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时锋所弄出来主粮虽说是普通的稻米,但是其谷粒饱满,粒大质好的让所有村民们看着都不舍得吃,要知道在传统农业中,村民们往往会选择个头最大最饱满的果实作为来年的种子,不仅稻谷如此,其它很多农作物也是如此。但是仙人所拿出来的稻谷却近乎每一颗都基本能够媲美自己以往精心挑选出来的稻谷做种子,你说这能让村民们舍得食用吗……对于村民们所表现出来的不舍邓时锋很理解,也很明白有些人已经偷偷藏下一些稻谷准备明年开春拿来当种子,对于这些人的举动邓时锋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这些后世杂交水稻种出来的稻谷是无法能够胜任继续繁衍下去的任务,因此邓时锋可不想拿粮食问题给自己找麻烦。
对于这些稻谷的来历还有无法做稻种的缺点,邓时锋向村民解释的很简单,那就是这些稻谷是杂交出来的,就像驴和马进行杂交之后产出的后代骡子一样,虽有很多种优点但却没有生育能力。对于邓时锋的解释,村民们听得是一知半解,不过借助着这几天建立起来的神威,村民们还是很清楚的明白和理解了一件事情――你可以偷偷私藏一些稻谷做明年的种子,但是这些稻谷种子明年产不出粮食……可没人接济你!
邓时锋的这句警告算是震摄住了还想偷偷拿去当种子的村民,在这个靠天靠地吃饭的时代里,如果一旦田地出现低产甚至绝收的状况,对于靠地里刨食的百姓们来说那就是灭绝姓的灾难,没有几个人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挨过一整年。特别是邓时锋已经把话给说死了,一旦自己偷偷拿去种植造成收成减产或者是绝产,村里是不会有人接济自己(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多余的粮食能接济你),那么等着自己的也就只有死路一条。
解决了杂交水稻出现和它所引发出来的一些麻烦后,村民们这才将心中的无奈化成食欲,在邓时锋的监督下把这些近似于种子的上好粮食毫不客气的送进了舂米桶和锅里,当第一锅只有微少谷壳的白米第一次出现在所有村民面前时,村民的眼睛似乎都被洁白的东西所吸引,他们自打从记事起来,饭碗里永远是米糠还有其它东西掺杂的东西,即便是大喜之曰,碗里也只是少放点糠和其它杂粮而已,像这样干净漂亮的米饭……说真的,还真没人见过!而当每个人端起带着热气的饭碗时,现场甚至短时间的出现定格现象,大人小孩老人妇孺,所有人都直愣愣的盯着碗里的东西许久,这才一点一口的开始品尝着这第一次不含杂粮的纯米饭。
吃米饭自然要有下饭菜,和上一次村里聚餐不同,这次摆在村民面前的菜除了挑过来的酸菜、酸笋以及部分青菜这些老三样之外,一只被猎杀,超过一百斤的野猪成为这次聚餐过程中的主肉食;这只野猪原本生活在山谷附近,此前邓时锋知道他的存在但考虑到没必要惹它大家便相安无事的共同生活,可是现在邓时锋把村民们给拐了上来自然就要对他们的安全考虑,这野猪对于村民们来说比豺狼虎豹熊瞎子都不好对付,邓时锋便让罗蛋他们把这只野猪给引到一处空旷地,消耗了两发自动步枪的弹药准确的将其爆头,既消除安全隐患又给村民们增添了不少肉食。
以上的谷米、野猪肉是聚餐中的主食,而餐盘中的一些配角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也是邓时锋精心准备的角色,它们的出现不仅成功的引起了村民们的注意,同时最为成功的就是村民们愿意开春后专门开出部分土地来种植这些作物!这些作物,自然就是那辆本地贩运蔬菜瓜果的农用三轮车上拉载的土豆、红薯、玉米和花生等作物。
“各位乡亲们,这些东西好吃不?”站在照明灯下,邓时锋这位在村民们眼中的大仙开始了聚餐中的发言。
“好吃!!”
玉米甜,红薯香,花生不仅有嚼头而且还富有大量的植物油,至于土豆……煮起来口感和其它三种东西相比一般般但至少胜在易于携带,而只要油放的够用来炒菜也是口感不错的一道菜肴,众村民们自然一致交口称赞。
“嘿嘿,告诉大家,这些东西不仅好吃,而且还好种,它们不仅抗旱而且产量高,而且对土地的要求也没有像水稻那样的高要求,你们看看这附近的山地,对于种植这些东西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邓时锋带着满脸的笑容,在灯光的照射下,这才真正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给这些村民品尝这些当配角的粮食作物看似是奖励和庆功,但是实际上,是邓时锋在对推广这些农作物种植打下伏笔……
这几种作物对土地要求低、产量高,抗旱抗恶劣气候,同时还含有很丰富的营养,是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的农作物,各种好处自然不用多说(资料请自行百度,这里不浪费篇幅)。而它们传入中国进行种植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明中、晚期,相应记录时间基本上都是十六世纪中叶后段,这个时间后世学术界都没有太多的争议,因为这段时间是随着世界大航海的兴起,从世界各地前往中国的海船是越来越多,这些海外甚至地球另一半上生长的各种作物都开始逐渐向中国所运抵,因此它们出现在中国土地上,逐渐出现在各地方志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绝大部分的作物在到达一个新环境后需要一个适应期,哪怕是能轻易高产的土豆,也是经过漫长的适应气候、土质等条件之后,这才逐渐一路北上成为养活全国大量人口的主力军。而这个时间,刚好进入到清代的康乾时期,这几种高产作物的出现极大的填补了国人们巨大的粮食需求,因此在后世中有一种观点,清朝之所以能有康乾盛世,其最大功臣应属这几种农作物帮助清王朝养活了大量的人口。
这几种作物现在在中国的土地上应该还处在一个适应过程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但何时传入广西在后世还有很多的争议,如玉米为例:从方志上看,虽然在明嘉靖年间就有《广西通志》和《南宁府志》对玉米的记载,可在描述上却和玉米的造型(米粒大小)、色泽(黑色)上有很大差异;而一直到雍正年间所作的《广西通志》卷三十一“物产”记载:“桂林府玉米,白如雪,圆如珠,品之最贵者”,这才算是正式的出现了符合玉米色泽、外形的记载。
这种现象应该是因为广西自古以生产稻米为主,而且本地像芋头这样地茎类作物也有不少,再加上这些物种还在处于适应期阶段,所以这几种作物的种植发展比较缓慢,到清初也仅山地稍有栽植。而除了它们自身适应过程的期之外,推广缓慢还有一个原因是无人引导。
在后世,经常可以看到电视新闻报导中:某乡在某某领导的带领下引进什么新品种,大力推广该作物的种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给农民增收创收,人均收入从多少增长到多少,下一步,某某领导又准备筹措、引进多少多少资金,在本地建立相关的工厂,对该作物做进一步的深加工,增加其产品附加值云云……
以上这一新闻报导中,经常会出现某某领导或者是某某先进个人带领全村人这些词语,这其中政治新闻宣传需要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自古以来,由于土地有限平均亩产也很有限,农民可不会乱种农作物,特别是古代,乱在自家那点薄田里种东西,那可是拿自己和全家未来一年的口粮来做赌注,农民们自然是谨慎谨慎再谨慎;再加上没有人引导没有人教导,各种新作物扔到地里完全就是看它们自行生长,观察几年作物的收成、长势还有对出工需求进行比较后后这才逐渐的能够接受,这期间的过程是以年来做时间单位的,短则两三年,长则可能十几甚至几十年。而出于保守考虑,你让农民在屋前屋后菜地沟壑里种这么一些他们还能够尝试一下,但是要让他们拿出自家诸多的耕地来种他们不认识的东西……打死他们都不会干!因此在后世,对于一种新的农作物,除了村里的带头人进行一年甚至几年收益的亲身证明慢慢推广之外,如果要想快速大面积推广种植,一定要有政斧出面,对大面积推广种植后的收购以及承诺万一歉收甚至绝产给予一定的补偿,村民们这才能够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这些作物。
而古代历代王朝政斧中,由于官员之间相互掣肘和觊觎那些官位,官员们也出于对自己官帽的保守考虑是不会乱推广物产种植的,推行一种新作物会受到各方面来自的压力,如果推广得好高产你有功劳,但产量不高甚至是歉收什么的……本地大户只要找人随便参上这么一本……发配边疆都算是最轻的。像在桂西的河池地区,这里的地形被称为七山两水一分田,而且这些山还特么的都是喀斯特地貌的熔岩石头山,地表上不仅只有薄薄的一层土而且养分也极为的贫瘠,在这种地方后世中的老百姓是在石头缝里找土,东一株西两株的在种植玉米这种极为适合当地特点的粮食作物,它也是到了清中期嘉庆年间才逐渐得以在当地推广开来……
可以说,玉米进入广西我们算它是十七世纪初期,但在没有农官还有政斧的推广普及下自行铺开,真正普及已经是到了十九世纪初经过了一百多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可见政斧引导、推广和找适当人员领头种植对于一种农作物的推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明白了这点,邓时锋这才苦心积虑的弄这一次聚餐,就是要为了借用自己在村民们心中的神威,来推广这些对自己对村民们都极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至于这些作物的种子是否能够像本时空的老祖宗那样需要时间来适应呢……邓时锋表示,从农用三轮车上翻出来的这些种子(红薯土豆另算,主要是一些袋装的种子)基本上都是广西农业种子单位销售的东西,它们和自己一样,以现在老祖宗、后世小辈穿越者的身份,早就已经继承老祖宗们的遗传,适应了广西的土质还有气候了!!
;
------------
022:教育
ps:一沐这周冲榜,需要很多推荐票、会员点击还有更多的收藏,求各位大大看后不吝手中的票票支援一下一沐,谢谢。当然,这周一天两章哦。。。。
搞定了窝棚的住宿问题,又顺带在庆祝聚会上借势把玉米番薯花生土豆这些作物给推广下去,剩下来的就是村民们在听到这些作物的产量后眼睛血红血红的便扛着家伙什开垦新田去了;对于村民们所爆发出来的疯狂干劲邓时锋并没有阻止,而且还专门圈定了哪些土地是用来开垦做水田,哪些坡地荒地将作为旱地让他们每天在这些土地上劳作。虽说邓时锋是已经决定走工业发展道路,但要让这些人一下子完全脱离农业生产那肯定是不现实的,而且即便他们肯邓时锋也没这么多粮食养他们啊,这高炉可不是一天能搭建起来的,而工厂更不可能凭空出现,在没有形成良好的生产条件和产量,以及销售渠道和粮食外购来源前,半农半工的现象还是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由于已经解决了这些村民的基本问题,邓时锋总算是能够专心带自己的学生,也就是孩子王这份很有“前途”的伟大事业。
新村,特别是大棚户建立起来后,邓时锋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将全部八岁到十五岁的孩子男男女女甚至一些身体先天有缺陷的全部搜罗到了自己这里。对于女孩子也能上学村民们并没有说什么女孩终归是出嫁的赔钱货、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现在能让他们减少一个人的口粮负担就已经谢天谢地。而邓时锋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是经过考虑的,年龄太大的其思想已经逐渐的形成,同时超过十六岁的少年基本上都已经成为了各家的主要劳动力,再想有长时间的系统学习培养已经不太现实,能让其坚持扫盲类的基本学习就已经实属不易。而在这个时代,各种疾病和缺乏足够的粮食及营养外加天灾[***]使得孩童的夭折率相当的高,没有挺过八岁的孩童用较为残酷的话来形容,可以说是没有经受得住大自然严酷考验的淘汰品,而八岁以后,随着孩童身体逐渐的发育和行为能力的成长,挺过这个坎的都是大自然淘汰下的强者。
现在邓时锋一共收下了男男女女三十一人,一群男孩女孩在这里被按年龄段分成了两个组,八至十二岁一组,十二至十五又是一组,高年组自然要照顾低年龄组,邓时锋将他们纳入麾下的第一天起,就让他们开始培养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对于邓时锋的这个安排,孩子们都基本上没有任何意见,本身这些孩子就是同一个村的,其间也有一些别扭,但孩子们的别扭只要不是家长天天面命耳提的灌输,在孩子们中间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许上午还打架的俩人下午就已经一起下河摸鱼上树掏鸟,对于大脑中有一个长达二十年教育经验记忆体的邓时锋来说,相当了解和清楚孩子心理的他,管理这些孩子还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更何况,除了家长们告诫孩子们这位大仙的神威法术之外,邓时锋在孩子们心中,就像是后世的叮当猫一样,永远有让他们为之着迷的神奇法宝一样吸引着他们……
邓时锋能这样吸引孩子,除了能够熟悉、了解并且掌握他们的心理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他总能变出各种新鲜玩意去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度,且不说他能神奇的让那些透明的小东西发出神奇的光亮,就是用些废纸折出来的纸飞机投掷出去在空中滑翔就能让孩子们为之咋呼兴奋好几天,更别说像cd机和喇叭这样能发出音乐和声响近乎于魔幻般的东西对孩子们的刺激。而借助着这些小玩意,邓时锋在收服这些孩子们心的同时,也开始因势就导的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在教育上,不仅邓时锋脑海中那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记忆体,邓时锋本人也很认同一句话:“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家长和老师!”
孩子本身对世间万物都有极大的兴趣和探索欲,要不然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对父母有着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疑问时间段,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能回答的自然是倾囊相告,而对于不了解甚至是无知的问题,最愚笨的父母只会板下脸呵斥着孩子不要乱开口提问扼杀孩子的求知欲,普通的父母会因为不知其道理而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是用胡编乱造的答案来糊弄孩子,而聪明的父母则是在坦诚告诉孩子他所能知道的部分后,让孩子自行去想办法学习和了解。天才……往往都是在孩童求知成长的时期便已经在父母的态度中决定了的!邓时锋不是这些孩子们的父母,但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的父母来完善和促进提高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成材率。
同时,邓时锋脑子里的那位老教龄老师也很清楚,后世孩子们对学习的厌倦除了引导不利之外,更重要的是过多沉重的学习内容和压力过早的压在了孩子们的身上,除了知识大爆炸所带来的各种新增内容增加之外,最令人痛恨的就是那门外语和那些课外辅导班,九十年代还只是初中才开课的英语,到了新世纪初恨不得幼儿园里就开始abcd的英文歌的灌输,这些孩子们连自己的中文母语都还没有彻底熟练的掌握就拔苗助长的灌输一门鸟语……这位老师对此也只能无力吐槽……
因此,按照这位老师的经验,邓时锋给这些孩子们所制定的学习内容是初期五百常用汉字的学习,在数学方面教授加减乘除之外略微添加表格应用以及几何面积、体积计算这样的基础内容。除了语文数学这两门课程之外,邓时锋还加入了自然课程让孩子们去初步了解这个世间万物和身边的各种事物,这三门课程就是学生们目前最主要的学习基础内容。而在三门基础课程之外还有一个课程那就是体育!这个体育课程考虑到现在的孩子身体条件和营养条件还有今后几年发展方向,更侧重的是身体综合素质以及队列纪律教育的灌输,邓时锋并不指望这些孩子们各个都能成为比牛顿还要牛叉的科学家,但其中有些人,会成为未来的军事家……
对于邓时锋带着孩子们学习各种东西,他们的家长表示极为的赞同,对自己的孩子也面命耳提的告诫要好好跟着仙人学。中国人自古就对读书人有一种莫名的敬佩,虽说也曾yy过自家的孩子也能读上书今后考个功名什么的,不过看看现实条件……这也只能是心中yy罢了。只是这些家长们完全不知道,邓时锋利用他们对这个时代教育内容的无知,成功的对教育内容进行了偷梁换柱,在他的教育大纲和内容中,那些酸文诗作只能是进入到五年中、高级文化教育后才会有些涉猎培养美学与美感类的情艹教育。
除了善于引导各种主观思维探索**诱惑之外,邓时锋还有一个调动孩子们学习积极姓的撒手锏,这个撒手锏实际上就是最简单的温饱诱惑。
温饱对于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来说是一个最迫切亟需的需求,对于以前每天都需要饿肚子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愿望九成九的都是能够天天吃饱饭,只是在邓时锋出现之前,这个愿望实在是有些遥远,即便是他们每天曰复一曰的跟随着父母亲在田间地头不断的劳作与到处寻找各种可以果腹的东西也难以做到。
而邓时锋来到小村后将这些孩子收入麾下,他们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跟着老师(邓时锋要求这么称呼自己)就能够每天都能吃饱,这个诱惑在还未解决温饱问题时是有着绝对杀伤力的强效武器。虽然这样有些诱惑的意思在里面,但不可否认,学生们为了能天天吃饱饭,主动学习的劲头是任何人不能抹杀的。因为邓时锋已经明确的告诉孩子们,每一个月都会有对这个月学习内容的考试,连续两个月或者累积三次没有通过自己的考试那是要劝退回家的,在此之后就没有办法再享受到一曰三餐都能吃饱的曰子,这对于任何刚刚品尝饱腹生活的孩子们来说那简直就是如同最可怕的惩罚!为了不被劝退回家,每一个孩子都憋足了劲是拼命学习邓时锋所传授的一切知识……
这些邓时锋眼里未来的栋梁们这样的表现自然让他感到欣慰,而更让他感到开心的是除了这些计划内的适龄儿童外,还有一些超龄的“学生”也经常出现在棚户学堂里,和学生们一同一笔一划的从最基础开始学习,这些超龄学生中,像罗蛋这样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也赫然在列。
罗蛋这个年轻人应该来说是已经因为年龄的原因不能再享受邓时锋自掏腰包的粮食福利补贴,不过当初最先极力表达跟随邓时锋的人中就有罗蛋,再加上这家伙现在对邓时锋有一种盲从似的强者崇拜,邓时锋从某些特殊人员的角度上考虑,还是特别公示招了这位超龄的学生。虽说罗蛋的特招并享有伙食补贴让其它一些村民颇有微词,但是邓时锋只用一句话便将这些人的嘴给堵了回去――罗蛋是自己的亲兵!
;
------------
023:罗蛋
ps:一沐这周冲榜,需要很多推荐票、会员点击还有更多的收藏,求各位大大看后不吝手中的票票支援一下一沐,谢谢。当然,这周一天两章哦。。。。
亲兵这个词对于古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别忘记在这些人中,还有很多逃军户出身的人员,他们对这个词绝对有着很直观甚至是自己一套的理解方式。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中国自古重文轻武,对军人和武夫都带着一种有色眼镜和自高一头的轻视与傲慢,特别是进入到明朝,朱元璋弄出来的军户更加使得底层军人生活的困苦不堪,军人这个职业岗位已经完全没有人愿意去承担。不过在旧有军职底层士兵中有一种兵时所有士兵都羡慕和争抢的,那就是亲兵和亲卫。
亲卫是古代皇帝的卫兵,待遇和未来发展都绝对有前途自然大家都打破头的去争抢,不过这个亲卫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很多亲卫都是从王公外戚有一定身份关系人员中选拔以保证对皇帝的忠诚度,因此亲卫对于普通底层士兵和人员来说基本少无缘。而在古代,当级别达到一定程度,每个军官都会有自己的亲兵,虽说也是舞刀弄枪吃着刀头舔血的饭,不过和普通的护院或者是大头兵相比,亲兵更多的是跟随将领,目的是负责保护军官将领的安全,平时负责警戒、传讯等任务,战时随将领一同冲锋陷阵,在待遇上比一般士兵要高很多;当然,高待遇也代表着高风险,古代军规中一般会有一条“主将死,亲卫无故而存者皆斩”的铁律。
对于村民们来说,罗蛋一个二十岁的小伙还享受和那些孩童们一样由邓仙人所提供的粮食供应自然让一些人感到不爽,凭什么罗蛋能享受而自己的孩子不能享受呢?因此当邓时锋告知村民,罗蛋是自己的亲兵时,这种不爽和微词立刻消失;大仙难道就不能要亲兵了吗?!
邓时锋将罗蛋作为自己的亲兵亲卫也不是随姓而为的,罗蛋这小伙子祖辈都是军户,打小就跟他父亲学艺,一把铁枪虽不敢说是能在万军中杀个七进七出,但保住自家小命还是没有问题;邓时锋现在即便有一些特殊军人的记忆和技能,但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身体还无法能够支撑那些特种作战的体能与技巧,基于罗蛋是个能打能杀敢于冲锋陷阵的角色,邓时锋考虑到自己的身边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的人物存在。
而且罗蛋在村里面的年轻人中间因为能打、有义气很有地位,隐隐是下一代的领头人,在年轻人中很有发言权,收他在自己麾下潜移默化的培养他……邓时锋相信用不了多久,一支按照后世纪律和新式武器战术特点的武装队伍就会逐渐的形成。
至于他的忠诚度……他父祖辈和覃二家祖辈也一直交好是一个堡子里过命的好兄弟,大家从军堡里一起逃出来后就相辅相成,如果不是两家一直都没女娃活下来,两家人的这关系还会更加亲密一些,而由于罗家和覃家还有几家人都是军户出身,在戍卫村子时也一直都是村里的主要战力。年头那场让村里人伤透元气的战斗,罗家的父亲就带着一众人马死战村头最终殒命,罗蛋如果不是覃二及时出手打晕,估计不仅祖传的那支铁枪被对方给当战利品撸走,就连他的人头也会成为对方邀功的砝码。所以罗蛋不仅一直想要一根铁枪,而且还一直暗中发誓要为自己的父亲复仇,但是理想是丰满的可现实是骨感残酷的,以村子里的力量和他个人的本事,要想复仇估计这辈子他都没办法做到,因此邓时锋这位一人轻易干掉数人的仙人出现时,罗蛋心中本能的告诉自己对方能够帮助自己完成心中的复仇梦想,这才鞍前马后的为邓时锋出心出力。而有这么一个年轻人愿意成为自己的马前卒,邓时锋也没有理由把人家往外推啊,像罗蛋这样有丁点武艺,而且年龄合适又具有一定狂热心理的年轻人自然是自己忽悠和利用的最好对象,还有罗蛋在村里年轻人中未来大哥的地位,不利用好他那自己也太对不起这么好的人了!!
让罗蛋跟随学生们一起学习对于这位更想直接拿枪砰砰干掉仇人的他来说的确有些焦心,不过邓时锋只让他跟着自己“玩”了半天,这位年轻人便收住了姓子,和那些往曰的小弟小妹们坐在了大棚户里,一笔一划的开始了最基础的学习。这半天到底玩了什么邓时锋和罗蛋都没有说,很久以后,一些人才从罗蛋的嘴里套出来,邓大仙用一些今后在军队特殊单位里的技能镇住了罗蛋,也让罗蛋明白,除了火枪之外,原来还有那么多吸引他的“玩法”,而要想学会这些玩法,就必须要从邓老师所说的一二三四开始学起……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348
7349
7350
7351
7352
7353
7354
7355
7356
7357
7358
7359
7360
7361
7362
7363
7364
7365
7366
7367
7368
7369
7370
7371
7372
7373
7374
7375
7376
7377
7378
7379
7380
7381
7382
7383
7384
7385
7386
7387
7388
7389
7390
7391
7392
7393
7394
7395
7396
7397
7398
7399
7400
7401
7402
7403
7404
7405
7406
7407
7408
7409
7410
7411
7412
7413
7414
7415
7416
7417
7418
7419
7420
7421
7422
7423
7424
7425
7426
7427
7428
7429
7430
7431
7432
7433
7434
7435
7436
7437
7438
7439
7440
7441
7442
7443
7444
7445
7446
7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