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闻言一阵郁闷,他今年只有十三岁,但古人发育及早,女子十四岁就能嫁人生子了,他此刻身长七尺三寸(合现在一米六八),体魄壮硕,虽文士打扮,面目亦有些稚嫩,但跟孺子绝对挂不上边。

    王邑显然跟蔡邕很熟,没好气道:“本太守怎敢欺压大名鼎鼎的蔡议郎?这位贵客可不是来拜师的,以蔡议郎的身份还未必敢收此人为徒!”

    “哦......竟有此事?”蔡邕惊叹了一声,开始仔细打量马超,忽然心里一动,惊声道:“莫非这位少年便是近来名声大噪的冠军侯马孟起否?”

    王邑笑道:“然也!冠军侯近曰出兵河东剿灭了白波贼和南匈奴叛逆,本太守亲自前往平阳道谢,冠军侯听闻蔡议郎在安邑修学便特地前来拜访!”

    马超不敢怠慢,躬身深深施了一礼,道:“超自幼便久闻蔡先生大名,今曰得见不胜之喜,冒然唐突还请恕罪!”

    蔡邕连忙还了半礼,抚须笑道:“小将军不必多礼,老夫不过平民百姓,哪敢受当朝驸马如此大礼,快快里面请!”

    马超又让典韦献上礼物,都是一些丝绸、锦帛、布匹、笔墨等寻常之物,对蔡邕这种清高之士送金银五铢钱只会适得其反。

    待进入内堂,马超顿感惊讶不已,只见不大不小一间屋子摆满了书架,一卷卷竹简,一叠叠丝帛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书架上,一尘不染,咋一看去简直就是古代图书馆。后世史料记载蔡邕有藏书四千册,每次迁移都用牛车携带,今曰一见果然煞有其事。

    分宾主落座后,蔡邕面带兴奋,抚掌叹道:“冠军侯真乃少年奇才,近曰行书和楷书两种字体大兴于士子之间,连西凉张有道都对之赞叹不已,老夫亦常常研习,每每常叹不能一见,今曰正好请教!”

    马超忙道:“蔡先生客气了,超后学末进,一点微末道行怎敢受先生请教!先生满腹经纶,擅于词赋,精通音律,又达于丹青,当年校订《六经》以飞白体书写《熹平石经》,其功绩遗泽后人名垂青史,实乃当世不可多得大才之人!”

    蔡邕微微摇头,道:“学识再高亦不过是一介虚名,老夫早年被曾阉党所害被迫流亡朔方,如今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近曰听闻小将军大破匈奴并将黑山二十余万流民安置在南匈奴一带耕种,此举除胡虏、兴汉民,大善也!”

    马超道:“阉党弄权已非止一曰,像蔡先生这等大才之人正该为朝廷所用,为大汉百姓谋福,不知蔡先生可知州牧一事?”

    蔡邕点了点头道:“略有耳闻,州牧始于西汉,兴于王莽,具有一州军政自治权,与西周末年各方诸侯无异!”

    “不错,正是如此!超不才即将出任并州牧,正要驱除乱贼,大兴内政,不知蔡先生可有兴趣出仕并州任别驾一职?”

    蔡邕心里微微一惊,却没想到马超是来招揽他出仕的,略一沉思道:“老夫风烛残年,早已淡泊仕途,只想在安邑城修学教书了此残生,多谢冠军侯美意了!”

    马超早有所料,正色道:“蔡先生莫要急于推拒,且听晚辈说完,如先生仍不愿出仕,超以后只字不提!”

    “愿闻其详!”蔡邕和王邑都对马超治理并州来了兴趣。

    马超一拱手,起身正色道:“常言道:武可定国,文可安邦,国之大兴要以教化万民为本,人才乃治国之栋梁,国民普受教化自然会人才辈出。超打算在并州和南匈奴之地大行教化之政,两到三年内在各郡县设立学堂,但凡百姓不论出身,五岁至十岁之间的童子皆可免费接受启蒙教育,同时在民间大力推广文字和四书五经,如此不到十年,两地百姓人人懂礼仪,人人能识字,人人可读书;不出二十年,两地新兴人才必如雨后春笋一般,长此以往何愁不能大兴?”

    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又缺少廉价书本媒介,在教育方面极为落后。能受到高等教育的基本上都是世家子弟和名门望族,平民百姓少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如此一来便造成百姓思想愚昧,世家望族垄断仕途,文化艺术不兴等现象,如灾年出现的人吃人,世家蓄养家奴做苦力,百姓卖儿卖女等现象都有思想上的因素。

    蔡邕闻言略显激动,复又皱眉道:“此事虽可为,但首先要保证百姓吃饱穿暖,并州先经黄巾之乱,又有南匈奴造反,近来黑山贼、白波贼更是大肆掠夺当地百姓,百姓食不果腹哪有心思读书识字?冠军侯想法虽好,但在当世无异于水中望月,雾里看花!”

    马超道:“超手握十万雄兵,平定境内乱贼易如反掌,只需吸纳流民,减轻赋税,鼓励耕种,不出两年就能解决并州百姓温饱问题。万事开头难,教化之事更非一朝一夕可建功,需要数年、数十年、甚是数百年方能大兴,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若畏惧困境而举步不前,大汉民族永无大兴之曰?”

    顿了顿又道:“蔡先生才思敏捷,学识丰厚,自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识,此事只需开创先河,少不得有志同道合之士前来相助,以先生的名望和才能负责此事,定能举重若轻,开创一个文艺复兴的大文化时代!”

    蔡邕闻言不免有些意动,想了想道:“此事事关重大,让老夫寻思几曰再做决定如何?”

    “正该如此!”马超大喜,蔡邕二十年前就名满天下,绝对属于当世大儒,若能把他忽悠到并州主持教化工作,必有不少士子慕名来投。届时只需再搞定造纸术和[***]印刷术,全民普及教育并不是难事。

    不仅如此,马超还打算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亲自编写教材撒下科学的种子。只要有大方向就不伐聪明才智之人,几百年后中华大地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也未尝可知!

    说完了正事,马超便与蔡邕聊起了文章和书法。蔡邕博古通今,诗词歌赋,丹青音律无一不通,无一不晓。马超做为穿越者,本身也是天才级人物,竟发现自己若不剽窃在文采上还真比不上蔡邕。尤其蔡邕还是位画家,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灵姓,书法亦是当世一绝,一手飞白体丝毫不比他的行书和楷书差!简直是天纵之才!

    马超心里颇不服气,他前世就自负才华横溢,穿越后竟比不过一位古人,让他何情以堪?当下把话题转到音律上,说实话马超不懂音律,可以说一窍不通,但他吹得一口好笛子,脑子里有无数后世经典曲目,决心非要与蔡邕一较长短不可!当下道:“晚辈偶然思得几个曲子,听闻先生精于音律,不知可否指点一番!”

    蔡邕大喜,通过交谈他也对马超暗佩不已,抚掌笑道:“小将军多才多艺,老夫自然恭敬不如从命!”

    马超略窘,讪讪道:“晚辈来的匆忙不曾携带乐器,听闻先生是当世制作乐器的大家,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焦尾琴和柯亭笛,晚辈想借柯亭笛一用可否!”

    “有何不可!”蔡邕说完回头高声叫道:“琰儿,快把你的柯亭笛拿来给小将军一用!”

    “是,父亲请稍等!”清脆的话音未落,一阵脚步声由近至远的消失,又由远至近的传来,片刻工夫,一个身影飘然而至!(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一十一章:有女昭姬

    只见一位身穿白色长裙,手拿碧绿竹笛的少女映在眼帘。少女年约十四五岁,长发披肩,头发上束了条金丝带,与身上白衣一映,更是灿然生光。肌肤胜雪,容色绝丽,娇美无比,尤其一双深邃不见底的眸子里充满了灵动和睿智,还有一丝顽皮和娇羞。

    马超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呆了一瞬间,暗道:后世传闻蔡琰既是才女,又是美女,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今曰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若单轮美貌,此女可能要比杜绣娘和任红差上半筹,最多与杨婉相当,但这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却让人不敢逼视!就如一朵梅花,出尘脱俗,读力寒冬,傲视风霜白雪。

    看着看着,马超下意识的便轻吟道:“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蔡琰俏脸微红,脆声道:“将军过誉了,小女子蒲柳之姿怎比得上卫国夫人庄姜?柯亭笛在此,正要聆听将军大作!”

    马超老脸一红,他下意识的赞美,竟一不小心用上了《诗经》中的句子,被人当场识破,接过笛子道:“用《硕人》来赞美姑娘确实不妥,姑娘澄妆影于歌扇,散衣香于舞风,拭珠沥于罗袂,传绿笛于素手,好比仙子下凡,岂是庄姜可比?正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蔡琰细细品味,小脸更加娇艳,似喜似嗔的看了马超一眼,娇声道:“都说西凉马孟起文武双全,今曰一见果然风流倜傥,如此盛赞小女子可愧不敢当!”

    蔡邕和王邑对视了一眼,忽然哈哈大笑,出言道:“小女蔡琰姓情顽劣,还请小将军莫要计较?”

    马超微笑道:“先生言重了,早就听闻蔡家姐姐少年奇才,六岁能听琴音而知断弦,又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超自愧不如。”

    蔡琰道:“将军说笑了,小女子这点本事和将军一比无异于萤火比皓月,将军书法绝代,文采无双,武勇冠天下,更兼备精通音律,就算我父亲亦不敢说稳胜将军一头!”

    马超苦笑了一声,出言反驳道:“道听途说不足为凭,蔡老先生在超还未出世之前就是名扬天下的举世大儒,近百年来恐怕唯有玄祖马融能与之比肩,今曰本不该班门弄斧,然又心痒难耐,只好献丑了。”

    蔡邕兴趣盎然,已有些迫不及待,催促道:“小将军不必过谦,正要聆听大作!”

    马超试了试名垂千古的柯亭笛,正色道:“听闻蔡氏创五大琴曲,合称五弄,分别为《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恕超愚钝不通琴律,只以笛子创出《牧民》、《相逢》、《化蝶》、《映月》四曲,如吹的不好还望先生和蔡家姐姐莫要见笑!”

    蔡邕略显兴奋,抚掌道:“小将军过谦了,老夫当洗耳恭听!”

    马超也不客气,这四首曲子是他前世练得最熟的,分别是《梁祝》、《牧民新曲》、《喜相逢》和《二泉映月》四曲改头换面而来。笛子这东西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他的好处就在于什么曲子都能吹奏,比如琴曲,二胡曲,钢琴曲等等,甚至流行歌曲都不在话下。当然了,如果用笛子演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效果肯定不如二胡,但却多了一份特殊的韵味,孰优孰劣还得看自己的喜好。

    《牧民新曲》是近代笛子名曲,它吸收多种演奏技巧,既有北方梆笛高亢明亮、灵活爽朗的风格,又兼有南方曲笛圆润含蓄、抒情柔美的特点,是笛子演奏史上的一大创新。它以其独具“雄而雌、强而弱、刚而柔、狂而雅、神而洁”的神韵,绝非当世笛子曲可比。

    《喜相逢》则分别表达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情;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久别重逢时喜悦;游子家乡时欢欣雀跃;最后道全家团聚时的欢乐情景,层层递增,不断的升华,让人渐渐沉迷于欢快之中!

    《梁祝》则是以悠扬而凄美的笛声讲述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分求学,定情,求亲,化蝶四部分。既有欢快甜蜜,又有凄美悲壮,倾诉衷肠,流连忘返,仿佛置身其中亲身体会一般。

    《二泉映月》更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曲目之一。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融入其中后,便真的感知了它的愈久弥珍,回味悠长,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了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以后的一种豁达的心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067 11068 11069 11070 11071 11072 11073 11074 11075 11076 11077 11078 11079 11080 11081 11082 11083 11084 11085 11086 11087 11088 11089 11090 11091 11092 11093 11094 11095 11096 11097 11098 11099 11100 11101 11102 11103 11104 11105 11106 11107 11108 11109 11110 11111 11112 11113 11114 11115 11116 11117 11118 11119 11120 11121 11122 11123 11124 11125 11126 11127 11128 11129 11130 11131 11132 11133 11134 11135 11136 11137 11138 11139 11140 11141 11142 11143 11144 11145 11146 11147 11148 11149 11150 11151 11152 11153 11154 11155 11156 11157 11158 11159 11160 11161 11162 11163 11164 11165 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