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是一个昏庸的头羊,那么其结果就是往对集体不利的方向发展。

    如今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接受了这一思想,认为读才有其好处,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姓的,而当前帝国元首夏钧是最合适的读才人选,但到了第二代,绝不能走读才的道路。

    恢复帝制是必要的,开国皇帝可以拥有较大的权利,但到了第二代,就必须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

    或者在第一代就把君主立宪制度确定下来,但不用在开国皇帝身上。

    国民之所以放心夏钧去读才,是因为夏钧已经证明了他的读才,是对民族有利的,而不会使民族遭受损失及蒙羞。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内部的对于国体问题的分歧越来越小,国民普遍支持帝制。

    按照之前的约定,夏钧是1929年再登基。

    这一时期,算是对夏钧的再次考验,考验他能够做好读才工作,如果读才做不好,那么与帝位无缘。

    如果能做得好,那就登基称帝,但第二代不能继续读才。

    而那些满清的遗老遗少们,此时已经消声灭迹了,谁都不敢在公开场合再宣扬复辟清廷的话语。

    不排除还有一些地下活动,但就连地下活动也很式微了。此时中国的民族思想已经高度复苏,国民高度拥护当今政斧。谁敢再提复辟清廷,就算不是明着说,行为中带着这种意味的都会被民众揪出来不放。

    那些坚持明煮自由的派别,此时也大范围的接触了新的思想,那就是孙文所提出的不自由明煮,但也承认,当前明煮只能是一定范围的,而绝对的话语权还应交给帝国元首夏钧。

    首先帝国元首夏钧已经展现出了他的能力,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有读才的资格。

    其次此时明煮制度还不完善,贸然进行全面明煮会出问题,因此进行明煮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到了下一代,就必须施行明煮,上层读才在第二代可能还行得通,但谁能保证第三代不出问题?就算是第三代不出问题,谁又能保证第四代不出问题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第二代开始就把权力限制住,但不是说要完全剥夺权力。

    这个观点夏钧已经在公开场合认可过了,国民也相信他的人品和信用,此时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很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加上此时国家对民生和国民福利的建设走在了世界第一,使得金钱对于国民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为此涌现出了一大批敬岗爱业的国民。

    当人们有了稳定的收入,可以过与那些有钱人的生活质量没他大区别的生活时,对钱的渴望就不是那么强烈了,也就不会东打一耙西打一耙,到处投机取巧,而丢弃了本职工作。

    其实大部分人的胃口并不大,只要有一个能够有一个能让自己生活稳定下来的工作,就可以了。

    会转业,多是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的。

    就如后世的中国,一个普通职工的工资也就两千多,干苦力也就是三四千一个月,而那些社会稀缺而又必不可少的资源,如房子、结婚的成本又贵得要人命,如何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其结果就是要想发财,就得靠坑蒙拐骗、投机取巧。要想让这样的收入群体做好本职工作,只能说非常难。

    而如今的中国情况不同,房子价格首先不高,而子女上学也不需要花钱,医疗方面此时中国也是看大病完全免费,不过看小病收费的制度还是保留了下来,这有助于减轻国家负担,而国民在小病方面也花不了几个钱,完全属于毛毛雨,而那些低收入群体在看小病时也是一分钱不用花。

    如今只要安心工作,买个房子,娶个老婆很容易,生儿育女也不需要什么成本,因此绝大部分国民都愿意安心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

    其中以吴忠云的故事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更是激励一大批的国民,掀起了一股向吴忠云精神学习的热潮。

    中国去年能够在一年的时间铺设出两万五千公里的铁路,也绝非偶然,国民敬岗爱业是很大的原因。

    一个技术工人不专职,认真的做自己的本分工作,干个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

    那么这个技术工人只要细心留意,有很大可能改良生产技术。

    就拿一件商品的生产过程,并非说是用了某个大的技术就能够达到完美,一个复杂的商品是需要诸多环节的。如果把那些小细节的生产技术改进了,积累到一起所能收到的效益是非常恐怖的。

    对于像华东集团这样的大集团来说,其重工业生产线方面可能只要改造某一个小环节,就能每年节约几十万,上百万的成本,这个年代的几十万是非常值钱的。

    让科研人员去改进这些小细节,那显然是不可能。

    科研人员只负责主要的技术,而下面的那些小技术,多是靠个人钻研,个人要想钻研出新的技术,首先就得对该领域有足够的熟悉程度。

    能够创造出新技术的工人可能是千里挑一,但有这个比例就足够了,一千个工人里有一个人能够创造出新技术,那么以中国如今这么多敬岗爱业的工人,将会有多恐怖?

    一个国家在技术方面的进步,离开工人显然是不行的,就像是空中楼阁一般不牢靠。

    但离开了高端的科研人才也是不行的,这就好比有地基没盖上去。

    一个完整的建筑,是要有地基和高层部位,地基和地上建筑各自负责不同的分工。

    面对逐渐走上高速发展轨道的中国,夏钧心里也很兴奋,十一年的不断作弊,终于有了如今的局面。

    当然,心中窃喜是自然的。

    此时他已经把曰本和俄国给玩成半残了,英国这个世界老大打了一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成了半残。

    法、德这两个国际资本赚钱的棋子,此时也成了半残。

    如今的世界局势,只有中国和美国不算半残,夏钧未来的目标就是把美国也玩成半残。

    (未完待续)
------------

第351章:国家气运

    1919年全年,教育部的资产也有所发展。

    教育部的资产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国企,教育部的产业从最初的五百多万元,发展到了三亿元,增长速度非常快,但盈利倒是说不上,这些资产主要是贷款搞的,框架已经初步铺开。

    教育部的产业当前以从事农业经营为主,其中特种养殖以及蔬菜种植基地以及销售平台已经铺开,一些反季节蔬菜种植大棚也构建起来了。

    社会普遍看好教育部所发展的产业,加上教育部本身对于这些产业的管理模式也比较有活力,都是以年轻学生为主,因此资金获取渠道很广。

    此时中国上下有一个年轻化的趋势,政斧机关大力提拔有才能的年轻人,虽然这些年轻人有时不够稳重,但胜在有冲劲,有精力,有理想。

    此时的教育部虽然还算是小打小闹,但也是有规模的,在食品安全方面,国民对于政斧还是有信心的。

    教育部本身有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环节,加上政斧的那道环节,那是两道关卡把关。

    食品安全是中国当前极为重视的环节。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4722 74723 74724 74725 74726 74727 74728 74729 74730 74731 74732 74733 74734 74735 74736 74737 74738 74739 74740 74741 74742 74743 74744 74745 74746 74747 74748 74749 74750 74751 74752 74753 74754 74755 74756 74757 74758 74759 74760 74761 74762 74763 74764 74765 74766 74767 74768 74769 74770 74771 74772 74773 74774 74775 74776 74777 74778 74779 74780 74781 74782 74783 74784 74785 74786 74787 74788 74789 74790 74791 74792 74793 74794 74795 74796 74797 74798 74799 74800 74801 74802 74803 74804 74805 74806 74807 74808 74809 74810 74811 74812 74813 74814 74815 74816 74817 74818 74819 74820 74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