军主动出击,空袭塔兰托。坎宁安最终决定以舰载航空兵奇袭驻扎在塔兰托港的意大利海军主力。他做出此决定的依据是:在地中海地区,就舰艇的数量和吨位而言,英国海军相对于意大利海军处于劣势地位,但英国拥有2艘航空母舰;意大利海军尽管其战舰航速快,火炮射程远,但装甲防护薄弱,素有“纸板舰队”之称;虽有空军为其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但毕竟两个军种协同不便,实际上制空权掌握在英军手里。
英军在空袭前夕,侦察机拍回了塔兰托港的照片。照片上除了显示出塔兰托严密的防御设施和数量庞大的军舰外,一组排列有序、间距相等的小白点引起了情报人员的注意:难道是洗印时出的毛病?或是相机镜头有污点?不会,污点不会这么规则!他们最终认定:是拦阻气球。这些气球用钢缆系留,当飞机低空进入时,很可能撞上钢缆,被割断机翼,导致机毁人亡。为抗击德国空军轰炸伦敦,英国曾用过这种办法。现在,意大利人也学会了。塔兰托基地司令阿图罗?里卡迪将军对设置拦阻气球这一防御措施非常满意。他多次拍着胸脯对前来视察的上级官员保证:“我的塔兰托固若金汤!火力、照明、拦阻都已联成网络,任何一架飞机都别想钻进来!”坎宁安作出以舰载航空兵奇袭塔兰托的决定是需要一定勇气的。英军的舰载机主要是“旗鱼”式鱼雷机,这是一种老式飞机,时速仅138海里。意军设置的拦阻气球间距大约270米,白天飞机尚可从系留钢缆间飞过,但到了黑夜,单纯凭借月光根本看不清钢缆。对此,英军迅速改装了30架鱼雷机,使续航能力完全能满足作战需求,其中几架挂了照明弹和炸弹,令其在港口东岸投放照明弹照亮目标后,再去轰炸港口设施,而让携带鱼雷的“旗鱼”飞机直接从西南、西北方向发起攻击。此外,由英国海军威廉森和黑尔少校精心挑选出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进行夜间超低空攻击强化训练。他们还启用了刚研制成功的磁性鱼雷,使意军精心设置的防雷网失去了作用。
1940年1月9日中午,坎宁安将军率领航母编队从亚历山大港起航,浩浩荡荡向西挺进。为隐蔽作战企图,英军护航舰队除了保持正常兵力和巡航路线外,还在远离战区的直布罗陀海峡频繁调动,以干扰意军注意力。而此时里卡迪将军对英军的行动却一无所知。不是不想知道,而是没有办法,因为他手里没一架可供使用的飞机。按照上级规定,他只负责基地防卫,远海侦察由空军负责。而意军最高统帅墨索里尼曾断言:意大利海军不需要自己的飞机,打起仗来海空协同就可以了。可他忘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战场上再好的协同也代替不了统一指挥。
10日,意大利海军司令部陆续收到空军转来的侦察报告:英军航母舰队已驶离亚历山大港,正在向西开进。坎普奥尼将军立即通知驻塔兰托港的舰队作好迎战准备,可次日清晨的空中侦察又否定了上述报告。一连几天,纷纭杂乱、相互矛盾的情报充斥着作战室,搞得坎普奥尼真假难辨。11日20时30分,英军航母编队悄悄出现距意大利海岸东南方大约170海里的水域。一声令下,威廉森少校率领12架战机离舰升空,发起了第一波攻击。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很快打破了塔兰托的宁静。一个音响侦听站报告:收听到飞机的声音。里卡迪立即下令发出警报。塔兰托港顿时一片漆黑,人们匆匆进入防空洞,港湾里的舰只赶快做好了起锚疏散的准备。
港湾东山头的高射炮也许因炮手紧张失控,一串曳光弹射向夜空。但很快,一切便平静了。10分钟后,警报解除。不久,警报声再次响起,稍后又恢复平静。22时许,刚刚进入梦乡的居民和士兵被第3次警报吵醒。当人们还在诅咒这一次又一次的恶作剧时,飞机发动机声已由小渐大,机群很快飞抵塔兰托上空。意军高射炮急忙射击。两架英军飞机在拦阻气球屏障外投下了照明弹。照明弹由小降落伞悬挂在高空,把整个军港映照得亮如白昼。这也是命令“旗鱼”式飞机进行俯冲攻击的信号。在强烈的照明弹光亮下,英军飞机在拦阻气球的系留钢缆间灵活穿梭,一颗颗炸弹准确地投向目标。
英军威廉森上尉冒着意军密集的防空火力,从两个拦阻气球间迅捷地飞过,低空掠过防波堤,向意军的“加富尔”号战列舰投下了鱼雷。舰舷被炸开一个大口,海水随即涌入。威廉森在退出攻击时被高射炮火击中,一头栽进大海。但紧随其后的两架飞机及时赶来,终于炸沉了“加富尔”号。此时的塔兰托港到处是冲天的火光和剧烈的爆炸声,像一个被捅翻了的马蜂窝,乱作一团。
意大利没有想到,上周的一场暴风就把90个防空气球毁坏了60多个,更没想到英军飞行员竟然能在钢缆间自由穿梭。尽管意军21个高射炮连都开了火,但士兵们大都没经过夜战训练,连目标都捕捉不到。更令里卡迪气愤的是,英军第一波飞机离开之后,高射炮仍在漫无目标地射击,好像在欢送凯旋而归的敌人。里卡迪以为袭击已经过去,便拿起电话,准备向海军司令部报告情况。他没有想到,警报声第4次响起。
……(未完待续。)
------------
第两百九十三章 蠢货墨索里尼
英军的第二波攻击开始了。直到这时,意军官兵才变得聪明了一点,战列舰、巡洋舰和陆地的高射炮群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相互配合,组成了绵密的防空火网。当19架英军“旗鱼”式飞机进行攻击时,有1架被击落。但英军飞行员毕竟训练有素,其余18架飞机灵活地穿过密集的弹幕和滚滚浓烟,巧妙地规避机动,连续地发起攻击,再次重创意大利海军舰队,并破坏了港内船厂及其他设施,然后安全返回。
1940年1月11日,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舰载航空兵部队奇袭意大利海军基地塔兰托,取得重大胜利。这一战役是航空母舰舰载机问世以来首次大规模袭击港内舰艇,突出显示了舰载航空兵的巨大突击威力,使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要舰种,迎来了在海上实施海空一体作战的新时期,使“巨舰大炮,舰队决战”的海战模式成为历史遗迹,在世界海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奇袭塔兰托的作战中,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只出动了40架飞机,以损失2架飞机和耗用38颗鱼雷及少量炸弹的代价,就在短短65分钟内击沉、击伤意大利海军战列舰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12艘,从此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意大利海军主力舰艇被送入海底,塔兰托也就成了意大利海军主力舰队的墓地。而原本处于优势地位的意大利海军却惨遭败绩,损失重大,其经验教训,颇值得探讨。
此战说明战前准备务必慎之又慎。无准备之仗不能打,准备不精心之仗也很难打赢。从这一战役的战前准备情况来看,应该说意军对防御还是相当重视的,高射炮、探照灯、拦阻气球,一应俱全,构成了完整的防空系统,似乎可以称得上“固若金汤”。但决不是无懈可击,在1940年11月初的暴风中,被里卡迪认为是“杀手锏”的拦阻气球损毁三分之二,只有27个还能发挥作用。面对如此巨大的损耗,却没能及时补充维修。尤其是意军人员素质低劣,情报收集人员对信息真假难辨,高射炮兵部队缺乏夜战能力,加之又没有心理准备,失败在所难免。
而英军的准备可谓细之又细,对参战飞行员和战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改装,对塔兰托港进行了反复的空中侦察,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迷惑行动。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宁可一再延期也不贸然出击,结果一击即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战争样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知己知彼仍然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也是战前准备的首要内容。知彼就是把对手研究透,将对手的作战力量、可能运用的战术手段、可能突击的主要方向了然于胸,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反制准备。知己要求既要懂得如何创造性地发挥自身优长,又要对自己的弱点、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并进行相应改进,力戒骄矜之气,真正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不给对手以任何可乘之机。
模仿不能取代创新。纵观整个袭击过程,英军体现出了积极创新的军事理念。英军指挥官坎宁安将军敏锐地察觉到航空兵在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开创了以航母舰载机袭击敌方海军基地的先河,并取得了重大战果;英军飞行员面对意军设置的拦阻气球网,苦练精飞,巧妙应对,最终顺利闯关;工程技术人员研制的磁性鱼雷,成功突破了意军精心设置的防雷网。而墨索里尼却思想落后,缺乏起码的合成观念,使海空协同变成了海空分家;意军指挥官不仅指挥方式呆板、保守,还把敌人发明的拦阻气球视为防空利器,结果被英军区区21架老式双翼机打了个落花流水。血的教训警示我们:胜利不可复制,模仿难敌创新。
一支缺乏创新意识的军队平时只会亦步亦趋,战时也只能被动挨打。而军事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在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破除“一招鲜、吃遍天”的传统观念,而要强化系统集成和顶层设计的“大创新观”,以全面创新的行动推动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整体提高,而不能把“宝”单纯地押在一两件新式武器和一两个新鲜创意上。
指挥官一定要有拨云见日的判断能力。为了达成空袭的突然性,英军采取多种措施隐蔽作战意图,干扰迷惑了意军指挥机关的判断,以致英军舰队在海上航行3昼夜,不仅没有遭到意军的拦截,塔兰托军港甚至没进入高级别的戒备状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空袭当天,意军还出动了88架飞机参加对北非的空袭,却没有出动飞机保护防护能力不强的海军舰队,致使其本来就有限的防空力量没能充分发挥作用。
在未来的高科技战场上,战况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交战双方会利用多种手段制造假象、混淆视听,寻找各种机会进行突然袭击。对此,战场指挥官决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预测对手的可能动作,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判断对手的真实动向,善用换位思考揣测敌军指挥官的作战意图,不为假象所蒙蔽,从而作出理智客观的判断。
……
张俊听到英国舰队居然利用两艘航空母舰成功偷袭了意大利海军的驻地,当时就气的哭笑不得,因为张俊已经连发了三分电报给墨索里尼,让他一定小心看好塔兰托的舰队,每次墨索里尼就信誓旦旦地说,塔兰托的防御固若金汤,连一只英国苍蝇也别想飞进来,结果意大利海军百分六十的主力舰艇被埋藏在塔兰托的墓地里面,这就是墨索里尼所说的固若金汤和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塔兰托,相信意大利的誓言,不如相信母猪也会上树。
这还没有完,墨索里尼居然不甘心失败,亲自发电文给希特勒,请求希特勒派出一个航空军的力量,支援意大利海军,墨索里尼打算把残存的意大利海军舰艇全部组织起来,组成一个破交舰队,去攻击英国的地中海补给线,而希特勒居然同意了。
希特勒当然同意了,只要意大利愿意去找英国人拼命,希特勒是绝对举双手赞成了的,但是经过“海狮计划”惨败的希特勒,那里还有一个航空军调来增援意大利,此时的德国就将近四千家飞机去了,而党卫军两个航空军本来是三千架飞机,到现在就一千五百架去了,而国防军要防备英国本土的空袭,在法国留了一千架,苏联前线就不到两千架了。不过希特勒还是给张俊调来了一百三十架**-29轰炸机,其中二十架空中加油机,六架**-29空中预警机,非常强大的空中力量了。
既然墨索里尼这个蠢货了为了颜面要找英国拼命,张俊也是没有意见的,当然具体计划是意大利制定的,张俊也有一份意大利的作战计划,而张俊就负责这支舰队的空军部分。
张俊为了打开地中海的局面,也是必须要把英国的地中海舰队的主力给歼灭的,而意大利的这个残存舰队就是最好的诱饵,这可不是张俊不把盟友当盟友,这是墨索里尼那个蠢货自己提出来的计划,可别怪张俊把意大利海军拿来当诱饵,而英国为了保护自己的补给线,也一定会选择迎战意大利海军的主动出击。
张俊为此对自己的“六爷”做了专门的改动,就是把德国产的“六管火箭炮”去掉支架和轮胎等设备,只保留六个发射管,这样的一套“六管火箭炮”的总重量才二百六十公斤,“六爷”的翅膀下刚好可以挂两个“六管火箭炮”,每枚火箭弹重31公斤射程8公里,这些携带火箭弹的“六爷”就是专门对付英**舰的上层建筑的,比如指挥室,电讯室,防空火炮等,装甲不是很厚的都会被这些火箭弹给摧毁掉。
失去防空火力的英军军舰,就是其他飞机的目标了,就连**-29战略轰炸机都可以低空轰炸,可惜的是ju87这种精准轰炸机,没有改装空中加油,因为他的螺旋桨在机头,实在不好改装空中加油系统。所以张俊安排的空袭计划主要由**-29和“六爷”来完成。到底效果怎么样,只能打过才知道。用**-29低空飞行来轰炸军舰,效果真不好说,同时**-29还危险,如果“六爷”携带150毫米火箭炮让英国舰队的防空武器全部变成废铁的话,哪么**-29就可以基本毫发无伤地把英国舰队送进海底,如果没有让英军军舰失去防空火力,哪么**-29就悲惨了,反正张俊也是把赌注下到了“六爷”身上。
150火箭弹重31公斤,射程8公里,“六爷”只需要对着英**舰俯冲到5六公里外就可以发射了,军舰上的防空武器很难威胁到这么远的“六爷”,而德国的150火箭弹的威力相当于一发155毫米口径的炮弹,英军军舰除了战列舰的装甲没有办法炸出窟窿,巡洋舰以下的军舰,是扛不住这种威力的,但是火箭弹不像炮弹可以穿透装甲后爆炸,只能接触就爆炸,所以只能对英军军舰的甲板或者是上层建筑构成致命威胁,而炮弹就可以穿透军舰在内部爆炸,从而引爆军舰的弹药库,火箭弹就不会有这种能力。但是飞机发射的火箭弹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
……(未完待续。)
------------
第两百九十四章 意大利兔子(1)
1940年1月13日深夜,意大利第1巡洋舰分队在第9驱逐舰分队的陪同下悄然离开了塔兰托港,去执行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的命令。而张俊派出了三组侦察机,每一组有一架**-29空中加油机,四架“六爷”全程在意大利舰队高空巡航。
第1巡洋舰分队由3艘扎拉级重巡洋舰组成,分别是“扎拉”号、“阜姆”号和“波拉”号。第9驱逐舰分队由4艘奥里亚尼级驱逐舰组成,分别是“奥里亚尼”号、“焦贝蒂”号、“阿尔菲耶里”号和“卡尔杜奇”号。他们统归第1巡洋舰分队司令卡塔尼奥少将指挥。这就是意大利海军仅剩的海军力量了。
这次战斗的计划是意大利军方与德**方妥协的结果。意大利要求在由德国空军提供一个航空军空中支援的情况下,意大利舰队应切断英国向希腊增援的海上通道,并歼灭一个英国舰队。而1月14日德党卫军航空军在克里特岛重创2艘英国战列舰的报告,使得一直底气不足的意大利海军认为有改变被动局面的可能。
于是,意大利新任海军参谋长里卡上将制订了作战计划,计划安排如下:意大利海军将组织四支舰队分别从四个港口分别出发,会合后由亚基诺上将统一指挥,扫荡东地中海,这就是意大利海军的全部家当了,墨索里尼也开始赌上自己的全部海军,就是为了颜面,愚蠢之极。
1月17日晨,墨西拿海峡西部海域海雾弥漫。11时许,4支舰队准时出现在预定集结海域。按照预定计划,此时该有大批德国飞机到达,进行一场护航演习,以便在未来协同作战时有利于彼此识别与配合。但是等待多时,意大利人没有等到德国飞机,德国飞机早就在他们的高空巡航了,只是没有露面而已,党卫军空军在等待英**舰的出现。意大利海军却于12时20分等来了一架英国桑德兰式侦察机。亚基诺上将认为舰队行踪已经暴露,请求取消计划,但是被在罗马的里卡上将否定,亚基诺上将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按计划行事,虽然他内心深处的不安感愈来愈强烈。
18日,意大利舰队分三路沿130度航向,向加尔多斯岛西南方向挺进。卡塔尼奥分舰队和莱尼亚尼中将的分舰队合为一支,处于编队最北面。6时43分,意大利的ro43侦察机发现了英国巡洋舰,意大利人立刻加速至30节朝英国人驶去。8点钟,中路的桑森尼蒂分舰队目视发现敌舰,12分钟后开火。8时55分,桑森尼蒂分舰队开始后撤**英国巡洋舰队追击。此时,卡塔尼奥的分舰队一直在北面,准备在适当的机会切断英国舰队退路而没有参加战斗。由于10时58分英国航空兵的空袭,意大利舰队不得不全体沿300度航向再度撤退。
下午15时30分,倒霉的意大利人开始走厄运,旗舰“维内托”号(舰队中唯一的战列舰)在空袭中中雷。亚基诺认为英军只有驱逐舰队可能在夜晚追击自己,而其他威胁就是第二天的空袭,于是他决定让全部分舰队会合,保护“维内托”。卡塔尼奥分舰队和莱尼亚尼分舰队分离,紧密地排列在“维内托”号的右舷。
黄昏时分,意大利人发现8架英国飞机在舰队后方盘旋,这些飞机是17时30分从“可畏”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然而英国飞行员并没有立即攻击,他们在盘旋中等待光线更暗一些后再进攻,这样意大利人就很难看清楚飞机了。19时15分,最后一缕光线也被夜色吞没,亚基八零后少林方丈,迫使英国飞机在3000码的距离上放弃了集体攻击的打算。他们先撤出战斗,然后在火网外散开队形,由单机独立进攻,以分散舰队的防空火力。然而各驱逐舰分队开始施放浓浓的烟幕,并且打开探照灯,用强烈眩目的光束罩住英国飞机。这一切让英国飞行员头晕眼花,因此最初的7架飞机一无所获。最后一个进入攻击航路的是c?威廉斯中尉,因为多数英国飞机已经开始撤离,舰队防空火力相对稀落。他驾机以紧贴海面的高度突破了防御,接近了右侧舰队。他选定了离他最近的那艘大舰,正是“波拉”号。19时45分,鱼雷投了出去,朝“波拉”号冲来。
夜色确实影响了意大利人目视的效果,“波拉”号舰长m?德?比萨上校发现英机投弹时已经晚了。尽管被亚基诺上将誉为杰出指挥官的他紧急下令转舵,但那架飞得如此之低的鱼雷机投雷的距离太近了,而“波拉”号庞大的身躯转动又不灵便,1分钟后大家眼睁睁地看着鱼雷击中了右舷主机房和锅炉房之间的部位。这是致命的一击,巨大的爆炸使主机房和锅炉房里血肉横飞,主机停止了运转,全舰的电力设备都陷入瘫痪。很快,汹涌的海水冲入了三个防火舱室,将他们填满。主机停转使“波拉”号失去了动力,庞大的舰身缓缓停下,象死鱼般动弹不得,电力设备的失灵使得军舰失去了自救的能力。至此,倔强的m?德?比萨上校不得不下令弃舰。近800名官兵争先恐后地跳入大海求生,只有包括副舰长在内的257人留在了“波拉”号上,等待无论是自己人还是英国人的救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792
23793
23794
23795
23796
23797
23798
23799
23800
23801
23802
23803
23804
23805
23806
23807
23808
23809
23810
23811
23812
23813
23814
23815
23816
23817
23818
23819
23820
23821
23822
23823
23824
23825
23826
23827
23828
23829
23830
23831
23832
23833
23834
23835
23836
23837
23838
23839
23840
23841
23842
23843
23844
23845
23846
23847
23848
23849
23850
23851
23852
23853
23854
23855
23856
23857
23858
23859
23860
23861
23862
23863
23864
23865
23866
23867
23868
23869
23870
23871
23872
23873
23874
23875
23876
23877
23878
23879
23880
23881
23882
23883
23884
23885
23886
23887
23888
23889
23890
2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