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连忙正了正衣冠,快步上前。刚才还鄙夷赵岩的那些芝麻官们,皆是愕然的看向太和殿内走去的赵岩。
“他……他……他就是赵岩?”
“听闻登莱总兵甚是年轻,定然是他。”
“原来他就是赵岩。”
那些芝麻官们立即面露崇敬,像他们这样的小官,也没有那么多的利益瓜葛,想法也相对简单,对赵岩也没有太多的仇视。
赵岩进了太和殿,进殿时腰杆笔直,双眼目不斜视,只是微微的一撇,马上看到了向后望来的朝中大佬们,以及龙椅上那个三十多岁模样的崇祯皇帝。
赵岩手扯前裙向边上一掀,半跪而下,铿锵有力的扬声道:“臣登莱总兵,山东盐运大使赵岩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恕臣进京匆忙,战甲在身,无法行礼。”
“大胆。”崇祯边上的太监顿时厉声喝道,赵岩脸上却是没有丝毫波澜,依旧半跪在地。
“无妨,赵爱卿平身吧!”崇祯见赵岩一身铠甲,的确无法跪拜,也未去深究,摆了摆手说道,那太监只好怏怏的后退了一步。
“谢吾皇。”赵岩站立起身,微微瞥了一眼崇祯,见他也在看他,连忙收回目光,看向前方的地面。
崇祯坐在龙椅上仔细打量着赵岩,发现赵岩不仅年轻,且甚是状貌伟丽,不由惊叹道:“真是年少出英雄也。”
“陛下过誉了。”赵岩刻板试的应了一句。
“岂会过誉,我大明臣子万万,又有何人能大破建虏?”一场大胜让崇祯心情万分舒畅,往曰的憋屈随之烟消云散,“来人,给爱卿赐座,爱卿给朕好好说说大破建虏过程。”
皇帝要听详细战报,赵岩应诺了一声,然后座在了太监搬来的椅子上,在朱由检的询问下,讲述此战过程。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赵岩皆是一清二楚。赵岩叙说时,两边的大臣也都凝神聆听,登莱军如何大败清军,在他们看来实在太多困惑之处了。
“登莱军有四万五千大军?”温体仁这时听到赵岩称述勤王规模时,突然插嘴问道,崇祯的目光也突然一凝。
四万五千人,远超一名总兵的带兵限制。
“登莱军只练有万余人以备攻辽,其余人马皆是临时抽调各地乡兵而成,若无四万五千人马,岂能胜之?”赵岩镇定淡然说道:“国难当前,登莱百姓群起响应,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皆慷慨赴战。”
“好,好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朱由检赞叹道,接着又扫了一眼朝中大臣,冷哼道:“若众位爱卿皆有登莱百姓万一,天下岂会败坏如斯?”
崇祯和群臣的矛盾果然深重。赵岩听到崇祯的称赞后有些莫名其妙,半响才想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貌似还没出现,自己一不小心就剽窃了。
群臣听到崇祯的暗讽,皆是不吭声,不做声,温体仁同样如此,场面一时十分寂静,崇祯看向赵岩,说道:“赵爱卿继续讲。”
赵岩又继续叙述会战经过,听得崇祯在龙椅上心情澎湃,十分过瘾。听完整个会战过程后对赵岩问道:“清寇主将阿济格可曾押至?”
“清寇主将阿济格已押至京城,其余清寇首级、仗甲皆已运至。”赵岩回答道。
“好,诸位爱卿随朕出宫检阅。”崇祯起身说道。
“臣遵旨。”众臣应诺道。
“赵爱卿随朕左右。”崇祯对赵岩点名道,赵岩拱手道:“是。”
崇祯在锦衣卫的保护下,带着一群几百名大臣,朝紫禁城外行去,赵岩则乘马伴随车驾之旁,其待遇让许多大臣都为之眼红。
赵岩在崇祯车驾旁时,赵岩就为明朝皇帝感觉悲哀,出生后就住在皇宫或者十王府,当皇帝的多半没有出城的机会,教育也是那些大臣的廷讲,那些大臣天天拿孔孟之道来教育皇帝,这孔孟之道经历各代的修改,已经彻头彻尾的变成了愚民的工具,这本是统治者用来驾驭民众的,竟反被施加到了统治者身上,实在是悲哀至极。
对这皇位,赵岩却没多大的想法,当皇帝还不如当军阀自在,起码那些烂账不会算到自己头上。
此刻的赵岩,更加坚定了当军阀的决心。
(未完待续)
------------
第七十二章:三年复辽
皇帝车架、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的出了紫禁城,前往太庙,到了太庙外,便见到一群锦衣卫正在忙碌的摆放着仗甲、兵器,同时也在认真的叠放着京观。
兵器、铠甲皆整齐摆放,足有七八万副铠甲,分扎甲、棉甲、锁子甲三种,这些铠甲大部分都一定程度的破损,可见战况之惨烈。
崇祯面带笑意,带着众臣上前参观,不时拿起缴获的仗甲观看,文武百官也对着这些缴获和首级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带阿济格。”一名锦衣卫指挥使大声喝道,只见一辆囚车拉了进来,上面关着一个手戴枷锁脚闩铁链,脑后留着一根金钱鼠尾的满人,车后还用绳子绑着两千多清兵,一个连着一个,串成一大串。
囚车里的人正是阿济格。
这时阿济格突然大喊大叫起来,满嘴叽里呱啦的不知道说些什么,崇祯冷哼一声,“大难临头,竟还如此嚣张,真是野姓不改。”
“陛下不如把这些建虏悉数砍了,以血祭奠列祖。”赵岩建议道,在他眼中这些清兵如同猪狗一般,杀了便杀了。
“好。”崇祯听了热血沸腾,对礼部尚书说道:“将这些建虏悉数斩首,以血祭奠祖宗。”
“是。”
礼部官员连忙前去安排。
……当天下午在太庙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祭告仪式,历时将近五个小时,两千清兵和阿济格在太庙外被斩首,以血祭奠大明列位先皇。
“登莱总兵山东盐运使赵岩,扬我大明国威,保京畿平靖,封太子少保,授建威将军印,总理山东军务。”这时崇祯突然决定道。
“谢吾皇隆恩。”赵岩连忙半跪下去。
温体仁等一干文臣互相观望了一阵,温体仁摇了摇头之后,无人反对。
此刻谁都能看得出,反对这个封赏的绝对没什么好下场,赵岩的军功摆在那里,想反对也没有理由。
太子少保,这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不过建威大将军可是正一品,已经凌驾于大明所有能战武将之上了。
(前文有误,龙虎将军是正二品,非最高)崇祯好似早有准备,太监马上把建威大将军印呈了上来,由崇祯亲手交给赵岩,赵岩接过大将军印,宣誓道:“臣定当拼死以报国恩。”
“赵爱卿有此决心,朕心甚慰。爱卿明曰将有功将士名单呈上,朕再一一封赏。”崇祯对赵岩说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446
13447
13448
13449
13450
13451
13452
13453
13454
13455
13456
13457
13458
13459
13460
13461
13462
13463
13464
13465
13466
13467
13468
13469
13470
13471
13472
13473
13474
13475
13476
13477
13478
13479
13480
13481
13482
13483
13484
13485
13486
13487
13488
13489
13490
13491
13492
13493
13494
13495
13496
13497
13498
13499
13500
13501
13502
13503
13504
13505
13506
13507
13508
13509
13510
13511
13512
13513
13514
13515
13516
13517
13518
13519
13520
13521
13522
13523
13524
13525
13526
13527
13528
13529
13530
13531
13532
13533
13534
13535
13536
13537
13538
13539
13540
13541
13542
13543
13544
1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