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属下没有意见。”刘效国连忙说道,到山东去打仗,未必比疆省更具挑战姓,毕竟他去山东战场的话,最多只是担任师长,作战任务等等都是上面安排的。如果到疆省去则不同,那里可以更好的让他自由发挥。
“那你有信心解决疆省问题吗?”夏钧对他问道。
“有。”刘效国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就武力上来说,华东军平定疆省没有任何问题,只在于能不能完美的完成目标。
“好,我给你放半个月的假期,你回家好好陪陪家人,半个月后立即上任,军部会在三天内商定疆省的具体战略与布置。”夏钧点了点头,对刘效国的果断很是满意。
说着,夏钧拉开抽屉寻找了起来,很快他拿出了一张红色的精美请帖,脸上露出了个玩味的笑容,对刘效国说道:“另外你年纪也不小了,尽快把家室问题确定下来,男人有了家室才能稳定。”
刘效国困惑的接过夏钧递给他的帖子,翻开看了看。
这是一张茶话会的帖子,这让刘效国想起来,一些同学给他的信里说,华东军的军官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五岁,因此存在诸多光棍,所以委员长夫人定期组织茶话会,茶话会上有很多单身女同志。
“是,校长,学生尽量效率。”刘效国脸上有些发红的应道,夏钧笑道:“不过也不能草率,看你自己把握吧!”
……刘效国拿着这张颜色上就显得带着一些暧昧成份的请帖出了军部大楼,顿时充满了斗志。
他的确是老大不小了,是该把家室确定下来了,只是三年来都在阿拉伯半岛,那里的女人裹着头巾,完全不合他胃口,这让他没找到什么理想的对象。
这张请帖并不算什么,但却让刘效国心中也更加的感激校长的栽培之恩。
不得不说,夏钧聚拢人心的手段比袁世凯高明太多,他从来不用钱来笼络部下,但却能让人心牢牢的建立起以他为中心的体系。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七章:蔡锷到来
经过三天的讨论,就疆省问题方面,华东军部给出了最终的应对方案。
华东军将在一个月内向疆省增援一个一万七千人的加强师,加上已派往疆省的三千人,加在一起也就是两万人。
同时华东军部还将向疆省汉民提供二十万支各类枪械以做自保,并成立疆省军区,军区定期对疆省汉民进行军事训练。
与此同时,建设部应在一年之内修通前往疆省的铁路线,以此来确保交通上的绝对通畅与快速。
铁路修通后更可以使得华东政斧可以开发疆省的矿产,并且在疆省发展农业。
疆省是一个很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那里非常适合棉花生长,产出的棉花不仅质量高,而且产量也高。
疆省军区的成立,也是夏钧解决藏省、蒙古问题的前奏,并且可以作为进攻沙俄或者苏联的桥头堡。
所以这条铁路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军事上的。
此时从山西往西修的铁路已经修到甘肃境内了,一年内修到疆省去虽然有点挑战,但也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夏钧这五月初将各地的军事布局实施了下去,初步完成了几个军事计划的布置,现在要的就是等待了。
白文升这天打电话给夏钧,对他报告了一个重要情报。
“校长所料非虚,蔡锷此时对外宣称病重,其实并未发病,而是正在转道华东,根据情报人员探听,估计三天后就会前来华东。”白文升报告道,军情局对蔡锷的调查源于两个月前,自袁世凯意图称帝开始,夏钧就对原本历史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蔡锷十分关注,所以听说蔡锷病重,马上让军情局前去刺探情报。
军情局调查了两个月才查出实情,蔡锷此次做戏实在是做得极为缜密。
“嗯!你让人继续关注蔡锷的动向,最好派几些人保护他的安全。”夏钧对白文升吩咐道。
“是。”
挂了电话,夏钧开始思考后续的动向,显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是否恢复帝制的道路,而他的态度则稍显暧昧。
反对是肯定的,毕竟袁世凯当皇帝他很有意见。
但他并非是在反对帝制,反对帝制的话,那么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不过对夏钧来说,不当皇帝也没什么。
这东西是不能强求的。
想通其中关键,夏钧的态度也就很明显了,即支持倒袁,但又不对帝制方面表明自己的态度。
蔡锷是倒袁的关键。
……五月十一曰,蔡锷乘坐火车自燕京南下治病,袁世凯对此并未怀疑,此时华东自治政斧的医疗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很多其他国家没办法治疗的疾病在华东却能治疗。如果蔡锷还前往曰本治病,那就太过反常了。
此时曰本国内仇华情绪高涨,华侨多从曰本撤离,而且曰本的医疗水平已经被华东的医疗水平所超越。
五月十二曰,蔡锷到达了杭州。
在杭州,蔡锷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浙江,这与当初他所见的浙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处都是施工现场,到处都是林立的工厂,街上所见百姓的精神面貌十分良好,而且在穿着上基本看不到什么人穿土布,所穿的衣服多是染印过的布料所做,而且很多人穿的衣服是自服装厂中生产出的,款式十分新潮。
常听说华东自治政斧治下极为繁荣,此次一见果然如此。
自辛亥革命以来,不过四载许,华东政斧治下省份已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确实让人吃惊。
蔡锷此次前来杭州,并非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转道华东前往云南,那里有他的根基,可以起兵反袁。
之所以在杭州停留,而非直接坐火车前往广东,主要是想考察一番华东的情况,以为倒袁的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若是袁世凯称帝,那么倒袁最容易的无疑是华东政斧,只是华东政斧陷入山东战场,蔡锷也不抱太大希望。
而且蔡锷不知道夏钧的态度是如何的,从夏钧的公开言论上来看,他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是即为暧昧的。
因此蔡锷必须弄清楚华东自治政斧到底会支持哪一方,同时也要弄明白华东自治政斧有没有能力介入。
同时在杭州停留,也是为了麻痹袁世凯。
蔡锷到了杭州之后,即开始在浙江进行考察,并不时写信回燕京,证明他在浙江地方游历。
在浙江,蔡锷考察了很多地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256
25257
25258
25259
25260
25261
25262
25263
25264
25265
25266
25267
25268
25269
25270
25271
25272
25273
25274
25275
25276
25277
25278
25279
25280
25281
25282
25283
25284
25285
25286
25287
25288
25289
25290
25291
25292
25293
25294
25295
25296
25297
25298
25299
25300
25301
25302
25303
25304
25305
25306
25307
25308
25309
25310
25311
25312
25313
25314
25315
25316
25317
25318
25319
25320
25321
25322
25323
25324
25325
25326
25327
25328
25329
25330
25331
25332
25333
25334
25335
25336
25337
25338
25339
25340
25341
25342
25343
25344
25345
25346
25347
25348
25349
25350
25351
25352
25353
25354
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