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清朝皇宫里的美女不足吧,所以,才有乾隆皇帝的六下江南,觊觎南方的富豪,美色,此风流天子事迹,到处流传,不需多言,更有甚者,满清皇帝同一时期的,同治皇帝哥哥吧,皇宫不待了,跑到外面去逛窑子,结果,浸染了先进性的梅花毒素,乌呼哀哉了,

    洪秀全待在宫里伺候美女,也比到宫外风流感染脏病更有国家面子,

    还有天京之乱,自然是集团利益的争夺,可是,哪一时期沒有争端,沒有斗争,现代末黑太平天国者正在斗争,其用心险恶,腥风血雨,更加恐怖,天京变乱,不过太平军内部自残数万人,而现代精蝇,可以随意图涂抹数千万卷入的一场潮流运动,而得意洋洋,不喘不跳不改色,这也酝酿着更多,更危险的祸端,也许遭殃的中国人,不在数万,数十万之下,

    关于后期的太平天国混乱,也是有的,但是,远不是文痞们说得那样严重,真正的失败,还是列强和满清勾结起來,先进的武器装备,否则,沒有三二十年,三五十年,满清别想再把全国当高级会所,

    太平天国的封王,虽然多而乱,也不是一无是处,洪秀全还是很能耐的,想以此來提振政治信心,

    还有太平天国的政策,土地制度等,只要实行,肯定比满清的好,肯定能符合中国的实际状况,要知道,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共同点,一个是东亚的中国,一个是离岛的日本,正好对应了欧洲的法国和英国,而法国的政治激烈变化,农业重要的土地革命行,同样宏大,

    这时候,罗阳在军事紧张的之中,也逐渐树立了对太平天国的崇敬敬爱心理,甚至后悔自己的莽撞,如果自己还是坚持太平天国的旗帜多好,也不会和陕西的太平军之间,有了一定隔阂,
------------

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护帝陵

    太平军中,居然有高级将领,为了整顿军纪,和下级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从而决裂而死的,如石达开的族弟石镇吉,为了捍卫军纪,和两湖为核心的部下发生冲突,最终他只带千人脱离大部队,西进寻找石达开,路上为地方团练所破,被俘牺牲,

    试问,清军有这样的将领吗,

    越來,罗阳越是敬佩太平天国,越觉得背离太平天国,实在是一种遗憾,不过,大错已经铸成,无法再挽回了,也许,华夏天国的旗帜,比太平天国更具有统战效果吧,

    对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罗阳是无法苟同的,这一点几乎无法妥协,

    正在罗阳的思想褪变和军事胜利相伴随,华夏天**在陕西气势磅礴的时候,传來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锐王,白彦虎正带领数万回军,向黄帝陵奔驰,意图不轨。”

    这不是别人,而是老回军战俘,现在的华夏军一部分,

    在编制成回军部队以后,这些回军,受到了罗阳部队宣传战士的重点教育,反正句是国家统一,各民族和谐的内容吧,讲多了,在回军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罗阳军以绝对沒有悬念的优势击败了回军,反而施行如此的仁慈政治,这是绝大多数回军官兵沒有想象到的,如果按照回军上层将领的原则,对等报复,罗阳军完全可以将回军连同家属,杀了干干净净,

    回军官兵尽管都有血性,也都有民族狭隘性,但是,也都是理智的,知道了罗阳和华夏天国的好处,对于华夏天国的政策,十分感激,已经在心里认同了这个国家政权,决心捍卫这个保护自己根本利益的集团,

    毕竟,回军是陕西一带的土著,地理形势熟悉,所以,罗阳很快就派遣了数百回军骑兵,向着陕北一带渗透,侦察,以获得更多的情况,所谓中国传统的统治术为“以夷制夷。”其实是利用同族人的情况熟悉条件,來控制那一族人,

    罗阳防范的重点,是回军的残余,避免某些逃亡的将领,纠集起新的势力,在陕西兴风作浪,祸害国家,

    这个做法被证明是正确的,逃亡的回军领袖很多,最典型的有两人,一是崔伟,此人足智多谋,二是白彦虎,因为哥哥被华夏天**的炮火击毙,因为回军大帅任武被袭杀,耿耿于怀,年轻的他性情倔强,非要一逞英雄不可,所以,在稍事喘息以后,居然纠集了两万余回军,向着陕西黄帝陵进发,

    “挖掘掉汉族的祖先坟墓,与汉族不共戴天。”

    白彦虎的豪言壮语,完全背离了一个华夏民族一分子的根本立场,堕落成为一个可耻的民族败类,

    尽管你现在是东干族的祖先,可是,你已经不是华夏民族的部分了,

    前來汇报的回军骑兵,也十分气愤和担忧,因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实现了华夏本土化,知道,要想在这里继续生活,安居乐业,必须尊重最基本的事实,这儿,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集团,可以有矛盾,可以偶尔激化,但是,不能决裂,

    罗阳获悉以后,勃然大怒:“來人,以全部军队北上讨伐白彦虎,捉住这厮,凌迟处死。”

    白彦虎的罪恶行径确实引起了全部陕西人的愤怒,不仅是汉族,就是满族也愤怒不已,因为,在入主中原以后,为了亲善融合,满族也自称是黄帝某子,游牧于北方,最后安家落户在了东北地区,黄帝,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或者文字符号,而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抓住白彦虎,死要见尸,活要见人。”

    简单地动员以后,整个陕西华夏天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掀起了一场愤怒声讨白彦虎侵害民族祖先的群众运动,接着,华夏天**的主力,就分道北上,以黄帝陵为核心目标,前往搜寻敌人,

    这一仗,恰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战役,因为群起而攻之,将原來的华夏军,太平军,清朝地方军,等等势力,都统一到了一个旗帜之下,大家也都感到,必须得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來保障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三万华夏军团,一万一千原西安城正规清军和团练,五千回军,甚至还有部分被俘的满族八旗军,一起北上,浩浩荡荡,寻找打击敌人,

    在途中,少数被寻找到的汉族百姓的残余,先是激动,终于有王师拯救自己了,接着是愤怒,“走,报仇去,将祸害陕西的家伙千刀万剐。”

    为了激励官兵,各族军队,罗阳的宣传人员,制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标语,口号,在军队中广泛宣传,

    “白彦虎,大流氓,祸害陕西野心狼,我等华夏忠诚人,誓死将其歼灭光。”

    “华夏民族,和谐统一,黄帝始祖,共同之源,谁敢祸害,即为国贼。”

    正义之师,堂堂正正,各族百姓军队,都团结在华夏军的旗帜之下,速度之快,奋勇之气,令人鼓舞,

    黄帝陵,刚刚赶到的白彦虎部队,正在扎营休整,两万余人的回军部队,其实非常狼狈,被华夏军和清军连连击败以后,他们剩下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号称两万人,其实只有五六千人,还带着家属呢,

    因为战场上的巨大失败,生性倔强的白彦虎,被激发起了疯狂的报复心理,此时,他的脑海里,已经沒有了当初反抗清廷,为穆斯林谋利益的慷慨激昂,而是满脑子的血腥仇恨,他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满清头上,汉族头上,华夏天国头上,惟独自己方面,一点儿也不反思,

    “休息,等会儿,我们就去挖掘黄帝陵,让他们全部的汉族人,都断了祖宗。”

    如果不是太平军在陕北的活动影响,白彦虎早就到了这里开始工作了,和太平军部队在汉中城下的决战,使白彦虎认为,陈得才的太平军,也是自己的敌人,所以,不得不绕道而行,结果,延误了时间,否则,他还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欺天灭祖的事情來,

    挖坟泄愤的白彦虎,已经彻底堕落成为一个民族罪人,

    其实,此时的陕北太平军,正在矛盾和忧郁之中,清军多隆阿部队入陕以來,气势汹汹,攻势如潮,不仅回军大为挫折,就是太平军也望风披靡,要知道,陈得才回军安徽庐州以救陈玉成的计划,就是被多隆阿军破坏的,多军击败了**,迫使其退入陕西,接着,咄咄逼人,迫使陈得才,不得不北上以避锋芒,

    “杀,杀。”忽然,喊声四起,只见熟悉的敌人旗帜,军服,军号等,四面涌起,华夏军到了,
------------

第一百五十章 穷追狂飙

    罗阳亲自统帅两千华夏骑兵,向帝陵县境内的回军对不起发起了奋勇攻击,

    罗阳的战骑,愤怒地腾空而起,蹿向惊慌失措的回军叛逆,右手的军刀,顺手一挥,已经将一名敌人剁为两段,

    鲜血横飞,喷泉般将军刀渲染,将罗阳的脸赏罚,也涂抹成了一片血腥,

    沒有任何迟疑,在罗阳的心目中,此时只有神圣的黄帝陵,只有神圣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罗阳如此奋勇,其亲兵更是争先恐后,惟恐给主将蔑视了自己,所以,奋不顾身,抄向敌军,

    两千余骑兵,都是视死如归的好汉,那腾空而起的烟尘,那疯狂地战马,那雪亮的军刀,闪耀的是中华民族的铁血精英之魂,

    不仅华夏军骑兵,就是向导的回军骑兵,也勇不可挡:“回军兄弟们,赶紧投降吧,不要再为白彦虎卖命了,中华民族才是我们的家,陕西不能再种族屠杀了。”

    一场激战,无法避免,一场殊死搏斗,就此展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199 17200 17201 17202 17203 17204 17205 17206 17207 17208 17209 17210 17211 17212 17213 17214 17215 17216 17217 17218 17219 17220 17221 17222 17223 17224 17225 17226 17227 17228 17229 17230 17231 17232 17233 17234 17235 17236 17237 17238 17239 17240 17241 17242 17243 17244 17245 17246 17247 17248 17249 17250 17251 17252 17253 17254 17255 17256 17257 17258 17259 17260 17261 17262 17263 17264 17265 17266 17267 17268 17269 17270 17271 17272 17273 17274 17275 17276 17277 17278 17279 17280 17281 17282 17283 17284 17285 17286 17287 17288 17289 17290 17291 17292 17293 17294 17295 17296 17297 1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