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润旗号下的七家子公司,除了中润置地,其余全面开始分散股份。
胡楚元给他们下了一盘棋,大家围绕“中润”这个主轴转动,各赚各的钱,缺钱则找胡楚元,同时在上海滩形成了一个奇特的中润系势力。
就在这段时间,胡楚元以前所提倡的职工自学体系真正的被树立起来,他旗下的江南商行、江南合作社、中信公司、中润公司、保利公司都在采用这个系统,各设商学署全权理办。
在五大公司内部,他也设定了新的管理体系,增加管事,制定伙计三级制,实施细化管理,改善学徒待遇,设立信访署,以及审计署、财务署等分权机构,允许职员直接向各公司的信访处写信提建议,甚至是控告上级的违规行为。
……在这段时间,胡楚元也充分的听取了徐润的意见,在上海、杭州、苏州、芜湖、天津、香港、福州、厦门、泉州……各地出资修建新的徽州会馆,既是旅馆,也便于同乡往来。
尤其是上海徽州会馆的规模最大,几乎能算是此时上海最大的酒店,胡楚元还直接建在长江路上。
这条长江路是在他和万旗洋行的整理下,以原先的北黄埔路为基础修建的新大道,扩建为原来的三四倍的规模,号称北外滩,比南黄浦路外滩更为气派,十几座码头都是新建的,设施和运营条件也更好。
也是在他的运作下,东唐家弄被扩建为徽州路,路口和长江路交界的地方就是徽州会馆,很多徽州商人都开始聚集在这一带买房,置办家业。
胡楚元要的就是这个气势,还让新提拔的掌柜胡长年去江南商行徽州总铺任掌柜,在绩溪县为胡家购置了四千多亩良田,兴建一座新的胡家大院,捐钱兴建新的宗祠,阔建祖坟和胡光墉功德祠,又捐建绩溪报国寺。
在整个徽州,他兴办一家徽州商学馆,在各地各镇各乡开设义塾,所有钱都由他胡楚元一个人出,所有事则委托给胡长年艹办。
他开始推荐一些徽商进入洋行做买办,帮着徽商们经办新的店铺,新的厂子,火柴厂、铅管厂、洋钉厂、玻璃厂、纸盒厂、铅笔厂、轮胎厂……都在杨浦区慢慢设立起来,技术靠美国,资金靠中信,经营靠自己。
他还和程谨轩、谢裕等人一起联系了其他一些徽州商人,大家合股开办徽商钱庄,开始涉足上海的钱庄业务,和宁波系的钱庄相竞争。
左挑右选,他选择资助徐鸿海创办东方报业公司,买下《申报》,增办《东方周刊》和英文周刊《亚洲周刊》,又资助马相伯创办南洋公学,和徐寿主办的格致书院相互辉映。
胡楚元忙着这些事的时候,伍淑珍也在努力的创办自己的商号——金伯利珠宝行,两人一起合伙经营,胡楚元出招,她跑东跑西的艹办。
在胡楚元的谋划下,她还同时置办了金伯利银楼,合理利用银楼和珠宝行的资源,降低人力和采购成本,再开金伯利钟表行,代理瑞士、法国的各家钟表,并打出“一经售出,永久保修”的招牌。
这时,胡楚元的两个弟弟都在梅启照的亲自关照下,一起拿了举人的功名。
在别人家,这是两件大事,可在胡家,这真是芝麻般的小事。毕竟是靠作弊换来的功名,胡家也没有大肆艹办庆祝。
考了举人之后,两人继续发力参加了光绪六年庚辰科的会试,结果当然是名落孙山。
胡品元还想继续碰碰运气,就继续在国学馆跟着俞樾做门生,闲时则跟着顾寿藏学点鉴赏本领和经营古董经意的诀窍,要么就去国画院学习书法绘画,刻刻章印,活得很滋润。
经过这么一考,老三胡缄元倒是知道了自己的国学水平,再想参考要等到三年后,索姓就让胡楚元安排一下,化名胡三立到万旗洋行从学徒做起。
1880年底的时候,因为悄悄修建的开平铁路即将竣工,李鸿章不得不掀起一场关于兴办铁路的争论,胡楚元说服左宗棠,一致劝谏朝廷开办铁路。
抵不住湘淮两系的压力,无论京师官员和御史们如何痛骂,清朝廷是批准了李鸿章的提议,准许各地总督试建小铁路。
与此同时,香港上海汇理银行正式将中文名改为汇丰银行,分设香港汇丰和上海汇丰两家。
汇丰银行!!!
一个香港金融业的时代悄然开启了。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二章 捷达洋行和银行梦
时间晃晃悠悠,胡楚元不停的在福州和上海之间来返,每个月都要去一次福州船政衙门,按照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些决定,再让别人去办理。
江南合作社关于茶业的经营一直都在稳步的进行中,稳扎稳打,扩张的速度适中,胡楚元只是在大局上给予一个控制,并通过太古洋行成立一家大英茶业公司,在产、经、销三个方面都实现统一运营,也不断增加广告投入。
更多的时间,胡楚元还是在上海经营自己的产业。
大半年的时间就这么匆匆而过。
在杭州过完春节后,胡楚元就和两个弟弟一起返回上海。
老二胡品元在国学馆跟着俞樾做学问,他倒是很聪明的,很多东西一学就会,一看就能记住,就是涉猎太多,书法绘画和金石学都要学。
胡缄元则很低调的在万旗洋行做学徒,跟几个学徒在外面另租了一套小房子,只是偶尔才回墉园和胡楚元、胡品元聊一聊最近经历的那些趣事、怪事、麻烦事。
胡楚元刚一回到上海,徽州商人、浙江商人、广东商人和洋人都借着这个时机前往胡家拜见他,送些礼,拜个年,死活都要见他一面,谈上几句客套话。
直到元宵节都过去,胡楚元才难得的清静几天,就没有去商行上班,留在英华馆里看看书。
等到傍晚时分,斜阳夕照,已经快是吃晚饭的时间,伍淑珍过来找他。
天气挺冷的,她穿了一身雪白色的狐裘大衣,秀黑的乌发很自然的拢成一束,垂在颈后,穿着一双黑色绒皮靴,越发显得漂亮高贵。
两人在书房里将总帐核对一番,理了理去年的红利。
谈完了钱上的事,伍淑珍就不无佩服的说:“和你说的那样,珠宝生意的利润真的很高,咱们不过投了几万两银子的本金,等到明年的总帐一清,差不多就能将本金收回来。钟表行的情况也挺好的,每天都能卖十几件,毛利也在两成呢。银楼进出的帐目虽然多,利润率却很一般,你再想想招法吧。”
胡楚元问她:“你知道为什么银楼的利润率不高?”
伍淑珍道:“竞争太厉害,上海租界的银楼就有十多家,华界的数量也不少,大家的生意都差不多,就是靠手艺吃饭,你虽然替我挖了几个手艺厉害的师傅,开出来的条件却高了点。”
胡楚元道:“银楼是传统生意,靠的就是手艺活和口碑,别人是百年老店,咱们的金伯利银楼却是新店新号,没有口碑,根本站不住脚。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多花点钱,请几个手艺厉害的大师傅是必须的。”
伍淑珍却又有点不解,问道:“那我们可不可以不做银楼的生意,将资本集中一下,在天津和香港也开新的珠宝店。”
胡楚元道:“珠宝行的生意虽然利润高,可在目前的受众面并不大,你这家金伯利商号想要在今天的国内市场做大,那就必须做金银楼的生意。”
伍淑珍道:“问题是想要做大银楼的生意也难啊,没有银匠就做不了活,没有好银匠更招不到活,一个银匠从学徒熬到出师至少要十年,师傅还不肯带,一辈子都只能带几个。咱们俩啊,怕是熬到老了,银楼也未必就能开多少家,光靠挖人墙角,迟早会把所有银楼都得罪的,那又何苦,你还缺这点钱吗?”
胡楚元笑了笑,道:“你是从美国回来的才女,怎么想不到合适的办法呢?我给出个招,你在那几个厉害的大师傅中挑一个人选,和他谈清楚价码,请他以后就负责培养银匠,再设一家金银匠学馆集中培养学徒,我们自己出银料让他们锻炼,两三年内就能出师。在此期间,你就不断挖一些手艺精湛的大师傅撑着场面,成本高也没有关系。”
伍淑珍连声赞道:“这个办法真的挺好,那真是想开多少店铺就开多少啊。”
胡楚元却忽然笑出声,道:“你还真指望靠开银楼赚钱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0455
30456
30457
30458
30459
30460
30461
30462
30463
30464
30465
30466
30467
30468
30469
30470
30471
30472
30473
30474
30475
30476
30477
30478
30479
30480
30481
30482
30483
30484
30485
30486
30487
30488
30489
30490
30491
30492
30493
30494
30495
30496
30497
30498
30499
30500
30501
30502
30503
30504
30505
30506
30507
30508
30509
30510
30511
30512
30513
30514
30515
30516
30517
30518
30519
30520
30521
30522
30523
30524
30525
30526
30527
30528
30529
30530
30531
30532
30533
30534
30535
30536
30537
30538
30539
30540
30541
30542
30543
30544
30545
30546
30547
30548
30549
30550
30551
30552
30553
3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