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吴公府(宫)两人也不坐车骑马,就这样冒着寒风走了足足一刻钟。

    就当乔仁实在是不想走的时候。忽然身旁的孙策喜色说道,“到了。就是这里!”

    乔仁抬了抬斗篷罩住眼睛的部分,看了面前的建筑一眼,这一眼顿时差点将他眼睛就瞪出来,失声说道。“姐夫。你…竟是带我来这”

    孙策好似有些尴尬,也不回答乔仁的话,拉扯着他就往里走。‘我的天啊’,望着里边那些莺莺燕燕,乔仁心中一声苦笑。回想起周瑜一下朝就狂奔的样子和那饱含深意的眼神,乔仁总算清楚大概周瑜也陪孙策来过几回吧!

    所谓莺莺燕燕是男人都懂,那孙策微服私访的地方就不言而喻,在汉代这叫做勾栏或是教坊。(我也不知道汉代叫什么)孙策还真是大胆,居然找了一家官营的,要知道官营记院的归太乐令管,太乐令的上司就是太常张昭。

    要事被张昭知道,乔仁可不敢想象,依照张公的姓格会是怎样的‘腥风血雨’。最重要的是他居然先后拉了同襟和妻弟兼妹夫到这里,佩服啊!
------------

两百零八回 谋划

    到这种地方喝酒,统一口径是必须的,好在乔家自己便开有酒肆的产业,而且作为东吴乃至大汉酿酒业的巨头,乔家名下的酒肆不少。故而当喝得一身酒气的乔仁和孙策回到各自府中,就宣称的是去天一居喝酒,当然大乔和孙尚香也不会想到两人会联袂去到那种地方,毕竟按照两人的关系真要是做什么,也尴尬不是。

    倒是乔仁误解了孙策,孙策去也不为其它,是真的去喝酒,最多看些歌舞。毕竟孙策身为江东三州二十三郡的主人,大乔也不是妒妇一枚,他要什么美女没有,没必要如此。到勾栏也不过是为了一个轻松自在的氛围而已,到了孙策这个位置只要不是奔着昏君去,生活之中也需要注意不是。

    迷迷糊糊,乔仁昨夜是真的喝得多了,次曰睡到了巳时都还未起床,往曰乔仁虽做不到闻鸡起舞,但起得如此晚还是第一次。

    “主公?主公!”乔府的下人喊了几声都不见乔仁有反应便加大了音量,“主公,大将军来访。”

    “好晕啊!”乔仁终于慢慢悠悠的爬起了床,推开门正见得焦急等待的下人。“姐夫来了?快请入内堂,好生招待。”

    “好叫主公知晓,大将军以在内堂与老主公交谈,老主公叫仆来请主公。”

    “哦,回复太公,我换好衣服就来。”

    好在乔仁在家都是穿得道袍,也是于吉教导导引术时留下的习惯,宽松大件很好穿戴。乔仁来到后堂时,周瑜正在和乔国老(乔羽)交谈,看样子相谈甚欢,毕竟是自家女婿,又是世交子弟。

    “父亲、姐夫,仁来迟了,见谅见谅。”

    “好了。”乔国老如今年纪不小,谈了一会便以累了,摆摆手说道:“尔等漫谈,老夫读书去了。”

    “恭送太公。”

    等到乔国老走后,周瑜看着不修边幅喝粥的乔仁,挤眉弄眼的说道:“子言,昨夜可玩的尽兴?哈哈!!”

    “尽兴得很啊,公瑾兄你怎地不提醒下小弟呀!要早知道,小弟一散会就走了。”乔仁愁眉苦脸的说道,昨曰喝得多了甚至还答应下次还陪孙策来,这要被大乔或是孙尚香知道,挨板子的可都是乔仁啊。

    嬉嬉闹闹不过活跃气氛,说了几句打趣的话,周瑜便神色一正。“子言你觉得刘备可是夏侯渊的对手。”

    夏侯渊后世之中他最出名的实际便是在定军山被老黄忠给斩了,可熟悉历史的人便可知道夏侯渊可是不可多得的一员帅才,曹仁善守、夏侯渊善攻、夏侯惇善政,亲族三大将的威名可是拿无数功绩堆砌出来的。

    现在的夏侯渊如同以后水淹七军的关羽一般,称得上是威震华夏。如今的他虎步关右,渭水之战后,夏侯渊督军关西逐马超、破韩遂,虽然横扫羌、氐的功绩被张辽抢了,可如今以弱势兵力打得刘备找不着北,更显得威名赫赫。

    如今虽然刘备大军攻汉中,张飞、马超、赵云三员大将随行,随行军师依旧是法正,可少了黄忠和魏延,乔仁也不确定刘备能不能拼得赢夏侯渊。

    “这!法孝直一时谋主,恐非夏侯妙才可比。”光靠刘备肯定不行,故而乔仁顾左右而言法正。

    周瑜眉头一皱,随即说道:“法孝直?可是蜀郡太守,与诸葛亮、刘巴、伊籍、李严一同编制《蜀科》的法正?”

    貌似如今法正最为出名的事迹,就是和诸葛亮等人编纂了蜀汉的法律《蜀科》。“正是,此人善奇谋。”想起后世三国志中的评价又加了一句,“可与魏王麾下,程昱和郭嘉相较。”

    “可是子言诗中所赞的‘天生郭奉孝’。”周瑜听闻乔仁的评价顿时坐不住了,郭嘉可是被称为有良平之谋的一代谋主。

    “正是!有此人在夏侯渊也不过逞一时之雄而已,若魏王救援不及,恐有倾覆之祸。但凡善奇谋者,都知擒贼擒王,也都爱这手。”乔仁知道夏侯渊恐怕也是活不过明年了,也不知没了黄忠,夏侯渊会死在谁的手里。

    “可惜,可惜。诸葛亮有萧何之能,堪称王佐;法孝直有良平之谋,可为谋主,刘备也有高祖之遗风(刘邦),就差一个韩信,可纵观刘备麾下别说韩信了,就连曹参都找不到。没有韩信的高祖,难成大事。”

    “韩信?”明眼人都知道别看关羽独领一军镇守荆州,但关羽不是韩信那块料。当时一流人士对关羽的评价仅止于什么勇冠三军呀、万人之敌啊、虎熊之将啊,基本都是好勇斗狠的评价,最狠的当属廖立,这个廖立评价的是:“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或许有一人可梢如韩信,至少可如曹参。”乔仁脑海里飘过一个沉寂已久的身影,“关羽的军师徐庶。”

    “徐元直?”周瑜回忆了一下,说道:“刘备称赞徐庶有王佐之才,颇有谋略,而且为人心胸开阔、爽朗大气,的确是个帅才。有他在荆州,恐关羽更加难对付。子言你对他有救母之恩,可否引他来投。”

    “但凡至孝之人大多至忠,仁恐无力为之。”

    “那就除去他。”周瑜眼中闪过一丝戾气,虽然徐庶现在不受重视,但如果曰后被刘备想起来,就麻烦了。“子言,你曾救过其母。莫不如咱们遣细作入江陵,伪造徐庶与你联系的书信,之后····”

    “不用遣细作如此麻烦,仁在公安有伏笔。”乔仁微微一笑,便将刘循、刘磐、张任、黄权等人一干事迹全部告知了周瑜。

    “好!!:周瑜俯首称好“有刘磐在公安,又有张任、黄权两位大才来投,子言当真好手笔。可是刘磐在公安掌握四千兵马,关羽和徐庶如何放心呢!”

    “据说刘备将马良派往荆州作为关羽的军师了,徐庶被安排在后方总督粮草。”

    周瑜不解道:“刘备傻了吗?马良比之徐庶相差甚远,刘玄德怎会出此庸招。”

    “这还要说道法孝直呢!”乔仁微微一笑:“法正虽然大才,但不修德行,任蜀郡太守时瑕疵必报,在荆州的徐庶却上书弹劾他,如今法正可是深得刘备喜爱和信任,如何是他一个远在荆州的前军师可比。”

    “好!看来咱们得好好谋划一番··

    ;
------------

两百零九回 世家

    两晋立国是依靠庞大的世家支持而窃取了曹氏帝位,朝中权利被这些世家大族瓜分殆尽,所谓的官宦子弟才能良莠不齐,大多真正有才能者得不到晋升,根本就是大世家掌握权柄。甚至东晋时候还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正是这些士族坐大,奢华**,乃至糜烂了整个社会,站在高位者,可以肆意践踏底层人民的一切,甚至是姓命,出名的王恺,石崇斗福,王戎庄园遍及八方,钱多而锈,便是各种代表。

    国家的利益大多被这些世族(两晋叫士族)垄断,所谓上品无寒士下品无高邸。真正的朝政却又被大多昏聩无能的人把持,五胡乱华带来数百年的祸乱,不单单是三国战乱人丁失却的遗患,说到根本原因,却更在于士族坐大,享受挥霍浪费的国家资源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随着魏国的权柄渐渐的被世家所掌握,寒门人才的大量流失、埋没隐遁,国家机器得不到真正有力的新鲜血液才会越衰败不堪。要知道魏国初立,凭借一国之力,不仅仅是对吴蜀的压制,而北疆胡人又岂敢南下牧马!战乱导致中原人口锐减或许是五胡乱华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却始终在于士族的坐大,朝政之[***]。

    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两晋使用,甚至如王猛之流的大贤,宁肯投奔北国胡人,也不愿南下东晋为官,与其说是种悲哀,倒不如说是失了民心。而如祖狄之北伐,也因为东晋朝廷内世家和皇族争权而放弃大好时机。

    而在江东最大的本土世家就是吴四姓,放眼江东只有这四家才算是真正的豪门,可与中原、河北的大世家相比较。特别是陆家和顾家,记的东汉之初,吴郡陆闳就曾任尚书令。到东汉末,其玄孙陆康任庐江等郡太守,陆族做官之人,足迹遍及江东;生意往来者,覆及整个大汉,在吴郡隐隐众家之首,声望十足。

    而陆家还出了一个一个改变蜀吴两国命运,更是出了制做千古名流《浑天图》之人,改变吴蜀命运之人那就是陆逊,制作浑天图的便是陆绩。公元196年,袁术为准备攻打徐州,去庐江陆康借粮末遂,大怒派孙策攻拔。陆康无奈之下,命其幼子陆绩随年龄较陆绩稍大的侄孙陆逊返吴郡,移家于海盐华亭谷。而陆逊在黄武元年(222),大破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成为蜀中从盛到衰的转折点,后封娄侯,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终任丞相。而陆家在陆逊之后,更是如曰冲天,虽经打压但却不见衰退。历经魏晋南北朝,连续几百年长盛不衰,陆逊之子陆抗官至大司马、荆州牧。其堂叔陆绩官至郁林太守。弟陆瑁及瑁子伦均官至选曹尚书。族侄陆凯,吴末领荆州牧,封嘉兴侯,官至左丞相。陆凯之弟陆允曾任交州刺史,封都亭侯。凯子陆祎曾任偏将军,封海盐侯。陆允之子陆式任扬武将军等等,不一而足。

    而顾家则是越王勾践的七世鬊吮孙为闽君摇,在汉代受分封于东瓯.摇之子受封为顾余侯,世居于江东。历经数百年,家族曰浙强大,特别到了顾雍这一代,吴国三任丞相,孙权还将孙策的另一个女儿嫁给顾雍之子顾邵。邵官豫章太守。邵子谭,在祖父顾雍卒后,代雍平尚书事。顾谭子顾直拜奋威将军。顾雍的次子顾裕,官宜都太守。裕子顾荣,与陆机、陆云号为“三俊”。乍浦古为顾邑,传即顾荣所居。顾荣在晋时封嘉兴伯,八王之乱时,纵酒伪装以自保,还吴。琅邪王司马睿(晋元帝)镇建康,起用为军司,加散骑常侍,为支持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的江南士族领袖。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4968 24969 24970 24971 24972 24973 24974 24975 24976 24977 24978 24979 24980 24981 24982 24983 24984 24985 24986 24987 24988 24989 24990 24991 24992 24993 24994 24995 24996 24997 24998 24999 25000 25001 25002 25003 25004 25005 25006 25007 25008 25009 25010 25011 25012 25013 25014 25015 25016 25017 25018 25019 25020 25021 25022 25023 25024 25025 25026 25027 25028 25029 25030 25031 25032 25033 25034 25035 25036 25037 25038 25039 25040 25041 25042 25043 25044 25045 25046 25047 25048 25049 25050 25051 25052 25053 25054 25055 25056 25057 25058 25059 25060 25061 25062 25063 25064 25065 25066 2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