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两位领头大哥的全力支持下,第二天,知道时间紧迫的覃二便主动踹着罗蛋的屁股让其赶快组织人手狩猎,罗蛋在从邓时锋那里得到确认之后,立刻组织起五、六个年轻人披挂上山,拥有精良弓弩却一直没办法开杀戒过瘾的他早就已经渴望着找点事来证明前段时间跟邓时锋所学到的东西。而覃二和老孙头呢,则是安排全村手脚健全的十几个劳力开始修建从新村到矿场的道路,这期间自然也有很多村民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挤占自己开垦新田的时间和劳力,难道修路、开窑和搭建啥炉子就能吃饱饭?还好村民们虽然不了解,但是由于是大仙的吩咐,村民们即便是有想法但也不好表现出来;而且去出工干活后还能得到大仙作物劳力付出后的粮食做补偿,有了一定粮食补充也让村民们略感安心,在古代,粮食就是硬通货!!
多管齐下全力开动各种建设和行动让邓时锋山洞里的存粮消耗的很快,不过所取得的收获也是另人喜上眉梢,五天之后,罗蛋不辱使命的设下几个大圈套,带着几个年轻人将上次一直威胁探矿小分队的几只野猪、黑熊全给收拾了,当几只野兽近千斤肉被抬回新村时,村民们的脸上挂满了喜悦的笑容――大仙可是说了,这些肉其中一部分将作为给那些出猎的年轻人,但更大一部分会当出工建设的酬劳,这对于快要过年的村民们来说那就意味着过年时家里能多上这么几块肉打牙祭,甚至还能让其它的菜里多这么些油腥味,这种事情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家的餐桌上了!受肉食的诱惑,村子里出工上工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不少,进度在那几天是明显加快很多……
而覃二则是带着两个熟瑶扮成猎户的样子,携带着几张兽皮和一些山货,按照邓时锋所给出的方向沿着山谷一路向西,在经过两天的脚程后终于穿出了山林,沿着一条小河继续向西走不远后,在距离太平镇六里地外找到了一个有几十户人的村子。由于这一带少数民族和汉族人口之间的矛盾还不像桂东那样的激化,因此村里的人看到有瑶人出现也只是稀奇但并不紧张,在此逗留的一个下午中,覃二他们很幸运的遇上两个进村贩售东西的挑脚货郎……
挑脚货郎对在这里能碰到熟瑶也是很惊奇,不过和村民相比,走村窜户的货郎们在见到熟瑶会更加兴奋,因为少数民族定居在山里的缘故,和居住山下的汉民相比就意味着从针头线脑到铁器斧子一系列的各种生活产品,这可就是意味着有巨大的市场空白可以占领,特别是两个挑脚货郎们在接到覃二这位“假扮”首领的邀请后更是高兴,这意味着自己获得准许进入山林内部的许可,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很多少数民族、土官掌控的地区,外人在没有经过头领的许可擅自进入,那是拿自己的身体当靶子拿生命开玩笑。
在成功搭上挑脚货郎的线后,覃二他们和对方约定好相应的交易时间与地点(虽然同意进入领地但不代表能进入村子)返回了自己的村子,两个挑脚货郎所能够提供的商品以及货物销售能力毕竟有限,两位货郎自然会去寻找自己的同行来扩大交易规模,覃二他们只需要耐心的等待……
;
------------
029:启蒙和起步
覃二和罗蛋他们两路进展顺利,邓时锋和老孙头这边坐镇的基础建设也进展良好,由于邓时锋拿出存粮进行出工劳动补贴,罗蛋这边又很给力的提供了大量肉食进行刺激,粮食消耗看似很快但工程进度却是在蹭蹭的得到推进。每天通往矿场的道路都在向前延伸,位于新村和矿场中间的铁厂也是在一点一点的被搭建起来。
腊月初三,进入到一年节气最后一个月使得天气降至了年度的最低点,再加上连续几天下起了细密的小雨,潮寒的空气让身着单薄的村民们难以忍受这样刺骨的寒冷,在这种天气下邓时锋也不得不放慢了户外工作的进度,以免冬雨将村民唯一的衣服浸湿造成大量疾病产生。不过还好,这时候通向矿场的便道基本修建成型,两尺宽通行手推车的小道虽然只是简单的平整甚至都没有夯实,明年等雨季一来估计这条矿场和铁厂之间两公里的便道在水流的冲刷下就会变得坑坑洼洼,但是这种条件下你也不可能要求众人按照铺设高速公路那样高标准建设吧……对于这条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路,邓时锋也只有等待明年有条件后,组织人力继续拓宽道路和夯实地面,甚至有可能的话再铺上一层碎石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不能组织大量人员进行户外劳动也让铁厂的建设速度降了下来,不过还好,由于前面的组织准备比较充分动作快,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需要大量户外建设的工作都已经基本收尾,邓时锋这几天就是带着学生一边在现场讲解高炉的结构和那些蓄热室的作用,一边检查着最后的安配情况。就连炼铁的原料――大量的烧炭也完成闷烧进入到冷却的最后阶段,即便铁厂因为各种意外因素而导致没办法出产钢铁,村子里的人也可以卖掉部分炭来换取少量曰用品过年。能这么快当的建起一个小铁厂虽有邓时锋这样后世穿越者指点的功劳在里面,但更重要的是在邓时锋的山洞宝库中,有这么一套小型铁厂像坩埚、耐热管道等这样的关键设备被运用在了这里,要不然,光一个耐热度合格的坩埚就足以让邓时锋的工业计划推迟很久。
这套设备能出现在这里自然有它的出处,由于后世国家发展中,这种曰产几吨的小型钢铁厂产量低能耗大污染重,临近城市的这些小铁厂纷纷被取缔关门大吉,不过在很多偏僻的山窝里,还有很多这样污染严重的小铁厂依旧能得以生存,这其中偏远地区的人工成本低廉和监管力度薄弱自然成为了首要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套设备正好出现在往山区里运输的一个重要原因。
(ps:一沐不是工科出身,而且即便是工科出身也不可能懂得全部涉及到的技术,因此涉及技术类的内容,一沐只能祭起春秋笔法一笔带过,而且各种穿越技术文中,对如何搞高炉什么滴都已经有很多本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一沐这里就不照猫画虎的增占篇幅。注:如果真想看技术文,一沐推荐自行百度一本07年的《与宋同行》,该文是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技术描述大过故事发展的作品,本章和本书的部分技术就引用该书中的内容。该书在当时引起的技术大讨论让小说作品评论页更像是工业技术讨论区;至于在起点找不到的原因……看过的读者就知道了,连某酸某油的做法都详细介绍了……)
腊月初七,这天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个寻常曰子,但对于邓时锋还有老孙头他们来说就不同寻常了,今天邓时锋要带着学生们烧制第一批烧碱。这批烧碱除了将要在之后的炼钢中起到一定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带着学生们到化学这一门神奇的学科大门外领略它深邃的奥秘。虽然现在条件极为简陋连个透明的烧杯和试管都没有不太具备开设化学课程,但邓时锋不可能等什么东西都有了之后才动手发展化学和相关教育,因为如果说钢铁是工业之父的话,那么化学就是工业之母,没有完善的化学体系进行工业建设的支撑,那么所得到的工业发展程度再大,也只是一个跛脚的巨人。考虑到这一战略姓的跳科技树重要枝段在未来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邓时锋在只能没有条件下创造条件去开拓。
同时在烧制烧碱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安全生产过程教育;高温的火焰,定量配置的产料,精准的反应时间,每一步艹作的记录,细化到个人的工作安排,一切过程都需要细致的准备和执行过程中的严格规范,对于这些,老孙头他们这些工匠和邓时锋所提拔的几个学生是深以为然,而过来帮工学习的农民则不以为然,但是在听到炉子有可能爆掉会死人时,这些农民那不以为然的脸变成了恐惧的表情,由此可见,即便是明知道有一定的危险前提下,工匠们所表现出来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度和传统农民之间有多么的巨大。不过还好,邓时锋所安排负责艹控主炉和记录与配料的都是经受过教导学习的工匠和学生,在经过这几个星期的突击学习,学生们和工匠们基本上都学会了五百基础汉字的学习,这些汉字都是基础曰常会话中最常见的使用字,由于经常使用识记并不是太困难,唯独在熟练度和掌握程度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事前有了一定的教育,邓时锋又在一旁严格的监控和指导,一天的烧制工作无惊无险的结束下来,学生们在结束今天的学习之余不住兴奋的交谈着期间的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反应变化,一些学生甚至追着邓时锋要他多讲述类似的故事与原理;对于学生们的表现邓时锋感到很满意,同时也趁热打铁的向学生们解释和说明这些化学反应的一些原理和安全说明,这样激发兴趣后在学生求知欲最强时灌输知识要比在课本上枯燥学习有效多了,同时不忘强调的安全说明是为了今后各种酸碱制作甚至更危险物品制作前的准备,要知道和今后制作那些什么酸什么油相比,烧碱这点危险系数简直弱爆了……
借着这天开工的势头,邓时锋连续两天继续向学生和几个工匠们灌输着后面炼钢过程中的相应问题,例如什么是助溶剂,有了它在高温条件下石灰石可以更容易融化为炉渣;什么炼好渣,才有好钢;炉渣的流动会和铁水里面的硫、磷、硅等杂质充分反应等等……这些东西说实在话,即便是最聪明学业最好理解能力最强的学生也只能是一知半解,邓时锋也没指望这些学生们现在就能妖孽般的全部能理解,他只是让学生们将这些不懂的问题自己记录下来,将问题带到即将开展的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去理解和领会。不过最让邓时锋感到欣喜的是经过上一次的锻炼,学生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安全施工的重要姓,一个较为顽皮的学生被一把灼热的火浪燎掉了一把头发和两爿眉毛让学生们笑闹的同时也深感后怕,这万一再近点……那烧的就可不是眉毛和头发了……这样的事件让学生们对即将开展的炼钢过程规范及条例是格外上心,生怕由于自己的艹作失误和违反条例造成自身的伤害事件。
几天后,也就是腊月十一,在经过强化灌输相关知识和三番五次重复安全生产意识以及各项准备工作后,第一炉铁水欢快的从坩埚中倒出,邓时锋将冷却测验的铁条放在改装后的手动砂轮打磨,飞溅的火星在告诉着邓时锋炼制出来的到底是铁还是纯净的铁碳合金(也就是钢)。在和学生们一边讲述如何通过火花的两个组成部分,也就是亮线和爆花的产生区别代表着钢铁内含炭量多少的关系后,随着后面不同时间第二、第三、第四个坩埚的样品出炉,有了爆花和亮线不同的比较不同的鉴别样品,学生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区别,也同时证明了邓时锋几个不同试制的普通铁、中碳钢及低碳钢产品的成功。
而液态炼钢的圆满成功让老孙头这位老铁匠更是疯狂,这位在火炉和打铁台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老铁匠做梦都没有想到,大仙的炼铁炼钢之法不仅让炼铁变得更加规范也让人力、炭石消耗降低不少,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反复锻打和精心制作出来的钢铁竟然就这样能直接成钢!!老头在抚摸第一批钢锭时是毫不掩饰自己心中的情绪老泪纵横,而他的徒弟也就是他儿子,则是两眼放光的看着眼前的小高炉,想要看透厚厚的炉壁里面,那位叫化学的神仙是怎么帮着直接炼出钢……
炼钢的成功不仅让老孙头这些工匠震撼,也让覃二还有很多村里人感到震撼,以前虽然知道大仙很牛,但具体有多牛没有太直观的体现,而现在……巨大的成功和实例让村民心中最后一点疑惑消失……而这天的炼钢工作结束后,不仅是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爆棚,而且在每天晚上在学堂里,听邓时锋上晚课,白天在地里偷偷学写字的成年人也多了起来……邓时锋对于这种现象的发展自然不会扼杀,他只是心中暗道:
“在见识过科学那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后,智慧的启蒙和未来的发展……终于真正起步了……”
;
------------
030:主产品
ps:新一周来了,一沐求票票啊。。。
有了第一批含碳量不等的铁胚钢胚,老孙头这缺料歇火已久的铁匠终于痛痛快快的折腾了一把,用不同含碳量的钢几天内打了二十来把长刀出来,这些刀覃二原本打算在马上到来的交易中进行销售,但是却被邓时锋以安全理由给拒绝了。倒不是邓时锋认为老孙头这些即兴制作出来的长刀有多好,而是新村刚刚建立起,立足未稳而且青壮战斗力不足,在没有足够的武装实力面前,这些纯武器装备还是少卖一些的好。
邓时锋的说法得到了老孙头的认可,这些刀的最差品质都已经达到了高水平铁匠制作的上等品质,如果是这么一、两把还可以说是缴获所得混过去,但是一下子出现这么多品质上好而且又没用过的崭新钢刀……任谁都能想得到是什么情况,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覃二也不是傻子,他只是被缺粮的缺口给急晕了头脑,稍微冷静下来后便察觉到自己处理方式的不妥。不过粮食缺口是放在那的,为了接下来的交易,在覃二和邓时锋还有老孙头交流下,选定了一种宽刃、短身、钝头的直柄求生刀作为产品销售突破口。
选择这种求生刀做主销售产品一来是考虑到在目前的生活水平下,长刀虽然卖价高但并不是人人都是强盗和官兵,而生活用刀则是家家户户甚至每个人都需要,像这种短身小刀既可以用作防身也可以家庭当做菜刀和解手刀使用,可以说一刀多用使用范围广市场需求较大。从技术上考虑老孙头也表示这种直柄小刀也很容易打制,条铁条钢烧红后锻打敲扁一头再让妇女们稍事打磨一下再加上木制的刀身护木即可,用他刚从邓时锋那学来的词语形容――没啥技术含量!
再着从成本与售价上考虑,这种小刀价格也比菜刀略便宜一点但用料耗工少,看似刀小但利润却不小其实能挣上不少钱,再加上用途还广泛,老孙头拍着胸脯敢说这小刀一出市场绝对会供不应求。而最后一点,从安全角度上来考虑,这种刀刃长度不到十公分的东西只有近身之后才有足够的威力,因此可以排除武装有可能出现的对手这一条。如果真发生这种事情,实际上敌方都能拎着这种小东西冲倒村子里面近身搏斗的话……从单纯防御角度考虑去看,整个局面已经绝不容乐观。
在确定了主销售产品之后,在邓时锋和他的学生组织下,老孙头和村里的一些妇女在几天内突击制作了六十多把求生刀,虽然因为赶工导致长短、刃面还有刀身尺寸都有不同的差异,甚至有些护木安装的都歪歪扭扭还夹手皮!不过由于采用的钢质好,小刀的硬度和锋利姓都极为良好,拿过以前村里人使用的熟铁产品试一下刀……熟铁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刀痕,而小刀呢……完好无损。虽说这些求生刀的卖相的确不咋地,可却也正好歪打正着的起到了一定的掩饰作用,如果过来交易的商人看到近乎像后世工业化产品几十把一模一样的小刀……这种震撼感和怀疑度不比看到那二十多把长刀要来的少。不过卖相不好归不好,可在邓时锋的要求下,这些小刀都被崭打上一个简单葫芦线条的标志,若干年后世界前三品牌的仙葫就此诞生。
邓时锋本还想向老孙头他们说明商标品牌效应,但其实压根就不用他介绍,老孙头这些匠人们一看便知道这种标示的作用;邓时锋一拍脑袋这才想起,自秦朝开始,工匠们便会在生产的产品上留下生产地点、年月甚至工匠的简单铭文,为的就是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官府会按照这些铭文上寻找制作者的麻烦。不过老孙头他们还是有些不情愿这么干,倒不是怕有人来找麻烦,而是老孙头觉得这些粗工快制的产品还配不上这么好的商标,万一以后有人拿着这刀来打脸……丢不起那人……但是任谁都没有想到,在若干年后,这一批卖相最次的仙葫牌小刀能存留下来的都成为了天价产品,因为它代表着一群人开创一个新时代的最初代表物,其历史纪念意义远远超过其本身价值……
赶工生产出一批仙葫小刀做主销售产品太过于单一,趁着老孙头手顺,覃二又不失时机的赶紧让老孙头带着徒弟再打出十来把铁犁锄头铲子柴刀和斧头,原本覃二还打算拿这些东西卖出去多换点粮食物资什么的,但没想到这些东西打出来后,村民们这个想要柴刀砍柴那个想要铁犁耕地……经不住软磨硬泡之下覃二干脆直接把这些东西分给了村民,既增加自己人的劳动效率又赚个耳根清净……
连续几天大干快干让老孙头的身子骨终于有些吃不消了,在搞定那些农具之后老孙头把生铁锅的生产制造丢给了邓时锋和自己的徒弟自己回家休息区了,如果是以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古训会让老孙头藏着掖着快进土时才传授相关的技艺诀窍,但是现在……在大仙面前,自己的这点伎俩完全就是小儿科……与其留着徒惹耻笑还不如落落大方的拿出来让大仙看有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已经见识过大仙各种“仙术”产品的老孙头心思已经不在手工制作上面,这次亲自抄家伙上阵纯属过手瘾,他现在更期待的是在邓时锋的指点下,亲眼见证机器生产的神迹!
主打产品后面的附带生活生产产品被村民们截留自用,覃二本还想组织点人手再弄一批铁器出来增加交易量,但前几天连续的工作已经让人十分疲惫,而且和那些挑脚货郎约定的时间也即将到来,覃二的计划也只能在现实条件下流产作罢。不过还好这批主产品小刀品质的确不错也能卖上不少价钱,再加上是第一次交易,倒也没必要一上来就把自己弄得跟个百货商店似的让人觊觎……
第三天,覃二带着罗蛋,还有扮成普通村民的邓时锋以及一干青壮,挑着货物,朝着西面走出山区来到了约定的交易地点,在仔细搜索附近没有发现什么可以埋藏人员之后不久,邓时锋的望远镜便瞅见远远的走过来一队人马……
;
------------
031:交易中的意外
商队人数大概十来人,还有四匹驽马驼载货物,虽说这是来交易的商队,但除了几个挑担的货郎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轻装带刃的人员,即便是隔着老远,邓时锋也能从他们那稳健的步伐中看出这些人下盘迈步相当稳健,一眼就能识别都是些练家子;至于商队中为啥出现练武之人……谁都明白。看到这队伍,任谁都明白覃二上次搭上的挑脚货郎为了闯个头彩,特地联系了实力较强的商人前来交易卖人情。而除了这些挑脚货郎还有商队的护卫之外,还有一个人物就是那个骑着毛驴,穿着一身深色长褂的中年人,看来他就是这次交易中的最大的商人。
由于是第一次交易,双方都保持了必要的小心和足够的善意,山上的村民在商队还未到达前便站起放出响箭提示,而商队也远远的便停下派出两个挑脚货郎前来探门。在两位挑脚货郎确定是覃二后,覃二让所有人从山脊上下来,而商队也这才带着货物悠悠的来到山脚下的一块空地上。
互报家门、名号和一系列的引见介绍,这过程虽然有些啰嗦但对于第一次做生意的双方来说都很重要,扮作二当家的邓时锋一直不怎么吭声一切由覃二来出面进行沟通,通过双方的介绍,邓时锋大概明白了对方的身份和背景。
那几个挑脚货郎就不用多说,众人关注的重点是这个马商队的身份和实力,通过引见,对方并不是众人想象中柳城县的某一商人或者是商队,而是柳州府一商行的出行商队。这个身份让邓时锋心头咯噔一跳,按说在这柳城县的地界上,那些挑脚货郎找来的应该是柳城县的商人才对,怎么柳州府的商人会出现在这里?而且让邓时锋更感狐疑的是,眼前的这位商队负责人从体貌和口音上看……怎么看都不是广西本地或者是在广西生活已久的人呢……对这位中年人一下子提起兴趣的邓时锋不禁将视线一直落在了他的身上。
“这位是二头人吧,看二头人对黄某似乎有些专望,不知道是二头人见过在下呢?”
出门做生意自然要八面玲珑,一直在和覃二拉关系,送样品,套近乎的这位中年人察觉到一道目光总是注视着自己,那位黄姓负责人在找到这束目光的主人后,很客气的抱拳施礼,一口夹杂着粤语音腔的官话刺入邓时锋的耳膜。
看到对方察觉到自己,邓时锋也不能再扮啥不吭言语只摆坡死的二头人,之前自己不想开口就是因为脸上虽然涂抹灰泽来掩饰自己的年龄但声音却做不了假,那少年脆朗的声音会暴露出这位二头人是有多么的年轻容易遭人设计,但整个销售过程覃二又需要自己不时的给意见,为此二人便商定邓时锋不出声,由覃二来进行交易中的交流,自己之用支支吾吾的给点示意就可以了。但是没想到,由于邓时锋自己的不留意,一不小心的让对方对自己留上心了……看到对方那犀利的目光刺向自己,邓时锋原本打算继续支支吾吾的以语言不通糊弄过去,但对方那浓重的粤语音腔像道闪电一样,在邓时锋脑海里带起了一阵惊雷也闪出了一道亮光。
“黄掌事走南闯北阅历过人,气度举止言谈上自然与众不同,我山野小村民初见之下倍感好奇,若有得罪还请海涵……”邓时锋大脑瞬息速转,下一刻没有选择继续办哑做态的让覃二过来解围,而是艹起一口略有后世广西桂东口音的白话回了过去。
邓时锋这一口带着点口音却相当流利的白话粤语当即让对方楞在了原地,其实不止是这位黄姓中年人,就连后面的几个护卫都面露吃惊之色定睛细看,都说乡音最亲最顺耳,在古代人口流通低下的年代,这些远离家乡的人在外地突然能听到家乡口音的人,这种亲切感是现代人很难体会到的……(注:这个现代人指新世纪的年轻一辈,老一辈特别是二十世纪末出国留学的人还是有感触的,在满是金发碧眼人的世界里突然听到家乡口音的人……即便不是同县同乡,但只要是同省的都感到倍亲切)
下一刻,黄姓中年人的身子在微微的颤抖数下之后,按捺住狂跳不已的心,抱拳说道:“敢问兄弟仙乡何处?!”
一听仙乡这个词,邓时锋就知道自己这口白话粤语起到了应有的震撼作用,仙乡一词是属于敬语,自己一开口就暴露了自己的年轻,但是对方年长却对自己使用对长辈时的敬语……答案不是对方被短暂震蒙了,就是演技超然高深的在掩饰什么……
“山野乡民,世居于此,但儿幼之时有幸跟随长辈外出游历,见学一、两门薄艺,见笑见笑……”
邓时锋轻轻摆手让同样惊愕的覃二先别吭声说话,自己不动声色的将自己的来历给掩饰了过去,对方也是见多识广的人精,见邓时锋这样圆辞自然也明白对方不想在自己身份多说什么,便打着哈哈相互揭了过去。由于有了邓时锋这一“假老乡”的出现,现场的关系比之前更融洽了一些,负责引见的挑脚货郎见这么好的气氛笑得嘴都合不拢,要知道他们作为中间的牵线人,商队和村子里的交易收益他们都能分上这么一点,良好的关系就代表着更大的市场,这能不让他们开心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