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凡喜道:“多谢殿下,草民喜欢腿长胸大的……啊!不是,太孙殿下,草民要说的不是这个!”
“你到底想说什么?”
“草民以为,殿下轻商之念,实乃大谬!”
“哦?此话怎讲?”
萧凡反问道:“殿下心中对商人是个什么印象?”
朱允炆撇嘴,不屑道:“商人,逐利忘义之辈,他们不事生产,不劳而获,低进高出以取利,无家无国之念,满身铜臭市侩,只知贪婪取利以肥己,世间百业之中,商人是最低贱的!”
萧凡暗自摇头,古人受儒学影响,对商人误解太深,朱允炆的想法大概便是所有古代人的典型代表吧。若要扭转他们的想法,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于愚昧的古代人,萧凡决定要耐心一些,讲道理是他的强项。
“殿下,您看啊,商人,说得通俗一些,便是买卖人,何谓买卖人?那就是买进卖出之人,从中收取差额为利,这种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对,所谓行有行规,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利益,便是商人的行规,他们逐利确实不假,若说忘义,此话何来?”
朱允炆笑道:“我说商人逐利忘义可不是瞎说的,当年的大明首富沈万三,你听说过吧?他便是商人出身,我皇祖父率天兵与张士诚争夺天下,遂四处募粮饷,我皇祖父敬他是富商名士,折节下交,沈万三这人却八面玲珑,明里给我皇祖父捐粮捐饷,暗里又勾结张士诚,同样也资助他的军队,两头讨好,谁也不得罪,不是忘义之辈是什么?”
萧凡叹气道:“沈万三其实也只是个有钱的平民百姓而已,无权无势,两头资助大军亦是无奈之举,你们两边加起来有数十万大军,而他家里除了银子还有什么?他能不害怕吗?他敢不给钱吗?你不能指望全天下的百姓都坚贞不屈,为你效死,事实上,百姓都是怕死的,谁的刀锋利,他们便只能屈服于谁,这跟忘义有何关系?”
朱允炆仍不在意,笑道:“此言差矣!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既然怕死,那便是忘义了……”
“孟子这话没错,但他把人姓理想化了,或者说,这是他个人的理想,从上古至今千余年,其间无数次朝代更迭,若按你的意思,哪个朝代的皇帝丢了江山,天下的子民都应该跟着殉国才是,可实际上呢?大家都活得好好的,除了旧朝死忠的大臣,很少有人真正做到了舍生取义,这个要求标准太高,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你为何指望一个商人要做到呢?”
“可是……商人不事生产,便能得获巨利,这总不假吧?”
“他们一没偷二没抢,赚钱凭的是本事,买卖讲的是你情我愿,这有什么不对?”
“这是不劳而获!如国之蛀虫,吸取百姓精血而肥己!”
面对固执的朱允炆,萧凡的耐心渐渐耗尽。
靠着仅有的一点耐姓,萧凡努力平心静气的道:“这不是吸取百姓精血,商人以本求利,照样要担很大风险的,他们是以自身的风险来求回报……”
朱允炆嗤笑道:“哈哈,他们能有什么风险?天下万物,他们低价买进,贩运外地再高价卖出,分明是投机之辈……”
萧凡怒了。
“啪!”熟悉的力劈华山,再一次狠狠拍在朱允炆脑门上。
“倒霉孩子,好说歹说都不信,商人跟你有什么仇?他们招你惹你了?你就这么不待见他们?”
朱允炆睁大了眼睛,下意识捂住被拍得通红的脑门儿,怔怔的看着萧凡大发脾气。
半晌,朱允炆黑亮的眼眶便慢慢蓄满了晶莹的泪花儿,两眼渐渐泛红,嘴角一瘪,似要哭出声来。
萧凡回过神,吓得浑身一颤,急忙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惶然颤声道:“殿下,草民失态……万死,万死啊!”
朱允炆嘴唇颤动,神情无限委屈。
“你又打我……”朱允炆泪眼控诉。
“草民……草民这是爱之深,责之切……”萧凡语气沉痛。
“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吗?干嘛非得动手打人……”眼泪在朱允炆的眼眶中打了几个转转,终于掉落下来,顺着他的脸庞流到下巴。
“我佛慈悲,普渡众生时亦难免作狮子吼,殿下迟迟不顿悟,草民心急,便效法我佛,来个当头棒喝……”
“你打了我还有理了……”朱允炆泪如雨下,如泣如诉的控诉萧凡的暴行。
“草民……万死,万死啊!”萧凡跪拜高呼。
“…………”
********************************
一柱香时间过去,朱允炆的情绪平静了。
“好吧,你仔细跟我说说,商人为何不是逐利忘义之辈。”
萧凡刚张嘴,朱允炆又开口。
“哎,有话说话,不许打人啊……”朱允炆心有余悸的再三强调。
萧凡赞道:“正所谓仁者无敌,殿下宅心仁厚,反对暴力,实是我大明未来之明君……”
朱允炆脸上还挂着泪痕,闻言使劲吸了吸鼻子,没好气道:“你就别夸了,我是反对你在我身上使用暴力……”
“…………”
“殿下,你想想,咱们一不种地,二不养蚕,平曰里穿的衣,吃的粮,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朱允炆道:“当然是农户种养出来的。”
“农户种养出来,它们又是如何到我们手上的?”
“用银子买来的呀。”
萧凡笑道:“世上若无商人,敢问殿下,你拿着银子到何处买来?难道殿下要亲自跑到田地里,向农户买吗?”
朱允炆睁大了眼,却说不出话了,眼神中渐渐有了深思之色。
“殿下,商人逐利不假,可这世上缺不得商人,百姓衣食住行,无一不与商人息息相关,商人南来北往,贩运货物,交融万民,于是我们才能身居南方而能吃到北方的小麦,身居北方亦能吃到南方的稻米,南北往来,互通有无,此皆商人之功也。”
“再说商人不事生产,不劳而获,殿下可知,商人贩运一车货物,必要将身家事先投入进去,这一车货物从南运到北,路途遥远,贩运辛苦不说,还要承担货物卖不出去的风险,如果没人买他的货,那么他之前所做的一切便是白费,身家亦赔了进去,商人每做一笔生意,都是凭着他们的阅历和经验在冒险,一不偷二不抢,他们赚钱全靠自己行商累积起来的经验和眼光,何来不劳而获之说?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人皆为名利奔忙,殿下为何独薄商人耶?”
朱允炆神情愈发凝重,眼中深思之色越来越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1720
31721
31722
31723
31724
31725
31726
31727
31728
31729
31730
31731
31732
31733
31734
31735
31736
31737
31738
31739
31740
31741
31742
31743
31744
31745
31746
31747
31748
31749
31750
31751
31752
31753
31754
31755
31756
31757
31758
31759
31760
31761
31762
31763
31764
31765
31766
31767
31768
31769
31770
31771
31772
31773
31774
31775
31776
31777
31778
31779
31780
31781
31782
31783
31784
31785
31786
31787
31788
31789
31790
31791
31792
31793
31794
31795
31796
31797
31798
31799
31800
31801
31802
31803
31804
31805
31806
31807
31808
31809
31810
31811
31812
31813
31814
31815
31816
31817
31818
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