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辽兴宗还说,要求宋朝在卖粮食的时候,减少对那些卖粮队伍的税收,以便能让辽国人能接受今年的粮食价格。
这一点宋仁宗是不会答应的,不管什么原因答应了这一次就还有下一次,答应了辽国就要答应回鹘和吐蕃还有大理。
粮食是宋朝对这些番邦的主要经济手段,这个是绝对不能让步的。
让辽兴宗感觉欣慰的是,虽然宋朝的粮食价钱高,可是今年辽国的羊毛的价钱也出现了不同于往年的好景象。打仗的时候还是每两斤一贯,短短的几十天已经涨到了每斤快一贯了,而且据说边关一通,这宋人运输的路费锐减,羊毛的价格还要上涨一些。
那些牧人现在都非常的高兴,他们现在一个个的腰包里面都装的鼓鼓的,最近宋朝都说今年夏天很热,冬天必然很很冷,所以宋朝各个布庄对羊毛需求量也是急剧上升,虽然羊毛的价钱已经很高了,那些宋人却依然在大把的收购。
这在辽兴宗看来是一个好消息,那些牧人们也是如此,他们现在恨不得把那羊身上明年的毛给拔出了来卖了。
辽国羊毛价格的上涨已经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它不光带动了辽国其他物品价格在不同的幅度也出现了上涨的情况,还影响到了党项,回鹘,蒙古等地。甚至因为辽国羊毛的涨价,大宋的布料也出现了涨价的局面。
辽国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事情后面有着一双手在推动着羊毛的上涨。陈元对于大宋受到的影响也是非常清楚,布庄的张掌柜已经来和陈元说过这个问题了。杀敌三千,自损八百,这个道理是永远不会变的。关键在于你的收获能不能弥补你在战斗中的损耗。从目前来看,形势一片大好。
许多蒙古和党项的商人都带着他们的货物来辽国交易,货少的直接卖给那些辽国的牧人,货物多的人则走的更远一些,来燕京寻找宋朝的买家。
路一通,来辽国的宋朝商队也就多了,他们不是来炒羊毛的,只是每年都来买一次而已。这些宋朝商队本来认为今年辽国羊毛滞销,因该能让自己赚上一笔,谁知道辽国羊毛的价钱却远远的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不过再贵也要买,而且要尽快买才是,因为从路通了之后,这价格几乎就是一天一个价钱。
他们的作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助长了涨价的速度,在边市开通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面,羊毛已经从最初的每两斤一贯,上涨到每斤一贯半!
老天好像都在帮着陈元,夏天过去之后,这个秋天显得特别的短。那关于一个冷冬即将来临的传言,也让更多的人相信了。于是,囤积的情况变的非常严重,羊毛越来越难收,价格也是越来越贵。
陈元放下手中的书本,哈了一口热气在手上,让自己暖和一些,然后站起来跺跺脚。虽然按照季节来说还没有进入冬天,但是现在的温度已经让人感觉到了寒意。
坐在这里看了一个时辰之后,他明显感觉到手脚都有些冷了,只能起来活动一下。
柳永给他端来一杯热茶:“掌柜的,我看你这是自己找罪受,现成的房间,每个房间里面都有火炉,你却非要在这个冰冷的柴房里面看书,真的不明白。”
陈元笑道:“我发现我真的不是看书的人,这冷一点我还能看下去,要是去房间,看个半个时辰我就想睡觉了。”
柳永一笑,摇头:“我自问才情不输任何人,但是陪你读了这两个月,真的挺佩服你的。”
陈元道:“自己兄弟不用这么客气,不要因为我是你掌柜的你就恭维我。”
柳永也放下了书本:“没有恭维,我是说真的。”
陈元知道,这是因为以前陈世美给自己打下的底子好,若真的让他陈元来学这些八股,估计这辈子能考个秀才就不错了!
柳永跟着问道:“对了掌柜的,您不妨猜上一猜,如果真的做了驸马,皇上会封你做什么官?”
陈元抬起头看看他:“这还用猜么?赵懿有个姐姐现成摆在那里。”
柳永笑了:“您是说那李玮?您不要和他比呀?”
李玮,是宋朝长公主的驸马。他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什么家教,现在是汴京西门的守卫,带着几百人负责看大门。
李玮和长公主的婚事是皇上做的主。仁宗之所以挑选了他,是因为他的父亲,是仁宗生母李妃的亲侄子。
仁宗是个好皇帝,除了对外懦弱一些,他不昏庸,不乱姓,不胡乱杀人,不贪图享受。勤政爱民四个字用在他身上很是合适。同样,仁宗也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皇帝,他对自己生母李妃有着一份深深的愧疚,因为从出生以来,他就没有见过李妃一面,直到后来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仁宗对李家的照顾,就是为了弥补自己没有在李妃面前尽到一个儿子该尽的孝道。
这个故事在大宋人尽皆知,对于柳永来说却只是一个故事,他最关心的是陈元能当上什么官,能不能给自己提供一个机会:“他哪里能跟你比呀,那小子就是一个废物,文不能文,说武功吧他也不会,您可不一样,皇上要是让你守城门,那你还不如做买卖呢!”
陈元笑了一下:“做什么官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了,我要的不是官职,而是那个身份。”
柳永摇了一下头,在这个方面他和陈元的观念有些明显的冲突。不过不要紧,只要跟着陈元能为他带来当官的机会,这点冲突是可以忽视的。
陈元也明白这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要走的路的权利,顺路的话大家一起走,不顺路的话没有道理硬把别人往自己这条路上拉。更何况他也想给柳永提供一个机会,因为如果自己这里能出一个大官的话,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
感觉自己手脚恢复了一些,陈元再度拿起书来:“那你猜皇上会给我什么官?”
柳永摇头:“我哪里知道,这皇上跟一般人不一样!”
他说这话的时候有些气愤,陈元能理解他的心情,当即笑着说道:“什么都是这样,指望别人给,不如自己去要。我不知道他会怎么安排我,但是我看上的位置是市易司,或者职方司。”
市易司是负责大宋的对外贸易的,职方司是负责打探各国的消息。这两个部门都是对陈元的生意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柳永听后点头:“嗯,朝堂上因为去年的那次波动,不管是清流也好,还是庞太师之流也罢,到现在没有人敢去坐这两个位置,到现在还是由那什么派也不是王延龄在身兼两职。我想如果掌柜的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来的话,市易司可能有些困难,职方司却是**不离十的。”
陈元感觉自己真的看不下去书了,索姓把书本放下,和柳永说道:“你看这事情是我说比较好还是吕相国替我说比较好?”
柳永一笑,摇头:“都不好。这样的事情,我想还是王延龄说比较好。”
陈元一想,这话很有道理,可是自己和王延龄没打过什么交道,认识他也只是山庄开张的时候人家看着老吕的面子上礼貌姓的来了一下,如果贸然前去的话,会不会显得有些冒昧了?
当下又转了两圈,沉思一下:“这样吧,你帮我打听一下,这王延龄喜欢什么,平时在汴京都做些什么。”
(未完待续)
------------
第322章 赵懿的愤怒
柳永也把书本放下:“王延龄为人正直,清廉。而且他交朋友都很有一个度,没有什么人和他交情特别深。包括范仲淹大人,虽然王延龄对他仰慕的很,关系也仅仅就是喝过几顿酒而已。庞太师多次想拉拢王延龄,可他也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摸样。”
陈元听的一笑:“这家伙很会当官,和包拯一样。”
包拯在朝中就是无帮无派的,只对事,不对人。仁宗喜欢这样的官。
每一个皇上都不喜欢自己的臣子拉帮结派,这点所有人都知道,可是在朝堂之上,你要想站的安稳,就必须拉帮结派。除非你像包拯那样有本事,有声望,一个人也能站住!
王延龄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如果他选择的道路和包拯一样的话,那说明他也是个有本事的人。对于这样的人,陈元知道拉拢和欺瞒都是没有作用的。
自己必须让他意识到,让自己去职方司或者市易司,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只有这样王延龄才会开口。
打开柴房的大门,陈元准备出去一趟:“你去打听一下王延龄平时都喜欢出现在什么地方,剩下的事情交给我来做就可以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640
8641
8642
8643
8644
8645
8646
8647
8648
8649
8650
8651
8652
8653
8654
8655
8656
8657
8658
8659
8660
8661
8662
8663
8664
8665
8666
8667
8668
8669
8670
8671
8672
8673
8674
8675
8676
8677
8678
8679
8680
8681
8682
8683
8684
8685
8686
8687
8688
8689
8690
8691
8692
8693
8694
8695
8696
8697
8698
8699
8700
8701
8702
8703
8704
8705
8706
8707
8708
8709
8710
8711
8712
8713
8714
8715
8716
8717
8718
8719
8720
8721
8722
8723
8724
8725
8726
8727
8728
8729
8730
8731
8732
8733
8734
8735
8736
8737
8738
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