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辰自然也能够意识皇帝的意图,他这个驸马,先后得到了诸多皇家势力的青睐,又因为是李霜儿的驸马,李隆基才会把许辰推向官场的。

    如果说以前老皇帝想让这驸马与霜儿平平静静的不涉政事的生活,那么现在老头显然变了主意,先是有田荣驸马,玉真公主,齐王你给的鼎力推荐,李隆基这才决定把这驸马放在官场上,而一放就是个兵部侍郎。

    而这么做的缘由,自然是考虑到了李亨太子。

    早年三庶之祸,的确给李三皇帝心里打击很大,那时武惠妃受宠,便想把寿王李瑁(杨玉环前夫)推向太子的宝座,而李隆基一向是“以母贵,子贵”的心态,也没有立长子的打算,这便让武惠妃下定了决心,而那三个皇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对那武惠妃厌恶至极,偶尔便说武惠妃的坏话,便让有心的人听了去,变本加厉的说与武惠妃,于是武惠妃经常在李隆基面前说这三皇子的坏话,而直接引发了一场由武惠妃自导自演的宫廷政变。

    武惠妃先是通知太子:“宫有贼人,请介进入。”便随后把消息送给了两个王爷,三个皇子一商量便决定率兵进宫救驾,这正好落了武惠妃的口实,李隆基更是大惊不已,随后便把三个皇子贬为庶人。

    这就是早年著名的三庶之祸,也正是籍着这个缘由。李隆基一向不待见李亨,不敢给他太大的权利,以至于李林甫那般迫害,现在杨国忠更是如此,而此刻快要七十岁的老皇帝也意识到了自己犯下的错误,有那么一次问高力士:“三庶之祸,朕可有错?”

    高力士当即回答:“大过已!”

    所以这些年老皇帝悔过的心思很严重,对李亨的苛刻也是有些内疚,可是他害怕现在把权柄全部交给李亨,自己这个皇帝怕是没几天做头,他想要做皇帝,更贪图这个皇位,内心强烈的矛盾冲蚀着对待李亨的感情。

    他自是知道杨国忠现在权柄很大,不过国事全仰仗他,纵然不能对他表现出什么,而许驸马这个契机出现的恰是时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意见,这是皇亲贵族的推荐,也是对转而拥护太子的一种掩饰。

    他作为一个帝王,是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过错,以前对待李哼苛刻,他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做错了,而籍着心中的一个安慰,李亨将来是要继承他的王位,而最合适做的就是让权力的天平一般高。

    扶植起来一个驸马,以平衡李亨与杨国忠的权势!

    让老皇帝欣慰的是这驸马表现尚可,对权势的掌控也很到位,老皇帝心里自然认为能够培养出一个忠心自己的安禄山,杨国忠,这驸马肯定也会忠于自己,这样,即便驸马得了相当的权利又以东宫身份,李亨也做不出什么上天的事情,他这个皇位,到底还是自己的。

    这皇位一旦坐上,可以说,没有任何人想要把他放弃。。。

    只不过这驸马毕竟还年轻,想要培植他也不是那么容易,而升职最快众官员没有任何异议的方式,自然就是有军功在身,这一点在安禄山身上可是屡试不爽的,李三皇帝心里自然有了打算。

    许辰倒是也能猜出个大概,权利这东西,古往今来也就这么回事,这老头对自己的宠信并不假,老头心里的小九九哪里能瞒得住许辰。

    而许辰更是要抓住这一个契机,李三有心那自己做棋子,那就要看看谁笑道最后了。

    。。。。。。。。。。。。。。。。。。。。。。。。。。。。。。。。。。。。。。。。。。。。。。。。。。

    兵部琐碎的事情很多,眼下又正直吏部考核阶段,不过显然这个时期的考核早已趋于形式了,杨国忠当宰相这几年,加之李林甫十几年,唐朝的[***]程度早已经深到骨子里去了,杨国忠都是公然卖官鬻爵,那些地方官员,肯定不会把考课放在心上了。

    兵部自是如此,贪污受贿极其严重,而且都是些摆上明面的受贿,所以许辰才会抓住一些把柄,把那些官员免了官,不过这也的确是小打小闹,整个唐朝官场都腐朽了,单单你一个兵部做样子,谁能真正的服你呢?

    当然,许辰自是料到这一点。(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一十章 杨国忠的心思

    兴庆宫,兴庆殿。

    天气陡然转冷后,李三皇帝便是不愿意在殿外头呆着了,偶有曰光温煦的时候,倒是乐得在殿外晒会儿太阳。

    人一老,就越发不想动弹,人一老,还很嗜睡,还怕冷。

    不过今儿个李隆基却是出奇的没睡午觉,精神饱满的很,这会儿便把杨国忠叫来宫里。

    杨国忠自是知道这老皇帝自不会平白无故的叫他,事实上,大多时候宣他进宫着实没什么要紧事,这会儿刚进了宫里,却是迎上了高力士。

    高力士端着一碗参汤,正要往殿里走去,看见杨国忠走过来,便是停住了脚。

    杨国忠忙上来笑嘻嘻的问道:“高公公可是去殿里?”

    高力士心说你这不废话么,我不去殿里还能去哪,不过一看杨大宰相手里竟是攥着一把麦穗,再一看那张老脸上直勾勾的鼻尖,不免有些好奇,便问道:“宰相大人这是。。。”

    “我也正要往殿里去,哎呀,高公公如此年纪,这等事还是我来做吧。”杨国忠说罢,便要去接高力士手里的参汤。

    只是手里攥了一把稻穗,险些把碎末子掉在碗里,高力士连忙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大人乃是当朝宰相,怎么可以为老奴端汤,陛下正在殿里等你呢!”

    高力士是个老滑头,对李隆基自是忠心耿耿,即便憎恶这些玩弄朝堂的歼臣,可好处依然照收不误,安禄山的,杨国忠的,李林甫的,收人钱财就要替人办事,在皇帝面前说些好话之类的,自然是轻而易举。

    两人便要往大殿里走,高力士的确是个贴心小老头,李三的好基友,就是做个参汤,都生怕李三不满意,这才亲自去监管熬制,亲自端给李三喝。

    刚上了殿阶,杨国忠便是忙过来搀着高力士的胳膊,高力士也不退让,这杨大宰相也不是头一遭,高力士早就见怪不怪了。

    一进了大殿里,便看见老皇帝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殿里生了香炉,好不暖和。

    “陛下。”杨国忠行礼小声到了一句。

    李三老头眯起眼睛来,看了一眼,道:“国忠来了。坐下吧。”

    高力士把参汤端过来,放在案几上,示意李三可以喝了。

    李隆基点了点头,却是鄙见杨国忠手里赚了把杂草,好奇道:“你来见朕,拿些这个作甚?”

    杨国忠鼻尖儿一挑,嘿嘿笑道:“陛下那曰问山东地区所受蝗灾一事,却是谣传,你看这麦穗儿,可是饱满的很呢!”

    上次李隆基听说发生了蝗灾,这才追问起杨国忠来,说是要给山东减免税赋,杨国忠自是知道这老皇帝的品姓,便就慌称这乃是谣言,山东那边今年收成大好,实则是却又在秋收时候糟了蝗灾,哪有收成。

    杨国忠却是撒了谎,这次便找来一把麦穗,呈给皇帝看看。

    李隆基一听甚是高兴,便也不堪那麦穗,自是知道今年税赋圆满,零花钱又多了,今儿个把杨国忠喊过来,却是有别的事情。

    “眼下天气转寒,比往年都要冷一些,朕把你叫来,正是要你安排月底去那华清池。”

    老皇帝每年冬天都会去华清池,不过也是到了十一月底的时候,不过这次却是提前了这么早,看来杨大宰相要准备一番了。

    光是每年在华清池的消费,就难以数计,国家能收上税赋来却是让老皇帝开心,那度支郎的职务是打算要让小驸马来做的,当然也是听说了李霜儿府里的生意做得红火,竟是要成为长安第一富了。

    华清池那边有专门的行宫,李三皇帝这一去,是要待到明年开春的,有行宫自然就有官署,众官员也要跟着皇帝挪个地办公,就当是去度假了。

    杨国忠应了声是,却也没有退出去,坐在蒲团上,和老皇帝聊起了天。

    “边镇如何?”

    老皇帝最是热衷这样的问题,从不问及朝堂,一旦与杨国忠聊起天来,必问边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261 14262 14263 14264 14265 14266 14267 14268 14269 14270 14271 14272 14273 14274 14275 14276 14277 14278 14279 14280 14281 14282 14283 14284 14285 14286 14287 14288 14289 14290 14291 14292 14293 14294 14295 14296 14297 14298 14299 14300 14301 14302 14303 14304 14305 14306 14307 14308 14309 14310 14311 14312 14313 14314 14315 14316 14317 14318 14319 14320 14321 14322 14323 14324 14325 14326 14327 14328 14329 14330 14331 14332 14333 14334 14335 14336 14337 14338 14339 14340 14341 14342 14343 14344 14345 14346 14347 14348 14349 14350 14351 14352 14353 14354 14355 14356 14357 14358 14359 1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