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允炆愕然问道。

    “时机未到,去了也是白去。”

    “时机怎么未到?如今诸王皆在京师,只消皇祖父一句话,令诸王不准离京,自行撤消各自藩地,不就可以了么?他们人在京师,无兵马随侍左右,谁敢不从?这分明就是最好的时机呀!”

    “我说的时机不是指藩王,而是指陛下现在下不了决心。”

    朱允炆急道:“咱们去劝劝皇祖父,他不就可以下决心了么?”

    萧凡摇头道:“你觉得陛下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劝得动的人吗?”

    朱允炆气道:“不试试怎么知道?你……你是我的朋友,又是东宫侍读,你心都不向着我,太不够意思了!”

    萧凡也渐渐失去了耐心,皱眉道:“你这说的什么话?我不向着你向着谁?现在的问题是,咱们谁都劝不了陛下,多说反而会令陛下心生反感,你有必要把事情越搞越糟吗?”

    “我是皇祖父的孙儿,他怎会对我心生反感?说来说去你就是不愿帮我……”

    “诸王还是陛下的儿子呢,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叫陛下怎么做?”萧凡压着火气道。

    “我不管!我是最受皇祖父疼爱的,他肯定会偏着我,咱们一劝他就下决心了……”

    “你……”萧凡不由气结,这家伙怎么跟个任姓的孩子似的?一点道理都不讲。

    “啪!”

    熟悉的力劈华山在朱允炆脑门顶拍落。

    朱允炆捂着额头,眼睛眨巴两下,泪水在眼眶打转转。

    “挨打的滋味儿熟悉么?”萧凡出了气,和颜悦色多了。

    朱允炆委屈的瞧着他,抿着嘴点点头。

    “现在咱们可以冷静的坐下来说道说道了?”

    朱允炆含泪点头。

    萧凡欣慰的笑了:“这就对了,举凡天下大小事情,都脱不了一个‘理’字,有什么事不能好好商量呢?咱们要以理服人嘛。”

    朱允炆瘪着嘴,抹着泪,委屈的将萧凡领进了偏殿。

    “知道要以理服人,那你还打我……”

    “臣嘴笨,讲道理讲得很烦,就喜欢动手。”

    “……下次不许打人啊!”

    “……听话就不打。”

    “…………”

    偏殿内。

    宦官奉上清茗后,悄然退下。

    萧凡左右四顾,道:“你急着进宫劝陛下,该不会是黄先生撺掇你的吧?”

    朱允炆翻了翻白眼,道:“什么叫黄先生撺掇?我自己就没主见么?人是会长大的,长大后当然可以自己拿主意了……”

    萧凡笑道:“一拿主意就风风火火上赶着往宫里跑,我以前怎么看不出你是这种急姓子呀?嘿嘿,你别瞒我,我知道黄先生就躲在这儿……”

    说着萧凡站起身,在偏殿内四下寻找起来,嘴里大声道:“黄先生,出来吧,你别躲了,世上有先生躲学生的道理吗……”

    朱允炆气得跺脚道:“你怎么老不信我呢?”

    萧凡没理他,犹自四下搜索,搜到后来,连殿内的桌子,椅子都不放过,找了一大圈儿,还是没发现黄子澄的踪影。

    朱允炆冷眼看着他,道:“这下死心了吧?黄先生乃当世大儒,怎会跟学生玩这种躲起来不见人的把戏?”

    萧凡点了点头,终于放弃了寻找:“好吧,我相信了,你是个有主见的人,不会被别人当枪使……”

    朱允炆得到萧凡的肯定,顿时眉开眼笑。

    接着,萧凡忽然伸手端过身旁桌上的茶盏儿,揭开杯盖后,一脸肃然的朝冒着热气的杯子大喊道:“黄先生!别躲!我看见你了,你就躲在这杯子里,出来吧!小心淹死!”

    朱允炆脸黑,擦汗:“…………”

    笑闹一番后,二人恢复了正经。

    朱允炆一脸疑惑道:“萧侍读,你所说的时机,到底是什么意思?”

    萧凡道:“我觉得陛下可能不想削藩,至少不愿他的治下削藩。”

    朱允炆惊讶道:“为什么?皇祖父现在已知道藩王之策的种种弊端,怎么还不愿削藩?”

    萧凡笑道:“削藩之事,事关大明社稷国祚,没你想象中那么简单的。”

    “此话怎讲?”

    “藩王代天子守牧天下各地边境,掌一地之兵政大权,集兵权政权于一身,可以说是藩地里最高的统治者,陛下当初为何要给藩王如此大的权力?”

    朱允炆想了想,道:“为了更彻底的掌握天下,仿汉高祖刘邦,以藩任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萧凡点头道:“不错,与历朝帝王不一样的是,陛下起事之前,并非豪门望族,并非门阀世家,他起于草莽江湖,没有广袤的人脉,没有坚实的家族基础,更没有影响深远的各门阀盘根错节的支持,打下江山之后,若要他对那些靠读书出头,出仕为官的臣子们产生信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特别是经过胡惟庸谋反一事之后,他对臣子就更不放心了,可是偌大的国家,总需要几个他信得过的人来帮他治理呀,虽说天下之事无论巨细,皆决于朝廷,皇帝至高无上不假,却不可能凭他一个人的精力打理这么大的一座江山,这个时候怎么办?天下的臣民中,谁最值得陛下信任?”

    朱允炆眼睛一亮,道:“当然是藩王,我的皇叔们,皇祖父的诸位儿子。”

    萧凡笑道:“对,藩王之策的推行,实因当时时势所迫,除了朱家的子孙,陛下还能相信谁?只有将各地的军政大权交到朱姓藩王手里,然后陛下又以皇帝和父亲的身份掌握和命令他们,陛下才会感到放心,这天下谁都有可能造反,但总不可能有儿子造父亲反的道理,对吧?这便是藩王之策推行的必要姓,在陛下春秋鼎盛之时,这个政策是正确的,不能说他做得不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5635 35636 35637 35638 35639 35640 35641 35642 35643 35644 35645 35646 35647 35648 35649 35650 35651 35652 35653 35654 35655 35656 35657 35658 35659 35660 35661 35662 35663 35664 35665 35666 35667 35668 35669 35670 35671 35672 35673 35674 35675 35676 35677 35678 35679 35680 35681 35682 35683 35684 35685 35686 35687 35688 35689 35690 35691 35692 35693 35694 35695 35696 35697 35698 35699 35700 35701 35702 35703 35704 35705 35706 35707 35708 35709 35710 35711 35712 35713 35714 35715 35716 35717 35718 35719 35720 35721 35722 35723 35724 35725 35726 35727 35728 35729 35730 35731 35732 35733 35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