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胡楚元内心深处,他也愈发觉得湘淮两系的内斗对国内海防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深思一番,他最终还是给左宗棠写了一封信,建议左宗棠以退为进,将福建水师和长江水师在名义上至于二线,让南洋水师南下广州,索姓都交给淮系自己去权衡,而他们集中精力筹办福建水师,再挪移旧舰给长江水师。
届时,不管是南洋、北洋哪边出事,那都是李鸿章的失策和过失,与湘系无关,和左宗棠更无关。
妥善处理好福州船政衙门内部的人事,也统一了大家的想法,胡楚元基本就控制住了整个衙门。随即,他开始将精力转向对衙门各局各厂的技术改造。
在他集中精力整改人事的时候,以华蘅芳、费恩茨、罗尔斯等人为首的技术团队也参观了衙门下属的各家工厂,并给他提交了一份《福州船政设施及工艺现况参观公报》。
一大清早,胡楚元拿到公报就仔细的读了一遍,并将华蘅芳、费恩茨、罗尔斯等人请到自己的书房面谈。
船政衙门起建至今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大部分的设备都是在十年前置办的,以法国设施为主。费恩茨等人认为,基础的一些设备是比较齐备,可整体的工艺和产品都太落后。
车床、磨床、钳台这些当然不是问题,可一些吊床、轧机就较落后,所产的火炮、蒸汽机都很落后,目前在欧美等国已经退出市场多年。
从一开始,法国人卖给福建船政的设施和工艺图纸就是落后于时代的,船政衙门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居然还在生产那些东西。
以火炮为例,目前上的世界主流大国都已经全面使用后膛炮,只有英国还在考虑前膛炮的部分优势,在后膛炮的基础上,德国和法国都已经向褐色火药发展,增加炮管的长度,以增加火炮的射程。
从前膛炮到后膛炮,从后膛炮到褐色火药,这基本可以算是两个代差。
以钢铁厂为例,福州船政目前还只能工业生产熟铁,不能生产钢材,所需要的铁矿石和煤矿都要和洋行购买,生产出来的熟铁比别人的钢铁还贵,且产量非常小。
将厚达二十多页纸的公报看完,胡楚元揉了揉眉心,心里也在寻思。
环顾整个中国,福州船政已经算是很先进了,可世界列强的那些军工厂相比,差距未免又太大。
他想,如果是沈葆桢和左宗棠看到这份公报,一定忧心忡忡的继续大力更新设施,重新聘请洋顾问,在船政内部生产……当然,他们必然要面对一个棘手问题,那就是钱从哪里来,朝廷的钱是一年一年的拨,不痛快,不能一次解决很多问题,只能慢慢来。
他不用在乎这一点,钱,他多的是,也有足够的办法让福州船政拿到一大笔融资贷款。
可这样就能解决问题吗?
显然不能,治标不治本啊。
寻思良久,他觉得还是得加大力度培养本土的人才,另一方面,他也要绕过目前的办法,在美国和欧洲投资军工业,并在那里为国内长期提供可靠的实习和进修机会,也要通过那里直接有效的吸取欧美各国的先进技术和工艺。
这一切都需要钱,还好,他有的就是钱。
------------
第九十七章 华蘅芳和太古洋行
华蘅芳是一个清瘦的中年人,无锡人,四十六岁,精擅数学,可以算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数学家之一,也精通机械工程,目前在江南工学馆和格致书院任教习。
见胡楚元迟迟不开口,华蘅芳忍不住问道:“胡提调,您打算怎么办?”
“哦……!”胡楚元回过神,和华蘅芳道:“我办法倒是挺多,可还是得先办急事。”
随即,他直接用英语和罗尔斯、费恩茨两人交流道:“如果我想为福州船政购置全套的新式生产机械和设施,以及配套的相关工艺专利,大约需要多少钱?”
费恩茨很客气的答道:“胡少,那会需要一笔巨额的资金,船务局的设施更新会耗费最多的钱,仅对三个船坞的整改费用就可能高达近百万美元,想要制造更好的火炮也需要从英国和美国购置设备,如果只是要维持现有的生产的规模,这笔费用大约要在三十万美元。然而,您还必须考虑到火炮、炮弹等等,这样的一整套的投资会非常惊人。我认为钢铁厂和冶铜厂最好是转卖给其他商人,由他们自己募集资金进行更新,福州军工厂只需要和他们购买现成的钢材和铜料。”
胡楚元的想法也大致是这样的。
他就打算将福州船政下属的铁厂、铜厂转卖给江南商行,由江南商行开设江南矿务局,在通过矿务局分设各种冶金厂、钢厂、化工厂,将原材料开采、冶炼业务集中在江南商行,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
感觉费恩茨并没有提前计算出所需要的经费总额,胡楚元就和他道:“这样吧,你回去之后重新整理一下公报,就按照你提出的这个设想,初步核算一下所需要的费用,并将需要购买的新设施和专利技术都列成清单。”
费恩茨微微点着头,道:“非常乐意效劳。”
他和罗尔斯等人仍然属于旗昌洋行和江南商行合办的江南技术局,眼下只是临时担任胡楚元的私人顾问,和福州船政没有任何关系。
对于这些人,胡楚元也没有想太多,介乎于信任和不信任之间,只是花钱请他们办事。
等费恩茨等人离开,华蘅芳就和胡楚元叹道:“提调大人,洋人不可尽信啊,每来一批人都会将上一批洋人引进的设备批评一翻,要我们引入新设备,来来去去,花费颇多。其实,我倒觉得很多设施改一改就能继续使用。再说了,国内主要使用的火炮洋枪都是用黑火药为主,改用褐火药,大家的炮弹都不能相互配套,浪费颇大啊!”
胡楚元嗯了一声,也在心里琢磨着。
褐火药最主要的优势是在远程火炮上,由于燃烧速度较慢,它对大口径火炮的膛压较低,比较适用于大口径炮弹的发射药。这种炮弹的出口速度会比较低,如果将火炮的炮管延长到一定程度,使用这种炮弹的射程就会增加很多。
它的缺点和黑火药差不多,主要是残渣遗留较多,燃烧产生的白烟很多。
就目前这个时间段来说,褐火药是有优势的,尤其是在炮台和舰船上,可在1890年开始,它就将会被无烟火药取代。
考虑中法战争在即,胡楚元还是决定使用褐火药,哪怕是仅做为一种过渡。
想到这里,他就和华蘅芳道:“设施改进的事情就由您来负责吧,可是呢,褐火药还是要用,至少福州船政得先用。至于其他的设备呢,也是时候该换一换了,我的目标是要让福州船政成为亚洲第一的造船厂和军工厂,多花点钱也没有关系。”
华蘅芳道:“那行,我这就去找吴正丙吴大人商议此事。”
胡楚元点了点头,目送他离去。
随即,他将那份公报继续拿起来重新浏览,边看边想,他觉得,有必要将这份公报抄录多份,让左宗棠、何璟、沈葆桢和船政衙门的每一名官员都明白差距有多远,大家的责任由多重。
想到这里,他就直接将时任总务处司务的张百熙喊过来,和张百熙吩咐着这件事。
他刚和张百熙谈完,胡荣就匆匆走进来,禀告道:“东家,德拉诺三世先生和伍淑珍小姐都来了,人已经到了码头,还带了十几个洋人呢。”
胡楚元喜出望外,立刻起身出去迎接,到了衙门大门外,他就看到了那些人。
人数还真不少,伍淑珍和菲斯特-德拉诺三世走在前面,身后有十多位洋人,都带着很多行李,看起来是要在这里住很久呢!
见到胡楚元,菲斯特-德拉诺三世就快步上前,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和胡楚元道:“胡少,最近可好?”
“托您的福,一切都好的很!”
胡楚元笑了笑,邀请这群人都先进入船政衙门,菲斯特-德拉诺三世优先替胡楚元引荐了一位朋友——太古洋行的首席合伙人rs巴特菲尔德。
除此之外的那些洋人都是万旗洋行最近在美国招聘的技术工程师,大多都是胡楚元现在急缺的,一起随行过来,先到福州船政替他壮一壮声势,帮点忙。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9175
29176
29177
29178
29179
29180
29181
29182
29183
29184
29185
29186
29187
29188
29189
29190
29191
29192
29193
29194
29195
29196
29197
29198
29199
29200
29201
29202
29203
29204
29205
29206
29207
29208
29209
29210
29211
29212
29213
29214
29215
29216
29217
29218
29219
29220
29221
29222
29223
29224
29225
29226
29227
29228
29229
29230
29231
29232
29233
29234
29235
29236
29237
29238
29239
29240
29241
29242
29243
29244
29245
29246
29247
29248
29249
29250
29251
29252
29253
29254
29255
29256
29257
29258
29259
29260
29261
29262
29263
29264
29265
29266
29267
29268
29269
29270
29271
29272
29273
2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