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走了,这一天的加考才算完成。但这场特殊的加考意义却不一样,大清的朝堂重臣们第一次感觉到这种各部会考的效果极好,可以很准确的判定一个学子的能力所长。再把他派到他所擅长之处为官,如此方才是社稷之福。李鸿章奏道:“臣以为,这样的加考可以多办几次。”

    “当然要办,不仅四年一次的国家抡才大典可以这样。各部各司以至于地方各府均可举行,让学子展其所长言其所志。只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让会修路的去修路,让懂开矿的去开矿,能治一地的去治理一地。朕看,先草拟一个章程,就从今年回京叙职官员开始试行。”(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五十章 风起南洋

    大考结束了,这评判却才刚刚开始。这些加考的学子是翁同龢与容闳在众多试卷中选出自己一方人认为最优秀的学子,但经过当堂这么一试,两边学子差异立现。

    大学堂的学生在算数、人文、地理上把握的极为精准,即使是人情世故也比贡士要强的多。但是传统的策论、古言、典故、诗文,除极少数人外,大部分比之贡士还差了不少。但是,他们对自己所选之官职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能任上此官后所想所做起码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办法,即使选题做一个矿监,也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相比之下贡士们就差的远了。文章果然做的花团锦簇,用词考究,字字有板有眼,句句有出处,读起来平仄押韵是琅琅上口,听起来甚是动听。只是,他说了些什么?到处是先哲的语言,难道靠这些先哲之言就能治理一县?在面君奏对之时,真的是下笔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看着满脸得意模样的容闳,翁同龢满心羞愧。这一科的考试中,所问所答皆围绕为官一任的具体施政办法,侧重于实际运用的学问,而那些传统知识的篇幅几乎没有提及,这就造成了大学堂的学生在大放异彩的虚幻景象。但翁同龢也不得不承认,他所器重的学子,那些传统教育下的贡士们除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风骨外,似乎对家国治理一窍不通。翁同龢思量许久,决心还是站出来奏道:“皇上。经此一试,臣深感贡院学子实不能大用。臣请调礼部任职,向容大人求较教授天下学子的学问。还请皇上恩准。”

    “翁师傅这是为何?”光绪也诧异的抬起头来问道:“朕觉得贡士们也很不错呀?”

    “微臣惭愧。臣细观贡士与大学堂学子之卷,这才明白。这些贡士们对于治理地方大都是想当然,一个个想的都是依照书本上的东西来治理天下万民,岂不知学问这东西有局限性,千年以前的可行的道理放到现在也许就是一个笑话。整个大清都在日新月异的勇猛精进,而他们却还钻在故纸堆里。”

    “翁师傅偏驳了。你看到的是贡士们不如大学堂之处,却没看到贡士们的优点呀。”

    “优点?”就连李鸿章都有些痛苦的摇了摇头:“老臣惭愧呀。这些贡士问及遇到旱灾不知如何应对。遇到民变不知如何安抚,只知一昧的求援,民生食物一窍不通……无知者无畏。这些人不明白光靠学问是治理不好百姓的。他们怕只余下满腔的报国忠心而已。”。

    光绪让众人先停下手中的工作后说道:“以前的中国可谓是一家独大,无论远近之国家皆尊中国为上国。如此一来,恒无外敌的中国自然是以天朝自局,讲的也就是小富即安。在这样的条件下。就会产生贡士这样的官员。诚然如翁师傅所说。他们不会给地方上带来好处,但也不会带来坏处,所治之地八百年都不会有变化。但是现在的中国与之以往却是截然不同。曾经的天朝上国已经远去,且不说英俄德法对我中国是咄咄逼人,就连小小日本也敢跳出来挑衅中国。不就是因为咱们落后的嘛。所以现在我们需要能有一技之长、能有带领百姓富强的官员,如此方有追上列强的可能。既然有了这个前提,那这些安于现状的贡士自然就显的格格不入。相比之下,大学堂学子也就显的突出了。他们有理想有志气。他们也有信心和办法。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的确都是些急需的人才。但他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正因为他们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就有了**。青年才俊。自然大胆豪放,却少了一份世故。也许会在不经意见落入长于算计者人之手而不自知。所以大学堂学子就需要有人从旁提醒,而提醒之人,朕看贡士就是最好的选项择。”

    光绪端起茶来喝了一口,接着说道:“贡士们一向以君子来自我要求。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削峰填海,以大气魄克佞顽,以大心胸迎天下。这些人继承了前明文人的风骨,他们以天下百姓的福祉为己任,敢说、敢言、敢辨,迎难而上。他们清贫安道自守,这都是御史、言官最好的人选。可以让他们巡查天下风纪,监察百官不法之事。可谓是大学堂学子最好的搭档。再说,朝廷的诏令、文书、旨意都需要通过书面形式来诏告天下,这样的人也很有用,虽然做不了主官,但是作为幕僚,都还是不错的。再不济,回乡为师教授学问。虽然教不了算学、物理,但教国学却比大学堂学子好的多。他们风骨铮铮,让他们为师把他们的风骨传给下一代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屈子有问天之慨,颜回有瓢饮之坚,这些才是中华立足世界之林的跟本。有这些人在,朕才不会担心西风东渐之时国人失去良知,有他们在,国人才能坚守道德的底线。这些人,朕看依然可以大用的嘛。”光绪内心长叹一声,他明白,自文革之后,失去操守的中国人有多可怕。

    “皇上英明。”李鸿章第一个跪拜在地:“臣为中国能有皇上如此明君而贺。”

    “臣等为中国贺,吾皇圣明。”众臣齐齐跪拜。

    “你们说的都没用,如果五百年后的人还说朕圣明,朕才算是真圣明。翁师傅想去礼部也好,年后再任礼部尚书吧。大学堂的方式你就别学了,把国子监抓起来。把风骨当成学问来讲,来要求。让他们为这躁动的天下守住最后的良心。”

    朝堂上,为评判学子优劣各抒己见。宫门外,学子们更是议论纷纷。自殿试结束的当晚就争吵不休。更别说等加考完的学子回来讲了他们加考的经历后,那议论声大的都传进了皇宫。

    什么叫我若为某官?我如何知道我会被派为何官?我要是写我若为相国可以吗?等待出榜的学子将整个客栈都吵翻天了,当他们知道还真有以我若为总理为题时。却还真心佩服此人之勇气,他们大多选择是知县。今年所出的题目实在是古怪,十年寒窗苦读的四书五经突然发现都用不上了。他们所学皆是古人先贤圣言,用途皆是教化地方。却被问及如何赈灾、如何耕种、如何治水……等等无一所知。先是质疑朝廷为取消科举故意抬高大学堂,后来又细想,他们所学之四书五经参加科举不就是为了为任一方造福一方百姓吗?可不知如何赈灾、如何耕种,又如何造福一方百姓。这确实是个问题。

    出了问题却不知如何应对。这下才真出问题了。贡士们曾经坚持的想法受到了冲击,却又不知如何是好。新旧学之争终于在士子圈内大规模展开,从京城蔓延到地方。新学、旧学。到底孰优孰劣的辩论开始充肆整个天下。不仅是上海的《时务报》、《申报》这些老报纸,就连新开办的京城的《京报》,广州的《羊城报》等等都加入新旧学之争。每天的报纸上都有新旧学派发表的文单,说明自己学派的优点评击着他派的缺点。

    士子圈内的争吵没有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对他们这些不识字的百姓而言。能多产一点粮、能多生产一件产品、能让自己多赚一点钱的学问才是好学问。

    皇榜出来了。如不出所料,大学堂学子上榜更多。但是,新科状元是贡士谭嗣同,他的考卷《我若为总理》也被展示出来,似乎给旧学贡士们一点信心。而远在上海的康有为得知谭嗣同考卷内容后,兴奋的整夜没睡。他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他认为到了皇上召见自己的时候了。康有为耐着性子等谭嗣同回到上海,却被谭嗣同转述的皇上的话将满腔热情击的粉碎。夸夸其谈。是皇上对他的评价。但他也听出来了,皇上其实一直在关注他在考察他。他决心要将《时务报》办的更大更好,来向皇上证明自己。

    清国的大考吸引了所有国人的视线,但却吸引不了洋人的目光,他们更现实利益更敢兴趣。英中法德荷西六国在南中国海上搜寻了半个多月,依然没有结果。这数千万英镑的财富到哪里去了?终于有人冷静下来分析整个事件,首先是谁传出来会有五千万英镑这个数字呢?有细心人详查之后有了结果,是从上海传出来的,是那些参于过的搬运工人传出来的,那么这些工人是怎么知道的?没人知道,大家就是这么传的。线索又断了,那最可能运送到哪里呢?海盗不可能一次将这些财宝挥霍,也没听说哪里突然出现大量财富,那最大的可能就是被藏起来,那会藏在哪里?一位年青的英国水兵说道:曾经的劫掠船会将带不走的财宝沉在海底。这是一个好想法,有事实依据。于是英国海军开始派遣大量潜水员来到南洋。

    “总督先生,不知您听说了没有。财宝可能沉在海底,现在英国派了无数潜水员在这片海域搜索。”维夫走进办公室内,低声说道。

    “是吗?那就让他们搜吧,该死的英国佬什么也搜不出来的。”卡尔将一份报告递给自己的副手维夫,然后笑着看着窗外海面上忙碌的货船。做为荷兰在东印度尼西亚的总督,卡尔是骄傲的。曾经的海上马车夫、曾经海上的第一强国虽然已经没落了,但他们的先辈却给他们留下的丰厚的财富。眼前,愈加繁忙的港口正在见正这一切。

    雅加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几百年以前,就已经是输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称为巽达加拉巴,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1527年,穆斯林首领领导印尼人民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舰队,收复了龚达加拉巴,把这里改名为查雅加尔达,意思是“胜利之城”,“光荣的堡垒”,雅加达的名称就由此演变而来。华人称它为“椰加达”或“椰城”。1596年后,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了印度尼西亚,换上了荷兰的别名“巴达维亚”。1800年,印尼成了荷兰的一部分,称为“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成了荷兰殖民者剥削、奴役印尼的大本营。而此刻,就在巴达维亚市中心的印尼总督府内,传出了一声维夫惊呼:“原来在坤甸。”

    坤甸是个好地方,这里三分之一的人是华人。即使不会说印尼话的中国人,特别是会说潮州话和客家话的人,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老家一样。这里的华人一半是说潮州话,一半是说客家话的。至于饮食,主要吃的是面、粿条、米粉等,只是这边的人普遍吃的偏辣和偏咸。卡江就位于坤甸市的中心,将其一分为二,一边是市区,一边是郊区。随着清国开发进度加强,坤甸与国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仅朝廷开始在坤甸华人当中招收军人,也有很多华人子弟回国就学,特别是当清国战胜俄国之后,这鼓风潮也越演越大,如今太平洋货运公司已经开通了从广州、上海、天津到坤甸的每日定时航线用于人货往来。工商业的贸易也随着人流量的加大而加大,这就导致了坤甸原有的港口不复使用。于是,坤甸华人合资在江北岸再建了一座可以停靠万吨货轮的码头。

    从秘报上的内容上分析,失踪的英国财宝确实在坤甸的可能性最大。事发的第二天深夜,一艘万吨级的太平洋货运公司的货船在坤甸北岸的新码头靠岸。华人在这里聚集了近三千名工人还全是华人,借着油灯微弱的光线,在太阳升起来之前,将一艘万吨级货船上的物资搬运一空。等到第三天清晨,这艘万吨级货船就开始正常装货。从货船上卸下的是什么没人知道,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个或长或方的箱子。而且这些箱子被卸下来后,立刻被分散到山口洋、三发等华人聚集的地区,甚至还有部分去了沙捞越。

    “如果这些箱子里面装的不是财宝,那还能是什么呢?”维夫想不到还有什么东西需要如此神密的进行:“可是已经被分散了如何能全部找回来呢?”

    “全部都找回来了,那我们又该怎么向英国人交待?更没办法向自己交待呀。所以为什么要全部找回来呢?”说话间卡尔眉头一挑,向维夫示意了一个你也明白的意思。

    维夫怎么能不明白,都找回来了即使不需要向英国交待,也得向荷兰的女王交待。只有不能全部找回来,这样才能名利双收。所以维夫有些为难的说道:“是呀,财宝分的太散了,要想全部找回来,是不可能的。我们尽力吧。”说完,两人皆是大笑。

    “去把搜寻的舰队全部招回来,让他们进驻坤甸。华人又富有起来了,让那些土著也活动活动吧。”

    一阵清凉的海面迎面吹来,让内心燥热的卡尔平静下来。卡尔笑了,这是多么富饶的土地呀,他为荷兰带来了无数财富。如今又有一笔惊天的财富即将落在自己手中,他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宝回国,他的爵位一定能再升一升。(未完待续。。)u
------------

第二百五十一章 风雨飘摇

    南洋的海上搜索依然在进行,当几乎所有小岛都被搜索一遍后都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时,目光就从小岛投向了海底。英国开始大量招募潜水员,各国也不落后。于是在南洋一带,能潜水特别是能潜深水的人一时间风头无两。就连最不积极的清国都开始招募起潜水员来。虽然光绪知道这样做只是浪费钱而已,但还是随大流的好。

    一直徘徊在东沙群岛训练的太平洋舰接收了补给,但却得了新的任务――南下至曾母暗沙一带巡航。

    “这是南洋舰队的防区,我们跑去过干嘛?”吴德仁对这次任务很不满,太平洋舰队不需要溜腿。冯祁也不乐意,就算要溜腿那也是溜到光绪群岛,自己还想看看潜水艇的建造呢。

    可当吴德仁和冯祁与前来传令的陈学华密谈了一会后,吴德仁下令太平洋舰队主力开始南下。电波从龙吟号的电报室内传出,位于台湾基隆的海军陆战队二师第二团开始集结登船。二艘驱逐舰离开舰队本阵北返,他们将奉命护送这一团士兵南下。与此同时,速度最快的巡海号脱离舰队南下寻找还没安装无线电报机的南洋舰队。

    不仅随船的一团海战陆战队开始重新整编,就连舰队中也开始大规模的调整岗位。所有出身南洋的将士都被通知到,这次舰队将南下婆罗洲拉练,介时他们这些一年多都没有回过家的将士,将有半个月的假期。舰队抵达曾母暗沙后。他们将由货轮送回去。

    舰队上沸腾了,这些从南洋回国参军的将士纷纷开始准备回家的物品。军官们从自己储物箱内取出从来没有舍得穿过的军礼服,把他挂起来见见太阳。水手们也最取出最干净的作训服仔细的拍掉上面哪怕是最小的灰尘。一年多的军旅生活,大半都漂在海上。这一次终于是荣归故里,怎么也要穿的像点样子。

    坤甸,一艘货轮正在缓缓的靠上码头。货轮甲板的边沿,全部是穿着一新的太平洋舰队的官兵。这样的货船不仅缅甸有,三口洋和三发市都有有。还好事前已经通知过荷兰方面,要不然一下子数百名清国将士出现在码头上。远海上还有主力舰队,人家还不得以为你是来侵略的,那还不得打起来。

    不等货船的舷梯放到底。张杰就迫不及待的第一个跳上码头,对着坤甸大喊起来:“我张杰又回来了――”

    “吼啥吼,招洋鬼子呀。”一位上校很有风度的踱步下了舷梯:“你也是马上要当上校的人了,注意点素质。”

    “我说李参谋。有素质就能打败敌人了?只有你们参谋装出一幅斯文模样。还是咱们司令说的好:军人。就应该是放浪不济,桀骜不驯。只有这样的军队才是战场上的铁血汉子,不然就靠你们这样的文弱书生,能打得了胜仗?我说南柯兄,你们搞参谋的是应该下来练练,再这么下去怎么打的了仗哦?”

    李南柯嘴一撇:“都搞的像你们吴司令那野人一样?”

    “野人怎么了?”张杰不屑一顾:“能打胜仗就好,没我们这些野人,你们连船都开不动。”

    如今的太平洋舰队里。你看他说话就知道这人是参谋部的还是作战部队的。

    因为参谋部的军官一脉承袭参谋长程诚稳重的风格,而作战部队里却被吴德仁训练成毫无修养的野人。这是参谋部的评价。当然了。作战部队的看法是:嗷嗷叫的士兵才是最勇猛的军队,参谋部那些都是些书呆子,不是靠着他们这些人在前线厮杀,参谋部的有个屁用。混然忘记了舰上的参谋官一样随舰拼杀。

    李南柯如同海总参谋长程诚一杰,对这些人已经没想法了。无奈他只能摇了摇头:“快走吧。马上就要到家了。”说完,还是高兴的把手搭在张杰的肩上。

    李南柯,太平洋舰队作战参谋,当初夏威夷舰队成立时来南洋招兵他就跟着去了。现在是整个太平洋舰队中仅次于舰队参谋长冯祁的参谋官二号人物。在冯祁不在舰队的时候,有权利对舰队做出参谋决定。如今大清定购的军舰明年即将回国,上面正在研究新战舰的组编和人员配备。听说参谋长冯祁可能会调任新舰队的参谋长,那么他就是接手分舰队参谋长的最佳人选。而张杰则在对马海战中因为功劳被提升为龙啸号的枪炮长,此次新舰队成立后会从太平洋舰队抽掉大量有经验的军官加强舰队作战能力,他已被确定为整编后分舰队的火炮长官,军衔从现在的中校提升为上校。

    李南柯与张杰不仅仅是太平洋舰队中的同僚,他们更是从小玩大到的至友。原因就是因为张杰的父亲是李家的掌柜之一。而李南柯不是家中嫡长子,所以他没有家产的继承权,只能自己去打拼。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279 38280 38281 38282 38283 38284 38285 38286 38287 38288 38289 38290 38291 38292 38293 38294 38295 38296 38297 38298 38299 38300 38301 38302 38303 38304 38305 38306 38307 38308 38309 38310 38311 38312 38313 38314 38315 38316 38317 38318 38319 38320 38321 38322 38323 38324 38325 38326 38327 38328 38329 38330 38331 38332 38333 38334 38335 38336 38337 38338 38339 38340 38341 38342 38343 38344 38345 38346 38347 38348 38349 38350 38351 38352 38353 38354 38355 38356 38357 38358 38359 38360 38361 38362 38363 38364 38365 38366 38367 38368 38369 38370 38371 38372 38373 38374 38375 38376 38377 3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