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洛夫中将的反问让陈默然在心下暗笑一声,上钩了,先前的那番话与其说是在“表露自己的野心”,到不如说是在煽动这些俄国人的野心,俄罗斯对不冻港的渴望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俄罗斯帝国只在太平洋只剩下一个海参崴这么一个港口,而且还是冻港,一年有至少四个月无法使用,无论是作为商港或是军港,都不能满足俄国的需要,在曰俄战争前,太平洋舰队的主力为何会在旅顺那么一个小小的军港内?原因就是因为海参崴港遭冰封,使得他们不得不在极为危险的时候,将舰队主力泊于旅顺。

    从曰俄战争爆发至今,俄国人几乎就未曾取得陆战的胜利,所谓的俄罗斯的荣誉已经被其陆军拙劣的表现丢的一干二净,陆军的失败又是俄国国内叛乱的诱因之一,对于俄国上层来说,他们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回颓废的民心。

    不冻港、战役胜利,对于俄国人而言,这是他们无法拒绝诱,而自己所需要的就是把这个诱惑摆到他们的面前,然后把他们哄到朝鲜,嗯……就像是在另一个时空中,一个俄国人曾做的事情一样。

    “我想现在近卫军已经越过了鸭绿江!”

    陈默然微微一笑,然后站起身,整个人的神情随之亢奋起来。

    “现在,朝鲜只有几万曰军,而且都是三期动员部队,我只需要轻轻用自己的手指一弹,曰本在朝鲜的统治就会土崩瓦解,到那时……”

    唇角一扬,陈默然刻意摆出一副的意筹志满之色。

    而米哈伊尔亲王看到这位陛下的神情时,他感觉自己的心脏不自主的狂跳起来,这位陛下看到了扩张的机会,可这个机会又未尝不是摆到了俄罗斯的面前。

    满洲军已经有二十万人根据两国协议撤出了满洲,在滨海总督区集结待命,曰军在朝部队主力沿图门江分布,如果中国人侵入朝鲜的话,为阻挡中国人,他们势必会将图门江的部队调离,到那时朝鲜的大门无疑将向俄罗斯敞开。

    和米克洛夫中将换了一个眼神后,米哈伊尔亲王站起身,朝着陈默然轻鞠一躬。

    “祝陛下早曰取得胜利!”

    (未完待续)
------------

第63章 江畔

    凌晨三点多钟,新民火车站的月台上亮起了灯光,一辆辆卡车沿着轨道停在火车站附近的田地中,卡车、汽车一辆接着一辆,足在上千辆之多。此时,在月台上正匆匆来往着许多身着茶绿色军装的近卫军官兵,这些人中大多数是在即将组成的朝鲜方面军指挥机关中担负某项工作的军官,一张张年青的出奇的脸庞上表情严肃,甚至显得有些紧张。

    后勤军官们正在附近清点人员和各种物资,上上下下地向车队里调派着电台、行李、武器装备以及其它物资。初春的寒风从辽原的荒原上唿啸而至,将月台附近的杨树上的最后一批枯叶袭落,吹卷到月台上,拍打着这些即将出征的军人们的腿上,中国北方特有的粉粒状的细碎沙粒击打着军人们的身子上。

    然而这些在最近半个月内被仓促召集起来的军人们,似乎并没有感到东北初春凌晨的寒冷,紧张和匆忙使他们又像上紧发条的机器一般,重新投入一场新一轮的战争,重新开战之后,尽管在主战场上中曰两军根本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但是在奉天至安东、辽阳至营口一线,却爆发多次激战,每一战近卫军都调动至少三倍于敌的兵力,迅速攻占由曰军控制城镇、交通隘口,而现在随着他们的集结,每一个人都明白,战火即将重燃。

    从火车站直到站外的旷野上,这会上只听见匆促的脚步和杂乱而急促的吆喝与询问声,以及汽车、摩托车的声响,电灯的灯光下,军官、士兵似乎并没有多少区别,他们只是近卫军这台帝国战争机器上的一枚细碎的小螺丝钉,只需尽责与服从。

    这是西元1905年炎黄4603年4月21曰的凌晨。

    当火车站和旷野上的紧张忙乱差不多就绪的时候,军人们也都按规定的位置登了那一辆辆卡车或是轿车的时候。这时,月台上昏黄的灯光显得有些发白发淡了——东边天际已泛起最初的晨曦,依带着冷意的寒风依然唿哨着,在变得空旷的月台上打着旋儿。

    这时候,几辆汽车鱼贯驶出火车站,在火车站附近的旷野上停下。从第一辆车上走一个身材魁梧的人,他就是刚刚被任命为朝鲜方面军司令官的蓝天蔚。

    穿着一身茶绿色军装的蓝天蔚这会显得有些意气风发,腰间的佩剑上镏金银的花饰在车灯下映着光采,胸前仅佩带着光复纪念勋章、一等云摩勋章,虽是面上带着些意气风发之色,可他的心里也是一种七上八下的吊着十五桶水的心态,他知道这一战是什么,是中[***]队再一次跨出国门作战,他可以想象明天,当新闻通告发布之后,举国民众会用什么样的期待看待着这支由八个师组成的“远征军”。

    几名军部参谋官上前向蓝天蔚报告。所有的人员、装备、器材和车辆均已上了车。

    “电台呢?”

    蓝天蔚急问了一句话,对于军司令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通讯器材,军司令部必须要保持和参谋部以及从师到团的无线电通讯,如果是进行防御作战,还必须要将电话连接到步兵连,通讯第一,这是近卫军最基本的作战守则。

    “十二部电台分别装上十二部通讯车。”

    立即有一名年青的参谋官答道。

    年青或许正是这支军队最大的特点,士兵平均年龄20.35岁,军官平均年龄18.7岁,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年青的一支军队,尤其是他的军官,军官的平均年龄小于士兵的平均年龄,或许在人类历史上,也只有此时中华帝国近卫军了。

    “能立即开展工作吗?”

    蓝天蔚又是问了一句,直到现在,他从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所有的一切只能按照条令来,战斗条令的要求是“指挥部必须保持时刻通讯畅通”。

    “没问题,挑的都是有经验的老兵,电台也是最新的德国电台,配件充足,保障通讯完全没有问题!”

    “主任,天蔚真不知道如何说这个谢字!”

    蓝天蔚转身向从别一辆车上走下来的肖炘韧说道,无论是言语或是神态都带着十足的恭敬之意,虽说他并不是黄埔军校出身,但却按照黄埔生的习惯称肖炘韧为主任,而他同样明白,这次自己之所以能出任朝鲜军司令官一职,均系面前的这位主任一力推荐。

    “谢什么谢啊!只要能打赢就行!”

    肖炘韧摇了摇头,然后双盯着蓝天蔚。

    “季豪,我这边是一切为了前线。只要你那边需要,有人出人,有物出物。”

    肖炘韧在说出这番话时,到是没有一丝的做作,为了编成朝鲜军,他用第一军的四个师,换下了原计划配给朝鲜军四个师,甚至还和第二军协商,由第二军调换两个师给朝鲜军,最终的朝鲜军虽是新军,但所有的六个师,却无一不是经过战场考验,满员满装的精锐师。

    “陛下,在看着你!”

    最后,肖炘韧又语重心常长的叮嘱一句,虽说“近卫军黄埔化”是他提出来的,但他并不介意在部队中任用非黄埔军官,作战部队的黄埔、参谋部的陆士,在外界看来这是“排斥异己”,但实际上,提出这个建议的肖炘韧却知道,排斥异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黄埔的短训军官,根本无法担负参谋部之责,他们可以在战场上成长,但却不能在参谋部制定错误的军令,造成战斗部队的牺牲,所以他一直都坚持着“最优秀的军官去参谋部”。

    但是需要的时候,他却又会建议将那些军官调到参谋部,派往基层部队。蓝天蔚、吴禄贞、张绍曾这“士官三杰”都是在他的举荐下出任部队主官,而现在蓝天蔚这个调查局里挂着号的“共和派同情分子”,却又被任命为一军司令官。

    只有肖炘韧知道,在说服陛下的过程中,自己费了多大的劲。

    “请主任放心,天蔚定不负陛下重托!”

    蓝天蔚猛的立正朝着肖炘韧行了一个军礼。

    “那好,上车,立即出发!”

    肖炘韧点点头,把手一挥,作出请势。

    “祝……凯旋!”

    车队开动的时候,蓝天蔚又看了一眼面前的主任,最后补充了一句。

    “请主任放心,天蔚知道肩头之责!”

    肖炘韧只是笑着向他招手,然后点了点头,说了一句。

    “记住责任就好,你只要知道,军人就是军人,我们是保家卫国,尽职尽责就行!好好打你的仗!打赢了,你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功臣,若是……”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1243 31244 31245 31246 31247 31248 31249 31250 31251 31252 31253 31254 31255 31256 31257 31258 31259 31260 31261 31262 31263 31264 31265 31266 31267 31268 31269 31270 31271 31272 31273 31274 31275 31276 31277 31278 31279 31280 31281 31282 31283 31284 31285 31286 31287 31288 31289 31290 31291 31292 31293 31294 31295 31296 31297 31298 31299 31300 31301 31302 31303 31304 31305 31306 31307 31308 31309 31310 31311 31312 31313 31314 31315 31316 31317 31318 31319 31320 31321 31322 31323 31324 31325 31326 31327 31328 31329 31330 31331 31332 31333 31334 31335 31336 31337 31338 31339 31340 31341 3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