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建阳兄有何打算?”

    “很简单,只要今曰董卓敢前来,我就叫义子奉先除掉他,以绝后患。”丁原双手捏拳道。

    “这样行不行啊?”、“董卓手下还有大军呢,不得不防。”、“董卓老歼巨猾,我看他未必会身犯险境。”……

    一些人听了丁原的“热血之语”后,议论纷纷道。

    “不可。”忽然,袁绍跨出一步道,“董卓这头老虎若是死了,他手下的狼群必会造反,到时大举进攻洛阳,只怕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连我等都不会幸免。”

    “本初之言,是贪生怕死了?”丁原看着他,老脸一沉道,“为江山社稷着想,抛头颅洒热血,有什么好计较的?”

    “不是怕死,而是不想看到无谓的牺牲。”袁绍面皮抽搐,以眼还眼道,“丁刺史你若是保证杀了董卓,皇上会安然无恙的话,我袁绍就是死了,也死而无憾。”

    “这等大事,谁能保证?”丁原哼道,“那本初你又有何高见?”

    “高见没有,只是要除董卓,必先瓦解其兵权,解散其手下大军,方可图事。”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丁原冷笑。

    “你――”袁绍对他怒目而视,但碍于吕布在侧,并没有发火,而是生生忍住了。

    一时,众人都没言语。曹艹冷眼旁观,心想:如果丁原、袁绍两人同心合力,还真有可能除去董卓,但现见两人方一见面就起了摩擦,看来,两人的合作之路是走不通的了。

    接下来,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侍御史郑泰谏,北中郎将卢植(二人已复官),主簿陈琳,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太傅袁隗等人皆到。

    闻知董卓要插手朝政,他们全都怒形于色,却又惧董卓势大,无计可施。

    稍后,皇帝刘辩与何太后在一干侍卫、宫女的簇拥下――闵贡亦在其内,来到了嘉德殿前。在见到吕布的一刹那,何太后眼神一亮:被他高大魁伟的身材、英挺俊朗的相貌给吸引了,但随后面孔便冷了下来。因为吕布对她没兴趣,反而把目光在她身后那些正值青春妙龄、模样俏丽的宫女身上溜达。

    接受众人跪拜之后,刘辩便欲登上宝座,举行早朝。但有人把董卓之事跟他说了。

    刘辩听后大惊,问何太后道:“母后,现今如何是好?”

    何太后见群臣有的建议举行早朝,有的建议暂停早朝,芳心亦是乱极:董卓凶狠暴戾,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辩儿举行早朝了,让他有了杀人的借口那就不好了。于是她蛾眉深蹙,让刘辩暂停早朝,但对众位大臣说出了皇上要组建御前侍卫一事,还把在外等候的吕战宣了进去。

    吕战已得闵贡提醒:宣他便进,不宣便在外等候,记得谢恩时要跪拜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时,吕战听到殿内传出宣召自己的声音,别了何川,大步而去。

    “贤侄,小心应答啊。”何川交待一句,转身走了,心里祝福道:希望吕战未来之路走好,最好飞黄腾达,平步青云。

    吕战昂扬步入宽敞明亮的嘉德殿中――认识他的人寥寥无几。

    立时便有人爆发出惊疑声道:“此人是谁?”、“难道皇上要封他为御前侍卫?”、“从未见过,一无名小卒而已,能担此重任?”、“看不出他有什么能耐啊,还不如吕布强壮。我看封吕布比封他要好。”、“御前侍卫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担当的,如若他没什么本事,我赵融一定第一个阻止。当然,他若是有真才实学,我也第一个拥护。”……

    吕战不卑不亢,环眼四顾,想不到自己像一瓢冷水泼进了滚烫的油锅里,惹得满朝哗然起来,心想:现在小看我,等下叫你们通通惊掉下巴。

    ;
------------

第115章,拔刀相向

    第115章,拔刀相向

    看着面前许许多多的陌生面孔,他们俱是惊讶万分的注视着自己,吕战表现的落落大方,脸带浅笑:不知这些人当中谁是貂婵义父司徒王允,谁又是蔡琰父亲蔡邕?在这二人面前我可不能表现的差了,毕竟其中一人将会成为自己的岳父,另一人将会成为自己义弟马超的岳父。

    路过吕布身边时,见他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自己,吕战小声道:“义弟,又见面了,想不到吧?”然后步伐飞快的走到站在人群后面的刘辩与何太后跟前,躬身跪拜道:“小人拜见皇上、太后。”

    “吕常胜,起来吧。”刘辨见他来了,非常欢喜,高兴的道。何太后看着他面露微笑,想起那曰拿玉牌给他时,双手被他无意之中一握下,那种仿如触电般的感觉,现在还让她心儿一颤一颤的,脸上便不禁微微发热。

    吕战直起身来,站在刘辨右侧,下意识的望了站在刘辨左侧的何太后一眼,见她正双目含笑的看着自己,意味深长,他顿时撇过头去,心想:太后每次都看着我笑作甚?难道对我有好感?她就是长的太好看,我也不能心动啊。

    “你们刚才谁说他是无名小卒了?”刘辨这时面向诸位大臣,有点不满的道,“你们知不知道他做了什么事?那天晚上,若不是他的话,朕恐怕已经死在太监张让手里了。你们竟然说一个救了皇上的人是无名小卒?那也在间接说朕是无名小卒了?”

    “啊?”、“呀?”……

    众人听了,无不惊讶出声,却不敢多言:想不到这个青年救了皇上?

    “皇上,微臣不敢。微臣那是无心之言,还请皇上原谅。”当即,有两个中年人跪下身去,磕头道。

    “皇儿,不知者不怪。”何太后怕刘辨小题大做,从旁提醒道。

    “唔,那朕就饶你们这次,下不为例。”刘辨摆摆手道。

    “谢皇上。”那两人如获大赦,发自肺腑的说道,起身后看向吕战的眼神也变了――不敢再有丁点轻视之心,似乎隐隐感觉到他即将会成为皇上身边的红人:这种人千万不能得罪。

    其他人自然也对吕战刮目相看了――既然他救了皇上,理应受到这番待遇。

    “宫廷之乱后,朕深感不安,觉得步步有险,处处藏危,很有必要组建一支有别于宫卫军、禁卫军的队伍。朕叫它为‘御前带刀侍卫队’,简称‘御卫队’。诸位受卿,你们有何看法啊。”刘辨“侃侃”说道――这番话可是他娘儿们昨晚商量出来的,不然他也想不到这般说。

    “皇上安全第一,臣等极力拥护。”殿中大臣异口同声的道。现在谁还敢反对?不是找死么?

    “嗯,那好,现在朕就来封赏那些铲除十常侍及救驾有功的人。”刘辨点头道。

    便在这时,殿外站岗的侍卫大声叫道:“西凉刺史董卓董大人到。”

    “啊,董卓来了?”

    群臣惊呼道,面面相觑,目露惧色……短暂的慌乱过后,他们安静下来,数十双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大门口,想看看他到底带了多少人来。

    出人意料的是,身粗体壮、眉斜入鬓、着大黄袍、腰拴宝刀的董卓只带了四个身材魁梧之人大步而来――身后四人分别是:徐荣、段煨、杨定、王方。

    夹杂在群臣中的吕战倒是对他们还有些印象,但已不清楚他们叫什么了。

    刘辨一见到虎步狼行的董卓就莫名的害怕,下意识的移身到了吕战身后,小声道:“常胜,你可要保护朕啊。”

    “皇上放心,有我在,董卓不敢对你怎么样的。”吕战低声道。

    殿中大臣们见董卓轻车简从而来,无不嘘了口气,但见他佩刀进了大殿,都在心里叫道:“董卓,你胆大妄为,竟然带刀入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00 1701 1702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1711 1712 1713 1714 1715 1716 1717 1718 1719 1720 1721 1722 1723 1724 1725 1726 1727 1728 1729 1730 1731 1732 1733 1734 1735 1736 1737 1738 1739 1740 1741 1742 1743 1744 1745 1746 1747 1748 1749 1750 1751 1752 1753 1754 1755 1756 1757 1758 1759 1760 1761 1762 1763 1764 1765 1766 1767 1768 1769 1770 1771 1772 1773 1774 1775 1776 1777 1778 1779 1780 1781 1782 1783 1784 1785 1786 1787 1788 1789 1790 1791 1792 1793 1794 1795 1796 1797 1798 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