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曾母暗沙,就是大清国最南边的土地。当我们越过曾母暗沙时,我们就走出了大清国土地,远离了我们的家乡。都说离乡人贱,更何况是离开自己的国家。语言不通,风俗不同,所以皇上派来了我们。让我们来照顾你们的生活,让你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临行前,皇上召见了我们。并让我们转告你们,用心去学习,用知识装满你们的大脑,皇上和中华都等着你们回来。””

    经过三个月的坚苦的谈判,清国用逐步增加通商口岸,开放大清的国内市场,铁路的修筑,各种矿场资源的合作开采为代价,换取西方各国对华支持政策。前世曰本利用甲午战争赔款组建了六六舰队,今天,光绪也要用甲午战争赔款打造自己的六六舰队。

    在英国订购二艘威严级改进型战列舰,并由英国援建一套35倍305㎜口径舰炮生产线。

    在德国订购改为二艘战列舰,并由德国派出更多的军官帮忙清国训练军队。

    在美国订购二艘重巡洋舰,并从美国引进最新的汽车生产技术。

    在法国采购大量造船工业设备,为国内即将全面建设的造船工业做准备。

    并向意大利采购全套203㎜以下口径的所有舰炮技术,同时八艘万吨级远洋运输船的定单下到意大利。

    等等等等……

    可当光绪把战列舰的要求摆在桌上时,各国都吓了一跳,清国想干嘛?两门新型双联装l40/305毫米舰炮,四门双联45l/203毫米二级主炮,12门单装45倍口径152毫米侧舷炮,四门双联装37毫米速射机炮。全面采用威严级舰体,标准排水量14500吨,满载更是达到16000吨,采用203毫米的装甲,最高航速18节。居然要安装8英寸二级主炮,而且一装就是四门双联,这哪里是战列舰,这完全是移动炮台呀。从表面数据看这完全压制了威严级战列舰,英国政斧犹豫了,君权级战列舰现在清国已经很肯定的拒绝了,他们在考虑要不要出售如此先进的战舰给清国。可德国却立马答应了下来。

    德国想要扩张,可面前自始至终都有英国这个拦路虎在前面挡着。尤其是英国的海军,对现在德国来说那跟本就是不可抗衡的力量。既然有一种设计能超过英国最新式的战列舰,而且还是别人出钱建造,拿别人的钱来为自己做实验,那有什么理由不干呢?最关键的是,只要这种战列舰一但建造出来就会让英国最新式的战列舰受到挑战。只要能让英国人不爽,德皇威廉二世就会很爽。

    现在德国人很爽快的答应了,为了压制德国,英国也很快答应了下来。为此,英国人果断的将还在船台上最后两艘君权级战列舰给拆了,空出船台开始上马威严级战舰的建造。

    可当谈到价格时,两国却如同商量好的一样。150万英镑一艘,还不还价,任光绪说破嘴皮也不松口。md,无畏级也不过180万英镑而已,这就要150万?不就刚从曰本抢了三亿三千万两白银,也就合二千万英镑嘛,就都tmd的给盯上了。

    “帮朕培养3000名造船工人,300名军官。不然朕不要了。”光绪黑着脸狠狠的说道。培训点人到没什么,毕竟各国在买战舰时都会要求培训军官和训练造船工人。所以各国也很快的答应了下来。

    美国人也想拿下战列舰的订单,一来美国的阿衣华级战列舰光绪看不上眼,二来美国对建造这种最新式的战列舰没有把握。现在的美国还只是工业大国,不是工业强国。很多先进的造船技术跟本没有。只能区区拿下两艘重巡洋舰的订单,不过也没关系,经过美国公使的努力,这两艘重巡必竟这也是九千吨的大家伙。

    各国公使皆大欢喜的回去接受政斧的嘉奖,光绪这边终于挑好了人员,然后全部扔上船去。

    当轮船越过曾母暗沙,就意味着开始了全新的航程。就在越过曾母暗沙的那一刻,轮船鸣响了汽笛,汽笛声响彻海空。远处也回应般的响起了汽笛声,二艘军舰挂着龙旗,向他们高速驶来。

    “林大人,前面就是曾母暗沙。我们回国了。”领航员激动的报告说。.

    “鸣响汽笛,放礼炮。告诉大清国,咱们回来了。”林永升看着眼前的大海下达了命令。

    当礼炮响起的那一刻,不由间,林永升眼中滑落两行清泪。一年半前,曰本正对大清咄咄逼人,那时北洋水师中的每一个管带都知道不久要打仗了。就在这时,林永升受命赴英国接收两艘最新式的巡洋舰。北洋水师自成立以来十年未添一舰,如今这一添就是两艘最新式的战舰。林永升明白,只要这两艘战舰一回来就可以全面压制曰本的舰支。所以他带着皇上的肯定和殷殷嘱托,信心满满的去了英国。可英国人却为了能先完成智利的定单故意放慢了清[***]舰的建造速度(林永升不知道的是,英国最终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支持曰本挑战清国,而故意不让这两艘军舰能赶回去参战)。终于智利的军舰交付了,自己的两艘军舰加快了进度。就在再有十天就可以交付的时候,曰本出兵进入朝鲜。这时所有人都忘记了远在英国的两艘即将交付的战舰,皇上对曰宣战了。英国方面既以不向交战国出售军火为由扣压两舰,这一扣就是一年。

    对曰战争开始了,林永升立马打报告申请回国参战,但没有得到批准。反而皇上却将他们塞进了英国的海军学校,而且皇上通过努力,将两艘军舰编进了大英帝国最强大的本土舰队,和英国人一起训练。学校里的学到了更新的海战理论,参于英国本土舰队训练的所见所闻,让林永升真正明白了大清国的北洋水师真的只是水师而已。它离能远海作战舰队的差距才是天壤之别。

    对于人类史上第一次蒸汽铁甲舰队的交战,英国也给与了极高的关注,这场交战进入了英国海军学校的课本。拥有重型铁甲战列舰的北洋水师竟然输给了只有巡洋舰的曰本,几乎所有的英国舰长们都不可思意的看着他们。他们明白,北洋水师之所以会输是输在思想上。就连交战时北洋舰队所犯下的明显的战术错误,连英国的学员都看出来了,可北洋水师还是输了。

    皇上被困田庄台时,他心急如焚,但最终还是大清赢了。荣城湾海战更是打掉了曰本最后的希望,英国的同事们都向他们表示祝贺。而同在学校学习的曰本人却得到的是蔑视。此刻,林永升明白了。尊重也是要建立成胜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更努力的学习和训练。也因为他们的努力,获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帮助。就在他们离开回国前,大英帝国本土舰队司令甚至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欢送会。

    今天,当军舰驶过曾母暗沙,他们终于回来了。

    “微臣奉命前往英国接收军舰,现完成任务。特向皇上交旨。”第一次来到金銮殿,第一次面圣的林永升显的有些激动。

    随着这两艘军舰的到来,清国海军的改革方案也最终确认。

    原战时海军参谋长刘步蟾因为战术保守被重新调回北洋舰队出任北洋舰队司令、原太平洋舰队参谋长程诚出任海军总参谋长、海军事物衙门改组为海军部统管海军事务,由原北洋舰队副提督邓世昌调任海军部长,同时邓世昌受命在大连成立大清海军学校。以新从英国返回的两艘巡洋舰为主力,将原广乙、广丙及另外抽调四艘快速驱逐舰(此时光绪明确的将雷击舰等小型舰支统一改名为驱逐舰)为辅,由林永升为正、程壁光为副全面改组南洋水师为南洋舰队,驻地广州。太平洋舰队编制不变,并从原南洋水师中还有的较新的军舰全部编入太平洋舰队当中,驻地那霸和台湾基隆。北洋舰队遭到了最大程度的削弱,按刘步蟾的话说就是,比火力比不过太平洋舰队,比航速比不过南洋舰队,曾经大清最强大的舰队一战之后成了没人疼的孩子。现在北洋舰队仅有定、镇、来、经、靖、济六艘主力舰,很多小型辅助舰支被拆除,而得到的补充不过是其它两支舰队都不要的军舰。驻地威海、旅顺。

    在那霸、在基隆,港口正在扩建。而工程最浩大的还是在葫芦岛,四座二万吨的船坞正在建设当中。最让人不解的是每个船坞间隔之大,传言说是皇上要为将来改建为五万吨船坞预留位置。传言就是传言,开什么玩笑,五万吨要到猴年马月才用的上呀,信的人还真不多。但这确实是真的。

    但没人注意的是,当年在旅顺下旨建造的巡海号却突然失去了消息。(未完待续。)
------------

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三把火

    原属于曰本的小笠原群岛,在清曰战争后被清国光绪皇帝以私人的名议买了下来,并更名为光绪群岛,以示以众人此地为皇家私人领地。而做为主岛的父岛也被更名为光绪岛,其岛上的二见港也更名为皇帝港。

    自从曰本签定了光绪群岛的出售协议后,光绪就明旨各国,为保卫皇家领地的安全,该群岛开始全面封闭建设。对此各国都表示认可,必竟是一国最高君主的领地,哪能是个人随随便便谁都能去的。而守岛的官兵是由在甲午之战中伤复之后却注定不能继续加入作战部队的军人,在皇上的旨意下组成的皇家宪兵队守卫。

    光绪也借着皇家私人领地名义做掩护,以建设皇家园林的借口,开始调集设备物质上岛。五月,巡海号就在皇家宪兵队的押送下开进了皇帝港。它将在此地接受动力系统的改装。经过第一台蒸汽轮机发电机组测试后,第一组用于军舰的蒸汽轮机被制造了出来,现在正式装入军舰开始测试。

    皇上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个偏远的岛屿,知情的官员纷纷劝说。岛屿四周环海,进出不便。虽然便于保卫,但光绪群岛毕竟离本土实在是太远了,物资的调集周期过长,成本也过于高昂,大清近海也有不少可供选择的地方。但光绪的理由是,封闭皇家私人领地可以明目张胆而且不会被怀疑,但是军港被封闭一定会被针对姓的刺探。关键就在于,光绪群岛离本土太远。以目前大清国还不算强大的海军来看,谁都不会把最重要的技术秘密放在一个随时可能会被占领的小岛上。那就反其道行之,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更何况,光绪可是要干坏事的,要干坏事当然得有一个秘密的地方去干,有些人、有些事是不能让人知道的。用皇家领地干坏事,这个主意是在是――太tmd好了,谁能想得到在皇帝的光芒下却故意隐藏着黑暗。

    当然了,明面上的建设还是有必要进行的。从国内挑选了近万名工匠,每个人都在保密协议上按下了手印。不得泄露任何皇家领地的任何信息,包括建筑事宜、材料种类等等,对外只能说一句“美轮美奂”。然后就全部装上船送了过去。

    皇上要建私人领地那是皇上自个儿的私事,谁也管不着,可在大清国内发生的事却也自己息息相关。

    皇上要组建新军的消息一传出,天下人纷纷报名。虽说有丰厚的饷银,但老话说的好。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但必竟阅兵式的荣耀和实打实的勋章却是很多热血青年的向往,就算死了也能得皇上一跪也是值了。更重要的是,甲午之战太让人窝火了。

    可令人不解的是,皇上要组建的十二个师大约是总共十三万多人。眼下改编各部后就将近有九万人,可皇上偏偏又招了八万多人,这多出的四万人怎么安排?现在终于明白了。

    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光绪下旨全部取消绿营,裁撤汉八旗。将仿照西方的警察制度建立大清国自己的地方治安部队,先在直隶和两江试行。这下大伙都瞧明白了,这多出来的四万人将放在这里的。虽然大家都不太明白这警察制度是干什么的,但却都知道原来打天下的主力绿营早已沦落为地方治安部队,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

    错了实际上是换药不换汤。维护地方治安就是汤,这个没变。而这药就是人却是改变的重点。试行的直隶两江总督让下面报上最新的绿营和汉人八旗人数。然后派人下去,一支一支部队的清查。虚报人数吃空饷的革职抄家,有些官员出钱请人来充数,如果年级都太大人或年纪太小的,就是一顿训斥。才十二三岁或是五十多岁这是能去打仗的年纪吗?接着以欺君之罪论革职抄家,必竟要求清点绿营汉八旗人数的可是皇上下过明旨的。那请些身强力壮的,往检查的人前一站,那符合要求了吧。嗯,小伙子身本不错,调走。什么你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要么找几个人私下问话,这个时候老百姓几乎还没有文化,天地君亲师的观念那是深深刻在骨子里。只要摆出皇上的名义,你要是说假话那就是欺君之罪,这结果嘛……结果是全都说出来了。

    想要贿赂,严复是不收礼的,张之洞刚调任直隶也不敢收。那贿赂清查人员吧,不好意思,派来清查的都是从皇上新军中伤复不能进入作战部队的退役人员,最恨的就是这个。别看他们少只胳膊或是瘸条腿,往那一站一股杀气油然而生。那把这些清查人员干掉,推卸在土匪身上。也不行,总督们早已明文下达各部队,所有清查人员必须由当地部队负责安全,只要在其防区出了事,就算是其部队失职,结果就不是革职抄家,而是抄家灭门。有些人也想鼓动其它部队一起起哄。直隶地区部队在曰本人面前一败涂地,本来就没有什么话好说。淮军都改编了,你个绿营算的个什么!再说直隶地区,皇上是重兵云集。你七万人都败给曰本二万人,皇上只用一万人就够了,你怎么打。

    两江的读力师那就是群土匪。枪口所指,如遇抵抗那就是格杀勿论。读力师官兵那黑洞洞的枪口和看死人一样的眼神,跟本让人打不起反抗的念头。

    当然,在地方上所能掌兵握权的哪个不是地方豪族大户。他们所牵出的关系怕是他们自己都未必全都了解。如果全是这么干,那可就把地方上的豪族大户全都得罪了。皇帝想要做稳朝廷,就得靠这些士族们的支持。要是他们全都闹翻了,怕是皇帝这个皇位都未必能坐得稳。但是军事改革是必须要进行下去,这时潜规则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条规矩从皇宫中口传了出来。吃空饷、喝兵血没关系。只要能老实上报实情,再跟据空额数量议一笔“报效银子”,然后主动请辞。以前的事就算过去了。

    皇上大义在前,枪炮在后,又许用银子。绿营、汉八旗改编事宜到也进行的较为顺利。因为有“报效银子”原本须要花上不少裁撤的费用这下也有出处了。

    农业改革、军制改革如果说是皇上新官上任的二把火,现在大家都在等第三把火,可夏天都过去了,却迟迟都没有动静。皇上的第三把火没烧在国内,而是烧在了国外。

    这天,光绪突然去了军校。没进参谋部,而是带着邓世昌和程诚直接进了侦察连,然后通过密道来到顺风物流的货仓内。内室里,周勤将整理好的名单呈于皇上面前。

    “启禀皇上,跟据皇上提供的名单。除了极少数人还没有找到外,其它都已经在中情局的监控之下。还有少部分人已经来到大清,名单上已经注明。另外,根据皇上要求注意西洋名国在各行各业的精英的情况,中情局也根据所获得的情报另列了一份清单。还请皇上过目。”

    光绪仔细的看过了清单后,对中情局的工作表示满意:“在朝廷没办法给你们提供帮助的情况下,你们还能做出这样的成绩。你们干的很好。”

    “微臣只是尽力完成皇上的旨意而已。”

    可能是因为长期接触阴暗面的东西,曾经脸上也是常挂笑容的周勤变得有些沉默少言,身上不由自主的散发出一股冷冰冰的寒意。光绪只是抬头看了周勤一眼,然后面无表情的指着名单上的一个名字问道:“这个人现在怎么样了?”

    鲁道夫?狄赛尔是柴油机发明人,只要把他握住手里,加上自己来自后世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柴油机肯定能在五年内取得实质姓突破。内燃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动力,那是一切机械化的核心,那是光绪心中强大军队力量的源泉。后世中国在动力系统上吃了多少亏。比如航空发动机,那是落后的中国敢打世界大战的信心。大清没有工业基础,如果仅靠自己去发展,光绪也有信心依靠自己的知识,去组建一支内燃机研究团队,但是那要等到猴年马月才会有成果。现在没那么多的时间去积累知识和人才,想要做到突飞猛进那只有一个办法――站到巨人的肩上。把这些人才一股脑的打包回来,利用欧洲已有的工业基础和知识,让他们为中华服务。所以新年刚过,光绪才在朝廷站稳脚跟,就下令周勤将这些急需的人才用一切办法给带回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9500 39501 39502 39503 39504 39505 39506 39507 39508 39509 39510 39511 39512 39513 39514 39515 39516 39517 39518 39519 39520 39521 39522 39523 39524 39525 39526 39527 39528 39529 39530 39531 39532 39533 39534 39535 39536 39537 39538 39539 39540 39541 39542 39543 39544 39545 39546 39547 39548 39549 39550 39551 39552 39553 39554 39555 39556 39557 39558 39559 39560 39561 39562 39563 39564 39565 39566 39567 39568 39569 39570 39571 39572 39573 39574 39575 39576 39577 39578 39579 39580 39581 39582 39583 39584 39585 39586 39587 39588 39589 39590 39591 39592 39593 39594 39595 39596 39597 39598 3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