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地的百姓,则能在城里很轻易找到一份工作。城市里的生活远比农村要丰富,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田产。

    若不是技术工的话,干的多是体力活,累是累一点,不过工资也蛮不错的,最低工资已经提至1.5元了,绝对是衣食无忧。

    而老弱病残都是政斧直接赡养,只要活不下去,都可以去救助站。而各地救助站的资金,大多用的是商人捐献的资金。

    赵岩治下的人心可谓是十分心齐的,山东政斧也迅速在山西、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得到百姓的认可。

    决战封龙山之下,山东军只有两万人,如何不让百姓们担忧。

    不过山东军高层却对此极为乐观,在外面的高级军官纷纷跑回来观战,正在与准噶尔部统作战的卢象升八月大溃其部,歼灭十万余人,听闻赵岩与崇祯即将决战的消息,也跑了回来。

    卢象升回来后,在驿站发了份作战报告后,就去了京师。卢象升此时并未投靠赵岩,只是与赵岩在军事上有所合作罢了。

    卢象升依旧是保皇党的成员,他快马加鞭回到京师,直接进了宫中觐见崇祯。

    崇祯见了卢象升脸色很不好,但此时崇祯却不敢拿卢象升如何,毕竟卢象升与赵岩的私交甚好,若是动了卢象升,扣个大帽子在他头上,那就是跳进黄河洗都不清了。

    话说卢象升进了文华殿,跪拜之后起身直言崇祯之过,卢象升与孙传庭都是保皇党的成员。他们二人皆认为崇祯因交出权力来换取皇室永固地位,而此时的崇祯却是已经和赵岩闹到了要决战的时候。

    崇祯被卢象升气得浑身发抖,卢象升言道:“皇上若是执迷不悟,此番钻进赵岩的全套,可就万事休矣。”

    杨嗣昌刚好走进文华殿,听了卢象升此言,冷哼一声问道:“三十万战两万,此乃圈套?”

    “两万战三十万确是圈套。”卢象升冷哼道,重机枪这东西他也见过,不过军中数量较少,此番狙战必然会有这种新型武器出现,三十万人想赢山东两万新军,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我看你是被赵岩收买了吧!来此乱放些狂言。”杨嗣昌当场和卢象升吵了起来,卢象升大怒,见崇祯毫无死心之意,再无多说其他,只是甩袖而去。

    (未完待续)
------------

第281章:决战来临

    秋收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而随着铁路线的陆续进入运营,山东的经济出现了一次快速的飞跃。

    火车解决了运输而导致的成本高居不下的问题,这又引发了一些原本不具备外销能力的商品走上了外销的道路。

    火车的运行意味着原材料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铁路网络覆盖地区的工厂之中,也意味着商品可以快速运出。

    运输成本都是很低的,赵岩并不打算将铁路当成一个盈利的东西,而是当成一种公众设施来经营,只求保本,不求赚钱。

    铁路所带来的经济大发展,却能提高商业税的收入,若是在铁路运输上设立太多门槛,反而不美。

    山东的工厂越来越多,而东北地区的工厂也开始增多。

    工厂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陆路、海路交通方便的地区是工厂最密集的地方。

    一个个工业城镇正在山东形成,而其他省份也不甘落后,随着铁路线的逐渐铺设,大量工厂出现在其他以纳入山东政斧行政范围的省份,往原材料产地聚集。

    若是只有山东有工业,那是很畸形的,赵岩也正在鼓励人们到其他省份去开办工厂。

    不过开办工厂有一原则,那就是工厂不能破坏环境。

    随着蒸汽机的应用,山东的一些城镇已经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城市在烟熏之下开始变黑。

    一些蒸汽机密集的城镇,以及蒙上了一些黑尘。

    山东的报纸还选出了山东最脏的城市――黄县。

    黄县位于赵家堡北侧,已经成为重点工业区,军器局的许多工厂都分布在黄县周边,其他还有一些民营工厂也坐落在黄县。

    黄县地区是蒸汽机运转最多的城市,这导致城市的环境开始向不利的方向转变,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不过目前还好,毕竟时间还不长。

    污染是肯定要经历的过程,不过蒸汽机倒不算什么,只要不达到那么密集的程度,污染问题不会太严重。

    严重的是一些会产生废渣、废水的工厂,赵岩能做的就是把这些工厂集中起来,将这些高污染的工厂集中在某片地区。

    然后尽可能减少污染,同时也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政策。

    赵岩在渤海湾地区连续划了好几个可污染地区,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只能在这些划定地区生产作业,不能向内陆地区扩张。

    内陆地区的工厂不能向河流、湖泊排放废水,也不能胡乱倾倒废渣。

    赵岩的这个政策虽然有碍于经济发展,但依赖牺牲环境的经济不可以鼓励,慢点也无妨。

    不过其他省份的工厂数量还是没有山东地区的多,因为山东地区的铁路网络最为全面,就是一个小州县也都有被铁路网覆盖。

    每个州县都又铁路支线,也就是说每个州县都可以通过火车将货物运输出去,可以运到港口,也可以运到南方。

    那些商人见到铁路如此便利,而且给地方经济的发展能注入如此巨大的动力,纷纷加入了铁路的建设之中。

    刚纳入行政体系的数省商人和乡绅见铁路有利可图,而且可以造福地方,于是将家里的钱拿了出来,凑在一起上报铁路局修建地方支线铁路,甚至是把钱投入到干线的修剪之中。

    修铁路的资金根本不用烦恼,民进资本正大量涌入。

    已经打算修建的铁路线就长达三万多公里,进而带动了各地的钢铁企业的蓬勃发展。

    钢铁企业已经不局限于邯郸一地了,不过邯郸还是属于产能最大的地区。其他地区的钢铁企业迅速发展,朝鲜地区,以及漠南、漠北地区,以及陕西、湖广、四川、河南等地皆有规模较大铁矿正准备进入开采状态。

    这些铁矿除了朝鲜北部的茂山铁矿已经进入生产外,其他的还在等待铁路线的开通。

    同时也在修建到铁矿点到钢铁厂的铁路。

    只要铁路一通,煤铁运达,钢铁厂就能开工进入投产。

    那些小铁矿一般都不去开采,开采的铁矿都是大型的铁矿,那些小铁矿分布比较广,开采了又不集中,生产技术落后、污染、破坏环境等问题都可能出现。而铁矿开采正在往奴尔干都司地区移动。

    西伯利亚地域广袤,那里的大型铁矿非常多,而且那里地广人稀,怎么折腾都没关系,几条关于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铁矿、铜矿的铁路修筑计划已经提交了上来,这些铁路将连接到沈西铁路之上,也不是太长,只是支线而已,既然花不了多少钱,赵岩也就签字同意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014 5015 5016 5017 5018 5019 5020 5021 5022 5023 5024 5025 5026 5027 5028 5029 5030 5031 5032 5033 5034 5035 5036 5037 5038 5039 5040 5041 5042 5043 5044 5045 5046 5047 5048 5049 5050 5051 5052 5053 5054 5055 5056 5057 5058 5059 5060 5061 5062 5063 5064 5065 5066 5067 5068 5069 5070 5071 5072 5073 5074 5075 5076 5077 5078 5079 5080 5081 5082 5083 5084 5085 5086 5087 5088 5089 5090 5091 5092 5093 5094 5095 5096 5097 5098 5099 5100 5101 5102 5103 5104 5105 5106 5107 5108 5109 5110 5111 5112 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