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市长说的其实我们也明白,可是……嗨――”一位来自三发市的华人代表长叹了一声后哀怨的说道:“朝廷的舰队再过二天就要走了,那时荷兰人又要回,咱们拒绝的了吗?”

    “李市长说的好听,自己建军队是那么好建的吗?当年兰芳也有数万大军,可最后呢?还不是给荷兰人给灭了国?除非把朝廷的舰队留下。不然朝廷舰队一走,荷兰人就会有更大的报复到我们头上。”这位老者越说越激动:“本来无非是多给荷兰人一些钱财也就是了。可你们这事却办到不死不休的地步。这一次看似打怕了荷兰人,那也不过是痛快一时。等荷兰人缓过神来,那南洋华人的命运……”说到激动之时,老者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一派胡言。”李关山明白,如果这些不能说服并团结南洋华人那就真的玩了。李关山严历指责老者:“朝廷为了南洋华人都对洋人宣战了,这还不能表明朝廷维护我南洋华人之心意吗?你如此毁谤朝廷到底是何居心?”

    “李市长你以为朝廷真是为我南洋华人而来?你以为老夫真不知道,朝廷不过只是打着保护南洋人的幌子来抢南洋的财富来了。你以为老夫不知道广州发生的事,朝廷舰队抢钱都抢到洋人眼红了。”老者明显的是过于激动了,一双面颊已经涨的通红。

    李关山的脸却气的发白,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李关山明白。从他家老大那里他早就知道朝廷的举措就是为了南洋华人为了复国兰芳,虽然朝廷还不足以于洋人抗衡,最少朝廷已经在做了,可这些他又不能说出去。没想到朝廷为了欺骗洋人的抢劫行为,却把自己华人给骗的死死的。怎么办?应该怎么解释?情急之下,李关山不容细思的说道:“朝廷有抢过一个华人的吗?朝廷好像不把抢来的带不走的分给华人吧!”

    “那只是他们带不走而已,要是能带走朝廷会分给我们吗?”老者不依不让:“老夫已经责成下人,不准收一件朝廷给的东西。只希望借此一来,将人荷兰人的报复能轻一些,为南洋的华人留下一条根。”

    让人想不到的是,老者的这些话还让其它华人深以为是,点头赞许者有、懊悔莫及者亦有……

    “你……你……他哪来的?”李关山气坏了。也不想多解释:“既然大家都有信不过朝廷,那好我这就去北京向皇上问个明白。朝廷还管不管南洋的华人,有愿意一起去的就一起去。不愿意的就各自逃命去吧。”

    李关山说完一摔手就向外走去。走到门边突然回头指着那老者说道:“反正你信不过朝廷。你就不用去了。”

    “真可笑,若朝廷不想保南洋华人干么还要冒着得罪洋人的风险跟洋人开战。南洋的财富七成都在华人手上,就这些穷土人有个屁可抢呀。”李南星走在李关山的身侧,轻轻的抚摸着父亲的背为父亲消气着说道:“说实在的,这些次南洋之战的收益跟本不上在前次在日本收益的一半。不了南洋华人,朝廷费这劲干嘛。父亲消消气,为了这些人生气实在犯不着。”

    “为父哪里不知道。但实在气不过呀。皇上都说要团结团结,可南洋华人却如散沙一盘,这今后怎么的了呀?”李关山是忧心忡忡呀:“方才为父说要进京朝见陛下。不知可否随舰同行?要不叫南柯回来问问?”

    “问二弟管什么用,直接去问问吴司令不就知道了?”

    坤甸码头,清军大营外。自从南洋舰队被找到返回停靠坤甸后,这里从来都是人山人海。大军想要补给其实只要出来打声招呼。当地华人就赶着马车驴车。装好了果蔬鸡鸭就往大营里送。后来几支分舰队回来甚至招呼都不用打,当地华人已经装备好了各种新鲜食材就等着舰队搬走就行。舰队的后勤人员省了事自然很高兴的接待了热情的南洋华人,可当舰队按军规要付钱时南洋华人却不高兴了。

    “朝廷的舰队远征南洋,不就是来救咱们南洋华人的吗?现在朝廷廷舰队为南洋华人征战四野,如今没了吃喝咱们华人给补上就当是捐赠给朝廷了。如果还在收钱,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华人们很生气,他们认为这是舰队看不起他们,后果会很严重。

    既然华人都这么说了。负责补给的官兵自然没有意见,这就准备动手搬了。可舰队宪兵不乐意了。军纪写的很明白,不得接受百姓任何东西。说话间,宪兵的枪就指着负责补给的官兵。反正一句话,不给钱就不准拿,军纪写出来是拿来遵守的。

    南洋的华人见此,一面高赞朝廷舰队军纪严明,一面向宪兵说好话。都是百姓的一份心意,又都是自愿的,这不违反军纪。可宪兵不管,他们的职责就是纠察军纪,反是违反军纪就不行。华人代表大怒,指着宪兵大骂,可宪兵不吃这一套。华人代表一气之下就要把所有东西给扔进海里,你们不要,我们也没脸拿回去,你们看着办。刘冠雄不敢做主,最后等到冯祁回来拍板。都是华夏儿女的心意,这么干不就寒了南洋华人的心嘛。所以都收下,但军纪也不可违,做好帐让华人签好字,也要打好收条给华人。就是白拿也要拿个明白,不然皇上追查下来,这个责任谁都担不起。

    最新鲜的当地果蔬,最肥美的鸡鸭牛羊,南洋华人还派了最好的厨子来给舰队做饭,衣食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有了南洋华人的资助,舰队算是过上了好日子。整个军营要卫兵萧瑟的守卫下,却依然透露出一片祥和。

    看着守卫严密的军营和军营外热闹的人群,李关山淡淡的笑着。军人与百姓的良性互动,这是多么和谐的氛围呀。不过也有不和谐的地方,几个年青人吃点吵着要参加舰队,不让不行的那种。而这些人又打不得骂不得,一脸严肃的军官却是不知所措。

    李关山向一丝不苟执勤的卫兵抵上了自己的名贴,他要求见舰队司令吴德仁。

    “虽然我是参谋长,但我还是得警告你。不许打这两箱黄金的主意。”冯祁说话很不客气,他实在是怕了。每当自己的司令看着这两箱金子时,他的眼睛中的狂热的抱加家的**。

    “千辛万苦才搞到手,再千里跋涉运回北京。然后老子不远万里从北京拉到澳大利亚,再运回坤甸。就他n的为了送还给英国佬?”吴德仁很是想不通,皇上干么要送回给英国人。都到了自己口袋里了干么还拿出去?

    “我的吴大司令呀,南洋事态好不容易平息下来。这时候再不能节外生枝了。”冯祁都快要跪下了,自己这个司令就是个不安份的主。皇上刚说要在南洋试探一下英国,他立马出主意说强冲马六甲一下。

    “那我拿两根去玩。”吴德仁说完就伸走拿两根就要揣进怀里。

    “你是我的爷成不?”冯祁劈手拿回金条放回箱子,亲自上锁贴封条,边干边说道:“想要了你去找户部要。现在还是去看看舰队补给进度如何,后天咱们就要返航了。”

    “屁话,搞个补给还要老子这个大司令出马,还要下面那些兔崽子干么。”吴德仁哈哈一笑:“不过你说的找户部是个好主意。你说我要是带一个海军陆战团做警卫去户部,会不会太嚣张了一点。”

    冯祁的手明显剧烈的颤抖了一下,好一会后他才站起来抬手轻轻给了自己一嘴巴:“叫你呀的嘴贱。吴司令,您大人大量,忘了小的话可好?”

    吴德仁本来还想说几句,可就这时有人敲响了舱门:“报告,坤甸市华人自治临时政府市长李关山求见。”

    在卫兵的引导下,李关山踏上了通向旗舰龙吟号的舷梯。大清海军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吴德仁、太平洋舰队参谋长冯祁亲自在甲板上迎接,这又惹的李关山双眼含泪。

    轻轻的抚摸着这冰冷的舰体和粗大的炮管,李关山再也忍不住。泪雨滂沱是号啕大哭,五十多岁的人却哭的像个月子里的娃娃,他只想倾泻心中的痛苦。巨舰大炮呀,这才是一个国家生存的基本保障……

    “草民等南洋华人欲进京面圣,以叩谢皇上恩德,还请吴将军首肯草民等能随舰队进京。”

    “进京能不能见着皇上我可不管,不过随舰进京嘛。咱们就坐这艘军舰如何?”吴德仁把炮塔拍的嘭嘭直响。(未完待续。。)u
------------

第二百六十四章 回国

    从清国对荷兰宣战开始,光绪就过着提心掉胆的日子。&& {}到不是担心打不赢荷兰,也不存在这个问题。可这必竟也是大清国第一次对白人宣战,但凡出现个万一什么的,大清国就麻大烦了。事实证明,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欧洲其它各国一切平静如初,那自然的也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不仅参于作战的太平洋舰队和南洋舰队官兵有了更丰厚的分成,就连北洋舰队官兵也有分红。当然了,北洋舰队官兵的那点分红自然不能跟其它两支舰队的分成相提并论,所以眼红的官兵向朝廷打报告说要与南洋舰队互调也就不奇怪了。

    反应最激烈的就是陆军,惹不起英国还能怕你法国不成。以段祺瑞、冯国璋为首的陆军将领已以开始暗地里鼓动两广总兵刘永福在安南北部去挑动摩擦。谁让法国人一听说黑旗军回来后就老实了,这年头欺负的就是老实人。而做为兵部尚书的欧阳振华对此保持了沉默。

    保持沉默那就是默许。光绪在每月一度的参谋本部例会上严厉批评了这样的行为,并勒令这种言行不得传出参谋本部,否则引起外交纠纷必要惩罚传言的当事人。这些陆军将领们一致的认为皇上过于偏袒海军,虽说眼前日本海军的威胁最大,可为了建造新舰,陆军都已经放弃扩编了,就连只剩编制的第四师都没有重新组建起来。陆军要求从海军战利中分给陆军一部分,陆军不要求扩编。但至少要将第四师重新组建起来。

    做为海军总参谋长的程诚却指责陆军在搞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把戏:“你们陆军说是不扩编,那第九师的事你们怎么说?”

    说到第九师其实陆军将领们比其它人更恼火,每年都会有一笔陆军军费用拨到第九师名下。可第九师就如同传说一样,都听说有个第九师可就没人见过这个师的人。就连兵部尚书欧阳振华都搞不清楚这第九师是怎么回事,因为除了经费外,兵部没有向这个师拨付过任何武器补给。如果不是出来个莫明其妙的第九师,有这笔经费第四师早就组建起来了。众海陆将领见参谋总长一言不发,所有人都看着王士珍。

    经过皇上同意,在只留下核心人员后王士珍这才解释道:“第九师为海外师。驻地吕宋,全师所有将士都是吕宋华人。师长是刘亨赙。”

    “你们参谋本部够可以的呀,我们这边在打印尼你们就已经盯上了吕宋了。为什么我们海军部没有任务。”邓世昌很不满意。做为海军部长他竟然不知道参谋本部要对吕宋下手。所以邓世昌生气的看着诚程,同为海军有这么大的事竟然不提前通知一下,海军有好处怎么可能少了他的一份。

    “行了。”光绪怒了,拍着桌子说道:“参谋部内有无数想法是不是每一个想法都要告诉你们呀?只是前期外围准备。通知作战部队干什么。就不怕走了风声。到了准备实施阶段自然会提前通知你们,你们海军还是想着如何把日本舰队给打沉了再说吧。”

    皇上既然说了话,众人自然不能反驳。只是大家都知道,皇上发火归发火,其它的事你该说照说。所以段祺瑞还是说到海军有海军部统一调度海军作战部队,陆军也希望能成立陆军部来整体协调大清所有陆军。光绪同意了,让他们内部先行讨论方案和人选,写成奏折呈报。只是强调无论海陆军军部皆是兵部下属单位。

    “哦。南洋华人要进京面圣?”光绪才回到瀛台,杨度就呈上总理转呈的电文:“李鸿章是怎么个意思?”

    “总理大人以为。此事可大肆宣扬。总理大人亦可亲往大沽迎接。”

    “你以为如此可妥否?”

    “卑职以为,既然要做不如再做的更大些。若皇上能亲临最佳。”

    光绪似有似无的望了杨度一眼,点点头:“告诉直隶总督张之洞,让他在大沽口安排一个亲切一点的接待规格,到时朕会亲自迎接。记住是亲切而不是奢华。”

    “呜――”龙吟号战列舰响起了汽笛声,随着螺旋桨的转动,推动着战舰缓缓离开码头。

    码头上欢送的人群并没有爆发出想象中那震耳欲聋的欢送声,拿在手里的龙旗和准备舞动的狮子都放在一旁。码头上所人送行的人群都静静的看着前面跪满一地的、出生南洋的、却被强制开除出大清海军的官兵们。所有人都不明白,这些出身南洋的子弟在朝廷舰队中都是兢兢业业,甚至还获得过战役勋章。如今就因为他们在南洋的战斗中不听军令擅自出兵攻击荷兰人,就被全部开除军籍。

    南洋的华人想不通,这些被开除军籍的将士们也想不通。对荷兰宣战出兵南洋,目的不就是为了保护南洋的华人吗?难道还能眼睁睁的看着华人受苦受难而不管不顾?陆战队中是有些人是可能过激了,可舰队中的总没有犯过错吧,为什么舰队参谋如李南柯也用这个理由将他开除。

    这次开除涉及面很大,九成的南洋子弟通通被开除出去。其中陆战队中大部南洋子弟1300余人、海军舰队中400余人、宪兵里80余人全部开除。理由全部相同,违返军纪。就连宪兵们都想不通,作战时他们从来没有退后一步,纠缠军纪他们没有例外,他们自信自己没有违返军纪的事发生,却也被这个理由开除。所有人者想不通想不明白,所以他们要问清楚:为什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80 4881 4882 4883 4884 4885 4886 4887 4888 4889 4890 4891 4892 4893 4894 4895 4896 4897 4898 4899 4900 4901 4902 4903 4904 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4910 4911 4912 4913 4914 4915 4916 4917 4918 4919 4920 4921 4922 4923 4924 4925 4926 4927 4928 4929 4930 4931 4932 4933 4934 4935 4936 4937 4938 4939 4940 4941 4942 4943 4944 4945 4946 4947 4948 4949 4950 4951 4952 4953 4954 4955 4956 4957 4958 4959 4960 4961 4962 4963 4964 4965 4966 4967 4968 4969 4970 4971 4972 4973 4974 4975 4976 4977 4978 4979