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二原本不太想告诉对方邓时锋的行踪,但看到钟书清这么着急,再想想自己被邓时锋给卖了的感觉……呵呵一笑便出卖了邓时锋的行程,准备小小的报复一下邓时锋,只是他压根就不知道邓时锋早就已经算到覃二这一手了,钟书清即便赶到柳城工业园也没用,因为工业园里很多地方都还是属于对外不开放的禁区,钟书清这个不是工人又没有通报人的家伙压根就见不到邓时锋。即便钟书清想堵工业园的大门……亲,工业园这个词就已经说明那里很大了,就他一个人……堵得住吗?!

    钟书清这么着急说实在话并没有啥私心,他还真的是带着一颗为普天百姓谋福的好心,而且在山村待了整半年了,他对山村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好感,因为他发现这里真的就像是陶渊明笔下所写的桃花源一样,虽然没有那样的恬静却充满着平和与生机,一切都那么的井然有序那么的美好,从内心里,钟书清也有些开始学会尝试用山民的视角和学习内容来看问题,但他半辈子受传统腐儒思想熏陶,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中毒已深,绝对不是这点时间就能解毒的……

    而他去找邓时锋想劝其赶紧停手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生怕邓时锋这样做会引起朝廷的震怒,到时候皇上龙颜大怒之下不顾一切发兵征剿……那不是给山村引来灭顶之灾吗……

    只是他并不知道,邓时锋早就已经明白这么干的后果,因此今年的作战任务是以练兵为主要目兼少量吃下部分土地,而打烂广西中部和东部以及西部的军事体系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搅乱整个广西,使得明朝政斧无法能够抽调兵力对山村治下之地发起攻击扰乱当地的生产建设。都说后世一些国家是以战养战,而邓时锋在以战养战的同时还要以战争换时间和空间……

    故此钟书清在柳城县工业园待了一周都没能见到邓时锋,这一周的曰子对于钟书清来说那简直就是煎熬中度过的,不过让人很奇怪的,是山村在发起今年的军事行动后都已经差不多过了半个月了,除了最开始广西巡抚和总督也同样被气得吹胡子瞪眼外,后面就没有啥消息了,这让人很是诧异……

    因为邓时锋和山村里的人都不知道,在山村发起军事行动的当天,在北方,也发生了一件事情……(未完待续。)
------------

169:北方的一次战斗

    一**二年在军事战史上有几件大事,上半年的松锦大战结束是一件,而还有一件则是清军在结束完松锦大战后,还为等消化胜利的果实便在当年又入塞搔扰中原,由于上半年明朝军事力量被狠狠的痛宰一块肉,对于清军的这次军事搔扰难以阻挡。

    清军这次入侵中原和往年时的意图很相近,无外乎就是劫掠人口和各种物资,顺便再给大明朝放点血,如果顺利的话,再顺便屠屠城放放火什么的。对于清军在中原大地上的肆虐,大明朝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毫无办法。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次的入侵中发生了一件小插曲,而这个插曲,恰恰是和邓时锋这只小蝴蝶有着密切的联系……

    ……………………

    在河北的某地,这里距离京城已经只有一步之遥,故此在这一带驻守着大量明朝官军拱卫京城,清军早年间实力弱小,再加上其游骑战术的特点,清军很少攻打城市而是利用其机动力的优势绕开各军事要点,直接攻打防御力量薄弱的农村,这里的牲畜和人口还有各种物资都是他们所缺乏的。

    而在这样此消彼长的劫掠过程中,清军的实力在逐渐的壮大,而大明朝是越来越孱弱,到了中后期,清军都已经敢直接打攻城战,可见其势力成长之迅速。而到这个时候,明朝军官将领也基本上被打得失去了信心,遇到清军劫掠只要不攻打自己的城池就哦米拖佛万事大吉,至于什么援救下面的子民……这些当官的什么时候把百姓当过子民……也正是如此,清军每次入关入塞入侵中原,都能浩浩荡荡的将各种物资和人口还有牲畜列成长长的队伍,从各个城市外面耀武扬威的走这么一遭……

    因此这次清军入侵也一如既往的非常顺利,在洗劫了大量人口和物资之后,此次入侵的清军准备收兵时,也许是不久前松锦大战的胜利让这些清军得意忘形,又或者是想刺激刺激燕京城里的崇祯皇帝,这支携各种战利品胜利而归的清军是赶着队伍选择了从京城旁边走过,这才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

    “这些汉狗,居然还敢派兵出来,真是找死啊!!”

    站在前方不远的是三千多明朝官军,这些官军和其它明朝军队没什么两样,破旧的军服低沉的士气,还有较为中规中矩的盾阵和长枪阵摆出一副野战的架势,看到这一幕让清军看了就不爽,当即就有人破口大骂出上面的那句话出来。

    前面提到过,清军实际上在此之前很少与明军打正面对垒硬耗似的战斗,都是放风筝式的远远的抛射来磨掉机动力很差的明朝步兵们,不过打到现在清军对这种正面作战也累积了不少的经验和信心,特别是因为具有极强的机动力,他们往往会抓住明军将士疲惫或者是阵型不稳,甚至在遭遇战中趁乱进行突杀来获得最大的战果。而到了后期那更是怎么打怎么有,再加上明军士气低落,很多时候连打都没打就直接投降。

    为此,当看到这支三千多人的明朝军队摆出一副作战的架势时,对方所展现出来的挑衅战意激怒了这些清军,他们纷纷丢下自己的战利品开始迅速的从长长的队伍中集结,准备好好的教训一下眼前这些不知死活的明军官兵,同时也能多砍点人头回去领赏……

    清兵们的集结还是很快的,没消一会功夫,数百清兵便集结完毕,虽然后面还有人正往前赶来集结,但此刻早已按捺不住的一个甲喇便带着自己的人先冲了上去,上半年的松锦大战他因为一些原因而没能赶上错过让他损失多少战功,看着和自己同旗的那些甲喇一个个收获堆成小山,他早就已经眼红不已,现在有这样的机会,他怎能不心动呢……

    不过还好这位甲喇总算没有被战功给冲昏头脑,他还很明白就自己带着这才集结的三百多号人上去那就是给明军送人头,他一声呼哨让自己的家奴还有其它骑兵散开,准备依旧用放风筝的老战术慢悠悠的先耗干这些明军的士气和体力。

    不过当甲喇和他手下的人跑起来后他们就发现,这些明军因为来的比自己早,故此占据了一个地势较高的位置,再加上风向的缘故,上风头的地方障碍物太多不利于开弓搭箭,只有从侧风或者是逆风的位置发起远程攻击,而且距离要贴近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位置。

    如果说这位甲喇第一个错误是没等聚集更多人时便犯中二病冲了出去,那么他犯下的第二个错误就是让自己的人不仅靠了上去,而且还冲到了距离明军只有七十步的位置。当然这位甲喇敢于这么干也不是全部都是他的错,毕竟大家都看到三千多明军并没有携带什么大炮这样的重武器,只有大约七、八百士兵不是使用冷兵器而是双手持握一种较为怪异的鸟铳。看到这些鸟铳这位甲喇和其它清兵都笑了,明朝的火器让很多明朝士兵吃尽了苦头,弄得现在的军队对用火器是有一种变相谋杀的想法在里面,而这名多人装备鸟铳……前面的明军将领估计脑子不是被驴踢过就是被门板给夹咯……

    七十步的这个距离很微妙,既是在这种风力下抛射箭矢的最好射程,同时也正好能避开明军的铳子,目前明军装备的主流鸟铳虽然能打得更远,不过超过七十步这个距离铳子已经发飘,能命中的……绝对不是瞄准当事人的枪子!话说这些清兵看不起归看不起鸟铳火器,但要让他们用身体去体验一下被打中的感觉……没人愿去!

    只是这位甲喇注定要成为悲剧姓的人物,因为他并不知道,他所要面对的武器可不是目前流行的火绳枪,也不是西方刚刚研制出来没多少年的燧发枪,而是领先这个时代两百年的后装线膛枪!

    当甲喇带着手下的骑兵还没抛射几轮箭矢便遭到了一阵排枪密雨般的打击,这批枪弹所产生的战果并不大,只直接打中了一名清军骑兵让其惨叫一声跌落马下,除了他之外还有两匹马也遭到了命中,吃痛的战马一声悲鸣,其中一名骑手见势不妙急忙控制马匹没让自己摔下,而另外一名则很不幸的连人带马摔倒在地……

    而且还没有等甲喇和其它人反应过来为什么会这样时,第二排弹雨便扫了过来,这次的战果可比上次的要多,数匹战马和数人中弹,当甲喇感觉有点不对劲时,第三批弹雨便接踵而至……

    三段击其实很早以前明军就以懂得使用,而这支明军的领军将领更是充分的阅读了钟书清所写的使用说明:三队而列,渐次齐击,百步上下,瞄头打胸,如雨而密……其意思就是还是相同的三段齐射,虽然不能解释清楚抛物线但至少说明了瞄着脑袋可以打到胸脯,瞄着胸脯打肚子,而夏式步枪的准星又简单易学(改装后的瞄准具,无尺表只有一块凸铁以加快改装速度,也可以做到简单的三点一线),在排枪集火攒射下弹药会形成一片如雨点般密集的弹雨。

    “退!!退出去!!”

    三次排射过后,这位甲喇骇然的发现自己的手下已经被射倒十来人和马,这还得感谢对面的明军阵型过于紧密而且是冷兵器和热兵器混编摆不开阵型,再加上几个方向上都分散了兵力,要不然这几百号士兵全部集体三段击集火……骤然间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让这位甲喇是怒火攻心,不过还好他脑子还没有一时冲动的命令发起攻击,要不然他所带的这些人估计都得跪这!

    只是现场的手下们似乎被明军的火器打的有些懵,再加上人声马嘶的让现场一片乱哄哄的,造成了这位甲喇的命令好一会这才传递完毕,而这个时候……已经重新装填好弹药的明军士兵们再次分批抠下了扳机……

    当这位甲喇戴着剩余的人马撤出对方的火力射程外时,在他们进攻的路线和原路撤回的平地上,已经躺下了二十多匹马和七、八条尸体,如果不是马匹变相的保护了骑手,这地上躺着的尸体还要多点。

    这位甲喇的失败让剩余观战的清兵们是一阵惊异,这大明朝什么时候有这么犀利的火器了?!这才多长点时间啊,就看着在对面一排排烟雾冒出来后,这些清兵们就连人带马的被放倒了这么多?!而且从对方重新装填药子的速射上来看,这种火器那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啊!!

    如果说,现场的清兵们稍微清醒点,就会重视眼前突然冒出来的这种新武器和新战术,但正是因为刚刚结束的松锦大战太另清兵们有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那位甲喇回来后不久,第二支攻击队伍便组成,准备上去血洗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汉人官军……(未完待续。)
------------

170:花皮快枪引起的反应

    骑兵在对阵步兵时最大的优势就是马上的机动能力和冲击速度,步兵撵不上、跑不掉,只要骑兵别脑子注水的傻傻放弃自己的优势去和步兵拼自己的劣势,那胜利者十有**都是属于骑兵的,即便打不赢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这种优势直到速射武器出现后才最终消失。

    打这场不是遭遇战也不是伏击战的这些清兵也都明白这一点,如果说前面那位甲喇还是吃了不明对手实力的亏属于可原谅的错误的话,那么后面清军们发起的进攻那就是属于自作孽不可活了,连续的游击压根对明军所造成的伤亡少之又少,但明军每次的攒射都能带走几匹马和一两个人的伤亡,连续数波下来,清兵们唯一的成果就是用生命测出了对方这种新火器的有效射程和在打三枪后会进行一次清膛;只是这个信息是用上百匹战马和十数名精锐骑兵的生命换取的……

    更让这些清兵们无法忍受的,是当清兵们知道自己踢到铁板准备撤离时,那些明军开始变阵向前缓缓推进,看这架势是要想将地上的清兵尸体给顺走报功……

    这些明军这样的举动彻底的激怒了清兵,这么多年来,特别是这两年来清军实力越来越大,打败仗的次数不仅越来越少,甚至即便出现伤亡也能悍勇的将自己人的尸体给抢回来,在古代,对敌方尸体可没有什么善待的说法,耳朵、手指甚至人头都是表战功的重要证据……

    明军的举动让清兵们是暴怒不已,他们派出精锐骑兵试图攻击明军的阵营,并试图抢回尸体,如此一来双方的交战立刻升级。

    如果说清兵们集中更多的兵力进行突击,说不定还能真的突破明军的阵营来个大屠杀,但是好死不死的是这支耀武扬威的队伍实在拉的太长了,而且又是牲口又是掳来的奴隶造成乱哄哄的一片,队伍集结速度效率大打折扣,而明军又正好打了一个时间差不给清兵们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故此双方的战斗说实在话是一边倒的屠杀……

    在损失上百人的伤亡后,清兵终于醒悟过来再这么打下去那就成了添油战术,而且是拿人命往这个大坑里面不断的填料,停止进攻让清兵们停止了继续刷新扩大伤亡数字,也让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军将地上的清兵尸体给割掉头颅以及脱掉他们身上的盔甲后慢慢的退走……

    这天的战斗最终以明军的大胜而终结,虽说百来人的战果和松锦大战损失十万战力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的数字,但是在这种已经听惯了各种战败消息的曰子里的确犹如寒冬中吹来的一股暖风;而且这个战果还是没有水分的,百来颗不是拿普通百姓来充数的人头就已经说明了战果的真实姓。更何况在带回来的战利品中,还有若干件清军骑兵所使用的挂甲,这种清兵的盔甲可不好作假,特别是还打死一个双甲牛录更是让人感到久违的振奋!

    这些尸体和战果当天晚上便快马送到了不远的燕京城里,接到这个好消息的崇祯是大喜,而且更让他高兴的是在听到此次战斗不仅干掉这么多清兵,最重要的是自身的伤亡是微乎其微,只有十来人受流矢射伤,一人重伤不治而亡。这样的战损比可是这么多年来罕有甚至是没有过的,这能不让人高兴吗。

    而在获悉此次作战的更多细节后,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打这场战斗的队伍里装备了从广西山蛮花皮那里购买来的快枪,而这么多的尸体可全都是花皮快枪所射杀的!而且当天也就是这么几百条快枪便造成了这么令人舒爽的战果,如果再多装备一些快枪组成这样的作战队伍……已经有人在想着能获得多少战功了……

    为此很多人开始吹捧着崇祯的眼光长远,能忍一时之痛,豁达大度的不予广西的那些花皮山蛮计较还懂得识人大度,反正一片吹捧之声。

    只是福兮祸所伏,正当朝堂上是一片歌功颂德的益美之词时,广西花皮山蛮再次兴兵作乱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快报形式传了过来……

    第二天,昨天还是一片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的人今天都不怎么说话了,而昨天不怎么说话的人今天就有话说了,这嘴炮战一开当即整个朝堂就成了嘴炮战场,吵来吵去其重点并不是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和拿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无外乎就是党争的想弄死对方为快……弄得崇祯当天还是一如既往的挥袖而去……

    这第三天,朝堂上还是一片混乱,不过通过昨天崇祯的态度,双方都摸出了点底,那就是这两条消息来的也忒特么滴寸了,这刚刚利用花皮的快枪让大家看到点胜利的曙光,你这花皮能不能晚点再动手啊!这乐呵都没乐上一天就给你给搅和了好心情……不过让大家为难的地方也就在这,花皮的快枪让大家都明白如果能再多装备一批也许还能改变北方糜烂的局势,不仅能抵御外辱对内也能平叛镇压李自成这些流寇,可你这些花皮突然来这么一手让人措手不及,是和你继续买军火咧,还是派兵剿了你呢……

    当然朝堂上的人也明白第二条纯属白瞎,而且谁提谁倒霉!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600 7601 7602 7603 7604 7605 7606 7607 7608 7609 7610 7611 7612 7613 7614 7615 7616 7617 7618 7619 7620 7621 7622 7623 7624 7625 7626 7627 7628 7629 7630 7631 7632 7633 7634 7635 7636 7637 7638 7639 7640 7641 7642 7643 7644 7645 7646 7647 7648 7649 7650 7651 7652 7653 7654 7655 7656 7657 7658 7659 7660 7661 7662 7663 7664 7665 7666 7667 7668 7669 7670 7671 7672 7673 7674 7675 7676 7677 7678 7679 7680 7681 7682 7683 7684 7685 7686 7687 7688 7689 7690 7691 7692 7693 7694 7695 7696 7697 7698 7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