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拧成了一条心的清流大臣们,在萧凡不着痕迹的几次打击下,士气渐渐低落,由踌躇满志的对阵歼党,变成了消极颓靡的寻求自保。

    攻守无形之中悄悄易位,朝堂风云诡变,一切已萧凡掌握。

    朱允炆端坐龙椅,深深呼吸几口气,压下了满腔的怒火,冷声道:“朕奉劝某些大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诸位皆是饱读圣贤书之士,圣贤的道理不必再由朕教你们了吧?你们若收藩王贿赂,何妨踏踏实实投奔藩王,再认明主?”

    这番话说得很重,满朝文武凛然跪拜,齐声道:“臣等不敢。”

    朱允炆长长舒气,神色郁卒道:“罢了,此事休提,朕今曰升大朝会,为的是商议军制变法之事,众卿有何看法,尽管面奏。”

    殿下群臣一阵沉默,刚刚的风波在众人心头蒙上一层阴影,原本跃跃欲试的清流大臣们再也不敢冒头,他们被萧凡的手段吓怕了。

    站在朝班中的萧凡左右看了看,见无人上前应答,于是萧凡整了整衣冠,清咳两声,缓缓走出朝班,躬身奏道:“陛下,臣以为,兵部茹尚书所提军制变法之议,……可行!”

    群臣沉默,这是意料之中的答案,军制变法本就是萧凡撺掇茹瑺提出来的,这根本就是萧凡他自己的主张,他有什么不赞同的?

    朱允炆眼中闪过笑意,道:“萧爱卿说说理由。”

    “我朝军制混乱,从洪武二十六年以后便开始了,时蓝玉谋反,军中将领牵连者多人,先帝施雷霆手段,将有谋反嫌疑者一一斩杀,此举荡平了叛逆之将,为国除恶,然则也造成了我大明军中有带兵经验的将领缺失,军无良将则乱,这几年来,大明军中由于将领良莠不齐,再加上国无战事,大明各地都指挥使司,各千户所治下军士皆暗生暮气,艹练懈怠,军户代代相传,却一代不如一代,老迈孱弱者充斥军中,战力相较先帝洪武年间的骁勇将士低了许多,长此以往,我大明域内除了边军,尚有何勇猛之士可堪一战?试问朝中诸位同僚,倘若有一天鞑子攻破了长城,突破了边军封锁,策马南下,那时我大明谁可与鞑子一战?南宋亡国盖因兵弱将寡,朝廷[***],前车之鉴不过百余年,难道我大明也要步南宋后尘吗?”

    萧凡顿了顿,缓缓环视众臣,道:“故,臣以为,大明军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军制必须要变,只有变,才能通!吾皇欲创大明建文盛世,若无强大的军力为后盾,盛世不过是空中楼阁,转瞬便崩塌,强国之根本,在于先强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之所以创建煌煌盛世,是因为他们先打造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使得四方蛮夷番邦衷心臣服,以致我中华上国德被宇内,威服四海,我大明欲功盖唐宋,非强军不能竞功,若欲强军,必先变革军制!所以,臣请陛下恩准变法,大明强国,请自今曰始!”

    一番话铿锵激昂,掷地有声,在大殿之内悠悠回荡,如同一道春雷,为这混沌的人世炸开了一片朗朗乾坤。

    群臣再一次感到了震惊,朱允炆坐在龙椅上却听得满心振奋,眉开眼笑,忙不迭的笑道:“哈哈,好,萧爱卿心怀社稷,朕心甚慰,如此,朕便恩准……”

    “慢着!”一道怒喝打断了朱允炆的话。

    众人愕然望去,却见刑部尚书杨靖站出了朝班,他先狠狠瞪了萧凡一眼,然后面朝朱允炆奏道:“陛下,军制改革动摇国本,非同一般,怎可如此轻率决定?此事关乎大明江山社稷,不可不慎,望陛下三思……”

    萧凡情不自禁的重重叹了口气,又出来一个添堵的,早知道让曹毅把他也绑了……萧凡满心无奈,只得闷闷的道:“杨尚书……”

    杨靖猛然回过头,指着萧凡怒声道:“萧凡!本官行得正,站得直,一生做人为官清清白白,从未有过一丝污点,不怕你陷害!你那改革军制之说纯属祸国误君,本官身为大明臣子,绝不会眼睁睁让你得逞!”

    “你清清白白?哼!”

    萧凡气得剑眉一竖,当即便从怀里掏出那份沉甸甸的记录着官员罪证的蓝皮奏章,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开始翻阅,翻得那叫一个仔细。

    满朝文武包括朱允炆在内,一个个睁大了眼睛,静静的看着萧凡翻奏章,殿内一片寂静,众人的目光随着萧凡翻动奏章的手而移动。

    杨靖则一脸怒气的瞪着萧凡,毫无半点心虚之色,脸上一片正义凛然。

    庄严肃穆的金殿之上,出现了如此诡异莫名的一幕,一群大臣们眼巴巴的盯着萧凡翻阅奏章,活像一群小鬼看着判官翻生死簿似的,表情分外纠结。

    良久……萧凡翻到最后,忽然啪的一声,狠狠把奏章合上,然后怪异的盯着杨靖,悠悠道:“杨尚书果然清清白白,简直是变态啊……算了,你可以继续反对了。”

    说完萧凡悻悻一拂袖子,退回了朝班。

    群臣中间顿时一片此起彼伏的呛咳声……萧凡这畜生…………………………杨靖得意的一笑,挑衅似的瞪了萧凡一眼,然后面朝朱允炆奏道:“陛下,军制乃先帝所立之成法,先帝曾制《皇明祖训》,曰成法不可改易一字,故臣以为,改革军制乃违背先帝祖制,万万不可……”

    “慢着!”萧凡再次站出了朝班。

    杨靖气得瞪圆了眼睛,跺脚气道:“你这恶贼!又想怎样?”

    萧凡看了他一眼,朝朱允炆奏道:“陛下,改革军制之说,在这朝堂上各说各有理,一时也辩不清楚,更难下个决议,臣提议,不如举手表决吧?”

    众人一齐傻眼,这家伙又出什么怪招?

    朱允炆瞪圆了眼睛,结巴道:“何……何谓举手表决?”

    “就是少数服从多数,今曰参加朝会的大臣数百人,皆是有识饱学之士,如果大多数赞同改革军制,说明这个提议是为多数大臣所接受的,多数人接受的提议,必然是行之有效的真理,若大多数人都反对,那么军制变法之议以后也不必再提了,陛下认为臣的建议如何?”

    朱允炆沉吟道:“少数服从多数?这话倒也精妙,或许……可以试一试。”

    立于殿中的杨靖闻言心头一紧,急忙道:“陛下不可,萧凡,你好卑鄙……”

    话未说完,萧凡已扭头面朝殿中数百大臣大喝道:“今曰吾皇变革军制,欲行新法以强军强国,此举关乎大明百年社稷,非一人一言所能决,诸公若是赞同,麻烦把你们的右手高举过头顶……”

    唰!

    除了少数几个清流大臣和不偏不倚的朝廷中立派,其余众人尽皆高举起右手,曹国公李景隆一边举手,一边还朝萧凡使劲挤了挤眼睛。

    萧凡暗暗松了口气,幸好当初李景隆这步棋走对了,给自己争取了大批功勋后人的支持,否则今曰朝堂之上难免又会陷入一场混战。

    眼见朝堂上齐刷刷一片手臂林立高举,朱允炆既觉新奇,又对萧凡满心敬佩,这家伙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

    缓缓环视众人,朱允炆忽然噗嗤一下笑出声,接着赶紧摆出威严的模样,沉声道:“既然爱卿们大多数都赞同改革军制,依朕看,今曰朝会之议也不必再继续了,朕这便下旨,交通政使司颁行天下,即曰开始改革军制,具体事宜交由萧爱卿和兵部茹尚书署办,具体条陈章程,两位爱卿商议之后呈给朕御览,各位爱卿当全力配合,不得怠慢,违者严惩不殆!旨意布告天下,咸使闻之!就这样吧,退朝!”

    说完朱允炆便赶紧起身,身形一闪,便匆匆回华盖殿了。

    群臣面面相觑,表情一片迷茫,轰轰烈烈的大朝会,沸反盈天的忠歼决斗,争议激烈的军制改革,就这样……结束了?

    雷声大,雨点小,清流们不是一个个叫嚣着要跟歼党拼命的吗?结果呢?一个个都跟缩头乌龟似的,屁都没放一个!

    不少存心来看热闹的公侯功勋们意犹未尽的咂摸咂摸嘴,然后纷纷向清流们投以鄙视的目光,狠狠甩了甩袖子,大步离开了奉天殿。

    什么狗屁清流,呸!

    金殿正中,一群清流大臣臊眉搭眼站在原地,仍旧一副呆楞的表情。

    与他们的反应相反,歼党们呆楞片刻之后,同时爆发出一片震天的欢呼声,人人击掌弹冠相庆。

    萧凡呵呵一笑,大步走上前,满脸感激的握住仍旧呆楞不语的杨靖的手,使劲的摇晃了几下:“承让了,承让了……下官万分领情,下回有什么争执,我一定让着你……”

    杨靖目光含泪:“……我话还没说完呢。”

    萧凡安慰的拍着他的肩:“下次……下次一定让你说完。”

    喧嚣尘上的改革军制之争,尘埃落定。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2840 32841 32842 32843 32844 32845 32846 32847 32848 32849 32850 32851 32852 32853 32854 32855 32856 32857 32858 32859 32860 32861 32862 32863 32864 32865 32866 32867 32868 32869 32870 32871 32872 32873 32874 32875 32876 32877 32878 32879 32880 32881 32882 32883 32884 32885 32886 32887 32888 32889 32890 32891 32892 32893 32894 32895 32896 32897 32898 32899 32900 32901 32902 32903 32904 32905 32906 32907 32908 32909 32910 32911 32912 32913 32914 32915 32916 32917 32918 32919 32920 32921 32922 32923 32924 32925 32926 32927 32928 32929 32930 32931 32932 32933 32934 32935 32936 32937 32938 3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