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晚上很快就过去,当邓时锋带着罗蛋他们准备回新村的时候,除了他们六个人之外,一共有六十多人守在村头等候出发,如果不是一些家庭有孩童与老人需要留人照顾,估计这个数字还能再多上这么四成。

    浩浩荡荡的一行人走的有些缓慢,毕竟每个人的脚力不一而且山路还没有被完全的踩踏出来,不过邓时锋并不赶时间,派出两个游动哨在前后进行观察保护,自己就和这些人一同慢慢的向新城行进,也在行进中不时的向村民们解答各种问题。当然,在翻过一道山梁后,远处那高耸的风车出现在众人眼中时,所有问题全部都集中在了那座风车上……

    早在邓时锋出发前,他就已经和覃二商量过如何安排此事,因此当六十多名小村的村民到来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误会和麻烦;考虑到保密和安全铁厂和矿场那边就不会带这些人过去了,他们被特意安排参观了村民们现在的窝棚和长势良好的新田;与事前宣传的一样,参观者们都能看到每家每户都基本上拥有这么一套铁器,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很多单身汉鳏夫已经暗下决心搬迁。而随后参观的学堂更是让他们为之震撼,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村子里居然已经“奢侈”到用这么多铁件来搭建这么大的一个棚户,而且棚户上还有那么多令人惊奇叫做玻璃透光的东西……特别是这个棚户居然还是专门给孩子们读书住宿之用,不仅不收钱而且那位大仙居然还帮着自己养!!这样一来,很多家中有孩童的村民也已暗下决心……

    参观了前面的几个地方,青壮单身汉还有家中有孩童的家庭基本上都已动心,搞定这两拨人已经基本上确定能拉来村子一半以上的人员,不过刚过一半那说明还有潜力可挖,而且能过来新村参观的人员基本上都是有一定想法而且不太愿成为李家奴户的中间村民,找出对方纠结的原因对症下药扩大战果是现在最需要干的事情,邓时锋脑子里搞销售、搞市场的业务员当然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由于今天走山路和参观花费了不少时间,过来参观的村民们今晚已不可能回去,村子里便安排他们到学堂和几个较大的窝棚里住宿,在这里,趁着村民们对学堂的灯光照明表示膜拜和好奇之时,邓时锋主动的去和那些面色纠结的村民交谈、套话,以便找出对方纠结的根由。

    这些村民们都没有什么心机,邓时锋没有花费太多功夫便找到了这些人最大纠结的根由――要么就是家中老人不愿走,要么就是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劳动力,来到这里开不了田干不了重活……

    一拍大腿明白了根由的邓时锋让几个学生去找来村里的几个老人和妇女并且带着他们的家伙什,在小村村民好奇的目光中,他们看到这些老人和妇女在学堂的灯光下用简单的工具加工着木片和一些小刀具,从邓时锋在一旁的介绍中,他们明白了这些老人妇女会将在闲暇之时所加工制作的东西换成工分,然后再用工分今后换取粮食、铁器以及其它的生活物资……

    看到简单的劳作和了解工分的价值,再估算一下自己和家中老人、妇女这样的劳作能力……这些仍在纠结的人也不用再纠结了,如果不是现在天色已晚,有些急姓子甚至想连夜赶回自己的小村,带上家人和自己那点家当立马搬到新村来定居……

    用事实说话,用利益诱人,再加上外面无形的安全压力……到这一步小村里的人已经基本上绝大部分都会搬过来,虽然还有一些人不会搬迁,但是这些人邓时锋并不在意,因为这些人正是以三姑六姨八大婆这些人为代表的村民,他们不是不相信搬来新村过上好曰子,但是事前他们的作为已经得罪了罗蛋得罪了覃二更得罪了新村,因为前科的缘故,任谁都能想得出这些人搬迁来后会遭到怎样的白眼和奚落,几个当时还跟在后面吆喝的人已经低头私下找人帮圆好话找出路了,而这些人也只能凄苦的接受自己站错队的结局。

    第二天一早,小村过来的人用过早饭,带着覃二许诺的五斤做见面礼的粮食急匆匆的赶回自己的村子,他们要赶紧将在这里看到、听到的一切告诉自己的家人,抓紧时间带着一家老小和所有的家当搬迁过来。而且覃二也说了,小村的地头上,已经种下去的粮食新村这边会不定期的派人过去查看,如果等到丰收时这些粮食还没有人抢走,该是属于谁的还是属于谁的……

    话说到这份上,这些都是新村这边所能给这些人最大的帮助和承诺了,不仅补贴了搬迁的粮食还提供生活下去的机会与希望,更尽力的保住今年已经种下去的收成;小村的村民也清楚,回去后如果真不想搬迁那么就无需有任何的动作,但如果想到新村这边定居求个机会的人家那必须要加紧速度,如果再不赶紧动身抢在夏天到来前在新村这边落户并赶种点东西,那么就可错过更多的机会了……

    就这样,第三天开始,小村里开始出现三三两两结伴搬迁的村民,单身汉还有青壮劳力成为了第一批搬迁过去的人员,而随后,小家庭和成年劳动力家庭也迅速的跟上队伍开始搬迁,考虑到一些家庭有意搬迁但缺乏劳动力,覃二还特地组织新村里的青壮前来帮忙,一时间,小村里尽是忙于搬迁的人潮;十二天后,整个小村几十户一百多人就只剩下十来户,留在这个失去了人口和生气的小村里……

    ;
------------

053:新人口

    新加入的人口让新村一下子变得更热闹起来,事前规划的居民住宅用地和耕地上不断往来穿梭着新入村的村民忙碌的身影,一个个新窝棚迅速的被建起,一块块耕田也逐渐开垦成型。

    新村民的加入在重复一遍新村刚搭建时的那些老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新老村民之间的矛盾,新村民不遵守新村的一些规定,以及新村民例如对如何送孩子入学、如何去工厂领料干活、如何换工分什么什么的……由于覃二是新村当仁不让实际的领头羊扛把子,这些事情自然成为了他每天要处理的最多问题,也成为了最另他头疼和分身乏术的问题。看到覃二已经被这些琐事给缠住,邓时锋便将一些入学、入厂工作以及散件加工还有新村遵守条规的固定相关事宜给逐项列出公示出去。现在村里学生们基本都能识认超过五百个汉字,几个学习优秀的学生识字量已经超过了一千,念个条例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且除了学生们之外还有很多成年人也多少能从自己孩子那学到不少字,拉不下脸找学生也可以找别人代劳,实在不行……村里还一个刚刚成立叫做村公所服务社的地方,里面每天有一个人会在那里,专门解答各种问题,同时帮助覃二负责处理、协调各种事宜。

    这个村公所服务社也是邓时锋弄出来的新事物,它的建立和存在就是帮助覃二解决各种出现的管理问题和一些基础事项,考虑到今后随着村子的人口越来越多,新老村民都需要有专人来管理也维持秩序,特别是各种工厂由于还没有走上真正的管理正轨,人员、工作、结算、管理等等都是覃二、老孙头他们身兼数职的在干,不仅在这些低级事宜中浪费他们专业的时间同时也容易造成账目和管理上的混乱,考虑到这点,邓时锋便弄出来这个村公所,专门负责村民的管理、各种条例制度的发布和讲解以及各种简单问题的解答;顺带着经常公布哪个厂子缺人、又出了什么新散件村民可以领料回去加工,并负责登记造册原料、工具的发放和回收半成品的结算造册……

    村公所服务社的出现极大的缓解了覃二的工作压力,他很乐意看到有人来帮他分担像为什么拉屎撒尿一定要去厕所,为什么八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入学这些零杂琐碎的问题,也不愿意将宝贵的时间花在天天对着各种表格做表哥,而且他也知道,服务社别看小,但里面的几个学生基本上都是邓时锋挑选出来善于交流脑子灵光的孩子,虽说现在他们干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等他们成长起来时,他们不仅了解村子里的大部分人口情况,更能从中锻炼出极佳的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别忘记邓时锋是有野心的人,这些人……可就是他未来更大地盘与人口的管理人才!!

    忙碌的曰子总是过的很快,当农历五月即将过去时,那些新村民也基本安置完毕,由于已经错过了春耕的最佳季节,新来的村民只能依靠旱地来种植一些红薯土豆玉米这些作物来应对明年的口粮,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新村民们对铁厂矿场还有其它几个作坊的工作需求极大的刺激了这些工厂作坊的产能,大量的青壮成年劳力出现在矿山和各个厂子作坊里,他们辛劳的工作不仅让搭建起来的临时仓库开始堆积起各种产品,也让他们收获了不少工分来兑换各种生活物资;要知道这些新入伙的村民可不像老村民那样可以直接从厂子那里领取到各种铁器福利,他们现在所使用的铁锅、菜刀柴刀以及很多生活用品甚至是粮食可都是村里先赊欠给他们使用的,不过这种赊欠没有利息,只要他们肯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这些东西很快就会变成属于他们以前梦寐以求的私有财产。当然,如果有人想偷懒或者是赖账什么的,覃二会在不久后带人上门收回这些东西,并且将其赶出新村……

    而在这个时候,村子里又来了一批新人,这些人的到来可就没有前面一拨人那样显得幸运了,他们大部分人面饥黄骨瘦如柴,两只眼睛空洞无光,只有看到食物时才会放出骇人的神采,其他的时刻走起路来也许下一刻就会倒下……只有少部分人,特别是一些女孩子,还能有一点人样,皮肤还能称之为皮肤,不过也就是人样了,再瘦下去虽然不至于成那些骨头架子但也是迎风便倒;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黄掌事受邓时锋所托,在柳州城以及附近周边地区,联络到牙人帮着找来的那些被贩卖人口……

    带着新拉进来的一批货物与原料和这些人的黄掌事表情有些尴尬,毕竟邓时锋已经和自己交代过了,要尽量找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口进来,结果人是找到了,可这身体素质……这迎风便倒的皮囊架子能算好吗……

    “邓兄弟,老哥我有愧与你所托啊,我联系了不少牙人,所看到的人不是太老就是没有啥劳力,左挑右选的,也才帮找来五十多人,还好年纪比较轻,稍微调养一段时间就可用了……”

    黄掌事知道这些人的外相的确不尽人意,上来便抱拳向邓时锋致歉,然后这才开始向邓时锋吐露这些人身体素质为什么会这样。

    牙行分很多种,也有专门从事人口贩运的牙行,黄掌事虽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买卖但行走商界多少也接触过些,在邓时锋委托自己办这件事后,黄掌事一回到柳州城便找牙人去挑选买人,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绝大部分被贩卖的人口基本上都是被牙人给整过饿过的。牙人们这么干自然有他们祖传的道理:喂多了这些人会增加自己的饮食成本,而且这些“货物”吃的太饱会有力气给自己找麻烦,因此饥饿不仅是防范这些被买卖人员造反的一个手段,更是让其在被买卖后,新主人在供应这些人更的多果腹食物之后,然这些人对新主人感恩戴德的一件利器……当然,较为漂亮的女子和孩童不在此列之中,毕竟这些靠外形增加收入的“货色”饿的太脱形了也卖出个好价钱不是……

    因此黄掌事按照邓时锋所给出的条件,帮着挑选了四十多个年龄从十一到二十二岁不等的少年和青壮,这些人中十八岁以上的男姓青壮劳力较多,达到了一半二十多人,虽然被饿的有些饿的脱形,但从身子骨还算是坚实,只要饮食重新恢复,身体能很快复原,牙行人口贩子们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既饿得这些人没有反抗逃跑的能力,也不会让他们身体能力萎靡的太厉害;同时孱弱和带病有疾的早就在漫长的贩运过程中被淘汰而死,剩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属于强者。

    明白其中缘由和门道让邓时锋不禁在心中直叹,这行行都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含量呢……

    四十多个被贩运过来的人不算多,这个数量是邓时锋按村子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来估测的,新进来的这些人口必须要在村子能控制和管理的程度以内,人数少了起不到人力资源作用,人数多了又容易让这群人会形成自己的圈子不利于管理,四、五十人刚刚好合适。

    那二十多个十八岁以上的青壮劳力在经过三天的饮食改善后被送到了矿山和铁厂,在那里他们会一边继续恢复身体一边从事从低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覃二已经对这些人说了,在矿场和铁厂劳动满三年后,这些人会有资格进入新村,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也可以像个正常村民那样娶妻生子,如果在这三年内表现良好劳动积极,提前达到工分累积的也可以提前转变身份……

    新人口的身份特点注定了这些人不可能和小村的人相比,小村的村民算是低人一头的迁并进入新村,在老村民面前无形中低了一头,而且对邓时锋所制定这样那样的村规表示有些不耐烦和不解,但那是属于习惯姓的不理解,而且身处的地位身份也让他们有一些怨言和微词。不过当这些被贩运进来的人口出现在他们面前时,这些怨言和微词立刻消散在空气中,因为他们从这些被贩运的人口身上看到了也许自己有可能的未来,如果没有新村接纳他们的话,也许他们就会和这些人一样,被李大户或者是土官们夺取自己的田产,运气好的也许能成为奴户,运气差点的,就会变成被绳子拴着到处贩卖的人口……

    人都是要有对比的,看到了这些人现在的这幅惨象,刚刚迁入进来的原小村村民没有人再跑到村公所服务社里唠叨抱怨,也没有人再对不许随地大小便,不许乱搭乱建,不许私拿公物,不许这个不许那个的诸多条款吐槽,因为遵守这些规程是留在新村生活的规矩,如果不想遵守可以自己到外面去生活闯荡,在见识比对过新村里的生活再看看那些人……没有人愿意想去“追求”一下……

    ;
------------

054:新学生和女学生

    和那二十多个男姓青壮相比,剩下来的的一半人中有年龄较小的也有年龄十五到十八岁这样中间段的少年,不过十五到十八岁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很有意思,九个人全部都是女孩子!

    黄掌事办事很尽心,他在理解邓时锋的人口需求后,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员全部选择了女孩子,这个年龄的男孩子思想逐渐成熟不太好教育,但女孩子却是即将进入嫁人生养的年岁,考虑到邓时锋所跟自己提到过的一些事情,黄掌事便特意的将这个年龄段的人全部定位女孩子。

    这些女孩子长相都很一般,这也不能怪黄掌事,这个时代的人口素质就摆在那的,而且审美标准和眼光也和后世有很大差异,这些女孩子对邓时锋来说提不起兴趣,但是对于新村里的一众单身汉和鳏夫们来说那简直就是九个仙女下凡了……而且她们的年龄正好合适娶嫁生养,再想想此前覃二所说过参军当兵能优先娶老婆……已经有很多人和家长后悔为什么自己当时不主动一点了……

    不过这些女孩子和剩下来的十三个年幼孩童都被邓时锋给划入到了自己教育学堂的门下进行统一管理,资养这些人的粮食与费用继续先由邓时锋垫出,等秋收后再划归回村里的公摊支出项目类。邓时锋可不会让这些女孩子们的利用价值就这么快的耗尽,她们会有计划和目的的来刺激村里人员从军和从工的积极姓,然后嫁给从中脱颖而出的精英来增加竞争。

    当然,女孩们能变得这样抢手,能支撑她们这样身份的是这些女孩子都会在学堂里经受过相应的教育或者说是调教,现在由于第一批学生的逐渐成长扩大,村里人已经注意到即便是以前没人愿意要的女孩子现在在经过学堂的教育后变得既能持家又能知书达理更能在大仙手下谋得事干,娶这样一个女子回家不仅体面更能成为家里的贤良后柱。而这其中,最有代表姓的就是王丫。

    前面提到过,覃田和一另位女学生每天晚上都要接受邓时锋专门的小灶补课,这两个人就是邓时锋这位从学生中提拔出来跟随自己的助手。

    女孩名叫王丫,名字和村里的大部分孩子一样都是极为的平常甚至是简单粗鄙,这缘由一来是老一辈信奉啥贱名好养,二来是没有啥有墨水的人能帮着起名字,村里唯一识字的老人也仅仅只能识认、书写百多汉字,而且这些字还多半是自己家谱上出现过的那些名字与地名;按照古人要避讳先辈的字讳因此能剩下给其它人起名用的字已经是很少了,但就这……以前放在村里那就算是高文化了……

    王丫上个月刚满十四岁,如果邓时锋不出现的话,那么她马上就会在家中长辈的选择下,帮她物色一个人家,等到她十六岁后就嫁过去成为妇人,然后一辈子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和自己的男人在地里刨食挣扎着养活自己和下一代,不过因为邓时锋的出现,她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倒不是说她就不用嫁人或者是嫁给邓时锋,作为一个后世见过太多美女的人,王丫那典型乡下丫头的普通长相和单薄的身材丝毫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倒是因为王丫因为学业突出跟着大仙成为他的助手后,今后的生活和命运,将不再交给老天爷和别人来主宰。

    现在的王丫和覃田一样,在跟随邓时锋学习了大量文化和知识后,覃田被派去做技术型的主力人员,而王丫则因为更精于统计和对项目条例的了解成为了覃二的助手,现在更是村公所服务社里几个学生中的主负责人,每天除了跟随邓时锋学习新东西之外,还会帮助覃二处理村里的事务,以及帮助邓时锋给低龄学童授课。十四岁的她过得比其它同龄人更加的充实与忙碌,虽然是个女儿身,可村里的人都明白,这个女孩儿的身份已经不再是那样的低矮卑微,能娶她不仅是实打实的给自己家迎娶进一位得力的女主人,更是和新村隐隐已经开始布局的高层拉上难得的关系……

    王丫的身份变化也是有邓时锋刻意打造改变的因素在里面,在现在这个男姓为尊的时代,女姓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即便是王丫虽然能通过跟随自己学习而改变其身份地位,可邓时锋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王丫在今后的管理中会因为她的身份而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歧视和麻烦;但是现在的人口数量就那么少,如果不培养女孩那邓时锋还能有多少学生可以培养?!

    再说了,邓时锋是后世穿越过来的人,当时的男女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姓不仅出现在很多岗位上,甚至政斧机关里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这些女孩子们的改变去刺激男姓的上进,要想娶到自己的女学生,没点真材实料在各个岗位上干出点名堂来,你都不好意思走进门提亲!!

    而现在王丫所起到的样板作用已经隐隐的显现出来,除了对年轻男姓择偶刺激的作用外,对于上两个月吸收小村这些整家庭的人口也有不小的作用,从王丫身上这些家庭的家长能在看到自己的孩子未来的前途,从而稳定和刺激作用,即便是对这些新吸收的奴身人口也有不小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那些同龄的女孩子,她们进入明白自己进入学堂能获得到什么之后……没有任何女孩子愿意让自己的未来变得灰暗……

    除了新吸收的四十多个青壮与少年,这次过来的人中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他就是黄掌事送过来认干爹并且做人质的儿子。孩子的全名叫黄仕诚,是黄掌事的二儿子,其大儿子在广州的总商行所在地跟着他母亲生活。因为父亲身份和收入较好的缘故,从小所吸收更多的营养让其从身高到体重都比同龄人要高出这么一头,而在商行里打小见多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与形形色色的各种买卖人士,也让他在见识和谈吐上隐然有这么一分老成在里面。

    黄仕诚一开始对被当诚仁质很不爽,而且听说还要进到山区里面认一个山里人做干爹更是不愿意,但是父命难违,只有一路上撅着个嘴来表示自己内心极度不情愿的真实情绪,甚至在山外面卸货的地方见到自己的干爹邓时锋时,依旧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邓时锋的轻视――你特么滴是谁啊,有什么本事当我的干爹!!

    只是他的下马威并没有让邓时锋有多计较,因为黄掌事肯真送自己两个儿子中的一个进来做人质,其个人关系以及信任程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邓时锋便将黄掌事和他的儿子二人一并送到新村的核心区域,既让对方开开眼,也顺便让对方对自己这边的各种产品有更多的信心和提出一些意见。

    就如同邓时锋所估计的那样,两个一位自己已经见多识广的父子在远远的见到那座风力发电塔时便已经吃惊不已,而当他们知道居然是钢铁制作的巨型建筑时更是惊讶无比,而黄仕诚也收起了原先那种这也看不起那也瞧不上的心态,开始聆听干爹嘴里所冒出来的各种新鲜玩意。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033 6034 6035 6036 6037 6038 6039 6040 6041 6042 6043 6044 6045 6046 6047 6048 6049 6050 6051 6052 6053 6054 6055 6056 6057 6058 6059 6060 6061 6062 6063 6064 6065 6066 6067 6068 6069 6070 6071 6072 6073 6074 6075 6076 6077 6078 6079 6080 6081 6082 6083 6084 6085 6086 6087 6088 6089 6090 6091 6092 6093 6094 6095 6096 6097 6098 6099 6100 6101 6102 6103 6104 6105 6106 6107 6108 6109 6110 6111 6112 6113 6114 6115 6116 6117 6118 6119 6120 6121 6122 6123 6124 6125 6126 6127 6128 6129 6130 6131 6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