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愿意让手下士兵去强拉壮丁,不仅仅是不想扰民,还有一层的意思就是不想要那些被强行拉入队伍的人。
因为这些人由于心里有怨气,平时不好好的练,一旦到了战场上,战斗消极,不仅会他们自己倒霉,缺乏敢拼的精神,弄不好还要拖累全军跟着倒霉。
“既然不是,那你还有什么事情要说的吗?”韩争不解对方的意思,开口问道。
“军爷,实在是有一件事,我想跟你说说,我家里有一个表弟,今年已经有十四岁了,他经常陪着他的父亲一起来城里卖菜,经常吵着要当兵,幸好他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因此他父亲没办法,同意了他。不过他们没看到有什么地方要招兵的,况且不知道城里哪个营里的长官能善待手下,所以这件事一直搁着。我这次既然遇到军爷要招兵,我就想军爷是不是能收下他。”
杨二看到韩争追问,于是满含期待的回答道。
他在酒楼里干了那么长的时间,察言观色的本事学的是也不少,从两次的接触,他能看得出来,韩争不仅自己待人和善,并且手下的士兵们都是真心拥戴他的,这样的军官无论如何是不会苛待自己的士兵的,堂弟真能够跟着对方,弄不好也是他的福气。
“才十四岁?是不是小了点呀,就是要当兵也要再过两年才能行吧。”韩争听完杨二的话,不自觉的皱起了眉头说道。
杨二看到韩争的表情,以为对方不愿意,要真是如此的话,以堂弟的性子,估计还是会想着进其他的军营,要是万一跟着一个不好的长官,出了什么事情,自己如何有脸再见自己的叔叔?
自己要是不知道韩争还罢了,自己既然知道了有这么好的去处,自己却是无论如何都要帮着堂弟办好这件事的。
因此听到韩争的话赶紧的说道:“军爷,他已经不小了,都是乡里的娃娃,哪有那么娇贵的,都是从小就下地干活,身上有把子力气的,不比成年人差。”
这话虽有些夸张,但也不全是瞎话,韩争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他知道贫穷的孩子早当家,乡下甚至有十五六岁就娶妻单过生活的了。
但是现代人骨子里的习惯,还是使他心有顾虑,毕竟对方在自己眼中还是一个孩子罢了。
因此韩争还待要说,却被身后的自己卫队里的一个叫钱老三的拉了一下,韩争扭头看到对方向自己打个眼色,知道对方是有话要说,就让杨二等会再说。
“钱老三,你想要说什么就说吧。”韩争和钱老三走到旁边的砖墙下,开口说道。
“营长,其实咱们可以收下的,咱们营里刚建起来,我们也是上面有意挑选出来的,所以才没有这么小年纪的,但其他营地里,不说成群的,但也是十个人中有两三个的,已经可以当兵了。即使咱们不收,到时其他的营里招人的时候也是要收下的。”
韩争闻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怪不得自己后世看历史资料时,总感觉那些国民党的士兵有许多看起来都是脸色稚嫩的,像小孩一般,原来如此,不独是他们。
本来自己以为自己已经完全的融入这个时代了,却没想到在某些方面却仍是显得不成熟了,一些细节的事情自己还是了解的不多呀。
“好吧,咱们先不拒绝,到时咱们先看看这个小子。”韩争心里虽然还是有些别扭,但也是慢慢的接受了这个世界的潜规则,算是暂时答应了下来。
------------
第五十六章:城门官
那边的杨二时不时的看向这边,有些紧张的等待着,看到韩争和那个士兵过来,赶紧的期盼的看着韩争。
韩争也不再矫情,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对方。
杨二闻言,大大的松了口气,虽然对方没有肯定的答复,但他还是相信堂弟可以让韩争看上眼的。
杨二有感激的看了韩争旁边的那个士兵一眼,要不是对方说情,估计这次还真不好办呀。
韩争又问了一些关于杨二堂弟的事,这才知道,原来杨二的堂弟叫杨粮丰,听到这名字,韩争会心的一笑。
农村孩子起名字,总是包含着大人的愿望在里面的。
说起来杨粮丰所住的地方,离韩争的那个村子也不远,就在韩争村子的北边几里路的位置上,他们要是往韩家村的话,也是要经过那里的。
打听好了住址,韩争几人准备往其他的酒馆之类的地方走去,让杨二回去。
杨二看韩争等人要走,又有点不放心起来,暗中用手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下定了决心,又赶忙的跑到韩争身前,不顾对方诧异的眼神,自顾自的把事先装在兜里自己积攒下来的银钱都拿出来,就要递给韩争,并说道:“这些钱我是想给几位军爷买茶喝的,几位要到乡下去,还真是辛苦了。”
韩争不悦的看了对方一眼,又看了他手里的将近十块的清廷筹造银元,心中炸掉,这些钱估计是他要辛苦好久才积攒下来的,同时也是明白对方是不放心的意思,怕自己忘了杨粮丰的事。
韩争心中苦笑一声,这还真是古今陋习,求人办事的总要拿一些礼来,对方要是不收的话,即使答应了,当事人也是不放心的。
韩争了解这种古今通是的心里,也没有勉强,从对方手里象征性的拿了一个银元,余下的又推了回去。
对方虽然没有把钱都拿走,只是象征性的拿了一块,但这次杨二却是放心了下来。心中对韩争也更是感激的同时,也真正的对给堂弟找了这么一个军爷当长官彻底的放心了下来。
韩争此时这事已定,也就不再耽搁,转身离去,杨二也是赶紧的往酒楼里跑去,刚才他就看到掌柜的时不时的探头出来,想要自己回去的意思,这时也不再敢耽搁了。
“你这臭小子,还知道回来?赶紧的把军爷给的这告示贴在大厅上之后过来干活・・・・・・”韩争刚走出没多远就听到身后的酒楼里传来的周老头的大嗓门,韩争自失的一笑,没想到这老头年纪挺大了,声音还这么响亮。
下午将近快到两点的时候,韩争已经把自己负责的这个方向的酒馆和饭店等都走了一遍,并把抄写的征兵告示贴在这些酒馆内的墙上或者是直接交给这些地方的掌柜。
这时可没有什么广告位和广告付费的说法,所以这些掌柜只希望韩争别来敲诈他们就不错了。
当他们忐忑不安之时,却是看到韩争真的不是向他们要钱,这些酒馆饭店什么的在庆幸之余,更是都很乐意配合他们,生怕一个不好,这些士兵们找到借口来敲诈他们。
整个下午的事情办的都很顺利,韩争却是有种回到后世发小广告的感觉了,也算是体验了一次后世的感觉。
“不过,咱可没有在街角乱贴,嘿嘿。”韩争颇有些恶趣味的想着这些与他此时毫不沾边的事情。
第二日,韩争为了招兵之时装点门面,带着一群人全部都是武装齐全的,一个肩膀背枪,一个肩膀背着砍刀,一群人向约定的汇合点南城门一路走来,颇有气势。
守门的士兵并不是正规军编制,离老远就看到韩争一行人都是披挂齐全的过来,心里顿时有点不安。
因为最近有许多北洋的士兵向这里集合,而且当兵的没有几个省事的,一个个都是唯恐天下不乱,曾经前一段时间有几个士兵要进城时,遭到守门的地方士兵的搜查,因而大闹一场,挨打的几人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了。
因此守门士兵们现在是看到这些当兵的都要客客气气的,省的到时候自己吃亏都没地方喊冤去,一心只求让他们好来好走。
城门官是一个胖胖的小老头,姓贾,叫贾德正,看年纪已经有五十岁了,满面油光的,倒像是一个地主员外一般。毕竟满清还没有下台,袁世凯现在表面上的工作还是要做的,自己的军中虽然都开始慢慢的剪辫子了,但对地方上的小门小吏们倒是没有那么苛刻,因此南门的守城官还穿着清廷的号衣,辫子在脑后垂着,也就没有太多人感到意外。
现在已经是下午,出城的人渐渐的多了起来,在城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出城。
此时对于这些守城的来说,是一天最好的时候,生意人此时大多都把手中的货物卖出去换来了钱财,正好可以压榨一番,只要不过分,谁也不会多问的。
但此时的这位贾大人却是高兴不起来,原因无他,就是看到韩争带着一群扛枪带刀的过来了,心中暗暗叫苦。回头看到手下都有些紧张的看着自己,没好气的挥挥手,示意手下们动作快点,不要在那里瞎磨蹭。
“不知这位大人有什么公干?要是有什么小人能帮上什么忙的,小的一定帮忙。”贾老头看到韩争一行快到跟前,心中叫苦,却不得不抖起脸上的肥肉满脸谄媚的向前说道。
韩争正在想着那些有的没的,神游物外之时,陡然听到这个声音,这才回过神来,刚抬头就看到了面前一朵肥厚的“菊花”忍不住又不自觉的退后了一步,手下的士兵们也把贾老头围在了中间。
守城兵勇看到这一幕,又赶紧的把头扭开,若无其事的继续着手中的“伟大”事业。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