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来咨政、议政的咨议院,多少的隐含着举国士绅们的一种期待,一月前的执政斧咨议处的设立,一月来的执政斧大小法律皆曾交由咨议处商讨的举动,更是让人们看到一丝他朝行宪希望。也正是这种希期让执政斧虽未行科举,但却已经和这千百年形成士科之阶凝到了一起。

    在这种心理下,那曾是两江总督府的执政斧,却是成了新的举国中枢所在。执政斧一间会议室里,执政斧的各部阁员正在召开会议。

    由于这是一次汇报会,座位的排列和过去一样,会议桌主要的一侧,中间端坐着自然是陈默然。张之洞、梁敦彦、叶祖圭、管明棠、史司、刘能贤、蔡元培等人分列两边。

    平时这里的开开会之前,气氛是很活跃的。往往有的谈笑风生,有的在小声商量事情,还有的在近处走来走去,利用会前有限的时间活动活动筋骨,因为会议一旦开起来,差不多一坐就是一两个钟头。

    可是今天,会议室里却十分沉静。大家都默不作声,忙着翻阅桌上的文件、材料。就连平时会前习惯于在周围走动的管明棠,此时也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用心思考着什么,他现在并不是产业的经理,而是执政斧的财政部长。

    陈默然没有翻阅眼前的文件。他目光炯炯,神色严峻,只是一个劲地抽烟。

    会场的气氛,显得有点异样。

    张之洞的表情也不轻松。他时而翻阅手头的文件,时而看着旁边的人,时而看看陈默然。他看到陈默然手中的香烟只剩下烟蒂了,便对陈默然说。

    “执政,开始吧。”

    陈默然点点头,然后将烟头按在烟灰缸里,很利索地轻轻一旋,烟头就掐灭了。

    依如过去一样,张之洞主持会议,站起身后他先朝着坐在首座的执政行了一礼后,才环顾四周。

    “今天的会议很简单,北边太……叶赫那拉氏,”

    话到嘴边的时候,张之洞连忙改了口。

    “给袁世凯以及本咨政发来电报,请求议和,以光绪退位并禅让皇位,以换得执政斧善待退位满清皇室。”

    张之洞行了一躬开口说道。

    “执政!若是满清有意议和,可谓是大勒于天下苍生,免去兵戈之祸,除却生灵涂炭之境,还请执政三思。”

    周围的人纷纷点着头,在他们看来若是满清退位或许是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

    身为外交部长的梁敦彦更是连连点头说。

    “执政,若是满清同意退位,除去免遭战祸外,于外交同样是有利的,新政斧自可继承满清之外交。”

    见这两位都表了态,刘能贤戴上眼镜,先掏出手绢,轻轻擦了擦额头沁出的汗珠,然后从公文包里拿出好几份材料,他有些紧张。说心理话,他自己都没曾想到,自己竟然可以身晋新政斧部长一职,虽说农商部表面上看起来权责不大,可这当了农商部长他才知道,这那里是什么悠差,分明就是一个要累死人、被骂死的差事。

    不过尽管如此,他心里对陈默然还是存着谢意,他知道自己的这个部长,不是靠着才贤当上的,而是因为执政念着伯父当年的恩情,拿这个部长还情来着,至于自己的水平,刘能贤自己再明白不过,若是做些诗词倒也还凑和,至于农商部的事物,还是交给手下的次长、处长们去办吧。

    在翻出现好几份材料后,刘能贤才反应过来自己今个不是来汇报的,而是执政在征求意见,征求是否接受满清议和意义,虽说农商部的事物,他不怎么懂,可是在这官场也是久经风雨的了。

    “执政,若是满清皇帝同意退位,于国是大有利啊!皇燕京降了,自然的下面的臣子也就没有继续顽抗下去的理由了,陕甘、四川、云南三地顿可归复,到那时举国皆光复……”

    “嗯!”

    这会史司倒是说嗯了一声,然后头也不抬的哼了一句。

    “我还真糊涂了,若是说执政接受了满清的议和,同意什么优待皇室,这……这还叫光复吗?”

    说着史司站起了身来,虽说执政说过坐在那说话,但是连张之洞这样的都站起来,他自然也没有坐下的道理。

    “再则,执政以光复民族、驱逐鞑虏起兵光复,若是接受满清的逊位,甚至禅让,又岂能服天下民心!”

    史司盯视着皱眉深思的执政。

    “若是光复后,全民公投,行帝制,执政经民选而身登大宝,那是全中国人授之之“全中国人皇帝”,与历朝皇帝全然不同,若是全民公投行共和,执政若受满清禅让,岂不是逆民意而行帝制,到时别说是天下悠悠众口,就是光复军中将士亦愤而难平!”

    说着这位以陆军部联勤司司长一职兼任陆军部长的史司深吸一口气。

    “我等早已宣誓,未来国体皆由国民公投决之,而非复历朝历代一家一人之天下,还请执政三思!”

    这会史司倒是显有些大义凛然,他说的这番话实际上是光复会诸人的心思,身任各地长官除去那些“图章长官”外,其它人大都是持着这种想法,对于他们来说,是帝制或是共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国体是全民公投得出,尽管他们明白,无论是皇帝或是大总统只有一人,但当初之所以身入光复会,正是因光复会除担负光复民族之责任外,最大的不同是“以决国体,树公民之心!”,即便是皇帝,皇帝也是全体公民选出的皇帝,而不是自行加冕的皇帝。

    抬眼看着站在那的史司,陈默然知道他说出的实际上各省官员的想法,就像行帝制一样,劝进的是留用的前清官员,他们想的是从龙之功,而保持中立的是光复会官员,他们想的是“公民权利”,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什么,或许就是当初自己建这个光复会,为了和革命党、立宪派竞争,弄的“以决国体,树公民之心”。

    “民选帝国,当行之,帝国皇帝由民选之,实是前所未有之事,若是他曰若民众意欲行共和,亦可公投决之。”

    想着最近一些在共和和帝制中摇摆难以决择的知名人士,弄出了这句话,陈默然心里只是苦笑着,自己用公投托着民意打了革命党一个嘴巴,可那些支持自己的人,却是用同样的方式抽了自己一个嘴巴。

    这个皇帝,即便是当上了,那也是不稳当啊!想着他看一眼蔡元培,这就是自己的教育部长啊。

    前阵子,除去张之洞等人外,恐怕就数陈默然对帝制最为热切,可是现如今,当那些人弄出了一个“可选亦可弃”的说辞后,他反倒对帝制不那么上心了,要是照这么下去,这个皇帝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没准那天老百姓不如意,鼓动一个全民公投,再把自己给弄下去!到头来皆是一场空,真不如果断行读才得了,这个念头也不过是稍冒下头,陈默然知道自己的本事,想读才至少得根基稳,光复会中鱼龙混杂、光复军中又岂能单纯了。

    如果不是因为担心光复军的军官会倒身革命党,自己又岂会把蔡锷北调,用商船运了三个师到广东,对广东的部队进行改编,有些事情总是要防患于未燃。

    可那老太婆提出的“禅让”的确是诱人,明正言顺的当皇帝,君权……嗯,这是禅过来的,可不是民授的。

    执政的沉默不语看在众人的眼中,蔡元培只是看着他,从看到民心趋于帝制后,他就和一些朋友们,顺着陈默然的“公投育公民”的意思,朝下补充了一句,这一句话逼的执政不得不在面对记者提问的时候,给出了一句。

    “君权即是民授,那自当如此!”

    心下无奈着的时候,出人意料的,陈默然的脑海中却是冒出了两个人来,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希特勒,两个欧洲大陆的强人,都曾拯救了陷入危局中的国家,两个人,截然不同的选择,同样的在身后也享受着截然不同的待遇。

    想着他们,陈默然脸上慢慢收敛起了那一丝无奈,当他再次抬起眼帘的时候,双目中只剩一丝决然。

    “想议和!”

    陈默然冷笑一声,在看着张之洞等人的时候,眼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他们不配!随波!”

    说着陈默然站起身冲着史司轻轻点首。

    “谢谢你点醒了我,发电给松坡,告诉他,我要用炮弹回答他们!要么投降,要么就是把京城夷为平地,也在所不惜!”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2923 62924 62925 62926 62927 62928 62929 62930 62931 62932 62933 62934 62935 62936 62937 62938 62939 62940 62941 62942 62943 62944 62945 62946 62947 62948 62949 62950 62951 62952 62953 62954 62955 62956 62957 62958 62959 62960 62961 62962 62963 62964 62965 62966 62967 62968 62969 62970 62971 62972 62973 62974 62975 62976 62977 62978 62979 62980 62981 62982 62983 62984 62985 62986 62987 62988 62989 62990 62991 62992 62993 62994 62995 62996 62997 62998 62999 63000 63001 63002 63003 63004 63005 63006 63007 63008 63009 63010 63011 63012 63013 63014 63015 63016 63017 63018 63019 63020 63021 6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