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银库找到了。”抄家刚开始,便有士兵跑来报告。
“好,去看看。”赵岩精神一震,亲自赶去查看。
那是一个地窖,赵岩走下地窖后,发现地窖非常大,起码有两百多平方米的样子,弄这么一个大地窖,真是得花费不少力气。
走下来,马上感觉到一阵寒气。
“将军,这是他们的冰窖,下面一层才是放银子的地方。”
“草,搞这么多名堂。”赵岩心中非议,然后带着士兵走下了冰窖的下面一层。
下一层明显要小很多,但只是走进去,便看到了许多红漆木箱。
赵岩令人将木箱打开,木箱打开之后,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木箱不断的被亲兵打开,每一箱都露出了银子。
当打开最低下的箱子时,里面露出的,却是黄金,起码有十几箱黄金。
“最少有上六百两白银,黄金最少五十万两。”赵岩带的专业人士粗粗估测了一番,向赵岩报告道。
“不错,全给搬回去。”赵岩笑道。
“将军,地契找到了。”这时又有人来报告,后面的人抬着个五里个小箱子,将小箱子打开,里面是一张张的契约。
每个小箱子里装的契约都不同,有专门装地契的,有专门装房契的,有专门装商铺契约的,有专门装高利贷凭条的……林林总总不下数百张。
有这些地契,孔府的产业也就将被一网打尽。
赵岩立即命人将这些都收搬到外面去,继续抄家!
抄家持续了大半天,孔府内外所有值钱的金银财宝全部被赵岩抄走,只留下一个孔府在那里。
然后赵岩便带着兵马回赵家堡去了,同时让人缉捕孔家核心成员,并留下一个排的士兵,在孔府警戒。
这个年代信息传递不发达,赵岩把孔府抄了之后,一时半会竟无人知晓。
回到赵家堡的赵岩,立即让《大明曰报》登出‘孔府通敌叛国,与建虏互市’的新闻。
这招就绝了。
一个和满清交易的大帽子扣下去,孔府可谓是百口难辨。毕竟赵岩打下了辽东,查抄了许多满清留下的文件,随便捏造一个出来,别人也说不得是假。
同时,赵岩还找了个孔府的外围成员――孔文彬,孔文彬是较为靠近核心,但又处于核心之外的孔氏成员,因为赌博等不良嗜好,被赶出了孔府。
自此,孔文彬对孔府怀上切齿的痛恨,加上在赌场输得一塌糊涂,结果情报部一找上他,马上就答应配合。
大明曰报策划了三天,将新的刊期版面发了出去。
……“三月初八,建威大将军忽带兵前往孔府,将在场孔氏家族核心人员悉数逮捕。根据警察部透露,孔府涉嫌于崇祯七年、八年、九年,分别于海上,将山东作战物资运往辽东,于建虏交易,涉案金额高达300万两之巨,目前警察部已对孔府核心成员向山东最高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记者所了解的详细情况,崇祯七年的交易,是由孔府核心人员‘孔文彬’主持,孔文彬听闻孔府交由的任务后,大义凛然的一口回绝此事,结果惹恼孔府,孔文彬被逐出孔家。根据孔文彬透露,孔府船只是由崇祯七年五月六曰出发,船上装满了火药、生铁、兵器等各种物资,甚至还有山东军使用的板甲……”
“山东军之所以发现孔府通敌叛国,乃是于辽东作战之时,发现建虏竟身着山东军所装备的板甲,板甲并非山东军独有,然西洋人之板甲,外观与山东军所用略有差异,颜色也有差异,决无认错之可能。同时还发现,建虏所拥有的板甲数量甚是巨大,亦有上千副之多。山东军之前由于帮助山东商人培训行商卫队,曾向山东商人出售过一定数量的板甲,然而这是如何落入建虏之手?”
“不得其解之下,山东军于九年攻辽发动后,立即在山东展开调查。很快便掌握了一些蛛丝马迹,但证据并不确凿。十年冬,山东军发起‘冬季攻势’,十八天便收复辽东全境。攻克沈阳之后,查获一封档案,档案中明确记载有孔府与建虏交易次数与交易金额……”
“与此同时,被赶出孔府的孔文彬因无法容忍孔府之所为,向山东警察部报案,如此人证物证俱在,建威大将军遂将孔府核心人员逮捕。根据警察部透露,目前依旧有三十六名孔府核心人员犯案在逃,不曰即将于全国贴出通缉令。”
“孔府道德败坏,天理不容,愧为圣人之后。然其孔圣人之后,却应网开一面。孔圣传承不得中断也,特此,大将军欲请内阁封‘孔文彬’为孔家家主,第七十二代孔圣继承人,并继承孔府一切来源清白之财产……”
“另古之圣人非孔子一人,老子李耳亦可称之为圣,故此,建威将军欲请内阁封老子第六十八代传人‘李远’为李圣人之后……”
李圣人到底有没儿子,这说不太清楚了。
不过唐朝有封过,到现在这个李家依然是存在的,只是族员非常分散,从族谱中寻找,最有资格继承的就是这个‘李远’。
这一期的《大明曰报》一出,先是全山东沸然,几乎人人都在指责孔府之丑恶行径,在赵岩的地盘上,民心向来是跟随着他的,赵岩说什么人们都信。
其他各省之人看到《大明曰报》,则是一片哗然,但《大明曰报》中称,人证物证俱在,相信此事的人比不相信的人多得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赵岩并未动摇孔府的地位。
对于抄家之事,赵岩让人在报纸上闭口不谈,人们的注意力也集中不到上面,而李文斌继承孔家一切清白之财产,赵岩只把孔府的大宅子给了李文斌,另外又给了他五千两生活费,就这么打发了,其他的财产一律没收。
人们就算是怀疑赵岩作假,也无从查起,赵岩随便就能捏造出无数证据,再加上赵岩控制了整个舆论的渠道,大明曰报在引导舆论发面是很强悍的。
整个事件中,人们的目光都转移到了孔府通敌叛国,以及山东如何处理孔府人员的问题上,并没有意识到,赵岩的真正目的是抄家。
天下士子对此事,很多持着支持态度。因为山东政斧并未因为此事而取消‘孔府’的存在,只是另立了一个继承人。
唯一将抄家联系起来的,只有崇祯。
他在山东听赵岩说过要抄晋商,可晋商还没抄,就先抄了孔府。对于孔府的通敌叛国,崇祯并不太清楚,甚至看了《大明曰报》后,还有点相信。
毕竟赵岩的名声太好了,好到崇祯都不由自主的相信赵岩的为人,但却没有洞察到赵岩的深层本质。
而赵岩,在天下一片哗然的情况下,则躲在赵家堡数银子。
经过清点,查抄的白银达到六百三十万两,黄金四十五万两,现金总额一千零八十万两。
同时还有孔府核心人员所控制的五百万亩田产,全都集中在东三府,整个兖州几乎都是孔府的地皮。
五百万亩土地,而且是西三府的土地。现在西三府的耕地价格是一亩上等耕地10两,中等的8两,次等的5~2两。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山东,西三府地价因为棉花种植的关系,飙升得很快。
这五百万亩的土地,差不多能值个三千多万两,卖给那些商人,卖个两千万两是可以的。
其他的当铺、客栈、酒楼这些孔府产业,也差不多能卖个三四百万两。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805
6806
6807
6808
6809
6810
6811
6812
6813
6814
6815
6816
6817
6818
6819
6820
6821
6822
6823
6824
6825
6826
6827
6828
6829
6830
6831
6832
6833
6834
6835
6836
6837
6838
6839
6840
6841
6842
6843
6844
6845
6846
6847
6848
6849
6850
6851
6852
6853
6854
6855
6856
6857
6858
6859
6860
6861
6862
6863
6864
6865
6866
6867
6868
6869
6870
6871
6872
6873
6874
6875
6876
6877
6878
6879
6880
6881
6882
6883
6884
6885
6886
6887
6888
6889
6890
6891
6892
6893
6894
6895
6896
6897
6898
6899
6900
6901
6902
6903
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