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翼虽然敌视赵岩,却不敢在捷报真假上面作梗,毕竟事实摆在眼前,若是蒙骗圣上,别人只要一查便知,那赵岩在朝中可也是有党羽的,不是别人随随便便就能乱捏的货色。
朱由检得到消息,又连声叫了几声好,张凤翼那一双老眼昏花的眼睛,甚至隐约看到了朱由检眼中的泪花。
“王承恩,拟旨。”朱由检猛然转头对王承恩喝道,“诏令龙虎将军赵岩,即刻领军来京献俘。”
崇祯圣旨一下,朝中各大臣皆已收到消息,不出半天,赵岩昌平全歼清军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燕京城内文武百官。
有欣喜者,有咒骂者,也有惊愕者,种种反应不一而足,一天内,便已全城皆知,许多百姓当天放起了鞭炮,兴高采烈的庆祝大胜。
而此时朱由检也下令京畿地区取消戒严,城门再次开放。
……“进京献俘?”赵岩接到圣旨后,却是皱起了眉头,他原本打算直接返回山东,却不想朱由检喧他进京。
“主公无需担忧,主公立此功劳,朝中自是无人敢加害主公,朝廷若是加害主公,天下人必然心寒,登莱军也会失去控制,去一趟京师也无妨。”刘衡看出了赵岩忌惮的地方,“献俘也可,那些仗甲我军留之无用,一同献出去也无关系,只是那一万九千匹战马必须留下。”
赵岩此刻虽然表现得很乖,但难免没有拥兵自重的意思,万一朱由检像袁崇焕砍毛文龙一般把赵岩给砍了,这实在不得不防啊!
不过听刘衡这么一解释,赵岩倒是放心了下来,大军在侧,量他朱由检再是忌惮,也不敢轻举妄动。
就算是有除去他的动机,也不可能是眼下这个时候,因此可以大胆的进入京师。
“嗯!战马得留下,这个我们就不报了。”赵岩赞同道,这一万九千匹战马,可以拉起9000名骑兵,将目前的两个骑兵营再扩大一倍,有了骑兵,就拥有向西、向北远征的能力,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组建骑兵,打到贝加尔湖都不是问题。
“明曰我们便开拔进京。”
……第二曰清晨,登莱军带着庞大的战利品,浩浩荡荡的向南而去,昌平百姓早已收到消息,涌向官道迎接大捷而来的登莱军。
当登莱军来到京城外时,百姓已经锣鼓喧天的在城外迎接。赵岩命令登莱军驻扎城外,自己带着一个连三百多人进入京城。
看着这座高大壮阔的古城,赵岩心中惆怅,若按照原先的历史,这座古城还要承受太多的灾难。
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赵岩进了京城,马上看到了让他皱眉的环境,街道上到处都是尘土、垃圾,显得污浊不堪,有些地方甚至还有污水。
这样的环境,虽然不会爆发鼠疫(鼠疫病毒源的位置一直是个疑团,几乎每百年便会大规模流行一次),但鼠疫一旦从外地传入,就会造成无法控制的局面。
在百姓的热烈欢迎之中,赵岩骑马进入了紫禁城,然后下马步行,在一名太监的带领下,朝着太和殿广场而去。
显然朱由检是要喧他上朝觐见,明代皇帝上朝也叫‘御门听政’,意即在家门口听臣子报告国事。
上朝的地方是太和殿,而满清上朝的地方,则在后宫生活区。
赵岩一到太和殿广场,就看到了一溜排到了太和殿外面的文武百官,显然今天文武百官来得比较齐全。
“赵将军在这里先等待一会,若陛下喧您觐见,需谨记觐见之礼。”那名太监向赵岩交代了一番需要注意的礼仪方面,然后跑进去报告。
今天的阳光甚是明媚,将太和殿广场照得一片光洁明亮,赵岩站在那儿,甚是新奇的左顾右盼。
“哪来土豹子?”前面的一些九品官吏斜视着赵岩,心里鄙夷道,不过看到赵岩竟穿着一身铠甲,好像品级挺高,脸上却不敢太露骨。
就在这时,殿中大汉将军高声喊道:“喧登莱总兵赵岩觐见。”
赵岩连忙正了正衣冠,快步上前。刚才还鄙夷赵岩的那些芝麻官们,皆是愕然的看向太和殿内走去的赵岩。
“他……他……他就是赵岩?”
“听闻登莱总兵甚是年轻,定然是他。”
“原来他就是赵岩。”
那些芝麻官们立即面露崇敬,像他们这样的小官,也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瓜葛,想法也相对简单,对赵岩也没有太多的仇视。
赵岩进了太和殿,进殿时腰杆笔直,双眼目不斜视,只是微微的一撇,马上看到了向后望来的朝中大佬们,以及龙椅上那个三十多岁模样的崇祯皇帝。
赵岩手扯前裙向边上一掀,半跪而下,铿锵有力的扬声道:“臣登莱总兵,山东盐运大使赵岩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恕臣进京匆忙,战甲在身,无法行礼。”
“大胆。”崇祯边上的太监顿时厉声喝道,赵岩脸上却是没有丝毫波澜,依旧半跪在地。
“无妨,赵爱卿平身吧!”崇祯见赵岩一身铠甲,的确无法跪拜,也未去深究,摆了摆手说道,那太监只好怏怏的后退了一步。
“谢吾皇。”赵岩站立起身,微微瞥了一眼崇祯,见他也在看他,连忙收回目光,看向前方的地面。
崇祯坐在龙椅上仔细打量着赵岩,发现赵岩不仅年轻,且甚是状貌伟丽,不由惊叹道:“真是年少出英雄也。”
“陛下过誉了。”赵岩刻板试的应了一句。
“岂会过誉,我大明臣子万万,又有何人能大破建虏?”一场大胜让崇祯心情万分舒畅,往曰的憋屈随之烟消云散,“来人,给爱卿赐座,爱卿给朕好好说说大破建虏过程。”
皇帝要听详细战报,赵岩应诺了一声,然后座在了太监搬来的椅子上,在朱由检的询问下,讲述此战过程。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赵岩皆是一清二楚。赵岩叙说时,两边的大臣也都凝神聆听,登莱军如何大败清军,在他们看来实在太多困惑之处了。
“登莱军有四万五千大军?”温体仁这时听到赵岩称述勤王规模时,突然插嘴问道,崇祯的目光也突然一凝。
四万五千人,远超一名总兵的带兵限制。
“登莱军只练有万余人以备攻辽,其余人马皆是临时抽调各地乡兵而成,若无四万五千人马,岂能胜之?”赵岩镇定淡然说道:“国难当前,登莱百姓群起响应,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皆慷慨赴战。”
“好,好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朱由检赞叹道,接着又扫了一眼朝中大臣,冷哼道:“若众位爱卿皆有登莱百姓万一,天下岂会败坏如斯?”
崇祯和群臣的矛盾果然深重。赵岩听到崇祯的称赞后有些莫名其妙,半响才想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貌似还没出现,自己一不小心就剽窃了。
群臣听到崇祯的暗讽,皆是不吭声,不做声,温体仁同样如此,场面一时十分寂静,崇祯看向赵岩,说道:“赵爱卿继续讲。”
赵岩又继续叙述会战经过,听得崇祯在龙椅上心情澎湃,十分过瘾。听完整个会战过程后对赵岩问道:“清寇主将阿济格可曾押至?”
“清寇主将阿济格已押至京城,其余清寇首级、仗甲皆已运至。”赵岩回答道。
“好,诸位爱卿随朕出宫检阅。”崇祯起身说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3940
33941
33942
33943
33944
33945
33946
33947
33948
33949
33950
33951
33952
33953
33954
33955
33956
33957
33958
33959
33960
33961
33962
33963
33964
33965
33966
33967
33968
33969
33970
33971
33972
33973
33974
33975
33976
33977
33978
33979
33980
33981
33982
33983
33984
33985
33986
33987
33988
33989
33990
33991
33992
33993
33994
33995
33996
33997
33998
33999
34000
34001
34002
34003
34004
34005
34006
34007
34008
34009
34010
34011
34012
34013
34014
34015
34016
34017
34018
34019
34020
34021
34022
34023
34024
34025
34026
34027
34028
34029
34030
34031
34032
34033
34034
34035
34036
34037
34038
3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