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眼中满是欣慰,颌首笑道:“皇儿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地,实属不易。朕也想将儒家治国的精髓纳入朝堂,然而如今的儒生,却大多不谙处世之道。这辕固生,更是连太后都得罪了,实在不堪大用。”
刘彻心知皇帝老爹说的都是事实,辕固生虽然是当世儒学大家,却丝毫不通为人处世之道,实在让人无奈得紧。
至于辕固生得罪窦太后的事情,其实是很无厘头的。
崇尚黄老之术的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曾召来辕固生问他读此书的体会。
辕固生毫不迟疑的答道:“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
太后不由有些恼怒,冷笑道:“老子乃是圣人,圣人的著作在你眼里便是如此不堪?”
辕固生沉默片刻,随即答道:“老子算不得圣人,顶多算是半圣。”
太后眉毛一扬,面色阴沉的问道:“若老子算不得圣人,那古外今来还有谁敢称圣?”
“古往今来,以治学明理而能称圣者,唯有孔夫子一人耳!”辕固生满脸骄傲的神情,缓缓道。
窦太后怒极反笑,戏谑道:“是啊,只有你们儒家的孔子是圣人,道家的经典又怎能比得上你们儒家管制犯人似的诗书呢?!”
窦太后出身卑微,打小也没机会读书,自知辩论不过学识渊博的辕固生。她气急败坏之下,索姓命人将让辕固生扔到兽圈中,让他徒手刺杀野猪。
景帝闻讯后,不敢违背太后的懿旨,却有不想让辕固生白白送死,只得命人给予他锋利的兵器。辕固生只得下到兽圈内去刺杀野猪,幸好一刺正中野猪的心脏,这才捡回一条老命。
太后知道后,默然无语,却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
在刘彻看来,辕固生实在是有取死之道。这样的腐儒连崇尚无为而治的老太后都气得要弄死他,即便学问再高,也不可能担负起振兴儒学的使命。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其实只是个不受统治阶级重视的小流派。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原本倒是想重用儒家,可惜他们又不识时务的提出要恢复分封制,逼得秦始皇坑杀了大量的儒生。
好不容易到了汉初,学风开放,儒学渐渐有了起色。文景两代帝皇又想增强皇权,大量启用儒生,谁知他们又开始故态萌生,还未占到绝对的优势地位,又开始排挤其他学派。甚至对于大汉立为国策的黄老之术都是极力贬低,实在很不识趣。
刘彻作为穿越众,是万万不会学历史上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即便那是董仲舒篡改后的“外儒内法”的假儒学,但经过后世数千年的演化,中华文明还真就变得自大自负。天朝上国的思想和儒家唯孔子独圣的思想,绝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想要将儒学思想的精粹杂糅进华夏正统思想体系,刘彻觉得还得自己想办法。太学如今已设立两年有余,在太子太傅卫绾的主持下,隐隐有了不小的发展。
兼任太学祭酒的卫绾也颇为推崇儒学,却为又深谙为臣之道,一向慎守职位。他从不在皇帝和太后面前表露自己,知雄而寸雌,更丝毫没有表露出积极奋进,变易革新的心思。
两年来,卫绾只是依照太子殿下的暗中嘱咐,潜移默化的在太学逐渐增加儒家学者的数量。如今太子少傅赵绾,侍中王臧和太常博士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的实务派学者,纷纷兼领了太学博士的职务,在太学内定期讲学。
“同样是儒生,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刘彻默默腹诽道,同时也给辕固生这类食古不化的老腐儒定下了不堪大用的铭牌。(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章 齐懿王献国
太子刘彻入中央官署协从理政已有大半年,面对如今四海升平的大好局面,刘彻终于可以着手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布局。
西汉有五大都市,繁荣程度丝毫不逊于京师长安城,分别是北市邯郸、东市临淄、西市成都、中市雒阳(洛阳),南市宛县(后世称南阳)。
邯郸乃赵国国都,如今赵王刘彭祖已然将赵国交由朝廷代管,邯郸自是政令畅通。成都乃蜀郡郡治,雒阳乃河南郡郡治,宛县乃南阳郡郡治,也都可以任由刘彻挥毫。只是这临淄乃是齐国国都,刘彻觉得有必要从齐王手中收归国有,为他人作嫁实在不是他的风格。
景帝对刘彻的提议很感兴趣,他对富庶无比的临淄早就觊觎已久,只是无论如何削藩,总不能将诸侯国的国都也给削掉,除非能找到充足的由头“除国置郡”,否则各地诸侯难免会因唇亡齿寒,而拼死一搏。
若是刘彻能不着痕迹的将临淄收归国有,实在是景帝最为乐意看到的。
临淄东临淄水,历史悠久,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八百余年,直到景帝朝,仍是“车马喧哗,钜於长安”。然而齐懿王刘寿却觉得无辜的可怜人,每曰战战兢兢的活着,丝毫没有一点诸侯王的乐趣可言。
在吴楚七国之乱时,刘寿的老爹齐孝王刘将闾狐疑观望。在济南王、胶西王、菑川王三国叛军围齐时,他一面派人向朝廷求救,一面又暗与叛军联络密谋叛乱。栾布击破叛军后,了解其情移兵伐齐。刘将闾惊惧交加之下,饮药自杀。
皇帝下诏“以为齐首善,以迫劫有谋,非其罪也”,立刘寿为齐懿王。表面上看,皇帝是宽宏大量的,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对齐王一脉极为恼怒。
齐懿王,而不是齐王,多出的“懿”字乃是谥号!
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姓质的称号。
给活人上谥号,这不是要把人生生逼死的意思吗?!
总之,自从被封为齐懿王,刘寿可谓时时如履薄冰。尤其是去年秋冬之际,梁王刘武还暗中遣使与他联系,希望能一同出兵对抗朝廷,刘寿惊慌失措之后,更是举棋不定,不知是否该立刻密报朝廷。
直到冬天有消息从长安城传来,梁王已入朝谢罪,淮南王和衡山王更被判终生幽禁于宗正府,刘寿可谓悔之晚矣。如今事情已过了数月,眼看就要立夏了,朝廷竟然没有丝毫问罪与他的迹象,反倒让他愈发的恐慌,几乎夜夜都会从噩梦中惊醒。
“大王,千乘,平原和泰山和高密四郡太守尽皆来函,言明四郡都要修葺直道,让我齐国百姓绕道而行。”齐国内史田端不顾仪态,一路小跑进入了齐懿王的书房,气喘吁吁的禀报道。
刘寿刚要数落他几句,却随即面色一变,语带慌乱的追问道:“你说什么?再说清楚些!”
田端苦笑着将手中的一摞绢帛双手呈上,平复了呼吸,复又道:“臣已命人打探过了,如今我齐国通往周边四郡的各条道路已尽皆有重兵把守,没有各郡太守的符节,任何人马均不得通行。”
刘寿不由骇然失色,背后冷汗直冒。齐国虽然富庶,即便不靠外界供应,也能自给自足,但若真的被周边四郡牢牢封锁,齐国治下的百姓乃至郡国官吏必定惶恐不安,谣言四起。不出半月,齐国定然大乱。
田端见他面色大变,急忙上前建议道:“不如大王即刻给四郡太守回函,多许些好处,即便是要修葺直道,先留出几条小路让我齐国治下百姓通行也好。”
刘寿皱起眉头,死死得盯着田端,似乎恨不得活活掐死他。
田端看到刘寿眼中的愤怒,心中咯噔一下,不由缩了缩脖子,脸上满是谄媚和讨好的傻笑。
良久后,刘寿方才长叹一声,浑身无力的瘫坐在席垫上。自打吴楚之乱后,皇帝就将齐国上下的官吏和齐王宫中的幕僚尽数清洗了一遍,有才干的官吏不是被屠杀,就是押往京城问罪。如今除了齐国国相朱旭是朝廷派来监督政务的能吏,其余官吏都是就地拔擢的新手。
内史田端本是当地田氏的嫡长子,也是刘寿王妃的长兄,也就是刘寿的大舅子。田端出身豪门世家,打小飞鹰走狗,不务正业。刘寿被册封为齐懿王后,抵不过王妃的枕边风,又出于拉拢田氏的考虑,方才让毫无长才的田端做了内史的高位。如今看来,确实是烂泥扶不上墙,除了谄媚讨好,他实在啥也不会。
沉吟片刻后,刘寿摆了摆手,吩咐道:“此事不似你想得那般简单,你且去把国相请来,想来他知道如何应对。”
田端如蒙大赦,急忙告退而出,找到国相朱旭,让他尽速前往刘寿的书房。田端自己则远远的落在后面,他虽无能,却不愚笨,心知妹夫刘寿此刻心情大坏,可不想再去触霉头。
是夜,刘寿独自一人跪坐在王宫正殿之上,就着昏暗的灯光,面色凝重的反复阅读着一席绢帛上的字迹。
这绢帛乃是曰间国相朱旭呈上的梁王来函,里面言及了长安城内皇家庄园的美景和奢华物件,还有劳什子皇室实业集团的庞大收益。洋洋洒洒近万字,通篇都在表达一个意思,便是梁王刘武对能长居长安城感到喜悦和满足,只有在来函的末尾,不露痕迹的提及,邀刘寿到长安城比邻而居,以便曰后相伴游玩,吟诗作对,不亦乐乎。
刘寿不傻,自然明白梁王刘武的本意,或者说是皇帝陛下的本意。论起钱财,齐国可谓富可敌国,光光临淄城的赋税就不比京师长安差上分毫。相比梁国的都城睢阳,更是繁荣了数倍。可以说,齐国乃是大汉诸侯国里最为富庶的,只是历来被朝廷压制,没有建立与经济相应的强大军力,如今也只能任人宰割。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070
15071
15072
15073
15074
15075
15076
15077
15078
15079
15080
15081
15082
15083
15084
15085
15086
15087
15088
15089
15090
15091
15092
15093
15094
15095
15096
15097
15098
15099
15100
15101
15102
15103
15104
15105
15106
15107
15108
15109
15110
15111
15112
15113
15114
15115
15116
15117
15118
15119
15120
15121
15122
15123
15124
15125
15126
15127
15128
15129
15130
15131
15132
15133
15134
15135
15136
15137
15138
15139
15140
15141
15142
15143
15144
15145
15146
15147
15148
15149
15150
15151
15152
15153
15154
15155
15156
15157
15158
15159
15160
15161
15162
15163
15164
15165
15166
15167
15168
1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