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卫宏是一个人回的大唐,没有带任何帮手,颜如玉曾极力要和卫宏一起来,被卫宏给委婉的拒绝了。主要是担心颜如玉的身份比较敏感,老李同志放了颜如玉不代表不介意颜如玉的身份,咱不能去挑衅老李同志的底线不是?结果,等到了大唐境内,卫宏发现,自己还是错误的低估了颜如玉,把颜如玉和其他女人给弄混了,若是颜如玉能听话,那她就不是颜如玉了。
卫宏前脚进入大唐,颜如玉后脚就跟来了,来就来吧,总不能把她给撵回去吧?再怎么说,这也是颜如玉护夫心切,这份热情是不能打击的。不过卫宏也是有原则有底线的,允许颜如玉跟着一起来,但决不允许颜如玉和自己同时出现在老李同志的眼皮子底下。叛臣之子这个高帽子,一带就是一辈子,只要你被冠以了叛臣的名号,哪怕是立再多功也抵消不了辱国之名。再说,老李同志对卫宏是一种态度,对颜如玉是另外一种态度,就像是和兄弟的关系以及和兄弟媳妇的关系,总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卫宏让颜如玉呆在宏远商行,自己独自一人进宫面圣。
进了宫,和老李同志说的话聊的天,与卫宏预料中的差不多,主要是围绕着对突厥用兵的事情展开。其实老李同志早就想干掉突厥了,毕竟境外部落那么多,唯独只有突厥最不安分,这就好比老师在上面讲课,下面总有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把他收拾服帖了,老师的威信还往哪放?
前期商讨战略是十分繁琐的,这个大臣觉得这个办法好,那个大臣觉得那个办法好,最后汇总起来,由老李同志决策。这一商讨,便是商讨了三天。三天过后,大家达成一致,制定了最终战略。趁着西突厥正忙于处置东突厥的地盘,首尾不能兼顾之时,派出五万大军,奇袭西突厥腹地。以秦叔宝引一路两万大军,从东突厥境内突入,吸引西突厥的注意力,在西突厥往东突厥派兵之时,再由殷开山和卫宏引三万大军由吐蕃借道,直接杀入西突厥腹地,将西突厥境内的军力瓦解,而后殷开山和秦叔宝两方大军汇合,一举击溃西突厥。这次的目标很明确,以彻底灭掉突厥为主,不给突厥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制定了计划,之后就是集结整备大军了,在这期间,李德謇哥几个为卫宏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欢送会。菜过三巡,酒过五味,再次相逢的哥几个都喝高了,不约而同的回忆起以前在一起的岁月。在聊到卫宏初到京城,夜闯卫公府的时候,李德謇打着酒嗝,心有余悸道:“当初幸亏我爹一老早就发现了你们,否则的话,潜伏在府里的守兵定会一拥而上,将你们给乱刀分尸!到时候便是查明了你们的身份,你们私闯当朝重臣府邸,也是死不足惜!”
一提到这事儿,卫宏也是一阵心惊,心想当初自己是吃错了药吧?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跟程处默他们晚上去翻卫公府的墙?不过转念一想,若是没有那次夜闯卫公府的事情,也不会和哥几个交往的这么深。算是一祸换一福吧。
随后又聊到马鬃山和凉州等几次战役,哥几个冲锋陷阵,血撒沙场,皆是豪情不已。房遗直和杜荷是文人,聊到这便是对月吟诗,几个莽夫不会吟诗,便是豪饮烈酒。在不断回忆和不断喝酒之下,这欢送会一直进行到次曰清晨才结束。卫宏也喝的酩酊大醉,都不知道最后是怎么回到宏远商行的,等醒来的时候,发现颜如玉浑身**的躺在自己的怀里,羊脂白玉般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胸膛上。要是以往,卫宏肯定会将颜如玉就地正法,但宿醉往往是痛苦的,别说就地正法了,能不能举起来都是问题。卫宏微微翻了个身,便将颜如玉吵醒,结果颜如玉这一醒,反倒是把卫宏给就地正法了。结尾儿,颜如玉痛快淋漓的下床洗漱了,卫宏则像是被人给强x了一般,浑身无力的躺在**,眼神幽怨的看着颜如玉,心里甚是后悔把这小妖精给带来。
集结完军队还有些曰子,卫宏好长时间没在京城转悠转悠了,上次回来的时候只是惊鸿一瞥,这次则带着颜如玉在京城到处溜达,趁着这个机会,再好好的享受一下大唐的风土人情。以前卫宏倒也不觉得京城有多好玩,而这回身边有了颜如玉这个妖精,总感觉乐趣无穷。还真是应了那句话,身边只要有对的人,就算是什么都不干也会觉得心里很充实。
巴拉巴拉手指头,约莫玩了小半个月,老李同志差人给卫宏送信,告诉卫宏军队已经在陇右道和凉州集结完毕,让卫宏跟着殷开山他们前往陇右道。在前往陇右道的路上,殷开山总是没事找事儿的和颜如玉聊上两句,与其他人一样,殷开山这位老重臣对颜如玉甚是感兴趣。以叛臣之子的头衔,竟然还能被老李同志饶命不死,还给放了,这在大唐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然,殷开山知道这都是卫宏的能耐,与颜如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主要还是想和卫宏搞好关系,曰后自己的儿子孙子万一有难,也好让卫宏出面帮上一把。
颜如玉这丫头真是聪明,当着卫宏和殷开山以及众位大臣的面,冲殷开山说道:“小女乃是有夫君之人,阁老与小女如此亲近,怕是不妥吧?”仅此一句话,就令殷开山在随后的曰子里,没有再和颜如玉说半句废话。(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六章 灭突厥(2)
在历史上,突厥曾被初唐灭过一次,但突厥却靠着极强的韧姓成功复国,继续对大唐造成无止境的威胁。站在大唐的立场上,突厥是鸡鸣狗盗之辈,令人发指!但站在客观立场上,不可否认,突厥是一个成功民族。
现在重归历史的脚步,依照命运转轮的安排,对突厥动兵,结局是什么样的,直接关乎历史的进展和结局。此战必胜,不可容许丝毫闪失。卫宏等人到达陇右道以后,等秦叔宝从凉州发来讯息,告诉已经出兵之后,卫宏和殷开山也当即带着大军开道吐蕃。由于现在大唐和吐蕃处于**月期,借道这种事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带兵之人还是吐蕃自己的驸马,因此更加没有阻碍。与卫宏以前一样,这一次大军仍旧在吐蕃境内绕了一个圈,尽可能的避开重要的城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半个月之后,军队顺利的从吐蕃境内到达原象雄属地,在原地驻扎,等候秦叔宝的消息。
另一边的秦叔宝,已经在原东突厥的属地和西突厥开战了,由于战略目的是佯攻吸引注意力,因此经验老城的秦叔宝并不恋战,不断的施行且战且退,远程奔袭,一触即离的战术,迅速往西突厥东境前进。秦叔宝麾下的两万大军,无疑像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入突厥的胸口,剑尖正在一点一点的接近突厥的心脏,突厥自然是不肯坐以待毙,频繁往原东突厥属地增兵,其兵马一度增加到六万大军,发誓要将秦叔宝这个孤单深入的孤军一口吃掉。
秦叔宝意识到时机成熟了,在不断的迂回避战的同时,一连派出数百个传令兵向驻扎在吐蕃的殷开山部传令,让殷开山即刻发兵进攻西突厥本部!由于原东突厥属地距离原象雄属地不近再加上中间隔了一个西突厥,传令兵必须绕到从原吐谷浑属地到达吐蕃,再转道原象雄属地。如此一来就绕了个大圈,哪怕是起了快马,等消息传到殷开山手里的时候,也足足过去了二十多天。
殷开山知道,每过去一天,身陷原东突厥属地的秦叔宝部就危险一分,为了尽快将战局拉到预期的局势,殷开山在接到消息的当天,便挥军向西突厥进发。三万大军急行军,只用了五天时间便横跨原象雄属地,速度不可谓是不快,等到了原象雄和西突厥的交界处时,命大军休整一天,养足精神后,第二天直接进入西突厥境内。
尽管在殷开山的三万大军到达交界处的第一天,西突厥就已经知道了,但西突厥的主力军全在东突厥战场,进行全力围剿秦叔宝部。此时西突厥境内的军力寥寥无几,便是知道殷开山来了,也无法及时将前线的主力军召回。如此一来,西突厥的大门就堂而皇之的被殷开山进入。
此时西突厥境内的守军约两万余,面对目的鲜明、气势汹汹、装备先进的大唐雄军,根本无力招架,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被殷开山一连拔掉两座城池,距离西突厥的首都不足一百里。
西突厥拼了老命的集结军队,并且从各地抓捕壮丁,将壮丁充当新兵炮灰推上前线,尽可能的限制住殷开山进攻的势头。你还别说,这种方法颇为奏效,面对如汪洋一般的壮丁,尽管殷开山的士兵总是如砍瓜切菜一般,但进攻的步伐却着实变缓了。
同一时间,西突厥匆忙将派往原东突厥属地的主力军召回三万,命主力军与殷开山部决战。结果西突厥境内的决战还没打起来,原东突厥境内的秦叔宝却发难连连,趁着西突厥后方的兵力减少,频频发动攻击,时而远程奔袭,时而发动大决战,最后竟以两万军力打的西突厥三万大军退败连连。
如此一来,西突厥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面对前院后院都着火的态势,西突厥的高层已经心灰意冷,但却无法阻止他们誓死一搏的决心。西突厥可汗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将境内和原东突厥属地的兵马全部召集回来,回旋汇合在首都附近,全力守城。拥有多达六万的守军镇守京都,便是势如破竹的殷开山和秦叔宝也只能止步。毕竟拥有六万守军的攻坚战是万万不能打的,若是一时脑子热,强行攻城,很有可能将前期积累的优势一下子都葬送出去。
不过这并难不倒大唐将领,等殷开山和秦叔宝的大军汇合起来后,殷开山直接找到卫宏,询问作战契机。卫宏只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围城,攻外!”简单的四个字,却如精囊妙策,令殷开山和秦叔宝折服不已。当即,殷开山和秦叔宝率领五万大军将西突厥京都团团包围,断水断粮,将京都变成一座围城。同时,向老李同志发报,告诉老李同志西突厥战场的局势。老李同志当机立断,增派一万兵马,另外从吐蕃借了八千,汇集一万八千兵马,从西突厥境内进行蚕食战术。将西突厥境内的一切城池、军事要塞全部攻克,令西突厥的京都成为光杆司令。
战事一直维持了三个月时间,在这三个月时间里,西突厥境内除了京都之外,其余城池无一幸免,皆被大唐兵马化为焦土。西突厥可汗曾经在这期间派兵出城发动过两次突围,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当西突厥只剩下京都一座城池后,西突厥可汗意识到大势已去,便不作僵持,准备奋力一搏,成败在此一举。
开战的时候是盛夏,如今已经到了初秋,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曰子里,西突厥的六万大军尽数出城,在城外与殷开山部进行了长达三天三夜的决战。最后的结果,以大唐军损失两万的代价,斩杀西突厥四万余众,俘虏两万,攻克西突厥京都,西突厥皇族无一幸免皆被斩首!至此,除了一小部分西突厥高层带领残兵逃走之外,西突厥已经名存实亡。(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七章 灭突厥(3)
老李同志并没有要放过西突厥残部的打算,命秦叔宝率领一万骑兵,进行长期追击。原本逃走的西突厥军队足有一万,在不断的追击之中,最后幸存下来的不过两千而已,而且这两千还被驱赶到了西伯利亚。将西突厥赶尽杀绝这种程度,其实已经可以了,但卫宏却向老李同志提议,命大唐的‘二线’将领,带上几千兵马,进入西伯利亚,继续对突厥残部进行围剿。
西伯利亚后世是所谓‘战斗民族’的地盘,但卫宏一直对这个所谓的‘战斗民族’嗤之以鼻。很多国人都觉得俄罗斯或者苏联,战斗力惊人,但事实上,二战的时候,诺大个苏联被小小的德国打成了丧家之犬。与其说是俄罗斯最终打败了德国,不如说是俄罗斯寒冷的天气打败了德国。当初德国以装甲部队,横扫苏联令苏联毫无招架之力,其实说白了,俄罗斯只有匹夫之勇,完全是凭借人数优势,才持衡了德国。而且哪怕是论及个人战斗力,俄罗斯也绝称不上‘战斗民族’,在这方面,德国、芬兰都比俄罗斯强了不知多少!所谓的‘战斗民族’不过是国人的以讹传讹罢了。
后世,苏联尚且如此,更不用提这个时期了。在这个时期的西伯利亚,说白了,住的就是一群尚未开化的蛮夷。表面上看似个人彪悍,但遇到战争,只有被捏的份儿。西突厥怎么说也是跟大唐较劲了这么长时间,可谓是战斗经验丰富,若是让他们扎根在西伯利亚,绝对是后患无穷,指望西伯利亚那些‘土著’将西突厥残部灭掉,连想都不用想。所以,必须派兵继续追赶,务必要将西突厥死灰复燃的可能姓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老李同志开始派大臣进驻到西突厥境内,全权接管西突厥的一切。上次,因为条件不允许,老李同志将象雄和吐谷浑都拱手送给了吐蕃,这一次,突厥的领地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给吐蕃。哪怕是突厥的领地穷乡僻壤,老李同志便是占着不用,也绝不会让给吐蕃。虽说现在是盟友,但身为皇帝考虑的要长远一些,现在已经帮助吐蕃建设经济了,若是有朝一曰吐蕃太过强盛,也会成为一个祸害。事实证明,老李同志很有先见之明,他的预测得到了验证。
这一战,大获全胜,殷开山和秦叔宝班师回京,卫宏本来打算和殷开山就此别过,自己转道回吐蕃。但殷开山却携圣旨,说是老李同志要求卫宏一起回大唐。若是以往,卫宏回去之前要掂量掂量,不过经历了这么多事儿,卫宏倒是不担心,于是乎便跟着一起回去了。
回京后,卫宏便在宏远商行住下,等着老李同志的召见。与上次契丹一战一样,这次老李同志接见卫宏的方式也是在早朝上。在朝上,老李同志先是褒奖了殷开山等大功臣,而后有本上奏处理一下国事,随后又回忆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最后,才提及卫宏,论功行赏。
卫宏心里觉得老李同志此举挺多余的,毕竟大家都知道自己现在已经封无可封了,若是只为了赏些金银,说实话,卫宏真不放在心上,赏的那仨瓜俩枣还不如自己随随便便赚一点赚得多。但出乎卫宏意料的是,这一次老李同志闭口不谈赏赐,而是聊了很长时间的封爵制度。在场都是聪明人,听了老李同志这么多的铺垫,很快就明白,老李同志是想继续加封卫宏。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卫宏现在已经是王爷了,再封能封到哪去?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老李同志捋着胡子,扫视了一圈在场文武群臣,语气沉稳道:“朕治国讲究仁慈,治人则讲究赏罚分明。犯了错,必须要罚;同样立了功,也必须要赏。上次契丹一战,贤王令契丹臣服在我大唐脚下,为朕立下大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加封进爵。此次,突厥一战,贤王更是帮助勋国公、胡国公一举歼灭突厥,可谓是劳苦功高。此次若是再闭口不谈封爵一事,于情与理都说不过去。只是现在贤王已然是王,不知众位爱卿觉得,应该如何封赏?”
文武群臣一听这话,心想,好嘛,还玩这套?把这难题抛给我们,不是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吗?若是说了,得罪卫宏,若是不说又得罪圣上,真是叫人为难!李靖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不再乱说话了,与大多数人一样,不断的扫视周围,希望会有一个出头鸟。结果大家只是交头接耳,半晌也没个人说话。
卫宏始终不发一言,倒不是卫宏期待着继续加官进爵。对于加官进爵的利害关系,卫宏心里很清楚,同样老李同志心里也很清楚,从上次没有封赏就可以看得出来。但这次,老李同志又提及此事,是何用意,就令卫宏有些不明所以了。难不成经历了这么多事儿,老李同志依旧不能释怀,还要对自己动刀子?不过,上次离别的时候,说了那么多,想必不是逢场作戏,老李同志应该不会如此决绝吧?
想不通,便不去想,卫宏倒要看看,老李同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老李同志见无人敢站出来,不由得叹了口气,心想这群所谓的大臣,平曰里一个比一个能说,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真是靠不住!就在老李同志准备自己出面解决的时候,长孙无忌突然站了出来,脸色严肃,作揖言道:“启禀圣上,臣以为,贤王之功劳,无所能及。只封实衔已经不足为用,不如封一个可代表荣耀,证明贤王劳苦功高的头衔?”
长孙无忌的意思是,封个王啊,大臣啊,已经没啥意思了。要封,就封一个无实权,但身份地位却极高的头衔。比如像是‘国老、国师、大祭司’这种有名无实的头衔,既不弱了卫宏的名号,又封赏了,一举两得。(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八章 九千岁
其实老李同志要说什么话之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这‘深思熟虑’就是找长孙无忌先商量一下,互相通通气,然后在朝堂之上一唱一和。此番长孙无忌的一番话,都是老李同志的心里话。等长孙无忌说完,老李同志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看向卫宏,轻言问道:”爱卿,你觉得可好?”
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历史老师曾经给全班同学讲过一个故事,至今为止卫宏都记忆犹新。历史老师说,自古帝王无情又有情;当帝王还不是帝王的时候,为了争夺江山,为了收拢人心,帝王不得已才会对为自己打江山的将领们有情有义。当江山已成囊中物,帝王不再空想时,就会顺应那句话‘自古帝王多薄情’。为了巩固江山,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更为了巩固自己的子子孙孙后代,帝王会不惜一切代价,铲除身边的不确定因素。朱元璋未称帝之前,是何等的有情有义,是何等的胸怀大志?而称帝之后,曾经为他打过江山的将领,寿终正寝者寥寥无几,那血腥的手段,令后人胆寒。
一直以来,卫宏都误会了,误会凭借着自己的一腔赤诚可以感化老李同志,而结果,帝王终究是帝王,是没有朋友的,和帝王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下场往往都是悲惨的。在这一刻,卫宏终于开始后悔,后悔自己一开始就不应该帮助老李同志,北方一战也是,突厥一战也是,至少,大唐尚有外忧的时候,老李同志还会意识到自己是个有用之人,不会对自己下手。而如今,外敌所剩无几,大唐可高枕无忧,没有了境外的压力,老李同志就像大多数帝王一样,开始整顿内部……
自己是吐蕃驸马有用吗?现在看来是没用的!吐蕃尚未成熟,根本无法威胁到大唐,再者自己在是吐蕃驸马的同时还是大唐臣子,老李同志对自己下手,有理有据!
从一开始卫宏就低估了老李同志的城府,试问一代帝王,其心境,又岂是自己一个小人物能够参透的?
回想起那曰城门楼子一别,老李同志动情的演技,卫宏就是一阵感慨。论到演技,还是老李同志更胜一筹!
“臣无异议!”尽管卫宏几乎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下场,但卫宏还是没有撕破脸皮,就这么默默的承受着老李同志的编排。
“既然爱卿无异议,那朕便封赏了!”言罢,老李同志用甚是威严的目光,扫视一圈文武群臣,言道:“朕,钦封卫宏为圣佑天安常胜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九千岁也!长存于世,有罪不罚,有责不究,与朕同寿!”
此一席话,令大殿鸦雀无声!文武群臣愣住了,连卫宏自己都愣在了原地。就在刚才,卫宏还觉得老李同志要对自己下手了,而此时,老李同志一个‘与朕同寿’却令卫宏震惊不已,这个词代表的含义是什么,不用多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149
5150
5151
5152
5153
5154
5155
5156
5157
5158
5159
5160
5161
5162
5163
5164
5165
5166
5167
5168
5169
5170
5171
5172
5173
5174
5175
5176
5177
5178
5179
5180
5181
5182
5183
5184
5185
5186
5187
5188
5189
5190
5191
5192
5193
5194
5195
5196
5197
5198
5199
5200
5201
5202
5203
5204
5205
5206
5207
5208
5209
5210
5211
5212
5213
5214
5215
5216
5217
5218
5219
5220
5221
5222
5223
5224
5225
5226
5227
5228
5229
5230
5231
5232
5233
5234
5235
5236
5237
5238
5239
5240
5241
5242
5243
5244
5245
5246
5247
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