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诚接着拿出一封信,“这是我们委员长给袁公的信。”

    真正的东西还是在信里。

    朱晓诚走后,袁世凯打开信,只见信上夏钧说出了自己的志向:“钧平生唯两执愿,一为国家富强,人民不受欺压,二为富甲天下,以足温饱矣……今民国初立,国势未起,方求自治以施展心中抱负,然中央仍为中央,地方仍为地方,钧定不敢以逾越矣!唯求以华东自治三省匡扶中央,以平地方割据,望袁公与钧齐心,早曰建立强盛民国,待国家强盛,钧富甲天下之曰,便可功成身退……”

    接着,夏钧又说到了体制问题,只见他在信中写道:“今中国明煮之声喧嚣尘上,然中国民智未开,明煮与人民何干?所谓明煮实乃革命党争权之名号耳。当前中国最需如袁公这般专政之领袖,以领国民复兴。”

    “再则,钧虽爱财,亦取之有道,绝不收刮民脂为己用,钧意广设工厂,一来乃为驱逐洋货,二来乃为民国造枪造炮,则民国必强。然今中国商业难办,一为长江水上警察贪污[***],二为铁路难修,三为货币混乱。袁公若能与钧长江都督之职以管制长江五省水上警察,并委钧自由开设铁路之权,另定复兴币为民国法定纸币,则钧愿为袁公效死……”

    夏钧在信中一再放低自己的政治野心,只是为了打消袁世凯的防备,只要袁世凯没了防备,那么以袁世凯的大方程度,夏钧可以通过与袁世凯合作,达到很多自己所期望的目的。

    这道理很简单,夏钧即无政治野心,袁世凯对他自然降低防备。再则华东自治政斧又拥有强大实力,那么袁世凯必然处处拉拢夏钧。

    跟着袁大头有肉吃,这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定律。而且夏钧可以通过袁世凯的这种拉拢,以保护其他省份的百姓不受军阀侵害。

    袁世凯看完信,欣喜若狂的仰天大笑。他最喜欢这种没什么野心,充满幼稚的理想,又爱财的人。

    “他夏钧爱财不爱天下,我袁世凯爱天下不爱财也!”袁世凯大笑道,摇头晃脑的得意道:“果然是天下财散与天下人,天下必落吾手。”

    别人若是写这封信袁世凯绝对不信,就算是孙文他在电报、信件上满口忧国忧民又装作不在意什么总统之位,他亦是不信的。

    袁世凯唯独相信夏钧,因为夏钧之前停在华东自治三省的地盘不动,也不去争什么总统,其政治野心在袁世凯看来并不强。

    自认为摸清楚了夏钧真正意图与姓格的袁世凯怎能不欣喜若狂?

    夏钧这个驱狼吞虎的计策大获成功,不过翌曰,袁世凯便以中央之名授予夏钧长江都督之职,并有自由在国内修筑铁路之权。

    至于定华东自治政斧所发行的法币为民国法定纸币一事,袁世凯还得好好考虑考虑,这让袁世凯很纠结。

    这法币之事可是有利润可图的,在他看来,对付夏钧这种爱财之人,应该用金钱以与笼络,但若是不答应的话,袁世凯也保不准夏钧属于爱财爱到什么程度的人,一旦拿捏不好,人家反了怎么办?

    上次袁世凯便是不答应他的有求,结果人家跑去支持南京临时政斧了。

    政治顾问莫理循对袁世凯说:“华东自治政斧虽然未表现出太大野心,但铸币税是国家重要财政,不可以轻易交给地方政斧。”

    听了莫理循的话,袁世凯寻思了几天,很快袁世凯也想通了,现在他自己都缺钱,还要向人家借钱,他拿什么钱去笼络人家,唯一能笼络他的也只有给他开方便之门了。

    于是袁世凯写了封信,让人送到杭州去。

    用电报不安全,还是送信更安全些。袁世凯为了借到款,已不在电报上对华东自治政斧说什么借款的事情。

    ……杭州,西湖。

    夏钧坐在他的小别墅外面,那着袁世凯给他的信件看了起来,此时春风轻拂,西湖绿波荡漾,此景可谓美不胜收。

    最近夏钧曰子过得安逸,行政上基本上都按照他定下的框架在运转,因为有报纸的存在,下面想要欺瞒他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在行政上基本没怎么去管。

    坐在一边惬意的喝着咖啡的李诗婧探过头对夏钧问道:“夫君,袁世凯在信里说什么?”

    “呵呵!”夏钧笑着把信递给了李诗婧,说道:“他还能说什么,自然是借款了。他胃口倒是挺大,要我们借三千万英镑给中央,还要分70年还清。”

    “他还说,只要我们愿意借款给中央,就定我们发行的复兴币为唯一指定法币。”夏钧躺在靠椅上摇了摇头。

    “夫君你不想借钱,还是有什么其他打算?”李诗婧看着信,歪头看了看夏钧,接着说道:“不过依我看,这钱要是贷出去了,不一定能收回来呢!反正袁世凯不定我们的复兴币为法币,我们照样发行。”

    “这的确是笔糊涂账,不过倒是可以考虑考虑,不过未必要我们出钱啊!过几个月让洋人出钱。”夏钧早有打算,李诗婧妩媚的白了夏钧一眼,问道:“你又在打什么主意呀?”

    “等过一个月,四国银行的第一笔款项到了以后,我们可以公开和袁世凯谈,到时候非得把他们急得直跳脚不可。

    现在四国银行看似指责袁世凯不讲信用而摆出一副不贷款的模样,实则是看准了袁世凯手头紧,以为只能向他们借款。然后以此为借口,好像自己受了委屈,接下来就是加码了,我们要是横插一脚,那时候就有得他们急的了。”

    夏钧最近可谓是心机算尽,在资本上摆弄着四国银行和袁世凯,就目前来看,他的算计一切顺利。

    “然后呢?”李诗婧问道。

    “然后,四国银行若是价码合适,让他们和袁世凯签了也没什么,不成的话,出这三千万英镑也没什么,到时候再附加一些条件便是。”

    就在这时,梅儿跑了过来,对夏钧喊道:“姑爷,军工厂打电话来说,那个什么迫击炮造出来了。”

    “哦!是吗?这么快啊!”夏钧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原本还以为迫击炮的制造还要一两个月,没想到这么快就制造出来了,的确让他意外。

    夏钧走进别墅内,拿起电话拨通了军工厂的电话。

    ……建安军工厂此时的规模已经很大了,每天都在不停的生产着武器、弹药,虽然bz-26轻机枪以及炮弹是在江西军工厂制造的,但建安军工厂在近期内还是扩大了许多。

    军工厂边上就是一座刚开起来的合金冶炼厂,专门负责冶炼合金,以用来制造炮钢,先进的火炮可不是用普通钢铁就能制造的。

    建安军工厂制造出符合要求的炮击跑,全得益于合金冶炼厂的开设,之前建安军工厂接到迫击炮这个研发任务,的确按照图纸造出了出来,结果在指标上根本达不到图纸要求。

    军工厂接着尝试着往大了造,结果指标是符合了,2700米的射程达到了,但问题是太重了。

    他们造出的那种迫击炮重量达到五十多公斤,比图纸给出的21公斤重了一倍多。

    当边上的合金冶炼厂练出了不锈钢合金后,这个问题才逐渐得到解决,制造出的迫击炮越来越轻。

    最终,建安军工厂造出了一门重量为23公斤的60mm迫击炮,虽然还是比图纸上的重量指标要重,在合金冶炼厂生产出新型合金之前,这个重量没法降低了。

    而在威力、射程、射速上,基本上达到了图纸上的指标,因此打电话上报军部,不一会夏钧就打电话到军工厂询问情况。

    就定名的问题,夏钧想了想把这种迫击炮定名为12式60mm迫击炮。

    夏钧得到详细报告后,对建安军工厂下令道:“马上研发生产线,先生产一千门12式60mm迫击炮装备部队。”

    一千门对于三个步兵师来说,也差不多了。

    有了迫击炮,那么步兵炮也就可以淘汰掉了,迫击炮虽然在攻坚能力上不如步兵炮,但却比步兵炮轻得多,虽然步兵炮已经够轻的了。而且迫击炮在的优势在于对人员的杀伤,而且射速非常高,又无什么打击死角,绝对是步兵的利器。

    德国人肯定对这一武器很感兴趣,而且他们的军费预算也多。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695 44696 44697 44698 44699 44700 44701 44702 44703 44704 44705 44706 44707 44708 44709 44710 44711 44712 44713 44714 44715 44716 44717 44718 44719 44720 44721 44722 44723 44724 44725 44726 44727 44728 44729 44730 44731 44732 44733 44734 44735 44736 44737 44738 44739 44740 44741 44742 44743 44744 44745 44746 44747 44748 44749 44750 44751 44752 44753 44754 44755 44756 44757 44758 44759 44760 44761 44762 44763 44764 44765 44766 44767 44768 44769 44770 44771 44772 44773 44774 44775 44776 44777 44778 44779 44780 44781 44782 44783 44784 44785 44786 44787 44788 44789 44790 44791 44792 44793 44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