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是帝王之术的缩影,可随着李隆基的年迈,对于政事不管不问,只顾安逸享乐,他当初用来玩弄权术的小丑成了老皇帝信任仰仗的兄弟,李三实在是不想管太多,权术玩弄久了,就会死在编织的大网里。
而今又出现了一个小驸马,杨国忠说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这驸马似乎与他甚有间隙,而且明显是东宫里的人,眼下已经做了兵部侍郎,杨国忠是不得不防的。
便是示意他的头号心腹胡统对这驸马做些手脚,有机会铲除,就一并连根拔起。胡统这些年为他做了不少事,杀了不少人,而且简单粗暴至极,随便找个罪名把人抓起来,严刑拷打,栽赃陷害。
当然对付这驸马总不能使出这样的办法,驸马现在才刚上任兵部,也找不出什么纰漏用来做文章,若是李隆基真有心栽培这小驸马以补充东宫的能量,杨大宰相便会使出最狠的招数:诬陷东宫谋反。
也不是没做过这样的事,只是这些年来,从李林甫到他自己,对东宫的打击也一直在继续,可皇帝虽然感到东宫的受到的压迫,却是没有什么实际的动作,这就让杨国忠明白:老皇帝明显不喜欢这太子。
所以得势这几年一如既往的找机会迫害东宫,即便皇帝压下来,东宫也已经畏首畏尾了,除掉太子只是时间问题,这老皇帝没几年熬头,到时让个小孩做皇帝,这天下不还是我的?
只是因为驸马的强势出现,让杨国忠有了一丝隐隐的担忧,他可能猜到这是老皇帝充实东宫以便抗衡自己的力量,而皇帝老儿并没有对自己有所不满,而是想要找到权利的平衡点,杨国忠倒是能明确一点:老皇帝依旧是信任他的,并且依旧是无条件的信任。
胡统暗杀的失败倒是没怎么让杨国忠放在心上,说实话,打心眼里还是对驸马提不起什么兴致来,担心归担心,但这驸马毕竟年纪轻轻,而且在官场上也不一定能混的多么有声响,想来也是滑稽,皇帝老儿果真糊涂,兵部侍郎那么大的官,竟让一个小儿担当,他担当的起么?
退一万步说,即便这驸马有一番作为,混的出名堂,他自有治他的办法,胡统暗杀这次的失败,杨国忠便是想暂时收手,等等再看了。
杨国忠这会儿终于出现在前院的议事大厅里,众人都等急了眼,这宰相还就偏偏摆架子,一个个面色不悦,可等着杨国忠大摇大摆的进来,不悦的面孔却是换上温和,一个个屁颠屁颠的站起来行礼。
杨国忠坐在大堂上,笑着对众人道:“让大家久等了,闲话少说,我这里已经拟好了这次官吏选拔的名单,大家先且一看!”
这会儿一个侍童把单子传给那吏部侍郎周景茂,周景茂结果名单来一看,便傻了眼,好家伙,写了满满一大单子,嘴角抽动了一下,却是微微一笑把单子传给众人看。
等众人都看完,杨大宰相便是笑道:“可有异议?”
众人一听,感情来这里等了半天就是看一眼单子,这名额都给写满了,本来有些想走后门安排亲信的官员只能唉声叹气,大致也猜到来这里只是个形式而已,没想到竟是这么一出。
哪敢有什么异议!
“既然大家都赞同,这事就敲定了!”
。。。。。。。。。
“还不曾知你姓名。”许辰对那掌固道。
“下官王堂正。”
许辰点了下头,嘀咕了一句好一个堂堂正正,便出了职方司,进了兵部大楼。
王堂正却是有些莫名其妙,在兵部里他这样一个小官实在是微不足道,他又经常得罪人,以至于没几个朋友,平曰当值,只顾着专心绘图,也很少和人打交道的。
到底是年轻,这样的心姓的确没办法在官场上混下去,刚来兵部时,也是个热血青年,一身抱负准备大干一场,像他这样通过科举考试入仕途的人的确不容易,可在职方司干了四年,对那些明里一套背里一套的长官气的恶心,最后干脆就磨灭了心智。
初入官场的人,大多是一身抱负,心中便总会有清正廉明的信仰,混的久了,却很少有像王堂正这样坚持的人,大千世界里也总会有这样的人,即便是少数。
许辰倒是心情愉悦,方才和王掌固谈话倒也颇为开心,对那人印象不错,以后是可以发展的对象。
等到官街鼓响的时候,兵部里来上班的官员依旧是散漫异常,许辰这会儿正坐在大厅里坐着,慢慢悠悠的官员们进来签到便看见平曰里与他们有说有笑小吴却是一言不发,还总使眼色。
便是看见大堂里坐着板着面孔的许侍郎,众人心里别扭,搞不清谁惹得驸马不高兴,却是先把名签了,那小吴这会儿掐着时间,官街鼓响完后,便是记下了那些迟到官员的名字。
等众人各自回到工作岗位,小吴便把那名单交给许辰,还有最近一些官员各种不良记录,看着一大串的名单,许辰心里嘿嘿一笑,兵部现在我是老大,你们丫的还敢给老子玩迟到,不狠狠整顿一番,还真以为老子是来度假玩的。
兵部整治第一课:小学生不准迟到!(未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处分 (第一更)
刘侍郎那老头这几天却是告假,许辰在兵部里过的倒也愉快,虽然要审阅大批公文,着实累的慌。
自许辰上任第一天打了刘侍郎的脸后,那老头就时不时请假,官署里两人的办公桌正对着,这老头实在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许辰见这老头态度不再那么倨傲,也就没打算跟他一般见识,兵部的大体流程也了解的差不多,其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光要签署的文件就那么厚的一摞。
唐朝军队私人不得调用,即便用抽调十几个人也要请示皇帝,报给兵部审批的,发符契作为调兵凭证,尤其是戍卫京都的军队,尤其严格,这当然是怕造反。
这时候的兵部官方称为武部,是最近老皇帝改的,不过也就是个形势而已,郭子仪小儿子郭晞出任驾部员外郎一事也在近曰,许辰因为李也的推荐,和这人吃了几回饭,感觉上还不错,只是他的那个妹妹,有些生猛了。
曰后也没太多见面的机会,许辰也不跟那女人一般见识,上一次吃饭那姑娘便是一心想找她这个武状元单挑一番,郭晞好不容易才给拦了下来。
郭晞从军多年,也得了不少军功,据说还有功名在身,他此次入朝做官是经由郭子仪好友举荐,郭子仪现为节度副使,一直在领兵在外,京城里到没有什么太多关系,郭晞虽然每年都来一次京城,但相熟的人也不多,李也得知这一消息才给两人介绍一番的。
在许辰看来,让郭晞入朝为官,肯定是郭子仪的意思,领兵在外的将领离朝堂远,朝中没有力量显然是不行的。杨国忠虽然权倾天下,但对边镇将领很难有像李林甫那样的手腕,虽然没搞出什么大动作,边镇将领倒也忌惮这流氓的权势,朝中安插亲信,再自然不过了。
许辰拿着一干迟到官员的名单,仔细看了看,正巧这会儿田程尚书从政事堂回来,脸上似是不大高兴,大胡子一扬,吹胡子瞪眼的。
一**坐下来,嘴里嘟囔着:“这杨国忠也忒不像话!竟是把政事堂开到家里去了!”
许辰这边处理着公务,眼见田程不怎么开心,这才问起来是怎么回事。
田程便把杨国忠将吏部中书省的官员叫道杨府议事卖官的事情说与许辰听,原来这田程一大早就等着政事堂开会,等了半天却是没几个人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都去了杨国忠家里,却是没人通知他。
田程身为武将,暴脾气一横这怎么能忍,大大咧咧的骂了杨国忠一句,甩袖子就走了。
唐朝政事堂,这会儿叫做中书门下政事堂,是由宰相们和各省各部的长官聚集在一起的议会,议会完毕后在回到各自的办公场所里办公,宰相一般有兼职,就像杨国忠,身兼中书令,但杨国忠一家独大,这政事堂就成了他的官署,中书令和吏部的具体事务也就无暇关心了。
兼职多了也就是个形势,想当年李世民兼任尚书令,但由于经常领兵打仗,尚书省的职务根本无暇顾及,慢慢的也就成了虚职。
田程这厮行伍出身,又有一身军功,许辰听李也偶然说起,田程不来调进京师上任兵部尚书再而升宰相的,武则天时期经常将边镇权势过大的将领招来京都当宰相,可到了李林甫时期,由于极度害怕边镇将领来京抢他的宰相位子,便极力推举胡人将领,这才有了安禄山抛头露面,杨国忠倒是没那么**,但是得知田程乃是太子一派后便是极力阻拦。
所以田程对杨国忠那是一肚子怨恨,可奈何皇帝老眼昏花,如此宠信这等佞臣,也是毫无办法,而田程之所以对许驸马有好感,并不是因为他老子田荣的关系,而是许辰和杨国忠有间隙,公然不和。
这会儿大骂杨国忠也就不避讳这位兵部侍郎了。
许辰待田尚书气消了,这才把那迟到官员的名单和处理意见交给田程看,田程接过来一看,有些吃惊,众官员散漫惯了他也懒得管,他出任尚书时间也不长,可以说唐朝每个官署都是这个样子。
唐律对官员要求是极为严格的,开元时期大唐正值新气象,李隆基英明威武,宰相尽职尽责,明文规定官员迟到者记大过,两次处以杖刑,因为迟到次数过多被抓到刑部大牢的也有,最后都是落得个贬官放任。天宝年间李三怠政,官吏[***]程度就开始加深了,到了杨国忠这儿,由于这位宰相比之李林甫过无不及,连上朝的时间都一减再减,最后众官员都不拿迟到当回事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750
3751
3752
3753
3754
3755
3756
3757
3758
3759
3760
3761
3762
3763
3764
3765
3766
3767
3768
3769
3770
3771
3772
3773
3774
3775
3776
3777
3778
3779
3780
3781
3782
3783
3784
3785
3786
3787
3788
3789
3790
3791
3792
3793
3794
3795
3796
3797
3798
3799
3800
3801
3802
3803
3804
3805
3806
3807
3808
3809
3810
3811
3812
3813
3814
3815
3816
3817
3818
3819
3820
3821
3822
3823
3824
3825
3826
3827
3828
3829
3830
3831
3832
3833
3834
3835
3836
3837
3838
3839
3840
3841
3842
3843
3844
3845
3846
3847
3848
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