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答道:“老朽正是顾赞,不知判官大人半夜相召有何指教?”杨昊微微一笑,让在一旁,说道:“请堂上奉茶。”老者道了声谢,迈开大步进了箭楼,坐在主客座,张呈和那少女挨着他坐下。
杨昊笑问那少女:“姑娘可就是流云?”少女点点头,道:“难得大人还记得小女子的姓名。”
杨昊笑道:“如何能忘记呢,年初姑娘孤身一人持刀闯进这里,开城门放杨昊进城。杨昊被阻右军南大门前,又是姑娘略施小计助杨昊过关。此等恩情杨昊岂敢淡忘?”
流云冷笑一声道:“彼时我们还是朋友。”
杨昊冷笑反问道:“姑娘是说我们如今是敌人?”
顾赞冷哼一声道:“老朽是个粗人,向来不喜欢弯弯绕。大人将我三人拘来,想必已知道我三人的身份。敢问大人将如何处置我们三个鬼帮余孽啊?”
“我想请顾先生去长安再造一个鬼帮。”杨昊回答的更直接。
三人闻言同是一惊,顾赞小心地问道:“大人不是最恨鬼帮吗?”
杨昊呵呵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另一件说起:
“‘南偷、北抢,西诓,东骗,唯中清流’。鬼帮并非铁板一块,大大小小有十几个派别,各派系中唯有你们清流派手脚还算干净。你们靠替人看家护院、保镖运货、调解纠纷、刺探消息赚取辛苦钱。我听说你们打探消息的本事十分了得。在永丰城就是丢了根针只要请动你们帮忙,也保准能找回来,而且价钱公道,童叟无欺。”
顾赞不住点头,他一时还拿不准杨昊说这些是何用意,便没有答话。杨昊继续往下说:
“我听说一件事,有个瞎眼婆婆曾出一百二十八文钱请你们帮她找回一件家传的老香炉。你们费尽周折将香炉找到,前后花费一百二十两银子,香炉到手后,你们发现那竟是一件稀世珍品,价值千金。有人就劝你们将香炉私藏起来,或将它变卖扣去一百二十两纹银再还给失主。顾先生却是二话没说就将香炉送还了老婆子。如此信义,真是令人惊叹啊。”
顾赞面露得意之色,摆手笑道:“那是顾某做的亏本最大的一桩买卖,羞煞人也。”
至此顾赞已大略看出了杨昊的用心,于是直接问道:“大人是想让老朽为您在京城里充当耳目,打探消息?”
杨昊笑着点了点头。
顾赞沉吟道:“长安乃天下根本,居之不易啊……”
“杨昊愿出三万两白银资助顾先生。今后若有烦劳处另有酬答。此外,孟将军已答应任命张呈为天德军驻上都进奏院承应郎,他可以在暗中协助你们。”
张呈听了这话,心中十分震惊,他没有想到杨昊不仅没有追究自己,还委以进奏院承应郎的重任,承应郎官居八品,在进奏院中地位仅次于知院。天德军驻上都进奏院经费一直由丰州三城承担大部分,因此自己这个承应郎在进奏院中说话的分量丝毫不下于知院秦邦。
“大人对鬼帮的再造之恩,顾赞如何报答?”
“请顾先生转告鬼帮二首领,永丰已成是非之地,杨昊不愿意再看到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哈哈哈……”顾赞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起身说道:“杨大人是爽快人,顾某也说句爽快话,老朽一定劝二首领退出永丰,不给大人再添麻烦。”又说道:“从今以后,长安鬼帮任凭杨大人驱使。”杨昊大喜,当面将三万两白银的文牒交付顾赞,又释放了巡防营二十名士卒。
杨昊伫立城头目送着马车吱吱呀呀地消失在夜色茫茫的旷野中。心头忽然有些伤感。自己与张呈虽相识不久,但也觉十分投缘,也欣赏他的精明干练。但进入永丰后接连发生的迷案却让杨昊对他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先是侯捷等五十人的神秘失踪,孟博昌远在丰州尚且知道真相,他身为监门校尉竟被蒙在鼓里,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接着就是迷香案,张呈口口声声说要查个究竟,最后却把罪责全部推在了那个逃去无踪的小妾身上,说什么她是为了替孟尝报仇才留香害人的。
最后是吕芮的绑架案,吕芮失踪时长史府的马车就在现场,吕芮被送还后,张呈便得到消息匆匆赶来。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张呈跟这三件事有着某种紧密的联系,他或许不是幕后主谋,但他一定知道谁是幕后主谋。杨昊想起了孟博昌跟自己说过的话,他派人跟踪张呈,发现他果然跟鬼帮纠缠不清。由此杨昊可以断定,这三桩迷案都是鬼帮幕后策划的。
侯捷失踪案发生时,永丰大局未定,胜负尚在两可之间,他们诱拐侯捷是想浑水摸鱼。策划迷香案,则是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警告自己不得侵犯他们的利益。绑架吕芮时,永丰大权已在自己手里,这是他们为了营救青皮而做出的努力。杨昊相信,若非最后时刻张呈插手,他们定会派人找自己摊牌。
张呈在这中间扮演了一个很微妙的角色,他不能阻止鬼帮的行动,甚至事先根本就不知情,但他总能在事后迅速介入,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二首领?
杨昊将所知的一切告诉了孟博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孟博昌一开始就知道张呈是鬼帮的人。当初,曾重阳和孟博昌为了确保举义成功,决定跟鬼帮合作,他们选中脚踏黑白两道的张呈作为合作对象,向张呈许诺举义成功后保他做永丰长史,鬼帮的“生意”还可以扩展到丰州和丰安两地。
张呈说服鬼帮的首领青皮参与举义,但此举却遭到鬼帮元老的抵制,最终,青皮只同意张呈以个人身份参与举义,同时承诺鬼帮在举义时保持中立。
孟博昌与曾重阳分道扬镳后,张呈和鬼帮就失去了利用价值。为了能在永丰站稳脚跟,孟博昌指责青皮在幕后策划了“侯捷失踪案”,违背了当初中立的承诺。他给杨昊施加压力,要求在三月初八无面会召开前彻底解决鬼帮问题。杨昊对鬼帮贩卖人口一事也十分痛恨,在清算鬼帮上他和孟博昌没有丝毫冲突,但对如何处置张呈,他和孟博昌的意见发生了分歧。
孟博昌主张斩草除根,将张呈和青皮等人一起处死。杨昊却是另外一种想法:鬼帮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一击,在青皮等十三名首领被捕后,他们仍可在光天化日下当街绑架吕芮。而且,一直被自己视为心腹的巡防营里竟有二十余名士卒甘冒生死帮助张呈脱逃。
这是一股神秘而可怕的力量,一旦选择与他们为敌,那将是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反之,若能化敌为友收为己用,则无异于如虎添翼。
顾赞曾做过鬼帮首领,又是清流派当家,鬼帮生死存亡的关头,身为帮中前辈,顾赞策划绑架吕芮,借此向自己施加压力营救青皮,这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张呈能让顾赞改变计划,继而又说服他和流云跟自己一起出逃,那么他应该就是鬼帮的二首领!
青皮一死张呈将成为鬼帮首领,清流当道,鬼帮便有了弃恶从善的自新之机。
当然,杨昊也清楚孟博昌不会再让鬼帮留在永丰,于是他向孟博昌建议让张呈代替秦邦,出任天德军驻长安进奏院知院一职,另让他在长安另创鬼帮,既可将祸水外移,又可多一副窥伺朝廷的耳目。
孟博昌最终同意了杨昊想法,但出于对张呈的不信任,他不同意撤换秦邦,而是让秦邦和张呈互相牵制,互相监督。
――――
三月初八,宝历社无面会在永丰刺史府北门外的嘉义客栈召开。所谓无面会是指所有与会人员都是戴着面具参加会议,且未经主持人允可,任何人不得随意开口说话,违者立即处死。
杨昊和孟博昌都没能参加正式会议,一个忙着侍候众人吃喝拉撒,另一个骑马挎刀担负守卫。无面会开了三天,杨昊心惊胆战了三天。第三天的会开到深夜,将要结束时有人将他和孟博昌喊进会场。
会场是打通了三间上房改造成的,可容两百人同时入座。与会者只有八十七人,大总管和七名佩剑坐在东头的高台上,他们身后是一道锦屏,锦屏后开了一道暗门,从暗门出来骑马穿过一条小巷往北一拐就是巡防营南大门。
大总管戴的黄金面具在烛光中十分扎眼,围着他的七名佩剑则带着白银面具,而座下的七十九名横刀都是黄铜面具。此次来永丰的也有不少执戟,但他们都没有资格进入会场,杨昊是会场中唯一一名戴黑铁面具的执戟。
二人肃立台下,一个佩剑站起身来,说道:“大总管令,正四品横刀孟博昌晋升正三品高阶横刀。正九品执戟杨昊晋升从五品横刀。”
佩剑说完,众人都肃然起立。
大总管走下台阶,来到孟博昌和杨昊面前。一名横刀士捧过一个托盘,托盘用明黄色的缎子做底,上面放着两块玉质令牌,令牌正面阳刻一块椭圆形盾牌,盾牌上阴文篆刻着“刺马”两个字,背面则是两刀交叉的纹饰。两块令牌的唯一区别是下缀的流苏不同,孟博昌那块令牌的流苏是紫色的,杨昊的流苏是红色。
大总管弯腰将玉牌挂在二人腰带上,问二人:“刺马的职责是什么?”
“辅弼圣主,振兴大唐。”堂中众人齐声高呼。
――――――――――――――
注:唐代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主之,谓之上都留后。唐大历十二年(777年),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以知院为长官,承应郎为副长官,掌报递章奏,承转诏令等事。因为进奏院为地方藩镇设立,费用也由地方承担,因此进奏院也成为地方藩镇窥伺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的门户,定期会将中央和首都发生的要军事政治信息,如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主要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和其他重要信息报送地方。
注:文中文牒类似于今天的支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811
9812
9813
9814
9815
9816
9817
9818
9819
9820
9821
9822
9823
9824
9825
9826
9827
9828
9829
9830
9831
9832
9833
9834
9835
9836
9837
9838
9839
9840
9841
9842
9843
9844
9845
9846
9847
9848
9849
9850
9851
9852
9853
9854
9855
9856
9857
9858
9859
9860
9861
9862
9863
9864
9865
9866
9867
9868
9869
9870
9871
9872
9873
9874
9875
9876
9877
9878
9879
9880
9881
9882
9883
9884
9885
9886
9887
9888
9889
9890
9891
9892
9893
9894
9895
9896
9897
9898
9899
9900
9901
9902
9903
9904
9905
9906
9907
9908
9909
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