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个王朝,还是这个皇帝说了算。

    对于这个皇帝,许辰或许不喜欢,但形势逼迫他选择他认为最正确的方式,结果如何,我不敢猜测,至于如何谄媚,只能拭目以待吧。

    ;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再去长公主府

    下午在银行里坐了一会儿,喝了杯茶,府丞老李把银行的账目报了一遍,大致正常,签合同的那些大商户并没有受到杨材的影响,所有钱均到账。

    雨墨请了三天假,今天也并没有见到她,守在她家门口的下人回来禀报说,雨墨确实不在家,不知道这小妮子搞什么鬼。

    李也过来了一趟,大致是商议一下银行反击战的细节问题,这小子办事效率很高,已经把高利贷的几个大商户拿下,许辰对这件事还是很小心的,毕竟杨材忽然的沉默显然有些蹊跷,还得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才行,一旦把高利贷搞垮,银行就能在京城奠定龙头地位了。

    开分行,各类投资,甚至发行纸币的事情也要等到搞垮高利贷之后才可以大施拳脚,许辰对做生意的经验的确不多,但这一行往往也需要有天分的人,目前来看,还算能够驾驭。

    跟李也闲聊了一会儿,便是说起了京城第一名记沈思思,这女人也算帮了自己的忙,好感肯定是有的,况且这么漂亮的女人一直很给自己面子,男人的优越感便油然而生了。

    李也之所以说起沈思思,是因为八月十五的时候,宜厢院举行特大诗会,这倒是出乎许辰的意料,文人墨客逛青楼这在唐朝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也没听说过青楼还要举行什么诗会,真要是这样的话,去的想必也是一些风流才子罢了。

    李也就道这就是宜厢院不同于其他青楼的原因,形成这个产业链也是因为名记沈思思的关系。这女人堪称是才貌双绝,名扬在外,所以宜厢院也就成了才子们的扎堆聚集处,久而久之,诗会便也就成型了。

    唐朝无论是诗人,政客,皇帝,甚至到普通百姓对于诗歌的热爱程度远远超乎想象,青楼举办诗会也是很容易形成的现象,来这里的才子们无非是出于两个目的:博得美女的青睐,希望可以打出名声。

    当然都是为了名声而已,前面说过,唐朝在开设初期沿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但李隆基执政时期明显出现了一种现象,状元可以内定。

    不过这也需要有才学的人才能被举荐,前些年就出现一位内定的状元,结果搞得太明显,是一个高官的儿子,接着便被举报,这举报的人还是安禄山,李隆基听后当即勃然大怒,面试之后发现这孙子啥都不会,教了白卷,官方称“曳白”,这就是交白卷的历史由来了。

    对于唐朝这样的事情已经发展成了现象,这也就成了众多文人才子平步青云的终南捷径。

    对于李也来说,沈思思显然已经见识了许辰姐夫的才学,诗会那天肯定是被邀请在列的,而李也想要抱大腿,沾着姐夫的光,去宜厢院溜一圈,顺便也是提醒一下许辰,好准备一番。

    京城卧虎藏龙,才子众多,许辰这名声虽然被传的神乎其神,不服者肯定是有的,在那些自认为满腹才学的文人心里,想要扬名立万,吸引王亲贵族圈里的重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败许驸马了。

    李也这么说的目的许辰自然知道,自己穿越来满打满算也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不过自己这才子的名声却是打的响亮,风头太盛也自然最好了成为众矢之的的准备。

    这当然是后话,距离八月十五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也没那心思多想一些,眼下还有许多事要做,最重要的就是弄清田荣老贼为什么要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引起杨国忠的注意。

    如果说李三皇帝提拔杨国忠是为了牵制陇右贵族的势力,宠幸安禄山是为了让朝堂注入一点新鲜血液,那么配合田驸马把自己划为太子一派又是什么目的呢?

    这都是许辰要弄清楚的,目前来看,自己也不过是个小小驸马,上任兵部侍郎这么大的职位,即便有田程罩着,很明显也不好混,自己一无资历,二无背景,三无军功,有的只是皇帝的庇护,这就像大学里选班长一样,你和辅导员有亲戚,而且毫无领导能力,大家肯定都不服你。

    当然这个比喻过于差劲,皇帝的威力还是有的,别看李三暮年昏庸,但要知道他在位几十年,一手开创了举世闻名的盛世,他的话还是相当有分量,别看杨国忠呜呜喳喳一身能耐,说办他,一句话的事,而现实是,老皇帝已经昏庸了。

    即便有皇帝庇护,这官也肯定不好当的,所以许辰想要了解田荣葫芦里卖的诗什么药,这才是关键。

    即便形势无法改变,知道对方的意图对于许辰来说,还是利好的,至于如何在李三寿宴上风搔一把,这也是关键。

    如果田荣是想利用自己这个被一致看好上位的契机,来控制,以便利用自己,那么,许辰能做的是:利用这个契机发挥最大的效应,争取更大的势力,让想利用自己的人无法驾驭。

    所以才选择在寿宴谄媚一番。

    谄媚自然要送与众不同,震惊朝野的新奇玩意,许辰之所以答应李霜儿,肯定有十分的把握:在实验千万遍后,玻璃的雏形已经制出来了!

    玻璃这东西对于这个时代显然是珍奇物件,而玻璃这个形态能制出千万种花样,许辰便是让李也找了京城了最好的工匠,准备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打造出震惊朝野的寿礼。

    如果有人批评许辰用这种奇银巧术来博得上位,那么好吧,你赢了。

    几天的时间里做出这东西肯定有困难,许辰便也就一直蹲在小黑屋里搞发明,前面也说过,在古代这样毫无设备仪器的情况下,自己的现代科学理论实际上执行起来有些困难,许辰这也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坚强的毅力,执行力,才得以成功的。

    正做着研究,紫儿却是跑进来说,公主让他准备准备,晚上要去长公主家里参加晚宴。。。。。。。。。。。。。。。

    (你若不离不弃,我便十月一爆发)

    ;
------------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与田荣的谈话

    李霜儿早已准备妥当,紫儿便让许辰换了身衣服,直奔门口的马车去了。

    门口停了两辆车,初时还以为这女人要与自己分开坐,毕竟在一个车里也说不上话。公主和驸马的关系,府里的下人自然一清二楚,两人表面上已经没什么芥蒂,但下人们看在眼里的是:这对夫妻始终没有住在一块。

    谁也不敢乱说,在皇家做事,大都懂的一个道理,最忌讳的是私下里议论主人,闹不好就是掉脑袋的命。

    却是被紫儿喊进了李霜儿的马车里,看着许辰好奇,紫儿便道:“那辆马车里放的是上等布匹。”

    大概是苏杭一带运过来的布匹,这李霜儿还真是要面子,上次自己去时就带了很多礼物,这次一块去,直接就整一车了。

    也不奇怪,长公主和李霜儿的关系亲密,李也说曾说过,李彩儿,霜儿两位公主连同他这个王爷儿时经常在长公主府玩耍的,还经常住在这里。

    长公主府住在离皇城最近的坊里,马车行的快,路却很长,一路无话,到长公主府时,出来迎接的是一个管家,并没有当时自己来的那般场面。

    李霜儿便是吩咐那管家让府里的下人把布匹抬进去,这才随管家一同进了府里。

    长公主府大院和广场一般大,正对面的便是会客大厅,此刻长公主李卿,驸马田荣都从殿里走了出来,竟是还有玉真公主。

    李霜儿看到玉真公主显然也有些意外,在霜儿与这位姑姑并没有多少交集的,小时候的印象里玉真公主总是板着脸,挂着冷酷的表情,小孩子也最怕这些人了。即便长大了心里更多是一种敬畏。

    三个老人迎上来,便是一些客套话,尤其是长公主严肃的批评了李霜儿带的这些布匹,不过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李霜儿从小在宫里就对布料很熟悉,她送的东西也定然是上等的。众人便一同进了殿里闲聊了片刻,当然有李霜儿在,也没许辰什么事,几个女人拉起了家常,田驸马也是在一旁听,时不时的向许辰微笑几下。

    许辰一看到这张老脸倒是没怎么有好感,却也是礼貌的回应。眼看时间也不早了,酒席都已准备好,于是众人再次转移的偏殿吃饭。

    皇家这些人无非就是这么个习惯,酒席那是必须的,不但要丰盛,还要讲究个浪费,甭管你吃得了吃不了,先上几十道菜再说。

    有几道菜明显是现代菜的风格,长公主府酒楼里的大厨都是向许辰学了些手艺,京城几个大酒楼之间也迅速普及,现代菜的做法已经渐渐成为主流了。

    坐上宴席,扳倒井也端了上来,许辰心里确定的是这次宴席肯定不知是吃饭拉家常这么简单,这老田肯定要交代点什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448 17449 17450 17451 17452 17453 17454 17455 17456 17457 17458 17459 17460 17461 17462 17463 17464 17465 17466 17467 17468 17469 17470 17471 17472 17473 17474 17475 17476 17477 17478 17479 17480 17481 17482 17483 17484 17485 17486 17487 17488 17489 17490 17491 17492 17493 17494 17495 17496 17497 17498 17499 17500 17501 17502 17503 17504 17505 17506 17507 17508 17509 17510 17511 17512 17513 17514 17515 17516 17517 17518 17519 17520 17521 17522 17523 17524 17525 17526 17527 17528 17529 17530 17531 17532 17533 17534 17535 17536 17537 17538 17539 17540 17541 17542 17543 17544 17545 17546 17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