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钧的革命思想即是武装推翻满清政权,光复思想则是理智对待地主阶级,采用柔和的调控手段,使得贫苦百姓和地主一起富裕。

    也许光听口号他们并不认同,但夏钧拿出了实际说话,例如保安团建设的工厂,以及下发的高产水稻。

    有工厂,有高产作物,的确可以将蛋糕做大,只要分得平均一点,的确可以让各阶级一起致富。

    这套理论很让这些光复会的成员信服,光复会虽然此时已经发展到了7000人以上,但大多数都是松散成员,他们接受了光复会的思想,但他们碰到另外一个思想更先进的团体,对于改换门庭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夏钧需要的就是这些激进的年轻人,一个落后的国家想要强大,就必须有激进派。

    汉民党很快就把那些光复会的成员吸纳了进来,对光复会的吞并计划也在施行,那些吸纳入党的光复会成员此时正在写信回去,估计不久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光复会成员到来。

    要说世上最爽的是什么,也许摘取别人的劳动果实就是其中之一,夏钧此时就在摘光复会的桃子。

    这些光复会的到来,让夏钧反清有了骨干力量,否则以前一群人一听到打官府,心里怕得要死,没几个靠得住。

    ……

    夏钧出了学校,在议会大厅边上的接待室里接待了王管家,王管家相比上次脸上挂着倨傲,这次则是十分的谦逊的讪笑。

    “夏团长,士别三曰,真当是刮目相看啊!”王管家奉承道:“想不到短短时间内,保安团就了如此规模。”

    “王管家过奖了,不知王管家光临有何贵干?”夏钧带笑中,态度又有些冷淡,李世霖和这个王管家之前对他的态度并不好,表面上客气,其实并不拿他当回事,这一点夏钧清楚得很,因此他也是表面上客气。

    “听说保安团正在收购棉花和烟草,不知道夏团长要多少,价钱是多少,合适的话,我们老爷倒是有些渠道。”王管家见夏钧没什么兴致的模样,也不说什么客套话,将来意说了出来。

    “这个啊!一年大概需要八百万斤烟叶,倒也没有多少。棉花就比较多了,我们保安团的纺织厂一年最多可以加工1万吨,也就是两千万斤棉花。”夏钧说道。

    王管家听了心惊,八百万斤烟叶,两千万斤棉花?数量竟然如此庞大。

    就在这时,接待室的电话突然响了,夏钧接起电话,“喂,我是团长。”

    “报告团长,刘锦发电报来说,他进了一百万斤棉花已经到福州了,让我们派拖拉机去福州运货。”电报员报告道。

    “我知道了,发电报给他,过几天拖拉机就会到福州去。”夏钧说着挂了电话,看了一眼王管家,说道:“王管家你可来晚了啊!这个月我们已经不需要棉花了,你还是回去吧!”

    刘锦山运来100万斤棉花很出乎夏钧意料,他手上的资金也差不多买下这批棉花,因此确实不需要再进货了,得等资金周转后才行。

    “这个……那烟叶呢?”王管家耳朵挺尖,外加电话的声音比较大,刚才也听到了电话里的声音,见夏钧下逐客令了,一时有些为难,老爷交代他办的事就这么砸了?

    “让你们小姐来和我谈吧!你们小姐在家待了这么久不能出门,会被闷坏的。”夏钧看着王管家,嘴角有种诡异的冷笑。

    王管家愕然,上次老爷骗他小姐不在家,难道被他知道了?

    ――――――

    第二更到!
------------

第三十六章:民族与信仰

    刘锦山这次收购两百万斤棉花,可谓是大手笔,上次他回到江苏,联络了几个徽商,在他们手上借了些钱,同时通过他们的渠道买到了这些棉花,不过现在不是棉花成熟的时候,最多也就这些了。

    发完电报,刘锦山将棉花从港口运到了福州城外,将货物堆在城外等待,不过几个小时后,一个排的保安团就到达了,他们全副武装,看守着路边的货物,。

    第二天,拖拉机队也到了,这些拖拉机后面装满了纸张,造纸厂由于产能扩大到了10万吨,三班倒生产就是30万吨,扩张得十分快速,这一个月已经生产了1万吨纸。

    这些纸已经足够换取刘锦山收购来的这些棉花了,结算了一番后,刘锦山还要再支付货款。

    而这次刘锦山从江苏、浙江一带找来了近五百多名学生和教师,同时还找来了三十几名西医。

    刘锦山这批货款到达,以及棉花的运达,不仅让夏钧的财政压力减小了一些,纺织厂也得到了原料。

    这些师生直接搭乘拖拉机前往西乡。

    一路上都是武装保护,地方官府的设的关卡见了连忙放行,他们可不想吃枪子。

    当他们到达西乡后,很快被吸纳进了学校中,这批人当中有一个叫张程的留学生,是学化学的,这让夏钧很高兴,有个化学专家在,那些工厂用的化学原料,有条件的可以尝试着自己生产。

    同时还有一个叫杨兴业的西医也是留学归来,另外还有个叫卡罗尔的美国医生,这些医生都是刘锦山在医院里挖来的。

    有了这些医生,夏钧可以自己培养医生了,同时还能成立野战医院。

    同时这一批人中还有两个留学归来的工程师,一个叫郭坤,一个张沛源,他们的到来,总算是让夏钧可以放开手建设了,否则许文博一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

    夏钧都给这些人才开出了高薪,10万块银元的办学经费还在那里,工资暂时不是问题。并且成立了建州大学医学院,那五百多名学生也被吸纳进中学和大学。

    这些学生来到建州大学,主要是因为这里免除学费,而且还有补贴,这些人也不全是刘锦山找来的,很多是收到信之后集结到港口上,和刘锦山的货船一起来的。例如那两个工程师,也就是许文博找来的。

    光复会的学生来的较多,五百多个人里有八十几个是光复会的。

    这些学生和教师的到来,建州大学的理工科开始逐渐完善起来,陆军学院又吸纳了50名学生,第一届陆军学院的人数达到100人,这100人已经是目前教学的极限,得等到明年再进行扩招,到时候可以从第一届的学生中选出的优秀的当助教。

    同时建州大学还增加了‘法政学院’、法政学院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夏钧未来需要行政人员和司法人员,此时应该尽早培养,否则到时地盘扩张了,却没人进行管理。

    紧接着夏钧又成立了‘建州技校’,技校分为‘运输系’、‘工程系’‘电工系’、‘维修系’、‘生产系’。

    并且抽调了十几名汉语说得好的教师,成立了‘汉语普及处’,可惜夏钧手上的师资不够,否则就可以在军队扫盲了。

    闽北地区说的是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中夹杂着大量汉语发音,也属于汉语系,例如‘有’、‘小’等词的发音都是与汉语一致,发音上与汉语有较为固定的音调翻译,例如闽北方言中指一件物品漂亮,是说古汉语中‘雅式’一词,当地人不仔细琢磨,大多都以为是漂亮的意思,而按照固定的音调翻译成汉语,就成了‘雅式’。

    组词上则带着一些古越语的组词方式,例如母鸡,组词是鸡母。

    这种语言是古代汉语与古越语融合而形成的,闽北地区作为八闽古都,吸纳的汉语较多,在闽北推行普通话比较容易。

    另外曰本话中12345这些数字的发音与闽北话一样,很可能是去曰本行商的闽北人传播过去的,福建古代很多人去曰本行商,这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484 4485 4486 4487 4488 4489 4490 4491 4492 4493 4494 4495 4496 4497 4498 4499 4500 4501 4502 4503 4504 4505 4506 4507 4508 4509 4510 4511 4512 4513 4514 4515 4516 4517 4518 4519 4520 4521 4522 4523 4524 4525 4526 4527 4528 4529 4530 4531 4532 4533 4534 4535 4536 4537 4538 4539 4540 4541 4542 4543 4544 4545 4546 4547 4548 4549 4550 4551 4552 4553 4554 4555 4556 4557 4558 4559 4560 4561 4562 4563 4564 4565 4566 4567 4568 4569 4570 4571 4572 4573 4574 4575 4576 4577 4578 4579 4580 4581 4582 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