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三回 烽烟再起
大汉建安十六年,整个大汉烽烟再起。三十六岁的马超统众,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长安守将钟繇向曹艹告急,许都朝廷一片哗然。
年仅二十八岁(虚岁)东吴江北都督乔仁率孙韶、甘宁等部,进军淮南仅有了一个月就全取了庐江,一时曹军的江北防线告急。
对于曹艹来说今年可谓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西北和东南两路几乎是同时传来消息,险些让曹艹的老头疼又犯了。今年正月,曹艹把持汉廷,以次子曹丕(长子曹昂已死)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并为丞相之副。相当于变向的承认了曹丕的继承人的地位,可以说是安定曹艹势力的内部,但同时也引起了汉庭当中,心向汉室的大臣的围攻。
你曹艹当丞相也就算了,毕竟老曹的功绩在那里摆着的,勉强算是有匡扶汉室之功,但是小曹同学却是寸功未立,却骤然身居高位,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怎么可能不引起这些个老臣的反对。
但对于曹艹来说,汉庭臣子的反对无关痛痒,就连庐江的乔仁也不过是阵痛而已,毕竟吴军展现出来的攻城和野战能力在那摆着,实在是不怎么地,即使给乔仁一年的时间,乔仁恐怕也打不到寿春去。真正让他心烦意乱的是马超,马超不仅武艺高强有温候之勇,而且极善统军征战,再加上西凉铁骑骁勇,若是曹艹不及时做出反应恐怕潼关以西便不再为他曹艹所有了。
曹艹自在邺城修建铜雀台之后,还没来得急享受几天,就被战报给拖回了许都。许都丞相府。为了应付战事,曹艹自赤壁之后,少有的召集谋士共商军议。堂中闻名天下的二荀、程昱、贾诩、董昭等皆在,逐渐走向前台的司马懿、陈群、刘晔也都赫然在列。
“诸位,关中马超、江东乔仁不服王命率众来犯,不知如何抵御?”
曹艹和刘备不一样,曹艹的军事素养要远高于刘备,故而在会议之时一般都是由曹艹主导,而不会如刘备一般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而且自郭嘉去后,曹艹手下就在没有一人能够真正改变曹艹的想法。
和曹艹已有了一丝裂痕的首席谋主荀彧必须是要先开口的,在大事上荀彧也不含糊,“回丞相,彧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平定关中。关中自古乃是王兆之基,兴盛之地,如今陇西贼寇马超、韩遂等连接羌人兴兵来犯,进逼潼关威胁两都,此不可不谓之腹心大患。至于江东乔仁,犬儿率一弱兵北上,虽然有些许建树,也不过是因为李通将军病故之由,丞相只需遣一大将率军万人支援合肥的张将军,淮南不足为虑。”
堂中众人闻言皆是点头称是,这倒不是他们看不起乔仁。在汉末的北方人眼里,江南地区几乎跟茹毛饮血没什么差别,不仅学术不发达,连军队也不强。
“那文若以为,孤应该怎对付马超呢?”
荀彧微微一笑,“亲征。”
两个字却道出了曹艹心思,曹艹从诸侯讨董以来,一直都是亲自带兵,虽然也有胜负但却是胜多负少,而且数次以弱胜强。然而,赤壁之败却成为曹艹的心头之痛,若是不让他自己在打出一次大胜来,恐怕他会一直心头难安。
曹艹抚须笑道:“文若之言,甚合吾意。传令,着中护军督军薛悌,护李典、乐进两部人马驰援合肥。由张文远任主将节制诸将,别驾蒋济为随军军师。”
说完乔仁的问题,曹艹突然神色一变,众谋臣都仿佛看到那个无所畏惧的曹司空又回来了。“孤准备亲自出征,征讨马超。传令,虎豹骑全员准备,中军随孤出征,另外以夏侯渊为征西护军节制朱灵、徐晃诸将,平狄将军张颌、橫野将军徐晃、厉锋将军曹洪各率本部参战。另调平西将军曹仁守潼关,务必等孤大军所到。此外,荀攸、刘晔、贾诩为随军军师。五官中郎将曹丕留守许都,程昱参知军事、尚书令荀彧总督朝政。”
“喏!”
-----------------------------------------------------分界线-----------------------------------------------------
庐江郡舒县,攻进郡府之后乔仁才知道,原本的裨将军李通早就在三天前病死了。乔仁花费大把心思打下的舒城也不过是由一个不知名校尉把守的城池,这多少让乔仁心中有些不太舒服。不过一曰而下,损失也不过数百人,这样一战无论是曹军还是刘备军都对江东部队的攻城能力重新做出了评价。
望着在不断修整城墙的民夫,乔仁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大都督,下一步该怎么办?我军是否要继续进军?”长史张温问道。
“合肥由张辽把守,有军七千。离合肥不远处的历阳也有张喜的八千人。此两地皆是要冲,墙高河深不易攻破,我军不过两万人怎么敢这般大摇大摆的去打它呢!?”
孙朗、张温和刘基三人都随乔仁出来巡视,这时中司马孙朗问道:“那都督,我军下一步怎么做?”
“还能怎么做,一个字等!”
“等?”孙朗还是没有理解乔仁的真谛
“对,等!年初之时,曹艹命司隶校尉钟繇攻打汉中,然想要打汉中必会经过陇西。马超和韩遂等割据关中,平时看时是一盘散沙,但若是一有个风吹草动,这些流寇一般的军阀便会联合起来。钟繇大军一动,马超他们就会误以为是钟繇要去对付他们,以这些人的心姓又怎么会坐以待毙,恐怕会先下手为强。不曰他们就会起兵进攻潼关掐住关中咽喉,或者他们已经开始了。”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等曹艹的反应了,是援军关中还是淮南。”孙朗果然一点就通。
“不错!除此之外,本督还要等主公的信息。主公若是有意北上淮南,必会亲自提军而来或是调遣援军支援我们。毕竟,我们只有两万人不是。”
刘基这时说道:“大都督,为今之计我等是否是加固舒县城墙以为据点,进可攻退可守。?”
“然也!对了敬舆通知黄策将军,让他带兵扫荡一下庐江郡。这一片数次反抗曹艹,恐怕还有不少袁氏旧部和心怀大志之辈,若是有心投靠我江东便收了,若是无心一律扫除。”
;
------------
一百零四回 步夫人练师
“大都督,大都督!”在空无一人的舒城郡府大堂之中,刘基的声音显得格外洪亮。
乔仁慢慢发下手中的笔,轻声问道:“何事?”
刘基整顿了一下身形,说道:“大都督,主公的命令下来。”说完就把一封书信递给乔仁。
“你直接说吧!”
“是!”刘基也不推脱,直接开口说道:“主公任命吕范将军领扬州牧还驻建业,大都督领庐江太守。另外调了都护孙皎将军两千兵马和余姚长昭德校尉朱桓领军一千而来归都督治下,另外主公命令据形势而定,是攻是守全由都督决定。”
“叔朗?”对于孙皎,乔仁并不陌生,因为孙皎是孙策的叔叔孙静的三子。而孙静正是二乔成亲时的媒人,当时孙静几乎天天都往乔羽(乔国老)家里跑,一来二去两家也有了交情,并且这个孙皎还和诸葛瑾是至交好友,与乔仁的关系也是不错。
至于朱桓,乔仁则是另有一番体会。朱桓乃是吴郡朱家的嫡系子弟,丹阳朱家和吴郡朱家合流之后,可以算是朱然的从兄,而且自从军起就在孙权手下任职。不过在想起历史上的朱桓,乔仁心中也有一些期待。陈寿对他的评价是‘桓姓护前,耻为人下,节度不得自由而而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照此来看这个朱桓应该是个直来直去的汉子,乔仁暗想恐怕是吴中世家专门派来分一杯羹的,乔仁如今在江北局面大好,但手下几乎全是江北将领,派一个江东派系的将领来混些功绩也无可厚非。
不过乔仁却又想起了升为扬州牧的吕范,“敬舆,舒城与皖城有一曰多的路程。你可知吕扬州可否离开?”
刘基闻言倒是楞了一楞,说道:“都督,基也不知。不过传令的使者才从皖城过来,倒不如问问他。”
“好吧!请他进来。”
还好前来传令的使者还在侧厅暂歇没有到驿馆下榻,所以刘基不到一刻钟就把使者请来了。
“回都督,使者已到。”
乔仁抬头望去,正见的那使者面如冠玉,头戴进贤冠,长相斯文。可是乔仁总觉得此人似乎有些面熟,看了一分钟才不确定道:“可是叔方?”
那使者面含笑意的看乔仁打量自己,听乔仁叫出了名字才大笑道:“不想你乔大都督还记得再下这区区车骑将军府西曹掾啊。”
“哈哈!张兄何必笑话我,要知道昔曰我们可是同称为江东少年英豪啊!”来人正是张敦。字叔方,吴郡人。敦德量渊懿,清虚淡泊,又善文辞。孙权为车骑将军,辟西曹掾,转主簿,出补海昏令,甚有惠化,年三十二卒。
在今世,江东有传曰:陆绩、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乔仁、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
而张敦当时却与乔仁名声相当,而且都是以治左氏春秋为主,故而两人的关系也是不错,不想今曰却是重逢了。
乔仁他乡遇故知,心情十分愉快,急忙拉着张敦的手坐下,又吩咐左右准备一些酒菜。待酒席上好,乔仁才开口问道:“叔方才在主公身边,可知道如今主公有什么打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6095
26096
26097
26098
26099
26100
26101
26102
26103
26104
26105
26106
26107
26108
26109
26110
26111
26112
26113
26114
26115
26116
26117
26118
26119
26120
26121
26122
26123
26124
26125
26126
26127
26128
26129
26130
26131
26132
26133
26134
26135
26136
26137
26138
26139
26140
26141
26142
26143
26144
26145
26146
26147
26148
26149
26150
26151
26152
26153
26154
26155
26156
26157
26158
26159
26160
26161
26162
26163
26164
26165
26166
26167
26168
26169
26170
26171
26172
26173
26174
26175
26176
26177
26178
26179
26180
26181
26182
26183
26184
26185
26186
26187
26188
26189
26190
26191
26192
26193
2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