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呐呐!这个问题可真是不好回答啊!”,李凯靠在栅栏上摊开双手:“天下・・・首先应该明确一下谁人天下?是吧!呵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姓,或者说是特点,没有最好的时代,只有最精彩的时代・・・”

    “呵呵!你这是在岔开话题啊!小先生!你对法家怎么看?”,李儒打断了李凯的话语,直截了当的问出自己想说的话,他发现李某人还真是一个会插诨打科的混蛋;

    “法家・・・恩!我对法家的认知还真是不太多,但是法家一直提倡的就是,建立一个固定的制度,并加以完善,用规章制度规定天下秩序,以此来教化世人,是吗?”,李凯对法家学说真的没什么研究,只能顺口胡咧咧,当然这个胡说也要有个限度,至少要靠近主题思想;

    “正是!”,李儒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你就装吧,这不知道的很清楚吗?

    李凯白了白眼睛,咱家运气逆天还不行吗?顺口说嘛!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杀人很是常见,犯法很是常见?就是因为法的制度比较败坏,没有约束那些暴徒,简而言之就是这个“法”――缺乏力度!

    而李儒一直以来就是想创建这么一个制度的人,幼年双亲死于流寇乱匪之手,对于他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加上他的祖上可能是与秦相李斯有些渊源,李儒也一直认为自己是李斯的后人;

    “我一直以来有两个心愿!第一,就是建立一个法的制度,让这个乱世不再乱下去,另一个就是重现祖上的辉煌,发扬发家的学说・・・小先生能够教我吗?”,李儒诚恳的问道;

    “嗨・・・我能教你什么,真拿我当神仙一样无所不能啊!”,李凯摇头,不答反问:“我不认为你能够成功,这个天下・・・已经无救了,即便是有法的支持,也是一样!人心丧乱,早就对法失去了敬畏之心,想重新树立,谈何容易?”

    “刑罚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李儒握着拳头,坚定地说道:“天地之法执行不怠,即便没有国家的依存!”

    “但是法的贯彻正是为了定国安邦!他是安定之后才能够建立的东西,想先建立法,然后在安定国家,这是本末倒置!文优兄・・・这不可取!”,李凯辩驳;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是法是可以长存的,韩非子曾经提出过五蠹的学说,如今虽然不再适用,但是其中的道理还是可以借鉴的,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正因为这些自诩为侠义之人这个天下才会愈发的混乱!不建立法,汉王朝・・・安能存活?”

    李儒横眉冷竖,身上一股正气泠然而生,对,就是正气!事实再一次证明李儒是个有抱负的人,他不是歼佞之人;

    “我・・・”,李凯张了张口,半晌才说道:“术以知歼,以刑止刑?这本就是暴虐之道,你既然看到了汉王朝未来的走向,为什么看不到天下大乱的根源呢?”

    “士族世家、外戚、宦官・・・所有的势力都是在几百年的积累中引而不发,都在等待着天下重新洗牌的这一刻,现在你想用法的制度去约束他们,这无疑是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上,犹如螳臂当车,会被碾的粉身碎骨,你不会后悔吗?”

    “诚然!我与岳父大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准备在天下大乱的前边进行抑制!即使被时代的洪流碾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我们需要对这个天下进行改革!小先生!帮帮我们吧!”,李儒神情激动,躬身请求;

    “我佩服你们的勇气,但是我真的不能帮你们,能力有限啊!或者・・・你可以把我想成贪生怕死之辈吧!”,李凯扶起李儒,个人考虑不一样,所以他断然拒绝了;

    李儒被拒绝也没有失落的情绪,反而是问道:“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就是跟着袁公路这个不成器的主公,混吃等死吗?”

    “话不能这么说!人嘛!总是要有感恩之心的!不能忘恩负义,我只能说尽我最大的努力报答对我好的人,我真的不是那种有雄心壮志的人,对于我来说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才是最适合的生存方式!”,李凯还不羞耻的表述自己的人生理念;

    李儒显然被气得不轻,皱着眉头,有些不解:“我真不明白,你为什么处处藏拙・・・算了!今曰之言就当我没有说过吧!道不同、不相与谋!”

    “也好!希望你能够成功吧!如果你真的能够成功,这个天下未来的景象将是多美的美好啊!道不拾移,夜不闭户・・・”,李儒的脚步渐行渐远,而李凯的声音也越来越低,只剩下了呢喃;

    “硝烟飘到了遥远的尽头,战场已被风沙掩埋,呐喊在空寂里沉默,古剑在残风中腐锈,为战斗而生的灵魂,开始为生存而战斗,没有号角的年代里,生存是唯一的长路・・・”

    “旧的岁月已经结束,新的时代正在开始,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在这个新时代生存・・・理想主义者们・・・注定是只能活在理想当中,只有脚踏实地的务实派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李儒啊!为什么你有看不透呢?”

    崇高的理想主义者注定是失败者!对于李凯而言,正如李儒说他道不同,不相与谋・・・他想说的则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

    ・・・・・・・・

    ps:都快十万字了!明天冲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拜谢了!
------------

第四十四章 博弈后的加官进爵

    “诏···”,从京城赶来的小黄门扯着尖细的嗓子念读圣旨上的内容,其实上边的内容这些大佬早就知道的差不多了,只是用来确定一下而已;

    车骑将军张温,加封互乡侯,迁至大司农,他算是捞着一个侯爵,别的好处一概没有,从车骑将军的武官转为文官大司农,在权职上来说属于不升不降,也就是他是个老好人,不愿意得罪人也不愿意参与朝廷中心的斗争,对这个调令还算满意,别人···定是不满;

    这次封赏充满了猫腻,主要的来说就是宦官势力、士族世家势力以及外戚势力三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到谁的实力能够得到增长,拿到好处,能不上心吗?他们可是辩驳了好久才决定下来的;

    张温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货色,他虽然也是士族世家的一份子,但是他不愿意与人合流,自然也就被踢了出来,也就是他是两代老臣,宦海沉浮积攒下了巨大的声望,没人敢动他不然宦官势力一定会拿他开刀立威;

    而外戚势力也不是没有招揽过他,可惜了,这老爷子打定主意不参加进去,谁说也没用,他一心想等待辞官致仕过过闲云野鹤的生活,大司农这个职位,目前来说很清闲,也符合他的心态,他很高兴地接受这个提议了;

    除了这个被踢出局外的人,其他职位上的争斗相当的激烈,作为清剿叛军的三巨头,皇甫嵩与董卓的新职务成为了焦点之战,还有就是一些小辈的升迁也是一个争夺;

    其中皇甫嵩所代表的是宦官势力,是的,就是宦官势力!你没有听错!说起来可能还不信这个铁血正直的老将军是宦官势力的人,那他上一次被张让进言罢免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可能说不通!

    但是他的确是宦官势力一手捧起来的人物,简单的来说皇甫嵩此人虽然正直、刚毅,可他还有另外一面,他懂得审时度势,懂得隐忍,当朝廷大权落在宦官手中的时候,他为了能够一展平生所学,不惜出卖了自己给宦官势力;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扫荡黄巾的时候无论是后勤保障,还是论功行赏的时候都能够拿大头,而卢植只能坐冷板凳,朱隽只能得到一个名不副实的虚职,这足够说明皇甫嵩为人并不迂腐;

    他有报国的热忱,也有报国的决心所以才会有这种让人所不齿的行动,从前也有人嘲笑过、谩骂过他出卖自己的行为,可是现在,皇甫嵩声震天下,可谓一代名将!谁敢小瞧?

    皇甫嵩也曾想过下了官宦势力这条贼船,可惜没有成功,第二次平定羌乱他被罢职赋闲是因为张让的进言,那是宦官势力对他的警告,所以这一次虽然是何进上表让他出征的,临行前他见的人却是张让,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从而有了他今天这般封赏;

    左将军皇甫嵩升任太尉之职,加封槐里侯,原太尉马曰磾罢免,原司空刘弘,袁术的岳父罢免,原太傅袁隗迁至司空之位,致仕辞官良久的丁宫升任司徒,原车骑将军何苗官复原职;

    宦官们的办事力度着实有效,不仅占据了三公之一的位置,还弄废了两个三公,新提升上来的司徒丁宫也是一个如同张温式的人物,都是老好人,从来不愿参与党阀之争;

    马曰磾是外戚势力捧上去了,马曰磾的致仕对他们的伤害很大,他们不像士族世家还有一个迁至司空的袁隗镇场子,吃了个闷亏,但是何进仍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比三公还要高上一筹,外戚势力对此并不担心,他们更担心的是董卓的官职;

    按照何进的设计董卓就应该留在西凉成为雍凉一带的扛把子,为他效力,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宦官势力的全力狙击让他不能达到目的,最终以何苗官复原职为交换,算是何进妥协了,给董卓弄了一个西凉刺史的官职;

    宦官势力与外戚势力拿的都是大头,士族世家们本就是一盘散沙,所以他们所得到的好处并不多,只是提升了几个年轻一辈的人,就连袁术这一次也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

    只有孙坚是个例外,他不是任何势力的人,却被升为长沙太守、乌桓侯,在这其中皇甫嵩出了不少力气,宦官们还以为是自己人,也就不留余力的帮了他一把;

    至此,西北羌乱以胜利告终,众人皆大欢喜的准备回师,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

    ········

    众人都洋溢在喜悦的情绪当中,唯有孙坚显得有些忧虑,不为别的,他看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什么东西?董卓!具体的来说是董卓招揽叛军的动作;

    这让他很不安啊!他私下里就劝说张温斩杀董卓,他认为董卓是个祸害,而且这个祸害已经露出了不敬朝廷的苗头,此时扼杀他是最好的时机,晚了,则会酿成大祸;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15 3616 3617 3618 3619 3620 3621 3622 3623 3624 3625 3626 3627 3628 3629 3630 3631 3632 3633 3634 3635 3636 3637 3638 3639 3640 3641 3642 3643 3644 3645 3646 3647 3648 3649 3650 3651 3652 3653 3654 3655 3656 3657 3658 3659 3660 3661 3662 3663 3664 3665 3666 3667 3668 3669 3670 3671 3672 3673 3674 3675 3676 3677 3678 3679 3680 3681 3682 3683 3684 3685 3686 3687 3688 3689 3690 3691 3692 3693 3694 3695 3696 3697 3698 3699 3700 3701 3702 3703 3704 3705 3706 3707 3708 3709 3710 3711 3712 3713 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